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82章

    他这人,倔强硬顶横,五项全能。

    蓝玉这边叩首哭诉,朱允熥缓缓扶着老爷子坐下,“皇爷爷,您消消气,他粗人一个!怎么处置他,还不是您一句话吗?别气坏了身子,不值当!”

    说着,又在朱元璋耳边说道,“爷爷,大臣们都在看着听着,人多口杂。再说,年关将近,他今年又刚打了胜仗......”

    朱元璋的嘴角,抽动两下,从牙缝里吐出一句话,“蓝小二,你不是没坏心,咱看你是坏了良心!仗着有些功劳,尾巴都翘上天了!”

    老爷子一下就听出了自己大孙话里的隐意,满朝文武都在看着,这事好说不好听。而且年关将近,别搞的人心惶惶的,须知杀了几万人的胡惟庸一案,满打满算也才过去了一年多。

    再者,这厮刚打了胜仗。

    杀他,就是一句话的事。可要给他一个让别人挑不出毛病的罪名,他是军中的老臣功勋,若是这些罪名就杀了,许会有人不服。别人嘴上不说,心里也想。

    更重要的是,老爷子今天本来不想提这事,可是偏偏蓝玉往枪口上撞。

    杀武臣不等于杀文官,要慎重得不能再慎重。这其中涉及到许多人事调整,许多武官的升迁调任。

    “陛下,臣的良心还在!”蓝玉大声说道,“臣的良心,就是咱们的大明。”说着,也有几分牛气上来,“陛下若不信,臣剖出来给陛下看看!”

    “少他娘的

    来这套!”朱元璋骂道,“咱这辈子看的人心多了,不差你蓝小二一个!”

    “臣,赤胆忠心!”蓝玉再叩首。

    “赤胆忠心要有个赤胆忠心的样!”朱允熥开口说道,“你自己算算,弹劾你的奏折,多少回了?哪回不是皇爷爷包容你?哪回不是轻飘飘的放下?你蓝玉有赤胆忠心,可有体恤君父之心!”

    体恤君父之心?

    一句话,点醒了蓝玉。

    “臣,实在是该死,辜负了陛下这些年对臣的宽容呵护,辜负了陛下的良苦用心,更是辜负了陛下的厚爱。臣,请陛下重重责罚!”

    “责罚?杀了你,咱都不解气!”朱元璋冷哼道。

    (历史上这个时期,老爷子杀人还是讲究个罪名的。等到了身体最不好那几年,大概也是感觉自己有今天没明天了,怕朱允炆镇不住。几乎是理由都不找了,想杀谁就杀谁。)

    ~~~喂,一一零吗?我报警。

    “怎么了?”

    “有人偷走了我的心?”

    “谁?

    ”岁月神偷!“

    第60章

    横生枝节“杀了你,咱都不解气!”

    听老爷子这么说,朱允熥心里悬着的那口气,放下了。今儿这事,有些措手不及,没想到老爷子直接在小朝会上发作了。

    不过熟知老爷子的性子,若是他老人家说杀人的时候,往往是不杀,但他恨极了一个人,要杀的时候,往往根本不会说。

    “若不是看在故去的太子,还有伯仁,还有咱儿媳.........!”

    朱允熥听到了,老爷子磨牙的声音。

    “大孙!”

    “孙儿在!”

    见老爷子有话要说,朱允熥忙低下头,俯耳倾听。

    “他怎么处理,你拿主意!”朱元璋冷哼一声,“务必让他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

    朱允熥明白,老爷子这是借这事让他立威,也是给了他一个给蓝玉等人,施及恩惠的机会。

    “凉国公蓝玉!”朱允熥站在龙椅边,朗声道。

    “臣在!”

    蓝玉此时不复刚才的惶恐,老皇爷让他太孙料理自己,那就是还有余地。

    心里想道,“操你奶奶的李景隆,你等着这事过去,老子........老子弄死你!若是下回出征,老子点你当先锋!”

    “尔身为皇亲国戚,又是大明勋贵之臣。生性跋扈桀骜,屡遭朝臣弹劾。但皇爷爷念你屡立战功,所以格外宽容。可你却不知感恩,不知道天高地厚,仗功持骄,不体恤君父,无敬上之心。”

    “此番朝臣弹劾,又涉及背地私议君父,按罪当死。”

    说着,朱允熥缓了缓,他忽然发现,现在殿中的气氛有些不对。武将们都缩着脖子,生怕牵连到自己头上。文臣们,却是一副完全看热闹不怕事大的架势。

    “不过,念你这些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又持有皇爷爷钦赐的丹书铁卷,饶你一次。”

    “但是,死罪可免,活罪难逃!”

