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316章

    辛雅招了下手,“这边。”

    “咱们坐第一排?”张烨问道。

    潘院长在旁边给张烨留着位子呢,道:“就坐这儿,都安排好了,日-本-代表团那波人是坐楼上。”

    张烨一哦,坐稳。

    旁边三个位置的韩何年道:“刚才外面出事了?怎么这么重要的日子,学生还把代表团的车给拦了?”

    张烨道:“小误会,没大事。”

    韩何年说道:“这要还不是大事,那就没大事了。”

    潘院长道:“应该都已经处理好了。”

    虽然他们一直在礼堂坐着陪那些各国数学家,但外面的事多少还是知道的,肯定有人已经告诉他们了。

    甚至,一个法国数学家都有所耳闻了,问张烨道:“听说张教授看过的东西,一个字都不会忘?”

    有个外国翻译用生硬的中文翻译了一下。

    张烨笑着摇手,“可没有,我可没那么大本事。”

    后面第四排,有个刚坐过来的美术系的女老师之前也跟他们一起在现场呢,闻声不禁好奇道:“张老师,那你怎么记住那报纸的?”

    张烨回头一看,跟那女老师道:“因为那篇新闻啊,数字比较多。”

    美术系女老师奇怪,“数字越多不是应该越难记吗?”

    辛雅替张烨说了,道:“呵呵,我们是搞数学工作的,对数字肯定要比对其他东西敏-感一些。”

    “原来是这样。”美术系的老师笑了,“还是你们搞数学的厉害。”

    一个北大数学系的青年老师笑道:“孔老师,我觉得跟搞不搞数学没关系,主要还是张烨老师厉害,那篇新闻我刚才也上网搜了一下,别说是就看一眼了,就是现在让我背那些数字,我也得背一两个小时,还不一定都说的对。”那边的事他们都知道了,刚才张烨没来的时候,他们还讨论过呢。

    他们好多老师聊起来。

    张烨也有一搭没一搭地插着话,不时还得说几句英文跟老外数学家沟通。

    礼堂的人越来越多,环境也嘈杂了许多,说话要是声音太小了,离得近的人都不一定能听清楚。

    这时,一个北大工作人员找了过来。

    “张老师。”

    “叫我?”

    “您来一下,有点事。”

    “哦。”

    张烨跟着那个小年轻走了,余光看到,右边区域前排的闫教授和另一个北大老师也被叫过去了,几个人走到后台一个安静的地方。闫教授虽然跟张烨都是中文系的老师,不过俩人仇怨已深,基本见了面也不会说话的那种。

    闫教授问道:“什么事?”

    那青年工作人员马上道:“校领导刚下了指示,一会儿您各位的演讲内容要适当加一些,主要强调一下中-日-友-谊,还有,刚才发生的拦车事件,影响也很不好,日-方代表团的几个领队和负责人都表示了强烈不满,上面的意思是,各位的讲话的时候适当可以批评一下今天学生们的这种愤青行为,以及类似影响和破坏两国关系的行为,但是不要提今天具体的事和细节。”

    闫教授和另一个老师都听懂了,日-首-相访华,正是在这种节骨眼上,他们中日大学交流合作当日却发生了这么不愉快的事,总是有点尴尬的,嗯,或者说得严重点,甚至可能是个比较危险的事件,太敏-感了,北大作为国内第一的学府,肯定是不想传达出类似的错误信号,所以要表达一下态度,对类似的“无理由反-日”行为坚决予以批判,要呼吁大家保持理性和客观,也是响应现如今“中-日友好”的大背景。至于不要提今天的拦车事件,也很好理解,在场记者那么多,这种事自然不能多说,不能宣扬,要用最平稳的方式处理好。

    那老师道:“现在改来得及吗?”

    工作人员说道:“不用大改,加几句提一下就可以,分寸什么的您自己把握,这方面我也不懂,我就是传达校领导的意思。”

    那老师嗯道:“我看看吧。”

    张烨却不太乐意了,加什么啊加,有病吧,“我的可改不了,我是学术类演讲,这些跟我没关系。”说完就要走。

    那工作人员呃道:“张老师,您最好加一点,就结尾的时候适当提一提也行,比如做完学术演讲后,对日-本数学界赞许几句,表示期待跟日-本各大学的长期合作之类的,这也行啊。”

    张烨说话一点也不拐弯道:“可我不期待啊。”

    期待跟他们合作?那日-本数学家刚才跟我一见面就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质疑我这个质疑我那个,就是不相信戴尔猜想能被共和国的人解开,就他们这个态度,让我跟他们合作?还期待?期待你妹!

