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3章
“皇上圣明。”黄锦松了口气,从地上爬起来,颠颠儿跑到其身后按起肩来。谁说黄胖子只会吃的?
朱厚熜靠在椅背上,双眸微眯,“嗯…,既然想走,就让他走吧。”
“是。”
“稍后着人传唤兵部尚书来一趟,大明武将何其多,朕也不都了解……”
“是。”
…
一阵儿之后,朱厚熜忍不住再问:“有关修行之事……你可有润色?”
“这些都是李青原话,奴婢可以发誓!”黄锦语气郑重。
“嗯,那就好……”朱厚熜长长一叹,呢喃道,“否极泰来,否极泰来啊……”
黄锦知道主子的忧虑,安慰道:“皇上,李青这人的人品虽不咋好,可说话向来算数,自太祖、成祖之后,我大明皇帝……皇上您今已过不惑之年,可依旧春秋鼎盛,这说明什么,说明丹药没有白吃,道没有白修……”
巴拉巴拉……
随着黄锦开导,朱厚熜的心情逐渐开朗。
见他如此,黄锦心情也轻快起来。
“不过啊,奴婢以为更多原因还是皇上圣明,将大明治理的井井有条,以致于气运昌隆,故此,您才能长盛不衰……”
朱厚熜皱了皱眉,哼道:“这话怎么青里青气的?朕是皇帝,朕当然要为大明负责,还需以资鼓励?还是说,你们都担心朕会为了修道贻误国事?”
“呃呵呵……是是,奴婢没有这个意思,奴婢是在拍龙屁呢。”黄锦讪笑着说。
“德性……”朱厚熜活动了下肩膀,轻轻抬手向后扬了扬。
黄锦停下动作,绕至他跟前。
“去忙你的去,让朕静一静,思考一下。”朱厚熜呵呵道,“多少年了,朕又不是第一天修道,可有撒手政务不理?”
“是,奴婢告退。”
黄锦退出大殿,着人去传唤兵部尚书,接着,又带了礼品去陆炳家中慰问一番。
陆炳已无大碍,对黄锦一通数落,更觉心中畅快……
~
司礼监。
“爷,您找奴婢?”
“嗯,小保啊,有个差事交给你做,苦是苦了点儿,可若做成了,少不了你的好处。”
“什么好处不好处的……奴婢就是爱吃苦。不吃苦,哪能成长?”冯保谄媚道,“爷您有事儿想到奴婢,那是奴婢的荣幸,不知……?”
黄锦撂下茶杯,道:“这差事也不难,就是帮咱家送信。”
“是,奴婢保证……呃,爷,给谁送信啊?”
“永青侯!”黄锦说道,“永青侯府你去过,也见过永青侯,这件事你去做咱家也放心。”
一听是跑去金陵送信,冯保非但不觉得辛苦,反而异常开心。
跟永青侯无关,主要是越辛苦好处越多。
“爷,什么时候送?”
“这个不急,需要你送的时候,咱家会通知你。”黄锦说道,“事成之后,咱家重赏,若有泄露……掉脑袋。”
“是!”冯保连忙保证,“奴婢这张嘴最严了。”
黄锦胖脸严肃,道:“这件差事只有两个要求,一是保密,二是快,一切花销咱家兜着。”
冯保还是头一次在黄公公脸上看到这副表情,忙也严肃起来,重重点头。
“事关前途,望你莫懈怠了。”黄锦拍了拍他肩膀,“这段时间什么都不用做了,养精蓄锐,做好准备。”
顿了下,给出承诺,“这件差事办好了,给你个随堂太监做做,不过事先说好,这件差事为期不详,可能一年,也可能数年,在此期间,你连个下手都没有。”
“奴婢谢爷抬爱,奴婢明白,奴婢愿意。”冯保心潮澎湃。
数年也值啊!
这可是随堂太监,除司礼监掌印太监、秉笔太监之外,就属随堂太监了,辛苦数年,一跃成为随堂,可太值了。
“爷您放心,奴婢绝对办的漂漂亮亮的,绝不辜负您的栽培。”
黄锦板着脸,威严地点点头:“去吧。”
“是,奴婢告退。”
待人一走,黄锦瞬间松垮下来,托着腮帮子兀自想了一阵儿,便去了连家屯儿。
~
徐府。
张居正说了拜访的经过。
徐阶听罢,轻叹道:“虽没达到预想的效果,不过总算是混了个脸熟,不亏。”
张居正问道:“徐师,你说永青侯还会再涉足朝堂吗?”
“这我哪儿知道去……”徐阶有些郁闷,“总之,朝堂上下,没人希望他再涉足朝堂。”
见张居正欲言又止,徐阶笑道:“等你有朝一日做到我这个位置,甚至更进一步时,你也不希望他涉足朝堂。”
“这个人啊……其霸道犹胜皇帝。”徐阶轻叹道,“他根本不考虑任何人的感受,包括皇帝,只要是他认为对的事,就必须执行,没有半分商量余地……唉,怎一个偏激了得?”