    “凉国公是你拼死打下来的爵位,孤给你留着!”朱允熥继续大声道,“天下兵马总兵官大将军的官职,革去!”

    “太子少保的头衔,革去!”

    “收回勋田八千亩,田庄三座,遣散田庄宅院奴婢,家丁护卫。”

    “十二监记档的御赐之物,全部收回!”

    “交回历年所得禄米!”

    “闭门思过,无圣谕,不得外出,不得见客!”

    说着,朱允熥拉长了声音,“你可服气?”

    蓝玉如何敢说不服,其实皇太孙已经留给了他很大的余地,甚至说给了他以后很多操作的空间。只要国公的爵位还在,他蓝玉还是皇明的贵戚。

    那些虚领的官职,只要以后能翻身,还不是一样手到擒来。至于钱财,到他这个级别的人,家中的财产早就数不清了。

    “臣,谢陛下天恩,谢太孙殿下隆恩!”

    “等会!”老爷子忽然开口,“把你的丹书铁卷交回来!”说着,冷笑道,“这回,你已经用了!”

    蓝玉一愣,无奈道,“臣,领旨!”

    “今日朝会的旨意,会明发天下!”朱允熥继续说道,“凉国公,望你在家好生反省,君臣未必没有再见之时!”

    “臣,感激涕零!”蓝玉叩首道。

    “这事不单是说蓝小二这厮!”老爷子接着话头,对武将勋贵们说道,“尔等也好好琢磨琢磨,私下里做没做什么亏心的事。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若是让咱知道了!哼!”

    “臣等遵旨!”武将们齐齐的寒战,开口说道。

    “启奏陛下!”

    忽然,文臣之中有人站起来。

    果然,他们定是觉得处置的轻了,想要痛打落水狗。

    出列之人,不是别人,正是刚刚授予了东阁大学士,朱允熥的老师之一,方孝孺。

    “臣有本要奏!”方孝孺出列,铿锵有声。

    “老师,这时候千万别放炮!”朱允熥连连给对方使眼神,老爷子气刚消,万万不能再拱火了。这是蓝玉,是自己人,可不是燕王朱棣。

    朱元璋看看文臣们,“说!”

    “臣,斗胆!”方孝孺肃容摘下头上的进贤冠,放在地上,随后跪倒。

    “完了!”朱允熥一看这架势,老方肯定要放大炮了。

    “启奏陛下,以史为鉴,历朝历代武人跋扈,都非国家之福气。国家长治久安,靠的是内政通达,君圣臣贤。靠的是养民宽民,轻徭薄税!”

    “我大明如今广袤四海,天下一统,四海归心。正是休养生息,再造华夏盛世,恢复汉唐豪迈之时。”

    “昔汉唐雄胜豪迈,一是赫赫武功,二来乃是文臣辅佐,广开言路,重用贤臣。”

    “可如今大明朝堂之上,却武人勋贵把持朝政。于公,动辄妄言,杀伐远征。于私,尔等都是国朝的勋戚,多横行不法,凌驾于国法之上。”

    说着,方孝孺忽然加大了声音,继续说道。

    “今日凉国公一事,只不过是沧海一粟!”

    朱元璋又站起身,“接着说!”

    “臣以为,为杜绝武人跋扈横行,为大明江山社稷权于中枢。臣斗胆,上奏,请陛下收归兵权于兵部!”

    “大明之兵,当隶属大明,而非武人勋贵。出兵远征,任命将领,赏赐士卒,整顿军备,天下军屯等都该收归兵部所有。”

    “若有战事,则众臣与陛下商之。而不是,武人勋贵妄议,鼓动陛下,随意发兵!”

    “啊!”

    方孝孺话音落下,大殿之中顿时一阵骚动。

    尤其是那些武人勋贵们,若不是眼前老爷子在,怕是要上去照脑袋给方孝孺两下。

    朱允熥始料未及,心道,“老师,你这不是放炮。你这是要,断了人家的生路!”

