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6章

    “俺蓝玉虽然是粗人,但是俺知道啥是忠义!皇储之位必须是三爷,若不是三爷,以后俺拼了命不要,也要扶三爷上位!这样俺才对得起俺的姐夫,对得起俺外甥女,对得起太子爷!”

    ~~~

    紫禁城,奉天殿,后院。

    初春的鲜花在阳光下盛开,朱元璋独坐在花厅之中,面如沉水似乎在想着什么。

    侍卫宫人都在皇帝十步之外,屏声静气,丝毫不敢打扰沉默的皇帝。

    朱元璋手边的石桌上,简朴的瓷碗中装着一碗金黄色的小米粥,里面一颗剥了皮晶莹剔透的鸡蛋,还有两盘小菜,一个烧饼。

    身为天下至高无上的帝王,朱元璋却简朴的让人不敢置信,所穿的是布衣,所吃的不过是普通百姓人家的饭食。

    虽然他是皇帝,可是他心中始终记得自己的出身,一个饭都吃不饱的农家子弟。年少时跟着父兄在地里辛苦劳作,粗茶淡饭半饥半饱的生活告诉他,一粥一饭来之不易。

    而当了皇帝之后,他也深知,百废待兴的大明帝国之中,还有许多人在忍饥挨饿。

    渐渐地,粥凉了,香味也散了。

    朱元璋的贴身太监黄狗儿见状,斗胆上前,小声说道,“陛下,用膳吧!”

    黄狗儿五十多岁,原是大都城蒙元皇宫中的太监,后大都城破,被俘虏送至应天府宫中,伺候大明皇帝。

    蒙元时天子宠信奸臣宦官,可是如今的大明,皇帝对这些没卵子的人,极为厌恶。只是伺候,在朱元璋的眼里太监算不得人,只能照顾他的起居,其他事一概不能多嘴。

    若不是黄阿狗尽心尽力了伺候了几十年,只怕是这句用膳都不敢说。

    “吃不下!”今天是朱标送葬的日子,朱元璋正在悲伤之中,没有半点食欲,“拿下去吧,留着咱晚上吃!”说完,挥挥手显得有些不耐烦。

    “陛下!”

    黄狗儿忽然跪下,磕头说道,“奴婢斗胆,请陛下进一些。您已经几天没好好用膳了,这样下去怎么得了!奴婢无用之人,实在是心疼主子!”

    “你......”朱元璋本想发怒,可是最后那句心疼主子,让他心中一缓。

    他厌恶太监,但不是无情之人,何况这个奴婢伺候了他十几年。

    “知道了,拿下去吧,咱现在不想吃!”说着,朱元璋站起来,在花园之中走动,见到那些盛开的花草,脸上露出些寂寥,“原来皇后在时和咱说过,宫里这些地方都种了花花草草可惜了,不如种些蔬菜,养些鸡鸭!”

    “当时咱还笑话她,捧着金饭碗要饭吃。”说到这,朱元璋眼神又有些悲痛,“当日,听她的好了。以前在应天的时候,军粮紧张,她在王府里也种了许多庄稼。”

    “咱在外打仗,她带着几个儿子在地里忙活。老大听话,说啥干啥,老四总是不老实,干一会农活,就惦记舞刀弄枪!”

    “咱有一次回家,正好看见他们娘几个在那收割庄稼!”朱元璋的脸上显先是露出幸福,随后又变成暴怒,忽然用力踩踏着那些盛开的鲜花。

    “开这么好看,有个球用?当吃还是当喝?你开这么好看,给谁看?咱媳妇和儿子都没了,你她娘地还开这么好看?”

    他本是武人,虽然年老可是力气还是很大,几番踩踏之后,精心修正的花草已是不成样子。

    “陛下!”暴怒之时,身后传来声音。

    “说!”朱元璋怒道。

    “中书舍人刘三吾大人来了!”宦官报告。

    朱元璋平复下心中怒气,整理下衣服,“让他过来!”

    没一会儿,一位夫子模样,稳重大方的读书人被带了进来。

    大明中书舍人刘三吾。在废除宰相制度之后,中书舍人就等于半个宰相,非皇帝的心腹,有大才干者不能居之。

    后世人都说,朱元璋不喜欢读书人,其实实在冤枉了他。

    朱元璋喜欢的是,那些愿意做实事,有真学问,有好的品德的读书人。

    他也乐于倾听,善于任用这些品德高尚,有真才实学一心为民的读书人。

    “臣,刘三吾参见陛下!”刘三吾五十多岁,面容儒雅。

    “起来吧!”朱元璋摆摆手,吩咐道,“给刘大人搬个凳子来!”

    边上侍奉的黄狗儿,赶紧以首领太监之尊,给刘三吾搬来一个凳子。

    刘三吾连谢都没有一个,直接一屁股坐下。

    黄狗儿也不敢让他谢,肃手退到一边。

    “找你来有个事儿!”朱元璋也搬个凳子,和刘三吾面对面坐下。

    “陛下何事?”刘三吾问道。

    第11章

    请陛下立皇孙“陛下,何事?”

