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17章

    大明虎贲的脚步伴随着鼓点的节奏,发出让大地震颤的脚步。

    朱允熥视线中,只见随着点将台上的旗帜变化,校场上整齐的方阵也开始变化。

    第一排黑压压如山一般缓缓前进的,是身着重甲的步兵。每个人的身上都是精心打造的盔甲,阳光之下盔甲的铁片上,闪烁着精心锻造的波纹。

    看一支军队能否打仗,最直观的判断就是军容和士兵的精神风貌。在朱允熥视线中,十几人为一排整齐走过的士兵,目光坚定身材魁梧,队列之中隐含杀气,一看就是百战之兵。

    只是朱允熥有些诧异,这个时代的就有这么整齐的队列了吗?不过随即想想,马上释然。

    是自己太过少见多怪,这个时代的虽然没有后世那么整齐的队伍,那么让人精神抖擞的分列式。但是这个时代,步兵都是依靠战阵作战,要在战场上集阵。

    尤其是大明,从起兵以来面对的就是靠骑射得天下的大元铁骑,如果步兵不能够保持整齐的队形,怎么打?

    想到此处,朱允熥心中又有些好笑。因为他想起了曾经看过那些穿越,书中说古人不分左右。现在看来纯属扯淡,不分左右还不分东南西北吗?

    在现代,朱允熥还真是见过许多人,分不清东南西北。

    整齐的队列,森然的阵型,轰然的脚步。穿着铁甲的士兵,第一排是丈八长枪,再往后是铁斧铁锏铁骨朵等重型兵器。

    在现代有人说,华夏因为锻造技术的失传,造不出倭国那样锋利的武士刀,其实也不全对。

    华夏战争的规模太大,历朝历代动辄数十万人,武士刀显然不适合面积装备。而且在战场上,双方都是重装铁甲,武士刀只能挠痒痒。枪是百兵之王,要破对方的重甲,就要

    用到铁斧铁锤等重器。

    再说,战阵之中重器也绝对比刀片子管用,管你什么武士刀,一铁锏砸下来,顿时就得变形。

    ”大明完胜!“

    重甲步兵前进之中,齐声呐喊,盔甲和兵器的光芒,让天地为之变色。

    ”殿下,这是虎威军!“蓝玉在朱允熥身边说道,”当年攻破元大都,俺姐夫,就是您的外公,亲率虎威军攻破城墙。阵斩大元淮王帖木儿不花,还有太尉秃噜不思。“

    说着,蓝玉压低了声音,小声说道,”虎威军指挥使袁艺,副将袁兴都是陛下养子,他二人早年曾陪同太子读书。“

    朱允熥看了看,虎威军中最前面两名骑马的将领,微微点头。

    轰轰,这边目光还未收回,那边战马的马蹄如惊雷一样突然响起。

    无数马蹄雷动,连巨大的点将台

    也似乎晃动起来。

    朱允熥定睛一看,”大明的骑兵!“

    当先一个旗帜,高举一杆大旗,上书龙骧两个苍劲有力龙飞凤舞的大字。

    紧接着数不清的高头大马上,是全身包裹在重甲之中的骑兵,前进的骑兵人马都有铁甲,似乎是移动的堡垒一样。

    在重甲骑兵之后,是只穿着锁子甲的轻骑兵,他们手中的武器多是弯刀,但是每个人的马上都带着弓箭。

    骑兵前进之中,一股蔑视天下的骄横之气,扑面而来。似乎在说,只要一声令下,无论敌人是谁,都将在大明的铁蹄之下,化为粉末。

    更令朱允熥惊奇的是,这支龙骧骑军中有许多梳着发辫的胡人。

    似乎看出了朱允熥心中疑问,蓝玉笑道,"大明战无不胜,塞外许多部族纷纷归顺,别看这些人在咱们军中不起眼,但是在塞外,说不上就是哪个部落的小王子!”

