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吴王手下留情!”“熥儿点到即止!”
朱允熥一个十字固把朱权固定住,让对方动弹不得,“十七叔服了没有!”
“我服你........哎呀!”
朱允熥手上再次用力,依旧是笑,“十七叔,服不服?”
其实他已经手下留情,只需要顷刻之间,就能让宁王筋断骨折。
“这是杀人的功夫!”朱棣在边上小声道。
“爹,能不能让他教我?”朱高煦看傻了。
“闭嘴!”朱高炽白他一眼。
场中,朱允熥依旧固定着朱权,“十七叔,服不服?”
宁王朱权如何肯说服字,可是说不服,现在呼吸紧促,胸口被压着一块大石一样,手臂阵阵酸麻疼痛。
当下,居然无师自通用的手拍拍朱允熥的小腿。
朱允熥朗声一笑,松开朱权,然后亲手扶了起来,“十七叔,没事吧!”
“哼!”朱权冷冷的推开朱允熥,面色上是又臊又怒。
“老十七这下知道人外有人了吧!”秦王过来笑道,“熥儿的功夫,孤虽然看不懂,可以知道是杀人的绝学。人家已经是手下留情了,胜败乃兵家常事,你这当叔叔的,不能小气!”
“哼!”宁王朱权揉着手臂,又是冷哼。
“是侄儿取巧了,是十七叔就让着我,才被我偷袭得手。若真是他拿出十成的本事,躺下的就是我!”朱允熥大声笑道,丝毫没有得意,反而很是谦逊,“十七叔,你可知我这是什么功夫?”
“谁知道是什么歪门邪道?”听朱允熥这么一说,宁王面色好些。
“这是一江湖高人传授的不二绝学,虽说战阵上没多大用处。但是捉对厮杀的时候,最是一招毙命。”朱允熥神神秘秘的说道,“十七叔想学,回头我教你!”
“谁稀罕?”虽是如此说,可是宁王的面色却松动不少。
第13章
接见使臣“十七叔这是真生气了?”朱允熥依旧是笑,“不应该呀,皇爷爷时常夸你,少年老成,胸怀宽广,怎么还跟侄儿置气?”
宁王朱权脸色缓和几分,顺着朱允熥给的台阶下来,开口道,“我哪有那么小气?今日一不留神着了你的道儿,改日咱们好好切磋!”
“那我可不敢,谁不知道十七叔你弓马无双?”朱允熥继续笑道,“回头,我把这贴身肉搏的不传之秘教给你,你教教我骑马射箭!”
“战阵上还是刀枪弓箭,拳头顶什么用?”朱权的脸上露出笑容。
到底是个小屁孩,就算有些心思也好糊弄。
朱允熥笑道,“十七叔说的是!”说着,一指还跪在那里的阿斯兰,“那这个勇士,就便宜侄儿了?”
“拿走,拿走,不争气的东西留着浪费粮食!”宁王朱权挥手,满不在乎。
“不白要你的,我宫里有上好的蜀锦,回头我叫人给您送一百匹,算是拿这个跟你换的!”朱允熥又道。
宁王朱权大气的说道,“一个奴婢值当吗?你那点零碎儿留着自己用吧!”
奴婢?y朱允熥心里暗笑,如此勇士在宁王的心里居然是奴婢。
怪不得历史上被燕王朱棣忽悠走了兵权,原本宁藩手下的朵颜三卫,成了人家燕王手下的得力臂助。不但在靖难之战中所向睥睨,连日后五次远征漠北蒙古,都是冲锋陷阵的马前卒,对朱棣忠心耿耿。
眼见朱允熥三言两语
,让宁王朱权转怒为喜,脸上笑容不断。
朱棣开始在心中重新的衡量起这个侄儿来,胜了不骄还知道给别人台阶,而且知道放下身段,打一巴掌给一甜枣。这份手段,这份心机,就算是成年人也未必能做得出来。
此刻,朱允熥已经成了少年藩王的中心,刚才一下就把宁王给掀翻了,直接镇住了这些眼高于顶的皇子们。
纷纷议论着,朱允熥刚才那到底是什么功夫。有人说是蒙古力士摔跤的手段,有人说出自相扑之术,还有人说莫不是传说中的沾衣十八跌?
“熥哥儿!”沈王朱模拉着朱允熥的衣服,神采奕奕的道,“太威风了,以后教教我!”
唐王朱桱也过来,“把我也带上,回头我拿我表哥练手去!”