    朱元璋再次挥手,花园中的宫人全部退下,侍卫于二十步之外,按住刀柄,在周围虎视眈眈。

    看着眼前的刘三吾,朱元璋沉声道,“皇储之位!”

    刘三吾心里咯噔一下,废除丞相之后,他这个中书舍人就是大明文官之首。皇帝以皇储之事相问,不算意外,但心中难免有些忐忑。

    皇储就是未来的皇帝,如今皇帝老迈,太子新去,大明暗潮涌动。

    心中有忐忑,也有畏惧,更有莫名的担忧。

    皇帝有很多儿子,个个都是英武不凡,手握重兵。

    但是心中读书人的正气,身为首辅大臣的责任,渐渐把这些情绪压制下去。

    刘三吾起身,躬身道,“陛下可是问臣,立储君一事!”

    “正是!”朱元璋继续沉声道,“太子突然走了,咱这心里空落落的。储君一位,关乎大明江山社稷。你是有学问的人,咱先跟你唠唠!”

    朱元璋话音落下,只见刘三吾整理衣冠袍服,肃容跪倒。

    “陛下,请恕臣直言!”

    “你这是干啥,咱叫你来就是让你说话地,你看你跪啥?”

    刘三吾依旧跪着,抬头看着朱元璋正色说道,“臣,请立皇孙为皇太孙!”

    皇太孙?

    朱元璋想去搀扶刘三吾的手臂顿住了。

    沉着脸问道,“为何?”

    “父死子继,人伦纲常。况且皇孙已经成人,故太子一脉,为皇明嫡子,该立皇孙为储,将来继承大统,为大明之君!”

    说完,再叩首。

    他身前的朱元璋却久久没有说话,陷入沉默。

    朱元璋不是在犹豫,说实话,他也想立皇孙。

    可是身为帝王,身为父亲,面对战功赫赫出色的儿子们,这话不能从他嘴里说出来。他只能找来臣子,希望从臣子的口中说出。

    现在臣子说出来了,可是不知为何,他的心中却又有些不是滋味。

    立皇孙?

    朱元璋犹豫片刻,沉吟道,“为何?太子虽然走了,但是咱还有其他儿子。”说着,顿了顿,“咱在边地这些儿子,虽然不如太子那么好,可是也不差。”

    说到这,朱元璋站起来背着手,慢慢前行,“就好比燕王,咱的老四在北平统领边军,屡立战功,性格坚毅果敢,也是个好人选呀?”

    “如果陛下立燕王,那至秦晋二王于何地?”

    刘三吾朗声道。

    秦王,晋王。

    朱元璋的次子和第三子。

    按照儒家礼法,继承人要长幼有序,那怎么能跳过两个哥哥,立四皇子燕王呢?

    而且,刘三吾所说的话中,还隐含着大明皇族中一桩秘闻。

    其实燕王朱棣,并不是已故马皇后所出,所以并不是朱元璋的嫡子。

    但是知道这件事的人,并不多。知道的,也不敢说。

    两个年长的嫡子在,没有选择朱棣的道理。

    见朱元璋还不说话,刘三吾继续说道。

    “燕王在北平之地执掌边军大权,秦王晋王一样手握重兵,倘若陛下执意要立燕王,若是陛下百年之后,秦晋二王不服。”刘三吾看着朱元璋的背影,“陛下难道不知,汉时七王,以及晋朝八王之乱乎?”

    “大胆!”朱元璋回头,勃然大怒,“你是说,咱死之后,咱的儿子们,朱家的子孙会刀兵相见吗?”

    刘三吾凛然不惧,叩首道,“臣,只是实话实说,以史为镜而已!”

    “嘿!”朱元璋怒极而笑。

    其实刘三吾能想到的,他也想到了。

    在诸王之中立太子,稍有不慎,将来就是大明内战。

    他这些儿子都不是省油的灯,他朱元璋的儿子,若是连想这个位子都不敢想,那才怪了。

    朱元璋继续沉吟,随后开口道,“那照你这么说,要立皇孙,诸王能服气吗?”说着,叹口气,“咱老了,黄土埋到胸口的人了,万一将来咱立的孙子,镇不住他这些叔叔们,还不是要打仗?”

    “诸王若有异心,中枢发兵诛之。皇太孙乃是陛下之孙,故太子之子,有大义名分,乃堂堂正正之师。”刘三吾继续说道,“再说,朝廷大义在,诸王即便心中不服,可谁敢反?”

    朱元璋点点头。

    这话有几分道理,大义在这个时代就是真理。

    如果立了燕王,那么秦王晋王势必会用长幼有序和嫡庶之分说事,江山定然不稳。

    可是除了燕王之外,秦王晋王虽然也是合格的藩王,但未必是合格的皇帝。

    秦王,晋王打仗是好样的,但多有骄纵不法之事。性格乖张,喜欢享乐,生活奢侈。

    朱元璋心里长叹,难,难,难。

    目前看来,儿子中没有站得住的继承人,那么只能立皇孙。

    想到此处,朱元璋回身,在凳子上坐下。

    “太子这几个儿子,你看哪个可以为皇太孙?”

