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周德兴喝了一口酒,看看对方,笑道,“你长的跟你爹还真像,坐吧!”说着,又问道,“你来咱这是?”“公务!”何广义没坐,回身在随从人的皮兜里掏出一份卷宗,直接放在周德兴的桌子上。
瞬间,周德兴的眼神凌厉起来。
他清楚的看到,何广义的指甲缝隙里,手掌的纹路中,都是没洗干净的鲜血。
“咱现在是个富贵闲人,你找咱有什么公务!”周德兴冷哼一声,还是拿起卷宗翻开。
顿时,如遭雷击。
“人犯周骥供述,得太子妃吕氏授意,私通浣衣局女官于宫中传播谣言..........”
第77章
鹤顶红“周骥传言,吴王朱允熥克母,克父,克祖......”
周德兴一生杀过无数人的手,激烈地颤抖起来。
外臣结交深宫,私通宫女已经是抄家灭族的大罪,更何况还涉及到皇家的隐私,掺合到皇孙的身上。
周德兴再也念不下去,厉声喝道,“这是构陷,咱要到皇爷那里参你一本!”说着,回头对远处的仆人喊道,“咱要进宫面圣,伺候更衣!”
“侯爷,皇爷是不会见您的!”何广义开口道。
“胡说!咱是皇爷的同乡,一块出生入死的老伙计,咱见君都不用跪的!”周德兴气急败坏的怒道,“大明,早晚被你们这奸臣折腾散架!咱要面圣参你们。”说着,又咆哮道,“欺负到咱头上了,不看看咱是谁?”
人,凡是在惊慌的时候,都会用凶狠来掩盖内心的慌张。他周德兴固然在大明朝有地位,可是他再高,也高不过李善长。
此时的他,心里已经慌了。
“皇爷口谕!”何广义笔直的站着,肃容朗声道。
愤怒的周德兴先是错愕,随后微微躬身,垂手站好,“臣,周德兴听谕!”
何广义说的皇爷口谕,就是朱元璋交待他,让他说的话。
“咱问你,你儿子受了太子妃吕氏的唆使,在宫里说那些命硬克父克母的谣言,你知不知道?”
周德兴牙齿打颤,“臣,不知道!”
“七月,你儿媳妇进宫拜见太子妃,带回了一封信,你看了没有?”
周德兴顿时手脚冰凉,“臣看了,但那不过是家常......”他说不下去了,太子妃私下给武将姻亲书信,已经是触犯了皇帝的大忌。
而且那封信上,字里行间都是太子妃对周家的
拉拢,还有未来的种种许诺。
周骥私通宫女他,传播谣言他确实不知,但是他儿子站在吕氏朱允炆一边,经过了他的默许。就算他心里,也曾想着朱允炆上位,他周家还能延续富贵。
可是那信已经烧了,什么都没留下,皇帝怎么知道的?莫非?
想到此处,周德兴惊恐的抬头。
何广义面无表情,缓缓说道,“侯爷,您家的大公子已经在诏狱里都招了!”
周德兴的目光瞬间落在对方,还残留着鲜血的手上。那应该是他儿子的血,他儿子被下了诏狱严刑拷打之下招了。
诏狱是什么地方他太清楚了,别说有这么一回事,就算是没有,在那些锦衣卫的拷打下,没事都能编出事来。
李善长,胡惟庸两个案子,涉及到了几万人,就是这么来的。
“不可能!”周德兴嘴里喃喃的说着,心里还有些不甘。
何广义上前一步,小声道,“昨夜,太子妃薨了!”(hong死的意思)
哗啦,周德兴再也站立不稳,双腿一软栽倒,手臂打落桌子上的瓷器。
“汪汪!”狮子狗受惊,冲着何广义大叫起来。
“咱要见皇爷,咱有话说和皇爷说!”周德兴双眼无神的念叨着。
太子妃都死了,可见皇帝震怒到什么地步。他和皇帝认识一辈子,他觉得应该还有生机。
“皇爷说了,不见您!”何广义淡淡地开口,“不过,皇爷还有话让下官转告您!”