    兵部,是国家管理军队的最高行政机构。

    按理说,天下的兵权,将领升迁调度都在他们的手里。可是因为老爷子知道文官系统对军队蚕食的危害,为了方便作战,不和文官打嘴皮子。而且现在开国将领的势力,还是很大。

    所以,五军都督府这个大明最高参谋部,凌驾在兵部之上。

    其实,方孝孺说的不是没有道理,并不全是文臣对武将们的提防和压制。五军都督府好是好,但是要看谁来用。若是皇帝能镇住,则是一把利刃,若是镇不住,肯定出乱子。

    而且兵权操于兵部之手,更加有利于中央集权,国家的兵马归国家,国家的将领也归国家。无论是军费,还是打仗的计划,都更透明,更加的细分化。

    另外在方孝孺等这些文臣的心中,实在不想皇帝和五军都督府走得太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们担心将来朱允熥登基之后,被这些武人,再鼓动出什么远征漠北,几十万兵马的倾国之战。

    这种担心不无道理,皇太孙从当吴王时,就和武人亲厚。而且他的出身,注定了那些武人,和他有天然的亲近之心。

    方孝孺现在的话,不但要断了武人勋贵的生路,而且还直接把对武人集团的担忧,诉诸于口。

    “放肆!”朱允熥看着方孝孺,“皇爷爷亲口说过,军国重事,功勋宿将不可言。方学士,还不速速退下!”

    说着,

    他背对着老爷子,不住的挤眉弄眼。

    可是下一秒,他傻了,事情似乎有些失控了。

    只见兵部尚书沈晋,户部尚书傅友文,礼部尚书,工部尚书,刑部尚书,除了詹徽那个官油子之外,连督察院左右都御史,大理寺少卿,太常寺少卿,翰林院学士,中枢舍人等等一大帮文臣,几乎占据了文臣七成的大臣,全部跪下。

    “臣等附议!”

    “请陛下授军权于兵部!”

    “大明之兵将,乃国家之兵将,臣等为国家之臣,岂能绝于军事之外?”

    “坏了!”朱允熥心里咯噔一下,“这些文臣今天吃了什么药?这么抱团?老爷子的性子只能顺着来,这么大张旗鼓的在朝会上硬顶,这些人是活得不耐烦了?还是觉得老爷子老了,心软了?”

    忽然,朱允熥心有所悟。

    因为他看到了几位领头的大学士的目光,这些人都是他东宫的老师,都是挂着东宫詹事府的官职。

    朱允熥心中,又生起一股暖意。

    “他们,其实也是在为了自己!”

    皇爷爷老了,自己早晚是这江山的主人。为了国家的稳定,为了自己龙椅的稳定,为了朝纲的稳定。

    这些人,自然不愿意蓝玉这样的事,再发生在自己的身上。更不愿意看到,自己将来为了如何处理这些勋贵,而伤脑筋。

    “呵!”

    身后,老爷子也笑了一声。

    朱允熥回头,只见老爷子紧紧的抿着嘴,眯着眼睛,说话时只是唇间露出了一丝缝隙。

    “今天,真他娘的邪了!个个,都来顶撞咱!”朱元璋眯着的眼睛,忽然睁大,“都活腻了?”

    ~~岁月神偷,断章小狗。

    第61章

    不趁手随着老爷子一句话,大殿之中顿时让人发寒。

    百战之中崛起的帝王气势,再加上老爷子这些年的威望,他目光所过之处,即便是再铁骨铮铮的文官,都不敢与其对视。

    “你们早就串通好了吧?不然为啥跪的这么齐整?”老爷子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别的事不见你们抱团,这个事你们倒是能说到一块去。全都跪咱面前,一副死谏的架势,给谁看?你们这是结党!”

    “要坏!”

    朱允熥心里咯噔一下,老爷子最厌恶的,就是臣子们的结党营私。他心里之所以现在对蓝玉等人不满,最大的根源也是在于这些武人盘根错节。

    而今天,这些文臣齐刷刷的跪下,说的还是军国大事,一下就触动了老爷子的逆鳞。

    “皇爷爷!”朱允熥赶紧拜倒,开口道,“国有谏臣则不亡国,历来盛世之初,都有忠心敢言的大臣辅佐明主,若魏征与大唐太宗皇帝,又如耶律楚才于蒙古。”

    “他们说的未必对,但是广开言路,臣子敢于任事,不正是您所希望的吗?他们都是读书人,迂腐了一些,可都是正直之士。结党这种事,他们哪敢去干。”

    说着,朱允熥笑了笑,“皇爷爷,结党的都是奸臣,您看几位大学士,都是您亲口嘉奖过,亲手选拔上来的,哪个像是奸臣?各个清廉,才学能力都是一等一。”

    “皇爷爷您是马上的天子,平常您一瞪眼,大伙都怕的不行。他们又不是傻子,哪敢在您面前结党?”

