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293章

    一中年瘦脸的教授提醒道:“中科院的万院士好像……”

    “对!万院士是这方面的权威!快联系!”那老教授一拍额头也想起来了,“把相关领域的数学专家都请来!”

    汪一鸣立即道:“明白!”

    辛雅也去打电话召集人马了。

    ……

    “喂,瞿教授!”

    “哦,是小汪啊,我这边有点事,有什么事回头再说。”

    “先别挂瞿教授,您能不能来颐和园一趟。”

    “我在实验室,这边肯定走不开,颐和园?你说今天的国际青少年数学大赛吗?什么急事儿非得我过去?有事晚上再说。”

    “等不了晚上了,美国数学家今年的交流活动上又拿出了戴尔猜想,结果现在,有人正在论证,已经论证一部分了,戴尔猜想已经被简化了一大步,请您来是想帮忙验算验证一下!”

    “你说什么!?”

    “是真的,我们也正在联系万院士和荣老。”

    “谁在验算?是哪国的数学家?”

    “是……是咱们国家的!”

    “哈哈哈哈哈!好!好!好!我马上过去!”

    “拜托您了!”

    ……

    “喂。”

    “你好,你找谁?”

    “荣老在不在?我是辛雅。”

    “噢,原来是辛教授,我爷爷在跟朋友谈事情,有事的话你告诉我?我帮你转达给他?要不然一会儿让爷爷打给你?”

    “事情很急,麻烦你转告一下荣老,这届国际数学大赛,有人正在破解戴尔猜想,已经论证完成了大约百分之二十了!”

    “啊?戴尔猜想?”

    “是的,那些需要一个庞大计算量的验证,想请荣老出山。”

    “你等等辛教授,我马上告诉爷爷!”

    大概过了几分钟。

    “喂,小辛啊。”

    “荣老,打扰您了!”

    “不打扰,事情我听我孙子说了,我现在就问一件事,在论证戴尔猜想的,是哪个国家的人?是老外……还是自己人?”

    “是自己人!”

    “好!非常好!你们等着我!哈哈哈哈!”

    “有您坐镇,我们就踏实了!”

    ……

    一个电话。

    五个电话。

    十个电话。

    共和国这边一下子电话不断,有打出去的,也有打回来的,他们不但联系的数学界最有名的一些权威专家,甚至还联系了几个数学相关机构,因为他们需要一些专业的计算机和人力团队支援,虽然张烨的那些运算和推算,他们有人看懂了,也觉得是通顺可行的,但是数学毕竟是一门最严谨的科学,任何一个地方都不能出错,是需要极其严谨的验证论证的,团队支援自然是无比重要。

    而且数学也有分门别类。

    有研究线性代数的,有主攻方程函数的,等等等等,虽说到了他们这个级别后,每个数学家出了主攻的研究和领域外,也肯定是都懂一些的,甚至对于某些门类还很精通,然而精通与权威还是有很大差别,很少有人在数学领域是全能的,总有偏重侧重,举个例子来说,好比那些歌手,有些人就是专业唱情歌的,你要是让他去唱摇滚,人家也能唱,而且肯定比其他非专业歌手唱得好,可毕竟不是专业的摇滚歌手,总要打一点折扣,这跟数学领域是一个道理。自然,对于戴尔猜想这么关键的运算,肯定是要找数学各个领域最权威的那批人士。

    身边的那些老外数学家们也一样,很多人都打了电话联系到了自己国家的朋友或数学家,有的在通知他们这边正在发生的大事,有的则是在一些推算上没看懂,和自己国家的数学界朋友商量讨论。

    “(#%?”

    “%#……¥!”

    到处都是外语,气氛好像是联合国会议似的!

    最后,就连那个美国的路易斯在呆呆盯着张烨写出来的几个题板过去了十几分钟后,也是深吸一口气,拿起电话,打回给了美国本土的一个老朋友,“史密斯,是我,你要有个心理准备,戴尔猜想……可能要有重大突破了!”

    他没把话说满,因为还没有做后期验算,所以这个重大突破到底是不是能经得起考验,还要进一步论证,纵然他凭借经验和判断,已经有八九成的把握能肯定对方的验算没有问题了,可谁知道会不会出意外?