    朱允熥也自豪的笑了笑,身为海纳百川的大明人,值得自豪。

    但是笑容随即在他的脸上凝固,骑军之后的兵马深深的吸引了他的目光,他有些失态的上前几步,想要把那支迎面而来的军队看的更加真切。

    “火炮?“

    ”这么多火炮?“

    迎面而来的是大明神机营,前面是扛着各种火铳的士兵。

    朱允熥前世当过兵,他知道火器的发展历史。

    华夏在宋朝时火药的威力大幅度提升,用作军事武器。

    后来蒙古的军队攻破金朝上都,从皇宫中得到了这些金国曾经取自大宋的黑科技,并且带到了西征的路上。

    在蒙古三次西征之中,火炮被大规模使用,古代伊朗王朝的都城就是蒙古人用火炮轰开,然后用毛毯包裹着投降的阿里发,活活踩死。

    只是朱允熥没想到,这个时代的火器种类居然这么多。最前面的是三眼铳,后面还有盏口铳。

    这些火铳和后世的火枪大有不同,但是发射原理是一样的,只是这个时代的火铳口径更大,盏口铳的口径像是一个大碗,发射的是铁砂碎片等。

    这在战场上,就相当于霰弹枪,一打一大片。

    朱允熥看得目不转睛,火铳之后是骡马拉着的炮车,沉重的火炮前进中,轮子发出摩擦的声音。

    炮管乌黑锃亮,上面铸有文字,各种火炮长短不一,看得朱允熥这个当过兵的人,心里直痒痒。

    ”原来,大明的火器这么先进了?“朱允熥喃喃自语。

    大明再一次深深震撼了他,后世人们所了解大明都是落后,腐朽弊端丛生,似乎走进封建王朝死胡同里的大明。

    但是现在的大明,却是国力最强大,军威最盛,将军仗剑天涯横扫天下的大明。可不是后来那个,被文臣,太监把持朝政,皇帝惰性十足的大明。

    听到朱允熥的话,蓝玉又是朗声大笑。

    ”这才多少火炮,当年臣在漠北和北元皇帝决战,臣假装是孤军深入,引元军骑兵来攻。当时臣驻兵于高地之上,以骆驼为驼阵,上面架设各种火炮。“

    蓝玉神采奕奕,似乎回到了当时的战场之上,”元军人马死了一地,冲锋的路都堵了,就是冲不过来。“

    ”等元军发现不对的时候,大明的大军已经把他们包抄了!他们后来想跑,驼阵撤掉,臣带着阵中的一千五百精锐骑兵,一举冲进了他们的中军!“

    朱允熥听得眼睛放光,恨不得让蓝玉说上三天三夜,但此时不是说话的时候,此刻检阅的三军队列已经走完,在战旗的指引下,又如钉子一样站回原地。

    阵阵风吹过,战旗剌剌地响。战旗边上,都是大明的好儿郎。

    朱允熥走到点将台之前,那里有一个可以扩音的喊话铁喇叭。

    “陛下旨意,命孤来看看即将出征的大明将士!”朱允熥从胸膛发出最嘹亮的声音,慷慨说道,“现在,孤看到了。孤看到了大明的壮士,看到了热血的儿郎,看到了我大明百战的精锐,看到了你们这些,为大明披肝沥胆,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

    校场上,无数士卒的眼睛像火焰一样亮起来。

    第32章

    陛下没空

    大明士兵的眼睛,如同火焰一样燃烧起来。

    他们是兵,他们是忠于大明的死士,他们是大明的男儿,他们是大明皇帝手中的宝剑。

    但是,从没人和他们说过,他们是英雄。

    无论是将军还是士兵,在朱允熥话音落下的那一刻,他们的血都热了。

    ”你们是英雄!“朱允熥的声音还在继续,”你们是守卫大明疆土的屏障,你们亿万大明百姓的依靠,你们把敌人拒于大明国土之外,你们守护着咱们这个日月昭昭的大明!“

    ”孤会告诉陛下,孤今天看到了大明最英勇的汉子们。“朱允熥的嗓子有些冒烟,但声音依然洪亮,充满了感情,”孤从你们眼里看到,对胜利的渴望,看到了你们不破楼兰誓不还的气魄!“