众人嘻嘻哈哈之间,阿斯兰已经牵着战马,被带到了朱允熥侍卫那边。朱允熥清晰的看到,面无表情的草原勇士,此刻双眼隐含泪水,看着本队的方向,一步三回头。
朵颜三卫之中的勇士,都是亲族为一队,队中应该都是阿斯兰的家人。
朱允熥快步过去,“阿斯兰,你家人在那边吗?”
默默站在侍卫最边上的阿斯兰一愣,随后道,“王爷千岁,我的弟弟和外甥都在那儿!”说着,低下头。
“你等着,孤让你的家人也过来!”
说完,朱允熥又走到宁王朱权身前。
此刻宁王似乎摆脱了刚才窘迫,又笑着跟诸少年藩王说着封地的趣事,什么打猎,套马,抓黄羊等等。他口才好,说起来一套一套,让众人听的津津有味。
“十七叔!”朱允熥过去,直接一个大礼,“求您件事!”
宁王朱权见朱允熥如此行礼,面上有几分得色,“什么事你说?”
“阿斯兰的族人,能不能一起给我?”朱允熥笑问。
“这.......”宁王顿时犹豫起来,这一队勇士,是他用惯了的,而且个个以一当十。阿斯兰的族人加一起七八个,一下子都给了,他也肉疼。
见他犹豫,朱允熥继续笑道,“十七叔,你就成全我吧!您要是舍不得,我拿别的跟你换,只要是我有的,绝不含糊!”
“这....”宁王还在犹豫。
“老十七!”秦王朱樉开口道,“恁小气?一队兵士而已,你朵颜三卫那么多勇士,差这几个?”
“就是,亏你还是叔叔!”晋王朱棡也帮着朱允熥说道。
“罢了罢了!”宁王故作大方,“都给你!”说着,对本队侍卫们喊道,“把阿斯兰的族人,一并给吴王,让他们以后听吴王调遣!”说完,又对朱允熥说道,“回头我差人,把他们的妻子也都送来。”
“十七叔大气!”朱允熥竖起一根大拇指。
随后,又七八个勇士入了朱允熥的侍卫队,暂时听从傅让的调遣。他是大明亲王,本来在宫中就有自己的亲卫队,谁也挑不出什么。
朱允熥看了那些草原的勇士,越看越喜欢,等人都到齐了,特意对傅让说道,“该给他们配齐的全配上,盔甲马具飞鱼服冬装皮衣夏装棉布,都去宫里侍卫处领。”
说着,顿了顿,“回头你去找王八耻,让他把东宫的绸缎拿出一百匹,阿斯兰分三十匹,其他的分给众人!”
绸缎,是硬通货。在草原上堪比黄金的存在,他们这些勇士平日想都不敢想的好东西。
“谢谢王爷千岁!”阿斯兰和众勇士跪下说道。
朱允熥一一扶起来,“孤最爱勇士,你们好好当差,等你们家人都来京城,再给你们安置房产。”
不远处,朱高煦看到这一幕,撇嘴道,“吴王太婆妈了些!”
朱高炽看他一眼,“你懂什么?这叫礼贤下士!如此一来,那些人谁不为他卖命!”
“老大说的对!”朱棣叉腰道,“恩即是德,有恩有德,才能让人归心!”
此时,说笑的众藩王忽然都停了下来。
只见校场外,几个宫中的侍卫和太监大步而来。当先那太监不是旁人,正是老皇爷身边的贴身太监,朴不成。
“老朴!”宁王朱权喊道,“你不在宫里伺候父皇,跑这干什么?”
朴不成走近,跪地行礼,“奴婢参见各位王爷!”随后,看向朱允熥,“吴王千岁,陛下叫您回去呢?”
朱允熥站起身问道,“什么事?”
“高丽的使者到京,陛下传旨,让您出面接待!”
话音落下,众皇子亲王一片羡慕之情。
接待藩国使臣,这原来一直都是太子的活。看来老爷子是真属意吴王了,让他接见藩国使者。
高丽,那就是后世的朝鲜!
如今高丽李氏刚刚取代了紧抱蒙元大腿的王氏,对于大明一向奉行的是亲近的政策。
后人是说起高丽,都说是大明最忠诚的藩国。
然而朱允熥却知道,现在的高丽却是表面看起来温顺,背地里咬人的野狗。
他们趁着元明交接的时候,侵占了大量的辽东领土。
“这时候高丽改名没有,如果没记错的话,他们朝鲜这个国号,还是朱元璋给的!”