    工作人员:“……”汗,您这也太直接了啊!

    闫教授瞥瞥他,回去改稿子了。

    那今天也有演讲任务的北大社会学的老师也被张烨的话逗乐了,“张老师,我先回去了啊,你就随便加一句吧,毕竟是政-治-任-务。”他倒是无所谓,上面布置什么,他就说什么呗。

    今天的中-日大学交流,可是历史少见的,也是近些年来的第一次两国最高学府的沟通合作,意义重大,稍微一个弄不好,那都是要担责任的。就这次交流活动,日-本国内估计也都十分关注,没看日-本记者都随队来了好多个么,这么重要的日子,这么重要的活动,演讲者的稿子肯定需要严谨和全面的,不能像开学典礼或毕业典礼那么随意,错了就错了?疏忽了就疏忽了?那可绝对不行!这种沾上政-治色彩的演讲,除了打磕巴允许,其他的是一点错都不能有的!否则一出问题就影响大了!

    所以校领导才会对演讲稿子要求这么严格,一些该有的信号必须明确要出现在稿子里!

    “张老师,拜托了啊。”工作人员重复道。

    张烨摇头,“再说吧,现在改也来不及了。”

    工作人员也有点不耐烦了,道:“你可是中文系的老师,随便加个句子,这对您还有什么难的?反正这是校领导的要求,我话给您带到了。”该说的都说了,他的任务也完成了,还有其他一堆事情等着呢,就去忙别的了。

    张烨扫他一眼,回了礼堂。

    做个学术演讲我都懒得说呢,还要求这个要求那个?滚蛋吧!

    第559章

    大礼堂。

    回去座位,张烨就找到了坐在他旁边的北大数学科学院潘院长,把之前的演讲稿子还给他,“您再找人吧,这活儿我可来不了。”

    潘院长疑惑,“怎么了?”

    张烨道:“上面又要求加东西。”

    听了几句,潘院长才明白,“这时候换人也赶不上了啊,那可不行,必须得你上,小张老师,你可不能掉链子啊,这样,稿子的事你要是不想自己写,我给你找人,把校领导要求的东西加上,然后你照着念就行了。”潘杨本身也不太喜欢这一套,对他而言,学术就是学术,非要加上政-治-色-彩弄出一堆你好我好大家好的东西,总是有点变味的,可身在教育圈,身为北大的一员,又不可能完全置身事外,所以在这个大染缸里,只能找一个相对的平衡。

    经过十分钟的劝说,张烨也不置可否,按说潘院长刚给他破格提拔的副教授,他应该给这个面子,可是本心来讲,张烨真对这帮日-本-人没有好印象,他不想做的事,别人很难逼他做。

    潘院长道:“就这么定了啊,别说了,马上开始了。”

    张烨无奈道:“潘院长。”

    潘院长指指那边的老外们,笑道:“各国的数学家们也都等着听你的报告和演讲呢,大家都很期待。”

    台上,主持人已经就绪了。礼堂也基本上坐满了百分之八十的人,该来的都来了,就差日-本代表团的人了。

    “人呢?”

    “怎么还不来?”

    “都中午了啊,这不是到时间了吗?”

    “那些代表团的车队,一个小时之前不就进学校了么,按说早来了啊,怎么现在还看不见人?都干什么去了?”

    “不知道啊。”

    “都饿了,赶紧开完会还等着吃饭呢。”

    “是啊,我都过来一个多小时了,早饭都没吃。”

    学生们都有点无精打采,没什么精神,见到主持人上场的时候会场还安静了半天,结果正主迟迟不来后,偌大的礼堂内也噪音成群,议论正不断响起,就算是北大的老师们也都有点坐不住了,频频回头望向楼上空空如也的代表团座位席,有人奇怪,有人蹙眉,不明白什么状况。

    十分钟……

    半小时……

    主持人可能接到了消息,拿着话筒对大家说道:“大家稍安勿躁,请安静一些,代表团马上就到了。”

    来现场早都架起摄像机镜头的媒体人员们已经有打哈欠的了。

    那一些国外的数学家都不太高兴。

    法国数学家低头看表。

    英国数学家微微轻摇头。

    那个日-本数学家则不在这里,估计是去跟代表团的人会和了。

    潘院长和数学系的一些老师赶紧跟外国数学家们赔礼道歉,让他们再稍等一下。对北大的学生老师们,他们可以不用说什么,因为这是他们北大自己的活动,但是这些国外数学家来说,这些人都是嘉宾,是客人,已经让嘉宾们等了两个小时了,这实在不太像话,肯定要陪个礼。

    那边的苏娜很烦,“这些日-本-人怎么这么不守时?不但让我们等,还让各个国家的数学家们等着?”

