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1140章

    如此,对富绅来说,也算不上有损失。

    朱厚熜缓缓道:“既无疑义,那便就此定了,李卿。”

    “臣在。”李本激动的不行。

    “入阁之后,你来负责此事,相关事宜直接与朕汇报。”朱厚熜说。

    “臣……遵旨。”

    …

    坤宁宫。

    蒋氏愈发虚弱,俨然到了病入膏肓之际。

    朱厚熜满心落寞,又无可奈何,李青也明言过,只能医病,不能医命,且能用的招也用了。

    即便李青在,估计也只能延长一小段时日……朱厚熜轻声道,“母后勿忧,朕会通过一些手段,尽可能找到李青,让他回来为您诊治。”

    蒋氏苦笑摇头,叹道:“便是他及时赶回又能如何?自家人知自家事,母后……没时间了。”

    顿了下,“你既还叫他李卿,说明还是承认他的,皇帝不能认错……可又不是大庭广众,私下服个软,不丢人。”

    朱厚熜满心苦楚,吸了口气,点点头,“母后放心,朕会的。”

    知子莫若母,蒋氏自瞧得出儿子说的是违心之语,她也没强行干预,只是道:

    “人都说皇帝孤家寡人,可纵观历史,大有作为的皇帝,无不有一群死心塌地的臣子追随,正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缓了口气,“母后知你不想学孝宗那一套,可也不能学武宗不是?不能失了臣子之心……咳咳,说回李卿家,虽是一匹烈马,却也当得千里马,如若驯服,引为心腹,做,咳咳……做你的左膀右臂。”

    蒋氏压抑咳意,温声劝道,“你还年轻,他也年轻,如此,于你,于大明,都是好处多多。”

    朱厚熜苦闷又无奈,心道:“烈马是真,千里马也是真,年轻……还是真,可纵观十朝下来,这匹马……无一人驯服啊!”

    第307章

    永青侯府,黄锦登门

    走出坤宁宫,朱厚熜对檐下等候着的黄锦说道:“黄锦,这次你亲自跑一趟。”

    黄锦称是,安慰道:“皇上勿忧,李家肯定会同意的,李青知道了也不会说什么,这是利国利民的政策。”

    “让你去非是这个原因。”朱厚熜轻轻摇头,惆怅道,“若能在金陵遇着李青,想办法让他回京。”

    “啊?”黄锦先是一怔,后又惊喜,“皇上,你改变主意了?”

    朱厚熜沉默少顷,说道:“朕可以不见他,不让他为难。”

    “???”

    黄锦一呆,继而失落,随之明悟……

    “是太后娘娘……?”

    朱厚熜黯然点头:“时间不多了,若见着他,一定要劝得他以最快速度回京。”

    “是……”黄锦咽了咽唾沫,迟疑道,“皇上,李青他一向闲不住,如若见不到他呢?要不要奴婢多带些人手,私下找一找?”

    “见不到……”朱厚熜苦涩叹道,“若李青不在金陵,你也难以找到他,嗯……还是问一问永青侯吧,如若永青侯也不知道……就算了,太后等不起了。”

    闻言,黄锦也难过的紧。

    兴王一家,对他真没的说,无论是在兴王府还是在顺天府,一直以来都是。

    “皇上,其实李青这次来送丹时,奴婢劝过他留下,帮忙为太后诊病……”黄锦耷拉着大脑袋,“李青说……便是他留下,也只能延长极小一段时间,且他也有事要做,便给否了。”

    朱厚熜一时无言。

    说不上愤怒,因为李青从来就不在乎这些,别说太后,哪怕他这个皇帝,都没放在心上。

    这很李青……

    半晌,

    “你还是走一遭吧,能遇着尽量劝,劝不劝得动……都不怪你,尽力而为就是了,若遇不上且永青侯也不知李青去向……就不必急着回来了,去织造局、龙江船厂多看看。”朱厚熜幽幽叹了口气,“厂卫也好,宦官也罢,忠心是忠心的,可难免也有私心,帮朕了解一下实情。”

    “哎,皇上放心。”黄锦拍着胸脯保证,“奴婢定会帮您看个仔细。”

    “倒也不用多仔细……”朱厚熜缓缓道,“记着,提前跟人打个招呼,莫上纲上线,多带一些人。有问题,也得等人先回来再说。”

    黄锦点点头,嘿嘿道:“逢场作戏的道理,奴婢还是懂的。”

    “德性……”朱厚熜笑骂,“以为读了几册大明轶闻录,就能在权力场如鱼得水了?你呀……早呢,少沾沾自喜,你差的远呢。”

    “呃……是。”黄锦讪讪点头。

    “直隶六部也盯一下,只需将看到的记下,回头转呈给朕便是,不要拿主意,更不能给人摆脸色。”朱厚熜说。

    黄锦点点头:“是,奴婢都记住了。”

    ~

    司礼监。

    黄锦大口喝着茶,一小太监为他捏肩捶背,一边汇报着差事,机灵殷勤……

    “爷,您这是……要出远门啊?”小太监小心翼翼的问。

    “不出门,爷们儿摇人做甚?”黄锦撂下茶杯,活动了下肩膀。

    小太监忙停下动作,挪动两步,立在黄锦刚巧能见到他,又不挡黄锦正前方视线的位置。

    黄锦沉吟了下,道:“小保啊,想不想跟咱爷们儿去见见世面?”