既然皇帝下旨,朱允熥赶紧起身,和众藩王告罪,然后翻身上马回宫。
策马之前,朱允熥对朴不成问道,“高丽使者叫什么?”
朴不成脸色微微怪异,“回千岁,高丽使者......朴半城!”
噗!朱允熥差点笑出声。
“你本家呀!”朱允熥笑道,“可是人家比你厉害,朴半城?”
朴不成也不恼,笑道,“朴在高丽是大姓,就好比中原的赵钱孙李!”
第14章
小国野心高丽,谓之小中华,有明近三百年,忠贞不二。
但是这句话的后半句,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此时的高丽虽然李氏取代了王氏成为了高丽王,奉行奉大明为中华正统的亲明政策。但实际上,高丽是大明这只雄狮身边,围绕的一群野狗。
草原上的野狗成群结队,他们看似温和无害,总是跟在狮群的身边,捡那些狮子吃剩下的残汤剩饭。但一旦有母狮落单的时候,他们也会露出爪牙,一拥而上。
这个比喻,就是高丽现在最真实的写照。
回城的路上,朱允熥满脑子都是高丽这个国家的概况。
大元时期,中国和高丽的边界在铁岭。
这个铁岭不是后世本山大叔口中的大城市铁岭,而是朝鲜境内江原道一道名为铁岭的山麓。
江原道位于高丽中东,面积约十七万平方公里。在地理位置上,它和平壤几乎一前一后,略微平行。
而在元明交接之时,高丽看到了中原虚弱,大肆向北开拓领土,竟然把国境线推到了图们江以南。
图们江本是中国的内河,世代由辽东女真部族所有,朝鲜语中称图们江为豆满,其实是女真语言的音译。此事,明明白白的写在了李朝朝鲜《新增东国舆地胜览》之中。
而后世高丽人动不动拿来说事的圣山长白山,从始至终,哪怕是他们国土最大的时候都不在他们境内。
《李朝肃宗实录》记载,长白山满语为善颜阿林,因为白色的山头,女真人敬畏的称之为白头山。乃是女真人供奉的神山,女真各部族都传承,长白山是女真人的发源地。
图们江还是中国通往日本海的唯一通道,有着极高的战略意义。
从洪武年间开始,趁着北元实力强大,大明无力顾及辽东。李家高丽王朝,在辽东大肆的吞并,剿杀已经被中原招抚的女真部落,并且快速移民。
这个时代,辽东
还是苦寒之地,中原对于辽东的认知有限,而且也不可能大规模的移民开垦田地。而高丽对辽东垂涎百年,对辽东的情况却是了如指掌。
现在是洪武二十五年,正是李氏朝鲜正式取代高丽的时候,同时他们在辽东的势力,已经达到了图们江的上游。大量的女真部族被他们吞并,大量的领土被蚕食。
只是现在大明的敌人依旧是盘踞在漠北的北元,而大明开国的勋贵朝臣都是南方人,对北方的了解不深,地理认知更是不确切。所以造成了,日后这些被他们蚕食的土地,成为他们国土的事实。
等到永乐年间,朱棣开始数次北征,同时为了削弱蒙古的影响力,开始对女真各部进行拉拢。但与此同时,高丽对于辽东的侵占达到了顶峰,他们甚至招抚了努尔哈赤的六世祖猛哥帖木儿为女真万户。
只不过人家没鸟他,还连年带着部族在朝鲜各城镇抢掠。
在永乐年间大明对辽东女真招抚的时候,李朝不但暗中杀掉了大明的使者,而且在建州女真归附,被设为建州卫的时候,为了抵制建州卫,防止女真归明,直接关闭了紧挨着建州卫的庆源道边境贸易,进行经济封锁。
每次大明对于辽东女真部族的招揽,都有李朝暗中阻挠。大明国境线太长,不可能于蛮荒之地重兵把守,当前世代的生产力也不适合在那些深山老林地区,大规模移民。
李朝不但侵占了中华旧土,而且还吞并了原本世代生活在那里的女真部族。并且那些不服从于他们的,一直和他们有军事冲突的女真部族,他们也进行的完整的统计。
如此狼子野心,岂能称作小中华?