张居正缓缓点头,不予置评,暗下却是心驰神往。
大丈夫,当如是也!
尽情施展心中抱负,不受任何人掣肘,以一人之意志贯彻所有人,以所有人去为自己实现理想、抱负……
张居正仅是想一想,就忍不住热血沸腾。
热情褪下之后,却又不禁颓然。
这样的高度,岂是轻易能达到的?怕是即便做了内阁首辅,也无法做到李青这般。
人人都痛恨李青的霸道,可内心深处,又何尝不想与李青一般……霸道!?
只是大多数人都不敢想罢了。
刚步入仕途不久,又年轻的张居正,就敢想。
不过也仅限于想想,他也知道达到李青的高度有多难。
徐阶瞧了他一眼,打趣道:“怎么,你很羡慕李青?”
“呃呵呵……哪里,学生哪敢有此妄想?”张居正悻悻摇头。
“年轻人嘛,有妄想乃是常情,没什么丢人的,我年轻那会儿刚入官场,还敢顶撞张孚敬呢。”徐阶呵呵一笑,继而又是一叹,“不过狂妄也是有代价的,结果被张孚敬一个制裁……唉,我在地方浪费了多少青春啊。”
顿了下,“不是说有冲劲儿不好,凡事都要脚踏实地,这人啊,还是不要做超出自己承受范围之事为好。”
“徐师说的是,学生谨记。”张居正连忙做出郑重神色。
就是不知道听进去了几分……
走出徐府大门,张居正仰脸望天,紧握双拳。
年轻人自少年时便立下大志,可今日,年轻人觉得少年时立的大志……不够大。
亦或说……还可以更大!
第336章
皇帝也难
小院儿。
黄锦将主子的反应,以及冯保送情报的事,一并与李青说了……
李青对送信人选并不担忧,不是相信黄锦的眼光,而是相信一个急欲晋升之人的热切之心。
太监与大臣不同,没有丁点退路,大臣能致仕还乡,再不济还能回家种地,太监可不行。
李青心情愉悦,颔首道:“如此,我也没什么不放心的了。”
黄锦好奇问:“防范文官通敌,只需要做好保密工作就好了,防范武将养匪自重……该当如何啊?”
“这个你家主子明白,他不都找兵部尚书了解武将了嘛。”李青说。
“可是……正所谓知人知面不知心,这保险吗?”黄锦担忧道,“再说,兵部尚书也是文官啊,你不是对文官不放心吗?”
李青好笑道:“你想岔了,是向兵部尚书了解武将,非是了解武将的品性。”
黄锦挠挠头:“我不明白。”
“回头看你家主子的操作,你就明白了。”李青伸了个懒腰,道,“这边我也没什么可担忧的了,你盯紧点与关外部落的交涉情况,哦对了,还有朝中官员对此事的态度,好第一时间送至金陵。”
黄锦点点头:“这就要走啊?”
“嗯,该走了。”李青笑呵呵道,“再不走都耽误过年了。”
“好吧……”黄锦哀叹一声,忽又想起了什么,不解道,“既然是斩首行动,为何不提前斩了?啊,我不是诚心让你过不好年,这一时间也打不起来,我的意思是……”
“我明白。”李青笑吟吟的解释道,“提前杀没用的,因为人家随时可以再选出一个部落首领,就如当初正统皇帝……唯有临阵死首领,才会有奇效。”
“此外,也不是所有的刺头儿都会死命顽抗,待战争一打响,见识了大明军队的厉害,肯定会有部分部落选择识时务,提前一股脑都杀了,反而不利于统一部落。”
李青说道,“同样再选一个首领,生死存亡之际,新首领往往很容易就能将部落拧成一股绳,可若是选择投向大明,新首领就不如老首领有威望了,这一来,收服的难度反而更大,懂了吗?”
“这样啊……”黄锦尴尬地挠挠头,“那什么,提前祝你新年快乐哈。”
李青微笑颔首:“也祝你新年快乐。”
“哎。”
目送李青离开,黄锦又待了一阵儿,才走出院子……
~
乾清宫。
朱厚熜正在盯着一份名单,余光瞥见黄锦走进来,头也不抬的问了句:“人走了?”
“嗯,走了。”
“不开心?”
“嗯……”黄锦点点头,忙又摇头,“不是,奴婢跟皇上……”
迎向主子的目光,黄锦心虚地低下头,“就……一点点。”
“呵呵……什么时候跟朕也不敢说心里话了?”朱厚熜语气淡然,蕴含落寞。
黄锦挠挠头,缓步上前,“皇上,奴婢错了,奴婢以后不会了。”
朱厚熜一笑置之,也没再继续这个话题,转而问:“陆炳还好吗?”