“什么话?”周德兴抓住了救命稻草。
“你跟咱认识一辈子,打了一辈子仗,咱啥脾气你不是不知道。别的事,咱都能容。这些年参你纵容家奴卖私盐,私铁,虐打矿工田户,侵吞田亩的奏折十几封,咱都容了你。”
“可这事,你是往咱心头插刀子。挑拨咱的孙子,让他们窝里斗?你也是有儿孙的人,你寻思寻思是不是这么个道理。”
“你是咱的老伙计,可是咱现在还没死呢,就开始找新主子了,你对得起咱吗?于公,于私,你都不仁不义,不忠不敬。”
“换别人,咱不说这些,直接杀了满门了事。可是咱念在当年的情谊,给你一个体面。你自己了断,体面一点。咱给你周家留条种儿,做个富家翁!”
何广义一口气说完,周德兴软软的如烂泥一样。
“老侯爷!”何广义从怀里掏出一个瓷瓶,慢慢的把里面的粉末倒在桌上的酒盅里,“下官送您上路,纯的鹤顶红,您老一点罪都遭不着!”
尸山血海中杀出来的武人,看着青花瓷的酒盅,满眼恐惧。苍老的头不住摇晃,浑身颤抖。
“咱,咱要见皇爷,咱和他是同乡!”
“侯爷,皇爷还交待了下官几句话!”何广义拿着酒盅蹲下,“皇爷说,你当年也是好样的,一人一马一刀在乱军中七进七出的猛将。年轻时候脑袋掉了都不吭声的爷们,别老了之后在小辈面前丢人。”
说着,举起酒杯,“侯爷,您体面的走吧!”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一生中那些刀光剑影的画面在脑中闪烁,却抓不住任何的定格。
周德兴颤抖的伸出手,可是怎么也抓不稳那个酒盅。
“侯爷,晚辈得罪了!”何广义说完,直接把酒灌进了周德兴的口中。
“老爷!”周家的仆人们发出一声惊呼,就要上前。
但是,突然之间身后传来铿锵的脚步声,一队队锦衣卫冲了进来。
“锦衣卫奉旨办差,都跪下!”何广义站起身,皱眉大喝。
“老爷!”周家人哭着,发抖的跪在地上。
周德兴的身体靠着桌子,开始抽搐起来。他眼中满是如狼似虎的锦衣卫,还有哭嚎的家人。
书房里闯进去人,自己的儿孙被粗暴的从房里拖出来,一个物件儿,在搬着东西的锦衣卫手中掉落,那是他封侯时带的冠。
忽然,一股鲜血从鼻子中流出,周德兴的身体一动不动。他这一生,生下来什么都没有,死去的时候,也还是什么都没有。
“仔细查查有没有违禁的东西,周家的财物不要动。”
何广义站在院子当中,冷声喊道,“奉圣谕,即刻逮捕周德兴之子周骥,周驰及其家眷。”
鸡飞狗跳,妇人的哭泣声之中,大部分的周家人都被抓走。诺大的豪华侯府,现在已是一片狼藉。
何广义看着地上跪着,年仅十六还未成亲的,周德兴最小的儿子说道。
“以后你好好过日子,明天皇爷会有旨意给你!”
说完一挥手,“全带走!”
周家成年的家眷全被带走,只留下周德兴的小儿子,默默哭泣。
“汪汪!”哪知一只围绕在周德兴身边的狮子狗,忽然暴躁的开始追咬何广义。
“呜!”一声呜咽惨叫。
何广义弹下裤脚上的灰尘,看着被踢飞的狮子狗,冷笑,“一条狗而已!”