    “他们拼了让您老生气,也要在您面前直言军国大事,先不说他们说的可不可行,对不对。光是这份忠直,这份为国的心思,也断然不是结党之人。”

    “哼!”老爷子又冷哼一声。

    朱允熥又开口说道,“要孙儿说,他们之所以敢这么放肆,其实根源还是在皇爷爷!”

    “嗯?”老爷子微微疑惑,皱眉道,“怎么讲?”

    “皇爷爷您想啊,自古以来有谏臣的皇帝,哪个不是有道的明君?有谏臣之世,哪个不是千古的治世?我大明国正臣清,君臣父子一心,不以言治罪,皇爷爷英明神武,虚怀纳谏,他们才敢如此直言。若皇爷爷...........他们也不敢不是?”

    “哼!”老爷子哼了一声,白了眼朱允熥,开口道,“你小子少给他们说好话?你是怕咱一怒之下,处置他们是不是?”

    说着,微微叹口气,看着文臣那边,“告诉你们,以后少给咱来这套,这次且看在你们忠心体国的份上,饶了你们这一遭!”

    朱允熥赶紧扶持着老爷子坐下,随后转头对依旧跪着的文臣们开口说道,“都起来吧,你们也是,知道皇爷爷什么性子,还要跟他老人家硬顶。也就是皇爷爷不和你们计较,换别人,今日非发作你们几个领头的。”

    文臣们告罪起身,可是方孝孺却没动,而且抬直视朱允熥的目光。

    “我这个直得可爱,带着可恨的老师呀!”

    朱允熥心里叹息一声,板着脸,缓缓开口,“如今大明看似国泰民安,其实你们也知道,北元余孽依然在漠北对咱们虎视眈眈。他们可不是疥癞之患,而是遮天蔽日的草原骑兵。”

    “之所以军权于五军都督府,乃是为了方便动员军队,方便指挥军队,方便作战。而且五军都督府非有军功者,不得入,所部的军官都是立下战功的将领。”

    “有这样的兵,能打仗的将领带着,大明才能百战百胜,才能兵知道将,将也知道兵!”

    “知道你们的心是好的,是为了国家中枢,为了天下的稳定。可现在还不是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时候。治国上,武人比不得你们,但是打仗上,还是要依靠他们!”

    “你们都是读遍史书的贤才,任何一个朝代开国之时都是虎狼之师。可承平之久之后,军队就会崩坏堕落,不堪使用。”

    “皇爷爷设立五军都督府,就是为了防止大明军队的崩坏,防止武备松弛,给北方敌人以可乘之机!”

    “凡事有利则有弊,扬长避短随机应变才是治国之道。兵权收归兵部,看似对国家有利,可一样也有弊端。”

    此时,朱允熥笑了起来,“这些话,要是想说,以后咱们私下里说。马上年关,皇爷爷累了一年了,诸位臣工,让我们爷俩过个好年,行吗?”

    “臣,孟浪了!请陛下太孙恕罪!”方孝孺沉默片刻,叩首道。

    他虽然直,可是不傻。皇太孙说了那么多,最关键的就是最后两句话。私下说,慢慢说。

    是的,军权这种事,急不得!

    “为国直言不是罪!”朱允熥走下御阶,把他扶起来,“不分场合,不分时间,却是过!方学士,回头你给皇爷爷上个请罪折子吧!”

    “那玩意就不要了,文绉绉的没看头!”龙椅上朱元璋摆手道,“以后别动不动就摘帽子磕头,敢说话是好事,但你要想好了说,别放空话!”

    若不是朱允熥在这,今天这事,还真不容易这么了结。老爷子心里,让文臣武将们气出一肚子火,却又无处发泄。

    不过,看着孙子三两句,说得那些文臣们感激涕零,又有着礼贤下士的做派。老爷子心里的火,慢慢变成了满意。

    “大孙越来越有贤君的样了!”

    随后,朱允熥再回到储君的位置上,笑道,“还有事没有?没有就散朝吧!说了一上午了,皇爷爷早上就没吃多少,给我们爷俩个吃饭的时间,成不?”

    朱允熥刻意调节氛围之下,小朝会算是圆满的收场。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