    ”孤看到了你们必胜的决心,看到了你们赴死的勇气,孤还看到了你们对于大明的忠诚!“朱允熥继续嘶吼道,”孤会告诉皇帝陛下,有尔等在,大明江山永远无恙!“

    ”大明!大明!大明!大明!“

    校场上,三军将士山呼海啸,像是阵阵狂风席卷天地。

    等他们喊声落下,朱允熥提起胸膛中最猛烈的气息,再次呐喊,”孤之恨,自己不能和你们一同作战!“说着,朱允熥目光在无数年轻的面孔上扫过,“兄弟们,且去杀敌。等你们凯旋之日,我朱允熥,亲自给你们把酒,为你们接风!”

    淳朴的士兵们的血也沸腾了,眼前点将台上,皇帝的嫡孙,大明的吴王居然喊他们兄弟们,忽然要说亲手给他们把酒。

    霎那间,一些士卒们,几乎热泪盈眶。

    这时,不知道是谁带头,天地间响起一个喊声。

    “吴王千岁千岁千千岁!吴王千岁千岁千千岁!”

    大明将士们的喊声让朱允熥微微愣神,随后他面露微笑。

    等校场上的喊声渐渐平息,朱允熥喊出了一句,让人目瞪口呆的一句话。

    "为大明守护边疆的将士们,千岁!“

    ”为大明开疆拓土的将士们,千岁!“

    ”为大明征战沙场的将士们,千岁!“

    ”大明将士,千岁千岁千千岁!“

    瞬间,数万人的校场鸦雀无声。

    但是马上,汹涌的呐喊如同海上的波浪,挡不可挡。

    ”大明万岁万岁万万岁!“

    看着校场上,那些脸色因为心潮而通红,呐喊的嗓子沙哑的士卒们。

    朱允熥对着蓝玉笑道,”总有一日,我要和你们并肩作战!“

    蓝玉郑重的一拜,”到时候,臣给殿下牵马!“

    朱允熥朗声大笑,"一言为定!“说罢,大步流星走下点将台。

    而蓝玉看着朱允熥的身影,一时竟然有些失神。

    尽管他是朱允熥的铁杆支持者,可是他心中也一直把对方当成一个孩子。

    但是今天,他见到了一个成熟的,激昂的,有血有肉的男子汉。

    而且在朱允熥的身上,他同时看到了两个人的影子。

    一个是已经故去,被大明文臣武将所臣服钦佩的太子。

    另一个,是那位英武不凡,杀伐决断的燕王。

    ~~~~

    与此同时,紫禁城东宫之中。

    吕氏一身朴素的布衣,脸上没有施任何的妆容。

    她站在镜子前,整理自己的衣领头发,一个侍女在她身后出现。

    ”娘娘,面汤煮好了。按照您的吩咐,多加了香油,下了一个溏心的荷包蛋!”

    吕氏又看了眼镜子中的自己,淡淡地说道,“嗯,知道了,装好别凉!”

    “是!”侍女无声的退下。

    随后,吕氏亲手捧着装着面汤的食盒,出门而去。

    临出门时,却又停住,回头吩咐道,“别跟那么多人,几个就行!”

    宫人们退下,只有一个太监带着四个宫女,跟在她的身后。

    她要去见皇帝,食盒中是皇帝爱吃的香油热面汤。

    做了好多年皇帝的儿媳妇,她熟知皇帝的饮食爱好,同时也深知对方的习性。

    皇帝不喜欢妖娆的女子,自己是他的儿媳妇要端庄大气,又要朴素大方。

    身为东宫女主的同时,也不能讲什么太子妃的排场。

    皇宫中的女人,其实都活在一个已经去世的女人阴影之下。

    那个女人简朴,那个女人大方,那个女人对下宽和,那个女人对人仁慈。那个女人就算贵为皇后,也是亲手做饭,亲自做衣裳。

    那个女人叫马秀英,就是朱元璋唯一的皇后。

    朱元璋认为天下女子的美德,都集中在马皇后的身上。所以给儿子们选择的正妻,也都是这个模样。

    当年吕氏能在朱允熥母亲常氏去世之后,以庶妃的身份管理东宫,也是因为她投其所好,让朱元璋看到了她身上的美德。

    吕氏一行,很快到了奉天殿。

    朱元璋的贴身太监,黄狗儿从殿中迎接出来。

    “奴婢参见娘娘!”