    小太监身体一震,当即跪下,连连磕头,“奴婢愿意,谢爷抬爱。”

    “起来起来……”黄锦没好气道,“这趟出门是办差,可不是享福去的,再说了,又不是升你的职,高兴早了吧?”

    “呃呵呵……什么升职不升职的,奴婢不在乎。”小太监谄媚道,“能陪在您老左右,奴婢就知足了。”

    “拍马屁?哼哼,爷们儿最讨厌的就是拍马屁!”黄锦冷哼道,“知道你为何能从内书堂,调来司礼监吗?”

    小太监忙收起谄媚,恭敬道:“奴婢能来司礼监,是黄公公提拔。”

    黄锦嗤笑道:“内书堂那么多人,咱家为何提拔你?因为你会拍马屁?呵呵,这谁不会!只是因为你字写的最好。连为何被提拔都不知道,又能有多大出息?”

    “是是,谢公公教诲,奴婢记住了。”

    “去准备吧,明儿一早就走。”黄锦不耐烦的挥挥手。

    “是,奴婢告退。”小太监讪讪称是,缓步退了出去。

    ~

    “这就老了吗?”

    黄锦对着镜子,一会儿照左脸,一会儿照右脸,一会儿远,一会儿近,一会儿又瞪瞪小眼睛……做各种小表情。

    “这也不老啊……”黄锦皱着粗短眉毛,胖脸满是不开心,咕哝道,“拍马屁都不会拍……”

    ……

    ……

    金陵,六月下旬。

    时至大暑,气温来到最高点,烈阳下,当真是燥热难当。

    一顶轿子缓缓驶向永青侯府……

    “嘿!这天儿可真够热的哈~”黄锦猛地一下还真挺不适应,整个人有气无力的。

    “公公辛苦……”小太监忙取下冰块上镇着的棉帕,为其擦汗,一边小声询问,“公公,待会儿到了永青侯府,奴婢……都做点啥啊?”

    黄锦哼哼道:“将咱家与永青侯的对话如实记录,不要有所疏漏。”

    “呃……”小太监咽了咽唾沫,艰涩道,“当着人家的面记啊?”

    “那咋了?”

    黄锦奇怪。

    “……”小太监只好说的明白一点,“爷呀,永青侯可不是一般人呀,尤其在这金陵地界儿,再说了,咱不得考虑人家感受……”

    “啪——!”黄锦肥厚的大手拍下。

    小太监捂着脑袋瓜,眼神都清澈了。

    “哪有那么多弯弯绕,咱家是敞亮人,永青侯亦然。”黄锦冷哼道,“俗话说的好,当着明人不说暗话,别净将人往坏处想,嗯…,有句话咋说来着?”

    “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小太监忙补上,而后苦着脸委屈说,“公公啊,李家可不是一般的勋贵啊……还有永青侯长子,那可是江南水师总兵官……奴婢这也是为您着想啊。”

    “得了得了,你不出纰漏,就算为我着想了。”黄锦抓过冰棉帕,自己擦汗……

    永青侯府,大门敞开。

    轿子刚停下,立时有两个小厮迎上前,热情道:

    “黄公公请,府中一早就备了酒宴,就等公公呢。”

    黄锦呵呵一乐,“永青侯在家吧?”

    “在呢在呢,黄公公要来,侯爷怎能不在家?”小厮瞅了眼边上的小太监,忙也邀请道,“这位公公也请。”

    “呃呵呵……”

    黄锦见他只是傻乐,无语道:“还傻乐干嘛,走啊。”

    “呃是是,公公先请。”

    …

    前院客堂。

    李浩正在摆弄折扇,见二人进来,起身笑呵呵道,“黄公公,好久不见,还是这般稳重哈。”

    “啊哈哈……确实好久不见了。”

    “见过永青侯。”小太监插了句。

    李浩微微点头,看向黄锦再次确认,“不是圣旨吧?”

    “不是。”黄锦笑道,“此番只是商量,侯爷若有建议,或者意见,但说无妨。”

    李浩微微颔首,“那就边吃边谈?”