    而且他到现在也有点不敢置信,作为一个数学家,他当然清楚在数学领域是没有解不开的猜想的,一个严谨猜想的出现,就肯定能被论证,要不然是猜想成立,要不然就是猜想不成立,无非是时候未到,无非就是能破解的人还没有出现罢了,但是现在,戴尔猜想竟然被一个共和国的人还是这么年轻的一个青年做出了重大突破,他却是不太能接受的了,他们美国国内也有一大批人一直在攻克这个猜想,而且对于戴尔猜想的研究,他相信美国比任何国家都要领先,这个猜想本身也正是他们美国人提出来的,但如今,眼前的事实给他强大的优越感敲了一棍!

    ……

    场面的变化不可谓不快。

    从之前大家的不屑和嘲笑,到现在的震惊和骇然,只用了短短一个多小时的时间,为什么张烨的几张题板能引起如此大的震动?原因就在于张烨没有走以前世界数学界攻克戴尔猜想的老路,而是开辟了另外一条路,提出了一个他自己的理论方向,竟把戴尔猜想简化成了另一种论证!

    猜想如下:

    若p是一个质数而e是一个q(有理数域)上的一个椭圆曲线,可以简化定义e的方程模p;除了有限个p值,会得到有np个元素的有限域fp上的一个椭圆曲线。ap=np–p。这是椭圆曲线e的重要的不变量。每个模形式也会产生一个数列。一个其序列和从模形式得到的序列相同的椭圆曲线叫做模的。

    看上去和戴尔猜想风马牛不相及,可实际上当张烨写出分析式来解算后,众人都惊愕的发现,这个猜想的一个特殊情况——半稳定椭圆曲线的情况,是戴尔猜想有直接联系的,对应——戴尔猜想任何范例会导致一个非模的椭圆曲线。可以说,只要能证明这一点,只要能证明张烨提出的这个猜想甚至只是其中这一个特殊情况的论证,戴尔猜想基本上就成立百分之八九十了!

    就算证明不了,光是张烨现在提出的东西和构想,也足以轰动数学界,所以众数学家们才如此震惊!

    这是点睛之笔!

    甚至可以说是神乎其神的关键一笔!

    而这一笔,是张烨画上去的,为验证戴尔猜想,他给全世界打开了一扇崭新的大门,这份贡献已经很大了!

    可是张烨似乎并不满足就到此为止了。

    刷刷刷,张烨根本没受其他人打电话和说话声惊呼声的影响,又拉来了一块新的空白黑板,继续写。

    一法国参赛少年张大嘴,“他还在写?”

    一英国参赛少女道:“还能推算?”

    美国那边一个少年呃了一声,“他,他不用思考的吗?为什么一点停顿都没有?这……这推算的也太快了!”

    没有任何卡壳!

    也没有任何思考的迹象!

    张烨就是那么飞快地动着笔,将戴尔猜想简化后,他还在不停攻克,将戴尔猜想一点一点地向前不断推进!

    “咦,这公式!”

    众数学家们一震!

    “啊,这是……”

    众数学家们再震。

    “第三曲线?”

    众数学家们三震!

    “心算十一次方?”

    众数学家们……不停地震!

    望着那共和国青年的背影,所有在场数学家们心中都升起一个把他们都吓懵了的念头——我草,这人不会真的能一口气解开戴尔猜想吧???

    第524章

    中午了。

    九块儿……

    十块儿……

    十四块空白题板已经被写满了。

    记者们也在匆忙打电话回去。

    “快来,出事了!”

    “怎么了?”

    “一句两句话根本说不清楚,赶紧叫几个人过来,带着设备,还有记得跟报社说一声,下午的头版头条一定留出来!”

    “啊?头版?”

    “对!”

    “但是今天的头版早上就定了啊,已经准备给嘉琪婚-外-出-轨的新闻了,你确定你那边的新闻更大?”

    “我非常确定!嘉琪出轨算个屁啊!她就是跳了楼也得把她头版后移!我这边的是爆炸性新闻!牵扯国家荣誉的!”