    “臣不敢妄言!”刘三吾可以说立皇孙,但是臣子的本分,他不能,也不敢说立哪个。

    “你看你,不让你说吧,你该说的不该说的,也不管咱生不生气都说了。”朱元璋笑着把刘三吾拉起来,继续说道,“让你说的时候,你却装聋作哑。咱最看不惯你们读书人的,就是吞吞吐吐的这套。说吧,此地只有你我君臣二人,说什么咱都恕你无罪。”

    朱元璋说话时,刘三吾在脑中思索着太子的几个儿子。

    年纪最长的无非就是二子,淮王朱允炆。

    比朱允炆小一岁的是太子嫡子,吴王朱允熥。

    朱允炆颇有贤明,和太子一样熟读儒家经典,性格宽容仁厚。

    吴王朱允熥虽然是嫡子,但是......

    刘三吾是当世大儒,除了中书舍人这个官位,还管着宫中给皇子皇孙读书的地方,大学堂。

    一想起那位吴王的课业,刘三吾顿时有些难以启齿。

    “说话呀,咱等着呢?”朱元璋问道。

    “臣以为,太子长子淮王朱允炆勤奋好学,有乃父之风。”说着,刘三吾偷偷看了下朱元璋的神色,见对方没什么反应,继续说道,“可以立为皇太孙!”

    说完,朱元璋又是久久没出声。

    正心中揣测的时候,听朱元璋叹息下说道,“淮王虽好,可也不是嫡子呀?”

    “这........”刘三吾心中大吃一惊。

    淮王朱允炆虽然是庶子,却是长子,子以母贵。

    其母已经是太子东宫的正妃,虽然庶出,但是也可称之为嫡。

    想着,忽然脑筋转转,“莫非陛下有意吴王?”

    再想想一上学打瞌睡的朱允熥,刘三吾顿时头大。

    选他,还还不如选燕王呢?

    “可是觉得,吴王顽劣不堪?”朱元璋出声笑道,“刘爱卿,你可是看走眼了!”

    刘三吾不解。

    就听朱元璋继续说道,“吴王,性格看似表面懦弱,顽劣。实则,我朱家千里驹也!等太子丧事一过,大学堂之中你好好教导一番!”

    说着,静静地看着刘三吾,“今日一事,不得对第三人言!”

    “臣,遵旨!”

    第12章

    大学堂五月的阳光温暖明媚,鸟语花香让人沉醉。

    “呼!呼!”

    朱允熥在花园中,疲惫的呼出两口气。

    这具身体有够废柴,细胳膊细腿就跟没发育好似的,一点力量都没有。

    早上起来,做了一套波比核心力量之后,全身的肌肉没一处不疼的。

    这可不行,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将强健筋骨。

    一个男人,如果一点雄性的气概都没有。

    那不是娘炮了吗?

    就算后世那些分不出男女的小鲜肉,私下里也要去健身房的。

    而且以后,自己若真是登上那个位子,作为大明的第二代君王,肯定要御驾亲征,有一副强健的体魄,才能胜任最艰难的工作。

    想到此处,朱允熥强忍着肌肉的酸麻,在院子中打起军体拳来。

    葬礼已经过去几天,尽管身上还穿着浅色的衣服,但是生活已经步入正轨。

    未来,从强身健体开始。

    “三哥在练武吗?”

    朱允熥身后的房间中,两个妹妹,宁儿和秀儿趴着窗户,看着拳拳有风的朱允熥,对门口站立的太监王八耻说道。

    王八耻回头笑笑,“奴婢也看不出来,就觉得殿下练的威武。”

    从东陵回来当天,朱允熥就把两个同父异母的幼妹,接到了东宫自己住所的旁边,照看起来。

    这两个丫头和他一样,都是没娘的孩子。

    至于那两个幼弟,人家有亲妈,亲哥,用不着他。

    “三哥威武呀!”

    最小的秀儿在窗户上摆手,朱允熥笑着打完。

    随后伺候的太监上前,帮朱允熥重新更衣。

    今天,是要去大学堂读书的日子。

    记忆中那个顽劣的少年朱允熥,一到读书的时候就脑子疼。总想着办法溜号,可是现在的朱允熥却知道,读书是他表现的机会,也是证明自己的机会。

    镜子中是典型的大明衣冠。

    四爪金龙亲王服饰,头上黑色的纱帽,白色的领子和袖口,腰间是纯白色的玉带,脚底厚底的朝靴。

    因为在孝期内,腰间不能挂玉佩荷包等饰品。

    看着镜子中自己的脸,朱允熥满意的笑笑,也算是翩翩少年吧。

    而且这身装扮,也比辫子马褂僵尸服强太多。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