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84章

    年后,过完年大婚,那就是等到来年的三四月份,朱允炆就会带着新婚妻子去淮安就藩。

    到底是舔犊情深,老爷子这是想在和自己孙子,过一个团圆年!

    “爷爷,这事,要不要告诉淮王?”朱允熥想想,开口问道,“孙儿觉得还是提前告诉他好,他那边现在没什么人帮他张罗,提前告诉他,他也有个准备!”

    说着,微微沉吟,“要不,淮王的婚事,孙儿出面操办一下?要是光靠礼部,还是有些不够风光。他孤苦无依的,人生大事,一辈子就这么一次......”

    朱元璋看着孙子的眼睛,“你不恨他?”

    “恨啥?”朱允熥笑道,“都是一个爹的亲兄弟,哪有隔夜仇!上代人的事,上代人了。不管怎么说,都是血浓于水。父亲在天之灵,也不希望看到孙儿........他是孙儿的兄长,稍有错处,孙儿体谅他就是了。”

    “现在孙儿是君,他是臣,若是孙儿再抓着他不放。他这辈子,如何过得安生?”

    “是这么个理!”老爷子点头道,“毕竟你们是一父同胞,你能这么想咱很高兴,你能不记恨他,包容他咱也很高兴。”说着,笑了笑,“你去给他传话吧,告诉他,过年咱们爷们一块过!”

    “哎!”朱允熥起身,“那孙儿去了!”

    “去吧,不用急着回来,咱和惠妃说会话!”老爷子又道。

    这是嫌弃自己这个电灯泡?

    走到门口,朱允熥心里腹诽。

    外边阳光正好,冬日的阳光温暖明亮,亮亮堂堂。

    朱允熥再回头,看看侧殿。

    “老爷子,天还亮着,您老悠着点?再说,都这个岁数了,说悄悄的话的上次数,是不是多了点?”

    若是朱元璋知道自己的大孙子心里全是这种歪门邪道,肯定又要脱下布鞋,来一次棍棒之下出孝子。

    侧殿之中,老爷子和郭惠妃面对面的坐着。

    “大孙那家咋样了?”老爷子问道。

    “皇爷说的是赵家那闺女?”郭惠妃笑道,“臣妾也找人看了他和太孙的生辰八字,您猜怎么着?”

    老爷子来了兴趣,“怎么说?”

    “不但和,而且美!”郭惠妃笑道,“看八字那人说,他看了一辈子的姻缘,就没见过这么好的。而且赵家那闺女是有福之人,不但能过日子操持家务,还有旺夫的相!”

    “呵呵!”老爷子咧嘴笑道,“旺夫好!”随即又道,“生养呢?”

    “看姻缘的先生说了,赵家闺女那身子骨,一看就是咣咣生儿子的身板!”

    “你在哪找的相看先生?”老爷子眉飞色舞,“靠谱吗?”

    “西山老君观,最灵验的地方!”郭惠妃笑道,“您忘了,当年臣妾和大姐去了一次,回来不就怀了咱家老大!”

    “哦!”老爷子点点头,“道士是比和尚靠谱一点,起码不糊弄人!”

    他自己当年虽然做个和尚,可是对于寺庙却没什么敬畏之心,对于那些所谓的得道高僧更是掐半个眼珠子看不上。

    在他看来,那些人就骗吃骗喝骗钱花。而且他深知,那些地方上所谓的大庙,也是大地主。因为从古到今都有免税的政策,寺庙大肆囤积土地,隐藏人口。

    收租子,放高利贷,兼并土地成为庙产,都是和尚干的。

    因为当年大元的蒙古人崇信佛教,所以天下和尚横行霸道,地位比读书人都高。

    当年起家时在淮西打仗的时候,民间就有这样的顺口溜。媳妇好看的种好地,媳妇不好看的种孬地,没媳妇的种不上地。

    一直一来,朱元璋就想找个办法收拾他们。可是这事关系重大,轻易动不得。人到晚年,虽然他的脾气更加暴躁,但是对于神鬼之说也还是有些敬畏起来。所以,这事渐渐的搁置。

    他不怕和尚,但他怕和尚利用满天神佛轮回转世,还有什么因果报应的说法膈应他。

    “太孙是个好脾气!赵家闺女是个能过日子的好姑娘,将来呀,小两口的日子,错不了!”郭惠妃继续笑道。

    “东宫之主母,将来母仪天下!模样其次,但是必须贤德。”老爷子缓缓开口,“若是个轻佻女子,别说旺夫,不败家都不错了!赵家的闺女,咱见过一次,是个本分的孩子。”

    说着,老爷子有些犹豫,“要不,你想个办法,让咱见见她?”