    “成。”黄锦乐呵呵点头,扭头瞅了小太监一眼。

    小太监走到一边,在一张椅子上坐了,取下包袱,将笔墨纸砚一一取出,放在边上的小茶桌上,一边研墨。

    李浩好奇,“这位是……?”

    “啊,他叫冯保,本在内书堂……”突然明悟李浩话中深意,黄锦讪讪改口道,“咱家此番来江南,要做的事情比较多,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嘛,皇上也想听一听侯爷的看法。”

    李浩轻轻点头,沉吟道:“公公提前送的信,本侯早已收到,对此……也确有一些看法。”

    “有看法好啊!”黄锦说道,“侯爷对商业的理解,常人难以企及,你的意见或建议,正是朝廷需要的。”

    李浩眸中闪过一丝讶然,轻笑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古人诚不我欺啊。”

    “侯爷哪里话……”黄锦有些不好意思,“对了,谈事之前,咱家还有一事要请教侯爷。”

    “黄公公请说。”

    “他在金陵吗?”

    “不在。”李浩摇头。

    黄锦有所预料,却不免黯然,“侯爷可知他现在何处?”

    “这我还真不知道。”李浩苦笑,“过年人都没回来。”

    顿了顿,“公公找他……何事?”

    黄锦瞅了冯保一眼,冯保忙不迭点头:“公公,在记了。”

    “……”黄锦斟酌了下措词,道,“医人。”

    李浩一怔,随即恍然,叹道:“可本侯真不知他去了哪儿。”

    黄锦也是一叹,“如此情况,皇上也有预料……既如此,那就不强求了。”

    闻言,李浩放松下来,“那……?”

    “谈事吧。”黄锦吸了口气,问道,“有关新钞……侯爷怎么看?”

    “就本身而言,还是利远大于弊的,我本人也相当认可。”李浩表态,“这样吧,李家出资六百万两,且先带个头,之后视情况再陆续增持。”

    “哎呀,侯爷深明大义。”黄锦咧嘴欲乐,又觉如此不好,会显得朝廷上下没出息,还可能会让永青侯心里堵,便忍住了,

    “不知侯爷有何建议?”

    第308章

    李浩的谏策

    李浩整理了下思绪,说道:

    “朝廷看似兼顾到了方方面面,实则遗漏了最重要的部分。”

    黄锦顿时上心,忙提起酒壶为其斟上,问:“什么部分?”

    “人心!”

    李浩端起酒杯抿了一口,“人心最是敏感,朝廷如此……难免让人多想,有句话叫商不与官斗。虽说这新钞可以兑换银子,但于商会成员来说,这新钞的风险……可不小。”

    黄锦皱着眉头问:“侯爷也以为,朝廷会黑下银子?”

    “这不是我以为的问题,这是诸多大富以为的问题。”李浩说道,“朝廷口头上说在商会之间流通,却并未对此做延伸,说难听点,新钞不兑换成白银,就是一张纸。”

    黄锦正色道:“朝廷会兑付的!”

    李浩苦笑道:“黄公公还是没能明白本侯的意思,核心问题在于,富绅对朝廷有着天然……敬畏。”

    “嗯……直白点讲,还是不信任朝廷,对吧?”黄锦问。

    李浩颔首,直言不讳道:

    “你让他花钱进商会,他肯定乐意,可你让他花钱换新钞……怎可能心甘情愿?”

    “这……”黄锦挠挠头,不好意思的说,“朝廷的意思是……想请侯爷您带个头,以李家的产业……”

    李浩摇头道:“非是我不愿,而是我也做不到左右他人。”

    “啊?这……”

    黄锦尬住,想说“怎么可能”,又觉如此不讲道理,一时僵在那儿。

    “商人是逐利的,此事无利可图也就罢了,反而要担着风险,谁会愿意?”李浩苦笑道,“即便本侯以商业资本做要挟,也难让人去做无利却担风险的事;

    李家产业是大,可远远没有达到可以支配大明诸多大富的程度,就连江南一带,也做不到。”

    瞥了眼下笔如飞的冯保,李浩不以为意的笑笑,说道:

    “大明富绅何其多,离了一个李家,大明工商业就轰然倒塌了?不会的,各行各业,李家都没有垄断,三百六十行,一行都没有;诚然,与李家合作的大富有许多,可人家离了李家,一样能风生水起,李家能奈何?”

    顿了顿,“还是说,朝廷欲对大富用强?”

    “这个绝对不会。”黄锦当即表态,“皇上英明睿智,万不会如此,皇上深刻明白,那般只会对工商业造成不可逆的打击,再说,如若皇上有这个心思,又岂会这般弯弯绕?”

    闻听此言,李浩这才放心下来,笑吟吟道:

    “皇上圣明啊……”

    “……”黄锦挠挠头,不知该怎么继续话题。

    “公公,吃菜啊。”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