    另一个中文系年轻的老师道:“这么大架子啊!”

    常凯歌看看他们,“行了,都少说两句。”

    闫教授也皱眉道:“这么多媒体都在,小苏,小王,注意你们的态度,乱说什么,代表团那边肯定是在准备。”

    苏娜和好几个年轻教师却都不这么认为,准备?准备什么啊,从他们进入学校到现在,都已经两个多小时了,就算是睡个小觉再起来化妆再洗脸甚至洗个澡吹个头发,时间也绰绰有余啊,就让我们北大上千人跟这里傻坐着傻等着?连一句原因都没有?苏娜他们认为,这帮日-本代表团的人,很可能是因为之前被北大学生们拦了车,所以这是在故意把他们晾在一边,是成心看不起他们!

    忽然,一个德国数学家很不愉快地说了句谁也听不懂的德语,而后站了起来,自行离场了。

    翻译忙道:“沃纳教授说他下午还有急事,要先走了。”

    辛雅也是面上无光,她虽然不是北大的人,却是共和国数学界的一员啊,作为东道主却让贵宾等了这么久,她面子上也不好看,顿时和潘院长一起起身送着那德国数学家出了礼堂,很抱歉。

    德国人走后。

    辛雅抱怨道:“潘院长,怎么回事?北大说要召开这次交流会,需要些重量级的嘉宾,我这才牵线搭桥联系来的人,陈教授他们也在里面说了话,可现在等了这么久还不开始,我怎么和这些外国数学家解释?”

    潘院长立即道:“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我问问。”他压着火打了一个电话,“喂,人现在在哪儿……你说谁啊,代表团的人……什么叫不知道,你们不是负责接待的么……你马上给我问清楚!”

    挂了电话。

    约莫几分钟,那边回了线。

    等来的答复还是那句话,代表团的人快进场了,刚刚好像一直在接受一个封闭采访,而且期间,代表团的一些人提出肚子饿了,刚下飞机什么也没吃,于是居然还集体吃了一顿饭,是北大第一食堂做的,五六十个人的菜,直接送到了给代表团单独预留的休息厅,末了还有咖啡水果。

    可是当辛雅和潘院长回去以后,还是没有见到任何一个日-本代表团的人,连陪同他们的北大校领导和白毅等人也迟迟不来!

    礼堂越来越噪杂。

    各种消息漫天飞舞。

    “到底来不来了啊?”

    “我刚听说的,他们接受采访呢。”

    “什么?这个时候接受采访?我们这么多学生老师都在等着他们,他们会后再录采访不行吗?为什么偏偏要敢在这个节骨眼上?”

    “何止采访啊,他们还吃饭呢。”

    “不会吧?”

    “怎么不会啊,我刚听食堂的人说的。”

    “我也听说了,第一食堂刚才本来开门了,不过临时接到代表团要用餐的消息,立即不对外开放了,把门关上,好几个北大老师想进去吃个饭,都没吃上,听说是专门给代表团做饭呢,还给专门送了过去,这个待遇连校领导都没有啊,谱儿太大了,这简直是目中无人了!”

    “我们饿着,他们吃着?”

    “草,这次来的小-日-本都什么人啊!”

    “白毅老师他们不是陪同着呢么,他们也能答应?为什么不先让代表团的人过来礼堂啊!吃饭什么时候不行?就你们饿?我们还饿呢!”

    “白毅?呵呵,白老师之前那件事上的态度,你们还没看见吗?他就在日-本待过,老婆还是日-本-人,是东京大学的,一直是对日亲善理论的拥护者,还发表过相关论文呢,你指望他?”

    “那也太不公平了啊,外宾是人,我们学生就不是人了?况且这里还有其他外宾呢啊,那些外国数学家,也让人家傻等着?”

    “看,又走了一个!”