    “臣妾传他进宫?”郭惠妃问。

    “进宫的人都端着,能看出什么来?”老爷子想想,忽然笑道,“咱有个办法!”

    ~~~不好意思晚了,刚刚结束工作。

    神偷感谢大家的厚爱,以后会用刚用心来回报大家。

    我不是水,我写文章的风格就是这样,喜欢让情节饱满,可能没太多的爽点,但是贴近生活。

    爱你们,死鬼!

    第64章

    兄弟冬日的天气有些反复无常,上午还是阴沉,下半晌就骤然温暖明亮。

    朱允熥带着侍卫,没有坐轿,在太监的指引下。穿过大殿之后的花园,再走过三道金水桥,就到了朱允炆还有他其他两个同父异母兄弟的住处,诸王阁。

    这里不但住着朱允炆等人,还住着其他没有就藩的小王爷们。

    皇宫太大,若不是有人领着,朱允熥出了东宫和奉天,华盖,谨慎三殿之外,也是两眼一抹黑。

    和东宫和奉天殿等恢弘大气的建筑不同,这边更加幽静小巧。古树环绕,到处都是假山奇石,走过前面的花园,里面隐藏在深深夹道中的各个小院。

    每个院子,都是独立的,互不干扰。

    原本朱允炆等人也是住在东宫的,但是朱允熥正位东宫成了皇太孙,这些人就要搬出去。

    尽管是在宫里,但是皇太孙的身前身后依旧将近有百十人,前面是迈着鸭子步的敬事房太监,不断的摆手呵斥,让闲杂人等走远。

    敬事房的太监都是健壮魁梧之辈,他们是太监中的打手,专门用来管理内廷的宫人。老爷子现在的贴身太监朴不成,就是敬事房的头子。

    同时也是十二监中,司礼监和都知监的大太监。

    别看老朴在老爷子和朱允熥面前,一点尊严都没有,可是在宫里,即便是寻常的嫔妃,藩王都不敢轻易得罪他。

    前面数位正在打扫宫廷的无品宫人,在见到皇太孙的仪仗之后,马上脸对着宫墙跪下,一动不动木偶一般。

    朱允熥发现,这些宫人中,很多都是稚嫩的少年。

    宫内,只有有品级的宫人才可以称作太监,这些无品的叫做小吏。他们先进宫从最底层做起,然后选其中模样好,勤快的,干净的,送到各嫔妃贵人处听用。

    “宫里现在多少太监?”走在夹道中,朱允熥随口问道。

    “回殿下!”王八耻身子弯得虾米一样,“宫内有宫人,一千零两百!”

    朱允熥微微皱眉,“也不全是高丽人吧?”

    “自然不是,高丽人连咱们的话都不会说,怎么伺候主子呀!”王八耻笑道,“再说,高丽每年进贡那些宫人,根本就不够分!”

    大明不只是皇宫有太监,各藩王处每年也需要大量的阉人。

    “太多了!”朱允熥心里暗道,“将来自己上位,这个规矩要改改!”

    进宫当太监的,多是穷苦百姓家的孩子,在他们看来进皇宫是好事,是改变命运的捷径。而在朱允熥的现代灵魂看来,却很悲惨。

    不只是太监,皇宫之中还有大量的宫女。这些人都是十二监从外采买,或者是选秀进来的女子,还有许多是犯官的家眷。

    深宫对于她们来说,不是福地,而是牢笼。

    少女进来,黄脸婆出去,一辈子都耽误了。

    “对了,前些日子要不还要给张三虎张罗媳妇呢?回头,让惠妃娘娘在宫女之中挑选一个!”朱允熥边走边想,“这个法子好,那些到了成婚论嫁岁数的宫女,可是选出来许给军中的底层将领。”

    不久之后,朱允炆的住处到了。

    事先听到宫人传报的朱允炆已经出迎,站在门口。

    “臣,见过皇太孙殿下!”朱允炆还是老样子,有些瘦,一身普通的棉布衣服,看着更像是书生,而不是藩王。

    “自家兄弟,何必多礼!”朱允熥虚扶一下,“二哥,这边住的,可还习惯吗?”

    朱允熥身上龙袍的金线,晃得人眼睛有些睁不开。

    朱允炆心里五味杂陈,一开始朱允熥是无衔的皇孙时,叫自己大哥。当了吴王之后,叫二哥。

    他在朱标的诸子之中是排行老二,可却是庶长子,因为嫡长子朱雄英早夭,他成了老大。

    一开始朱允熥叫他大哥,是尊敬。后来叫二哥,是分庭抗礼。

    到现在,朱允熥还是叫他二哥,但双方的身份,已经是天地之别。

    “多谢殿下挂怀,臣住的习惯!”朱允炆淡淡的开口说道。

    “几个小的呢?”朱允熥迈步往里走,开口问道。

    朱允炆落后半个身位,“都在学堂读书呢?”