~~~
《太祖实录》,洪武二十年八月,太子妃吕氏并江夏侯构陷吴王,帝大怒。
江夏侯周德兴以下二子,连同妻子,一并坐杀,除爵。收回历年御赐之物,收回所得田庄矿山森林。
太子妃吕氏畏罪身死,吕氏一族八十二口,尽杀之。
宫中牵扯宫女太监仆妇一千三百余人,全赐死。
~~~
这个情节终于完,敌人都死了,终于可以不写的那么难受,也不让读者难受了。
女主的事,主角才十五岁呀,各位耐心等等,太早破身不好地。
第78章
赏赐宫还是宫,不管发生了什么,它依然是宫。
当阳光落在金色的琉璃瓦上,依旧是那么的让人不敢直视。
朱允熥在奉天殿的花园里打了套军体拳,锻炼一番筋骨之后,从身边侍立的太监手里拿过手巾,擦擦脸上的汗水。
阳光下,红色宫墙边,鲜花盛开的花园里,少年的脸上满是英气。
“皇爷爷起了吗?”朱允熥把手巾扔过去,问道。
太监躬身接过,“回殿下话,老皇爷早起了,在殿里批阅奏折!”
朱允熥点点头,前天之后宫里失去了很多人,也多了很多新人。他原来的贴身太监王八耻正在养伤,现在这个是老爷子新赏的。
“对了!”朱允熥在花园院口停住,回头问道,“你叫什么来着?”
“奴婢叫朴无用!”太监谦卑的笑道。
“你也是高丽人?”朱允熥打量几眼,“听口音不像!”
“奴婢是朴公公的干孙子,所以跟他老人家姓朴!”
“朴无用?”朱允熥笑笑,“你们爷俩一个不成,一个无用。哈哈,下面都没有了,当然是不成无用了!谁给你们起的名,真是人才!”
朴无用不知道怎么回话,只能干笑。
奉天殿里,朱元璋坐在龙椅上,正和一个官员说着什么。
前天那事对老爷子也是个打击,朱允熥看着他的侧脸,却没发现什么异样。
“皇爷爷,您起这么早!”朱允熥走过去,笑着说道。
朱元璋笑着点头,那官员赶紧行礼,“臣,宗正府郎中胡广见过吴王殿下!”
宗正府是专门负责伺候朱家龙子龙孙的机构,一向是吃力不讨好,还容易吃挂落。
“平身吧!”朱允熥温和地说道。
朱元璋从御案上拿起一张纸,递过来,“大孙,瞧瞧!”
“春夏秋冬布匹各一千匹,黄金八百斤,白银一千六百斤,白玉六百斤。珍珠玛瑙宝石各两箱子。蜀锦杭绸各五百匹,象牙玳瑁三百件,另造办处瓷器大小件十二套。古玩字画三箱,金银铜器二百八十六件。”
“太监八人,嬷嬷十六人,锦衣校尉三十二。”
“充实吴王东宫,如有不足,着宗正府即日按太子旧例一一补足......”
念完之后,朱允熥疑惑道,“皇爷爷,这是?给孙儿的?”说着,笑起来,“您这是要搬空国库?”
“你是吴王,礼不可废,原来咱想着你封地在杭州,那是天下最富的地方,用不着在宫里给你张罗什么。”朱元璋挥挥手,让那官员下去,随后继续说道,“可你现在用不着封地了,但是在宫中,该有的东西还是要有。”
在封建社会中这些都有礼,礼是礼仪,代表着阶层的礼仪,更代表着皇权的权威。
作为大明的吴王,皇帝的嫡孙,起居用度一起都有礼可依。不能僭越,但是该有的东西一样不能少。
如果少了,就是大明的笑话。
“皇爷爷,孙儿又不缺这些!”朱允熥笑道,“再说,孙儿如今住在您这边,东宫哪儿弄那么多宝贝,孙儿也用不上阿!况且,景仁宫是原来父亲的住处,里面什么都有。”
朱元璋曾传旨,原来太子居住的宫殿成为朱允熥的寝宫。按照礼法,即便是他不住进去。也要把原来的东西封存,换上新的。
“你有这心是好的!”朱元璋拍拍身边的凳子,让朱允熥坐下,接着笑道,“但这都是历朝历代传下来的规矩,到咱们朱家这,不能给废了。”
说着,老皇帝又笑道,“治国为何要靠那些读书人
?因为他们知礼,礼是天下之纲,纲常不能乱!”
“您以前说过,治天下要靠道理的理!”朱允熥笑道,“皇爷爷,前些日还说江西那边赈灾的银两不够,孙儿看,不如.......”