    “好,明白了!人手马上到!”

    “快来,具体详情等你们到路上我再跟你们说!”

    前面。

    张烨还在做着论证推算。

    后面围了一大片各个国家的数学家们,很多人都拿着笔跟着他一起算,核实着题板上的公式和运算,可是有人跟着张烨算了半晌后,就拍拍脑门放弃了,有人还在坚持,可是不久过去,也都一个个的慢慢放弃了!

    为什么?

    因为跟不上!

    完完全全的跟不上!

    在场有一个英国的女数学家和两个法国的男数学家都是张烨所写的其中一个公式涉及领域的专家,他们三个人凑在一起跟着张烨的步调一起推算,结果竟然发现,他们不用思考推演的进行,甚至不用跟张烨一样考虑步骤和顺序,他们只需要做的就是验证一下张烨写的推算到底正不正确,可即便这样,他们也没跟上,在验证张烨刚往题板上写出来的某个公式推导时,几分钟后,他们还在这里转圈,而张烨却已经去写第三个公式运算了,已经换了一块题板!

    这是个变-态啊!

    你吃了火箭了啊!?

    数学家们又一次骇然了,就像刚刚几个国外的小选手说的那样,这他妈也太快了啊,你不用打草稿运算吗?这么一对公式甚至还有庞大的计算式,你全都是心算?而且一点犹豫都没有?我们这么多数学家跟着你一起算,居然都算不过来?我们算完一个的时候你都又写了三个了?还没有你一个边算边想还要边整理的人快??

    有人已经放弃了。

    少数人还在慢慢跟着推导,跟不上张烨的节奏就不跟,他们慢慢先把前面的运算论证出来再说。

    时间一点一滴地过去。

    很多游客都找了地方坐下,吃饭的吃饭,喝水的喝水。

    记者们也都抽空休息,除了几个电视台的摄像人员还在挺着录制外,大家都补充着食物,不然谁也扛不住。

    张烨也一样,他不是铁打的,咕噜咕噜,肚子也叫唤了一声,他却没停笔,却是伸出一只手摸摸肚子。

    黄玲玲一直在张烨旁边看着,她心很细,一下就看出来了,怯生道:“张老师,您,您是不是饿了?”

    张烨笑道:“是有点。”

    黄玲玲马上道:“那您先去吃饭吧!”

    众人一怔,饿了?是啊,人家这都写了一上午了啊!

    “吃饭啊?”张烨咂嘴,回头看看,嚯,怎么后面这么多人了,里三圈外三圈都给围上了啊!

    闻言,辛雅主动走过来了,“我这儿有面包,你先凑合两口。”说完,从包里拿出了自带的面包,上面还撒着一圈漂亮的番茄酱,已经到了这么关键的时刻,她和共和国数学界的人显然是不太想张烨停下来的,数学这东西有时候靠的就是一股子灵感,这一停万一思路断了,那可就坏事儿了,虽然刚开始辛雅被张烨损过半天,但到了关乎国家荣誉和共和国数学界荣耀的问题上,辛雅的立场还是相当鲜明的,没的说,他们现在肯定是全力支持张烨继续解题的!

    张烨瞥瞥面包,嫌弃道:“我不爱吃西红柿味儿的。”

    辛雅差点揍人,“……”

    张烨眨眼道:“有没有巧克力味儿的?”

    辛雅压根都痒痒了,这都什么时候啊你还挑三拣四?

    张烨一咳嗽,道:“哈密瓜味儿的我也勉强能接受。”

    之前跟张烨起过冲突质疑过他的那个青年数学家犹豫了几下,还是无奈拉开自己包裹的拉锁,露出一盒牛奶和一个巧克力蛋糕,因为知道今天的数学大赛要一整天的时间,颐和园里面又不太好买东西不太好吃饭,所以有些人提前都自己准备了吃的,他拿出那盒蛋糕来,道:“巧克力的小蛋糕行吗?”