    “黄公公快免礼!”吕氏笑道,“劳烦公公通报一声,本宫求见!”

    “娘娘稍等!”黄狗儿笑道,“蒋瓛大人马上就出来了,等他出来,奴婢再去通报!”

    蒋瓛?锦衣卫指挥使!

    锦衣卫是朱元璋的亲军,可是锦衣卫也是大明官场闻之色变的克星。

    李善长案,胡惟庸案,杀的人头滚滚。给皇帝充当刀口的,就是那些飞鱼服绣春刀的锦衣卫。

    丈夫生前曾说过,锦衣卫不但是陛下的亲军,还是陛下的耳朵,陛下的眼睛,陛下的手。

    只要有锦衣卫,一定没好事!

    吕氏心中没来由地有些慌张,对黄狗儿问道,“公公,陛下心情......?"

    "娘娘放心!”黄狗儿压低声音笑道,“陛下今儿心情不错!”

    两人正说着话,一个身材高大,但是面容阴翳的男子从奉天殿中出来。

    “臣,见过娘娘!”锦衣卫指挥使虽是大臣,但却是皇帝的家奴,对待皇帝的儿媳妇,礼数周全。

    但也只是面上周全,只是简单一礼,就背身慢慢退下。

    奉天殿中,朱元璋站起身,活动着有陈年旧伤的

    老腰,不住的捶打。

    黄狗儿小跑着进来,对朱元璋笑道,“启禀陛下,太子妃来了!”说着,又笑笑,“奴婢瞧,是给您送他亲手做的面汤来了。奴婢都闻着味儿了!”

    然而下一秒,他马上不笑,低下头。

    因为朱元璋的脸上没有笑容,反而带着些清冷。

    皇帝宠信太子,对太子妃这个儿媳妇也是一向和颜悦色。

    若是以前太子妃带着亲手做的饭食前来,陛下肯定是直接让她进来,边吃边说说家常。

    可是今天,陛下却没说话。

    伺候了朱元璋这么多年,黄狗儿也摸清了皇帝的性子。

    “咱忙着,没工夫,叫她回吧!”朱元璋淡淡地说道。

    黄狗儿无声退出。

    殿外,吕氏正在责备跟随她的宫人,“面汤是不是都凉了?”

    正说着,就看黄狗儿快步出来。

    吕氏马上换上端庄的脸色,整理下衣服,想迈步上前。

    却忽然听黄狗儿开口道,“娘娘回吧,陛下说,他没空!”

    第33章

    大明的下午

    “娘娘,陛下说,他没空!”

    黄狗儿说完,有些不敢去看吕氏的脸。

    这个曾经被皇帝亲口称赞过,贤惠有已故皇后之风的儿媳妇,不知道如何恼了陛下,现在连他的面都见不上了。

    而吕氏更是知道他没空这三个字代表着什么,代表着皇帝不想见,不愿意见,不稀罕见。这三个字从皇帝的口中说出来,代表着很多东西。

    世界上没有秘密,不出一个时辰,宫里宫外就会传遍皇帝对她这个儿媳妇,有了些看法。

    皇帝不待见一个人,往往代表着危险。

    回去的路上,吕氏有些心不在焉,失魂落魄。

    宫是座城,城里的人,都是这世界上最聪明,也是这世界上最会察言观色,同时更是这世界上最歹毒的人。

    吕氏一路走一路想,不知道哪里做错了,惹得皇帝嫌弃,惹得皇帝厌弃,惹得皇帝对她有了看法。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