“都是库房里的东西,没用户部的钱!”朱元璋欣慰的笑道。
大明取代大元,攻破了大元经营百年的大都,宫中无数世界各地来的奇珍异宝,都落入了朱家的手里。大明的国库虽然有些单薄,但是皇帝的私库中,好东西却是不少。
可惜的是,这些从辽宋到金元,还有当年蒙古铁骑横扫天下带来的宝贝,都带着皇家的印记,都在宫廷的档案之中有标注,不能随便发卖。
就算是卖了,这天下也没人敢买。所谓的礼,就是让人安分守己,不是你这个身份的东西,你用了就是犯罪。
“孙儿就是觉得太多了!”朱允熥再看看那张纸,“啧啧,这么多宝贝!”
“你是吴王了,以后接见臣子外官,逢年过节总是要给人赏赐的。”朱元璋笑道,“咱总不能让你两手空空,啥都拿不出来吧!”
大明文官的
俸禄低到发指,但是朱元璋对于中枢的官员,还有那些青年才俊还是很优渥的,他喜欢的官员,总是能得到宫中的赏赐。
而且朱允熥渐渐年长,走到了台前,赏赐外官和亲族,本就是应有之义。
“如此,孙儿就谢过皇爷爷!”朱允熥行礼笑道,“孙儿以后也是有钱人了!”
“呵呵!”朱元璋笑出声,“你再有钱,也没地方花!”
这话说的是,因为朱允熥这个身份,天下对他最没用处的,来的最容易的,就是金钱。
爷俩正笑着说话,朴不成从外面进来,跪着说道,“皇爷,人来了!”
“叫进来!”说着,朱元璋扭头对朱允熥说道,“大孙,咱给你挑了一位记善典官。”(记善,明代亲王身边的相当于秘书一样的官职。前文出现过一个人名也叫纪善,那是人名。)
话音落下,一位面容儒雅,中等身高,微瘦的青年男子进来。
“臣,解缙参见陛下。”
随后,又对朱允熥叩首道,“臣,参见吴王殿下!”
“解缙?”朱允熥想想,笑道,“你是江西的解缙吗?”
解缙微微有些诧异,“殿下认得臣?”
这个历史上的名人,朱允熥怎会不认得,不但认得,而且还知道这位老兄最后,死的可挺惨。
“孤不但认得你,还知道你是个神童!”
解缙生在江西吉安一个传统读书人的家庭,从小就有神童的美名。十七岁参加乡试,中了解元。十八岁参加会试,和兄长解纶还有姐夫黄金华成为同科进士,传为一时的佳话。
进士之后,朱元璋钦点解缙为庶吉士,入翰林院。这是对于读书人来说,是天下最清贵的官职。
大明帝国之中,做大官必须是进士,入翰林院就是六部阁臣的候补人选,只不过是需要些时间磨练罢了。
按理说,这样的仕途应该一帆风顺。
可解缙不但仕途不如意,而且还不受建文帝的待见。后来投靠朱棣,倒是一飞冲天,成了重臣。
但是福祸相依,他得意之时正是他的死期。
永乐年间,锦衣卫指挥使纪纲,领会了朱棣的用意。把解缙灌醉后,塞进雪堆里,活活冻死。
~~~
今天状态不好,对不起大家。
昨天晚上,和几个爱好文学的妹妹聊到太晚了。
第79章
解缙“大孙!”
朱允熥脑中想着解缙的生平,耳中听到朱元璋轻声唤他,忙侧头过去认真倾听。
“这人是个人才,不只会什么没用的琴棋书画,于国家大事也有深刻见解,但也是个愣头青。”朱元璋小声道,“这人恃才傲物,看着一副彬彬有礼的样子,其实眼睛长在头顶上。而且有些执拗,认定的事几头牛都拉不回来。”
“朝中这么多能臣翰林,偏就他是个刺头,不但总是仗义直书,而且还爱管闲事。咱本想让他回老家好好磨练十年再用,可你现在身边无人,且给你当个纪善,他是青年才俊,你是少年嫡孙,未必不能成就一番佳话!”
解缙站在地上,看着一老一少两人小声说话,年轻的吴王还不断用有趣的眼神打量自己,心中忐忑的同时,又有些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