    前排。

    一个韩-国数学家也等不了了,跟其他人告了个辞,自己出去吃饭了。潘院长和几个北大数学系的老师又是亲自送着他出去,还给叫了车子,叫了一个会韩-语的老师随行,算是补救吧。

    那英国数学家看向张烨,“张。”

    张烨回望过去。

    英国数学家认真道:“要不是为了听你的演讲,我也早回去了。”

    张烨一听,也是连忙用英语道:“抱歉了,人应该快到了,再稍等一下。”

    连带张烨也很不好意思了,自然,心里也对那帮日-本-人火冒三丈了起来,如果说那些代表团的人两个多小时前只是让张烨不喜欢,那么现在,他们真是把张烨给惹怒了!这件事上,代表团的人对他们北大和共和国的不尊重,是写在了骨子里的,这么重要的场合,这么多人的等待,换来的却是对方在悠闲的吃饭?闫教授等人,校领导等人,口口声声说这次的交流活动有多么多么重要,但现在看来,似乎只有他们北大方面这么认为,人家日-本代表团的人却并不觉得多重要,完全不觉得重视!

    又是十分多钟过去了!

    转眼一看表,都已经下午一点四十了!

    原定的欢迎会,居然整整延迟了两个小时三十分钟!别说就在这里无所事事地坐着两个多小时了,就算是在电影院里让你津津有味地看一场两个多小时的电影,影片结束后你从座位上站起来伸个懒腰,也得觉得坐累了啊,更别说什么都没的干就那么呆呆坐着了,大家什么状态和心情可想而知!

    “诶!”

    “人来了!”

    “靠!”

    “终于来了!”

    楼上,陆续有人影落座了。

    日-本代表团的几个为首的负责人略有些倨傲地坐在了最前面,白毅和几个北大方面的工作人员一直在全程陪同,笑呵呵地等他们坐好,有几个人就坐在旁边了,白毅因为可能有演讲,才转身下了楼,过来后就对主持人打手势。

    第560章

    欢迎会开始了。

    主持人登台致辞,“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好……”

    日方的几个记者和摄像架好了机器,开始拍摄。

    共和国方面的记者们看看他们,却是一肚子的抱怨,瞧那几个日-本记者的样子,八成是跟着代表团的人一起吃过饭了,一个个油光满面的,而他们呢?饿着肚子等了好几个小时,心情能好才怪。

    几个记者低声嘀咕。

    “这么大的活动迟到这么久,我还真是第一次见。”

    “我也是。”

    “这个稿子上写出来吗?”

    “呵,写了有什么用?报纸不会报的。”

    “嗯,现在都是中-日-友-谊-中-日-友-好云云,人家首-相又来访华了,现在还没走,这个时候什么负面消息都不能出现。”

    “别抱怨了,工作吧。”

    “是啊,有些事,咱们也改变不了。”

    张烨一看开场了,一个北大校领导上来先致开幕词,他也没再听,没心情听,起身去后台抽烟了。别人看他离席,也都以为他是去后台准备待会儿的演讲呢,也没有说什么。抽着烟,不一会儿会场里传出诗朗诵,应该是欢迎会准备的小节目,由一个北大女学生表演的。

    “あはれ花びらながれ。”

    “をみなごに花びらながれ。”

    “をみなごしめやかに語らひあゆみ。”

    “うららかの足音そらにながれ。”

    然后紧接着,是个日-本学生上台了,还是这首日-本诗歌,他用中文朗诵了一遍翻译过来的版本。

    “可怜花瓣飞流下。”

    “花瓣撒向佳人肩。”

    “少女娴静私语过。”

    “木屐声声空中响。”

    ……

    在场的人也没几个人听得懂意思和意境,不过等诗朗诵结束后,场内还是响起了掌声。这可不是那种比赛活动,你要是说的不好,下面可能一个掌声也没有,这是欢迎会,是有政-治-色-彩的,就算是登台的人表演节目一句话不说放一个屁,下面也能掌声雷动的那种场合。

    有领掌的。

    也有老师带着自己班学生一起鼓掌的。

    张烨靠在墙上抽烟,微微摇头,他那个地球上,对日的形态跟这个世界略有相似,但只是一小部分的类似,大体趋势和整个环境,却跟这个世界有明显不同,为什么会造成这种区别?虽然两个世界的历史都大同小异,可是时期不一样,一些政-治-信-号不一样,造成了对日态度当然也会有区别。所以,来自那个对日矛盾极深的地球上的张烨,跟这个世界的“对日环境”显然是格格不入的,他看不了这个,于是干脆躲一个清闲,你们自己折腾去吧。

    然后是演讲。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