“呃……陆炳骂了奴婢一顿,好多了。”黄锦讪讪点头。
朱厚熜哈哈一笑,恶趣味道:“以朕看来,陆炳的伤倒在其次,主要是气的,被你一个跑两步都喘的大胖子给打趴了,能不气嘛。”
“皇上~~~”黄锦难为情的不行。
朱厚熜收敛笑意,道:“好了就好,一些小事儿,不用过于内疚。嗯…,舒舒服服过个年,马上就又该忙活起来了。”
“皇上,这仗……非打不可吗?”黄锦问。
朱厚熜轻叹道:“朕也不想打仗,可没办法,这人啊……不有所失,难有所悟。”
言罢,放下名单,向后靠去,“给朕捏捏。”
“哎,是。”黄锦绕至他身后,为其按肩。
目光扫到御案上的名单,黄锦轻‘咦’了一声,露出疑惑之色。
朱厚熜眼皮不抬,“怎么了?”
“皇上,您这是……不打算出动京师三大营?”黄锦奇怪道,“不是说,不战则已,战则速胜吗?”
“当然要用啊。”朱厚熜眯着眼说,“士卒要用,军官嘛……在京师日久,难免会被文官影响、渗透,用地方军官才保险,用完再回地方,省事儿又放心。”
黄锦迟疑道:“新官老兵……不会有风险吗?”
“呦呵,你还能想到这个,真是长进了。”朱厚熜欣慰道,“若是大规模作战,确实会有风险,不过嘛,如今的草原部落跟永乐朝那会儿不一样了,虽仍是以放牧为主,但随着永乐豆、宣德薯的流入,各部落多少都有了一部分耕地,不会再轻易放弃地盘,所以啊,咱大明可以针对性的逐个突破。”
“正所谓,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大规模作战,只能用大将,小规模多股同时作战,地方军官够使。各有分工,目标明确,功过细化之下,就没人能甩锅了,不能甩锅,才能用心打胜仗!”
朱厚熜轻轻道,“勇冠三军的霍去病,是不世出的帅才,不过,能立下那般显耀的功绩,除了其优秀的军事才能之外,更多是因为他与卫青、李广等名将有着本质区别。”
“什么区别啊?”
“霍去病啊,年轻气盛,不知利害!”朱厚熜道,“他忽略了,如此那般武帝自然开心,可政治生命也不远了。”
“啊?”黄锦惊诧,“您是说霍去病是……?”
“不,你想多了,朕的意思是,地方军官的行为逻辑会更靠近霍去病,而京中大将的行为则更靠近卫青、李广等大将。”
朱厚熜道,“自霍去病横空出世之后,匈奴才加速走向灭亡,若无霍去病这个愣头青打破常规,汉匈之战指不定要打多久呢,甚至终武帝一生,都未必能把匈奴打废掉。”
黄锦恍然,大为惊叹。
既惊叹于皇上的英明,也惊叹于李青对皇上的精准预测。
黄锦开心得不行,哼哼道:
“要说这些蛮子也是,一点眼力见都没有,明知以卵击石,还敢挑战大明权威,真是不知死活。”
“这你就错了。”朱厚熜懒洋洋道,“蛮子虽不习教化,却也不是傻子,他们额外索要的好处,仍低于大明出战的成本,不过是赌大明不会因小失大罢了。”
接着,话锋一转:“不过,蛮子就是蛮子,想事情太过简单,若只是一个两个,大明的确犯不上出兵,可刺头那么多,大明怎可能妥协?”
“嗯…,皇上说的是。”黄锦叹服道,“皇上您真是太英明了,千古少有之圣主明君。”
朱厚熜挑了挑眉:“这是拍马屁?”
“不,真心之言。”黄锦一本正经道。
“哈哈哈……”
笑罢,横了黄锦一眼,骂道:
“让你多读书,多读历史,不是让你光读,是要你思考,思考其背后蕴含的深层逻辑,以及历史人物的行为逻辑。
看了几册大明轶闻录,觉得自己行了?
呵呵,殊不知,你连大明轶闻录的三分精髓都没咀嚼出来!”
黄锦满脸惭愧,讪讪道:“皇上,奴婢愚钝您是知道的,奴婢……现在就没有以前愚钝了。”
朱厚熜:“……”
黄锦也知自己朽木不可雕也,忙转移话题,指着被朱笔圈上的名字,问道:“皇上,这个戚继光何许人也?”
“上面不写着嘛……”朱厚熜明悟黄锦是想逃避数落,不过也没恼火。
黄锦一直就这样,憨憨笨笨的,可却招人稀罕。
“这个登州卫指挥佥事,朕也不甚了解,不过人比较年轻,且其祖上为大明立过战功,官职一直承袭了下来,世代受国恩之家,忠诚度往往较高,这样的家庭,教育出来的人想来不会太差。”
朱厚熜解释道,“世代为武官,肯定对军事有涉猎,人年轻、忠诚度也足够、又恰逢有机会展示自己,你猜他会不会效仿霍去病?”
“哎呀,皇上可真是太英明了,奴婢对您的敬仰之心,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黄锦连忙奉承,唯恐主子再挑他的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