    张烨再次嫌弃,“有点少呀。”

    青年数学家一脸黑线:“……”

    “我凑合吃吧。”张烨就把面包拿来了,打开包装,三口两口就吃进了肚子,然后眼神却没离开那青年数学家的包裹,而是盯着里面的一盒牛奶,他也不开口,也不说话,就那么看着牛奶。

    青年数学家再次体会了一次张烨那不招人待见的性格,无语地又把牛奶拿了出来,很肉疼地给了他,其实他也饿了渴了啊。

    张烨一点也没客气,接过来就喝,“谢了啊朋友。”

    青年数学家心说谁跟你朋友啊!

    他一吃一喝,有些数学家们也饿了,纷纷开吃。

    结果也是个之前跟张烨有过言语上碰撞的共和国的老教授,拿出了几个粽子来,枣儿的,剥开一个正要吃,张烨直勾勾地眼神就看了过去,一边喝着牛奶一边盯着那枣粽子看,也不说话。

    那老教授差点气晕,你看我粽子干嘛!

    张烨还看。

    这厮现在是全场的焦点,大家的目光都在他身上呢,见到张烨看向那边,外面的游客也好,大院子里的数学家和记者们也罢,也全看向了那个老教授,看了眼他手里的粽子,气氛那叫一个诡异啊!

    老教授险些吐血,好几百道目光都盯着自己的粽子看,场面还特别的安静,一个吭声的都没有,这种诡异是根本没办法用语言形容的,不是当事人,根本理解不了里面的那种尴尬。老教授也没辙了,拿出两个粽子来递给旁边他的一个弟子,“给张……老师送过去。”气归气,但这种时候他还是觉得该以大局为重啊,而且张烨已经展现出了他惊人的数学才华,让那老教授也不得不改口加上了老师两个字的官称。

    张烨一挥手,“谢了啊。”

    辛雅斜着眼看他,“有什么需要你就提,我们给你办。”

    张烨哦了一声,眨巴着眼珠子看了吴则卿一眼,“吴校长好像还没吃饭呢呀,那啥,还有粽子吗?”

    “噗!”好多游客都喷了!

    您自己还没管好呢,还管人家吴校长?

    老教授气晕,你脸皮怎么这么厚啊你,拿着我的粽子卖给吴校长送人情?

    其他共和国的数学家们听了,也是一个个相当无语,心说这什么节骨眼了啊,你赶紧写啊,这时候了你还惦记着拍你北大领导的马屁呐你!

    吴则卿微微一笑。

    辛雅瞪瞪张烨,“吴校长的饭我去买。”

    张烨还想说老吴爱吃清淡一点的,不过还是没好意思开口,他低头开吃,填了两个粽子后继续喝牛奶,不过吃到最后,也是浑身不得劲儿。他不是没喝过牛奶,可是你妈这么多人眼巴巴盯着自己喝牛奶,张烨还是第一次啊。

    算了。

    哥们儿还是继续写吧。

    张烨吃饱,又赶紧动笔了,继续他的论证,现在已经写满了十七块题板了。

    ……

    四十分钟过去了。

    忽然,有个数学家的电话响了,接了电话后他马上对旁边人道:“荣老和瞿教授他们到了。”

    大家都很振奋!

    汪一鸣顿时道:“走,咱们去接一下。”

    辛雅也跟着去了,“我也去。”

    一堆人便过去迎接了,荣老和瞿教授,这都是共和国最顶尖的数学家,甚至在世界数学界也是赫赫有名的老前辈,比如荣老,拿到过的国际数学大奖,就有三个,虽然不是含金量最高级别的国际奖项,但也不低,国内的数学奖项更是数不胜数,根本统计不过来了,曾经美-国方面都想请他,结果被荣老拒绝了,一辈子都为了共和国的数学事业添砖加瓦。还有瞿教授,也是国际数学界的大师级人物,他在共和国一些科学研究项目上做出过巨大贡献,去年,国内科学界的最高荣誉奖,其中一个就颁发给了瞿教授,其地位也可见一斑了。

    在两人面前,在场这些共和国的数学家们基本上都算是学生和晚辈,自然要过去迎一下。

    不远处,荣老和瞿教授的身影慢慢走近,身影都很激动!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