永乐三年,大明历时一年半,先后派遣六次使者,才招抚了阿木河会宁(现在朝鲜境内)的斡朵里女真部猛哥帖木儿,而后又在猛哥帖木儿身后,招抚了巴尔逊女真部,设了毛怜卫,从名义上让这些部族归于明朝治下。
但是李朝如何甘心,他们先是诱杀了巴尔逊女真部的首领,然后对女真各部开始大规模剿杀。
可是女真人也不是吃素的,在斡朵里女真首领猛哥帖木儿(努尔哈赤六世祖)的带领下,集结各部军队攻打李朝建立的庆源府城池,迫使李朝只能后撤。
但是半原始状态下的女真各部族也是死伤惨重,不得已率领部族从阿木河迁移到凤州与胡里改女真汇合(今天吉林梅河口一带),这两个部族都是牡丹江口繁衍的部族,世代姻亲关系紧密。
永乐十年,设建州左卫,猛哥帖木儿为建州左卫指挥使。后来永乐二十年,猛哥帖木儿再次率领部族六千人,返回阿木河故土。可是后来因为蒙古,女真各部族的厮杀,猛哥帖木儿身死。
宣德年间,斡朵里部的首领凡察为建州左卫指挥使,为了摆脱朝鲜的蚕食,和建州卫指挥使李满柱合兵一处,再次对朝鲜开始大战。
可这一次他们没能胜利,建州卫女真再次迁移,到了苏子河畔的灶突山(今天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这里也成为了日后清王朝的龙兴之地,兴京。
抛开这些题外话,朱允熥记忆中,对于朝鲜最不齿的一面,是历史上永乐二年。
朝鲜太祖李芳远,以自己李氏家族生于东北葬于东北的说辞,请求朱棣归还东北十处女真之地。(李家的祖上就是女真人)
永乐大帝朱棣虽然雄才大略,但是在这个问题上做出了错误的选择。承认了图们江南是李朝的领土,并且建州卫阿哈出女真部撤出了图们江。
战马缓缓行走,马上的朱允熥一脸冷笑。
身边这只养不熟的狗,古往今来都是一个样。之所以后来会有对大明的恭敬,那是因为先有倭国,后有世仇女真对李朝的不断攻伐,他没办法只能抱上大明的大腿。
而在清王朝强大的时候,朝鲜的国旗上也写着四个大字,大清属国。
其实这个国家就是记打不记吃,大明开国到现在,对于朝鲜朱元璋的态度很明确,你就是进贡,其他的免谈。
高丽曾是大元的八大牧场之一,现在每年都要给大明进贡大批的军马。慑于大明的兵锋,他们才会如此老实。
“对付这些人,一味的怀柔可不行,要让他们看到拳头!”
眼看宫城在即,朱允熥在战马上吩咐,“去,把解缙和铁铉叫来!”
高丽使臣?
先让解缙喷你一脸再说。
~~
这一章虽然水,但是写的很累,因为要避免雷区,又要保证真实性。
历史朝鲜和女真二百多年的恩怨情仇,到后来彻底打服了朝鲜,算是报仇了。
元朝时期斡朵里女真就是万户了,金元两朝都在牡丹江口设置了行政区域胡里改,斡朵里部就是爱新觉罗家族。
胡里改并不是金国女真的核心圈,但是两者之间的的传承关系是真的。满语和女真语的相似度在百分之七十以上。
这一点在朝鲜一个什么资料里我看过,朝鲜人称大金后裔,看太多忘了。
努尔哈赤后期的满洲人成分复杂,基本上就是东北各部族的整合体,因为当时设置了八旗,同时也包括汉军旗和蒙军旗。
在后来,划分民族的时候,又把许多民族从满洲人这个统称中摘出去了。什么赫哲,鄂温克等等,这些人其实和满族,都是近亲。
八旗不是民族划分,是一种职业军人的阶级,成分复杂。
随便说两句,大家别喷。我号称番茄第一大水枪,你喷得过我吗?
第15章
婚事接见高丽藩国使节,是国之重礼。
朱允熥进了紫禁城,先回景仁宫沐浴更衣,同时让宫人去传高丽使节朴半城觐见。
朱元璋的贴身太监朴不成,则是等朱允熥回宫之后,径直回奉天殿复命。
奉天殿中,刚接见完臣工的朱元璋,正手捧一杯浓茶,慢慢的喝着。天冷了,老皇帝的精神有些不济,总是犯困。
“皇爷,吴王千岁已经回宫,正在沐浴更衣!”朴不成进殿,轻声说道。
“知道了!”朱元璋放下茶杯,揉着肩膀随意的问道,“今儿在校场,他们一群叔侄说什么了?”
“奴婢问下了,就是一些骑马射箭的武事!”说着,朴不成看看老皇帝的脸色笑道,“不过,倒也有件趣事儿!”
朱元璋翻着奏折,开口道,“说来听听!”
“宁王殿下让吴王千岁给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