    随后,两人进了正房,朱允熥在主位坐下,朱允炆欠身坐在圆凳上。

    “给二哥道喜!”朱允熥开口道。

    “何喜之有?”朱允炆不解。

    朱允熥笑道,“皇爷爷给你指了一门亲事,是大理寺少卿马家的女儿。惠妃娘娘亲自见过,那姑娘的容貌性子都是百里挑一,而且马家是书香门第,江西望族。”

    朱允炆一愣,随即脸上露出些羞涩。

    “皇爷爷已经让礼部挑日子了,大概就是在过完年之后。”朱允熥又笑道。

    “成亲后,臣..........就要去就藩了吧!”朱允炆声音很低,带着些落寞。

    “就藩不好吗?这深宫之中,你过得快乐吗?”

    朱允熥的话,让朱允炆心里感伤不已。原本他也是万人瞩目的皇孙,可是突然之间地位一落千丈。现在这深宫之中,只能小心翼翼的活着,毫无乐趣可言。

    而且,这座宫中,有太多他不愿意,也不想回忆的往事。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去了封地,你想怎么活就怎么活?咱们是亲兄弟,你的婚事孤给你办得风风光光的,有孤在,以后你们也不会受半点委屈!”

    听朱允熥话语真诚,朱允炆心中也有些许的感动。

    他这个人是个没长大故意装老成的孩子,也是个没有多少心计,却又优柔寡断,不太合格的伪君子。

    眼高手低,遇事没有主见。在经过吕氏一事的打击之后,他已经心灰意冷。而且失去了母亲的呵护,他也再没有任何的雄心壮志。

    他恨不恨朱允熥?肯定是有。

    但是他恨不起来,也不敢恨。

    “臣,谢殿下厚恩!”朱允炆起身再拜。

    “咱们亲兄弟,别一口一个厚恩的!”朱允熥也站起来,扶着他的肩膀,“二哥,我不知道你心里怎么想的。可是我心里,经过那一事之后,没有任何怨气。”

    “咱们一父同胞,如今都是没爹没娘的孩子,这世上就咱们几个兄弟姐妹了,咱们是一家人!”

    “臣.........”朱允炆忽然眼眶发红,“臣,惭愧!”

    “再说,要谢你不要谢我,你要谢谢皇爷爷!”朱允熥继续说道,“为了你的婚事,他老人家不知让惠妃娘娘相看了多少大家闺秀。为的就是给你找一个,贤惠的伴侣。”

    “虽然,现在他老人家见你少了,可是心里也在惦记着你,惦记着几个弟弟!”

    “皇祖父!”顿时,朱允炆泣不成声,“皇祖父心里还有臣?”

    “胡话!”朱允熥板脸道,“怎么没你,你也是他孙子,是我的哥哥,怎么不会惦记你?”说着,又道,“我来之前,皇爷爷还让我告诉你,今年过年,咱们兄弟几个和他老人家一块过!”

    “臣.........”朱允炆已哭的说不出话来。

    “知道你心里难受,莫哭!”朱允熥劝慰道,“今年过年,咱们兄弟几个,好好的孝顺爷爷。以后逢年过节,我也会和皇爷爷说,让你带家眷多回来看看!”

    “皇祖父!”朱允炆嚎哭一声跪在地上,拍打地面。

    这一刻,一直以来压在他心里的石头,让他喘不过气来的心结,才得以释放。

    “年前,我会和皇爷爷请旨,去父亲的陵寝拜祭,到时候咱们兄弟几个全去!”朱允熥拍拍他的肩头,“你和两个弟弟准备准备,给你母亲也上柱香。等皇爷爷气消得差不多了,我再说说好话,给你母亲的坟,挪到父亲的边上,按照侧妃的礼仪,重新安葬!”

    吕氏,原本是太子的继妃,可是惹恼了朱元璋,下葬之时,居然是在太子朱标陵寝的外层,按照妾的礼仪下葬的,规格寒酸。

    “三弟!”朱允炆满脸是泪,抓着朱允熥的衣角,“我..........我真是个无用之人!”

    “人都有用!”朱允熥安慰他,“二哥,做个名留千古的大明贤王吧!”

    第65章

    这才是过日子一家不平,何以平天下。

    朱允炆再也不是威胁,没必要抓住他不放,他已经失去了一切,所以会分外感谢,朱允熥给予的亲情。

    而朱允熥,也需要这个贤良,重视亲情的人设。

    随后,其他两位弟弟也从学堂中归来。朱允熥又派人接了两个小妹子过来,一群同父异母的兄妹们,在名义上的老大,朱允炆的小院里,说说笑笑。

    这些弟妹,也都缺乏亲情,有两位长兄在此,没一会就活泼起来,嘻嘻哈哈。朱允熥又吩咐随从宫人,晚膳在淮王这边和兄妹们吃,让他回禀老爷子。

    老爷子朱元璋听到消息的那一刻,默默点头,满脸微笑。他希望的孙子,一定是要个贤君,于天下贤,于臣子贤,对于家人血脉,更是要贤。

    两个时辰之后,老爷子换了一身衣裳,带着一行随从,坐着一顶青帏小轿,缓缓的出了宫城。

    轿子从宫城的侧门出去,经过金吾卫驻守的皇城大街,汇入了京城人流。

    年关越发近了,空气中都是年的味道。老爷子挑开轿帘,看着往来拖家带口的人群,看着热闹的集市,脸上露出满意的微笑。

    待看到一个肩膀上扛着闺女,手里拉扯着儿子的汉子,在和一个卖拨浪鼓的小贩,砍价砍到面红耳赤。一怒之下不想买,却被哭嚎的儿女弄得手足无措的时候。

    脸上的微笑变成了大笑,轿子走远,老爷子的目光依旧就随着那汉子。直到看到对方骂骂咧咧的扔出几个钱,家里的孩子欢天喜地的摇着拨浪鼓,才恋恋不舍的收回目光。

    “老了!”轿子里老爷子心中长叹一声。

    当年,他正壮年刚刚拿下南京之时,也带着孩子们微服私访逛过集市。那时候,他也是这样。闺女扛肩膀上,儿子被他拽着。

    买一堆不值钱的玩意,闺女儿子笑呵呵的叫爹爹!尤其是贴心的闺女,小手搂着自己的脖子,脸上湿哒哒的香一口。那滋味,真他娘的美!

    可是一转眼,孩子们都大了,在自己身边的日子越来越少。一转眼,操心完孩子的事,又要操心孙儿的事了。

    “过年了!”

    老爷子看着轿子外的街景,高兴之余有些落寞,别人家都团圆,只有自己家,就他们爷几个。这年,过得啥味儿。

    “有好些个外孙子,咱还没见过呢?都说外甥像舅舅,不知他们和自己儿子像不像!”

    老爷子心里长叹,想见一见,可是嫁出去的女儿别人的家的人,生的孩儿也是别人家的种。

    想到此处,老爷子心里又有些生气,“他娘的,胳膊肘往外拐,也不知道多进宫,看看自己的老爹!”

    青帏小轿渐行渐远,渐渐的穿过了热闹的集市,走进了没那么热闹的住宅区。

    但是这边的住宅区,别有一番味道,空气里到处是各家各户准备饭菜的香味。街上来往的大姑娘小媳妇,都穿着碎花的新衣裳,见面未语先笑。说的都是家长里短,还有哪的菜好,哪的肉便宜,谁家刚生了大胖儿子,谁家有了一个俊俏的小闺女。

    人们在住宅区的街道上笑盈盈的走着,偶尔有人到家了,便会在门口摆手。

    “嫂子,妹子,我先回去做饭了。有功夫,带家里孩子过来玩!”

    “妹子,回见,明儿咱们搭伙,一块去庙会看看!”

    “这才是过日子!”轿子中,老爷子又是会心一笑。

    不知走了多久,梅良心在轿外小声道,“皇爷,到了!”

    皇帝出行,看似微服私访没带多少人,实则暗地里不知多少卫士紧张的护卫着。这次出行,老爷子没带朴不成,而是带了郭惠妃身边伺候的,来过赵家的梅良心。

    朱元璋从轿子中出来,看看眼前的宅院,微微点头。

    “虽然在南城,不是什么富贵地方。可是你看,这赵家是个会过日子的!”

    听了老爷子的话,梅良心看了半晌也没看出所以然来,只能点头附和。

    老爷子笑道,“你看,他家的门前,是不是比其他人家干净!看看他家的大门,刷得多亮堂!你再看看他们围墙的墙根,一点污渍都没有。这是家里有勤快人,不但里面收拾得好,外面也给收拾了!”

    “皇爷圣明!”梅良心笑道,“见微知著!”

    这马屁,老爷子很是受用,努努嘴,“咱去叫门,没相干的都闪开吧!”

    梅良心挥手,其他人远远的散开。然后,他走到门口,轻轻的拍打门环。

    “有人吗?”

    “谁呀?”吱嘎一声,门上方形小窗打开,露出赵宁儿那张笑盈盈的圆脸,“哎呀,是您呀!”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