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是!”朱允熥说道,“咱们大明卫所不缺这些兵,可是一个成年男子,却是一个壮劳力,一个家庭的顶梁柱。与其让他们当兵,不如让他们在家好好种地。所以孙儿让刑部发回地方衙门,好好甄别,只要不是伤天害理的恶事,打几板子就让他们回家种地去吧!”“嗯!”老爷子又是点头,颇为赞同。
“还有各卫所的补丁情况!”朱允熥继续说道,“孙儿看了兵部的折子,卫所正丁战死,则拿其家中余丁为补。怀远县有户人家,老头七十多岁,两个儿子都战死了,卫所居然让他家年仅十一岁的孙子也要去当兵。”(明实录)
说着,朱允熥看看老爷子的脸色,“都去当兵,他家不就绝户了吗?军中这样的事还不少。孙儿建议,卫所补兵,要看看各家的情况,不能把人家仅有的男丁也给抓去,是不是?”
大明的常备军事力量就是卫所,其中兵员有为了减免家中赋税,主动投军的良家子,也有罪囚。尽管才开国不久,卫所的战斗力依旧强悍,但是其中的弊端已经开始显现。
“说的是!”老爷子又道,“咱治乱世用严刑峻法,你将来是太平天子,要宽仁天下!”
“还有靖海军一事!”朱允熥继续说道,“信国公汤和的折子说,从福建卫所,浙西卫所抽调的精干官兵已经就位成军,大明舟师日夜在海上巡逻,只是船不大够,所以孙儿又让福建造船局,加紧打造.........”
“这事你挑头的,你看着办就行!”老爷子坐起来,依旧闭着眼。
“听信国公说,新成的靖海军还挺威风。”朱允熥看了下老爷子脸色,笑道,“每年这时候倭寇都会来骚扰几次,许是今年听着信了,没敢再来。不过他们不来,咱们大明的将士也要杀上门去。孙儿想,这靖海军是孙儿主办的,不如孙儿............”
“你去看看?”老爷子忽然睁开眼,看着朱允熥。
“是!”朱允熥笑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孙儿想去沿海........”
“想都别想!”老爷子再次打断朱允熥,“你现在,当务之急,就是赶紧给咱弄几个小孙孙出来!”说着,一指在远处歇着的赵宁儿,“不多生几个,你就别想出去!”
“那...........”朱允熥笑道,“这事也急不得呀!”
“种地也急不得!”老爷子坐起身道,“翻地要勤,垄要深,苗才能长得快!”
说着,老爷子站起身,活动下手脚,斜眼看看朱允熥,意味深长的说道,“抓紧!”随后,一摆手,“你
忙去吧,咱把剩下那点活干完!”
“爷爷,孙儿还有个事没和您说呢?”朱允熥在后面喊道。
“你都成亲的人了,有啥事自己看着办!”老爷子头也不回,“你们小两口都忙去吧,不用围着咱!”
“老爷子这是小事让自己放手去干,大事他把关!”
看老爷子走远,朱允熥心里说道,“可您老越是这样,我总感觉您老好像是在心里憋着啥?”
暴风雨来临之前都是宁静的,这几日他梳理朝政,六部的折子他都看,他都批阅。可唯独督察院御史们,还有锦衣卫那边的折子,没有送到他这。
而且,他大婚之前,老爷子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有些事等他大婚之后再处理!
到底是处理事?还是要处理人?
正想着,赵宁儿已在几个宫人的簇拥下,走了过来。
“这几日宫里还住得习惯?”朱允熥笑道。
电视剧都是骗人的,皇帝也好太子也好,和媳妇睡觉都是分开的,一人一座宫殿。甚至吃饭都是分开的,两口子要相敬如宾,没那么多时间卿卿我我。
“回殿下,臣妾一切都好!”赵宁儿福安笑道。
眼前这个少女,还如以前一样开朗,但是眉宇之间少了许多曾经的鲜活之气。
朱允熥说道,“这些日子政务繁忙,也没好好陪过你!宫中清冷,也难为你了。”
“殿下是军国大事,臣妾这边无碍的!”赵宁儿笑道,“惠妃娘娘经常来找臣妾说话!”
“怪不得!”朱允熥心道,“怪不得这丫头才进宫几天,就把老爷子伺候得这么服帖,原来是身后有人支招!”
“觉得烦闷,可以传你母亲,姐姐进宫说话!”说着,朱允熥又道,“坤宁宫那边,准备得如何了!”
“朴无用带人在搬,臣妾还没去看!”
“走,去看看!”
第141章
波澜再起坤宁宫闲置久矣,墙壁柱子都有些斑驳。
朴无用正在指挥宫人,给大殿的柱子墙壁刷漆。宫殿之中,不断有旧物被打包整理好抬出,也不断有新的家具摆设送进去。
出人意料的是,郭惠妃也在。她似乎也是刚到,身后二十几个宫人手里捧着精美的摆设瓷器等物。
“贵妃娘娘!”赵宁儿微微福安。
她是太孙正妃,在宫中和贵妃的品级相当,不过对方是长辈,她先行礼。
郭惠妃闪身避过,不受她的礼,笑道,“咱们娘俩还礼来礼去的干什么,等将来你身为国母,我这老婆子还要给你行礼呢?”说着,拉着赵宁儿进殿,笑道,“原来姐姐在时,生活简朴,这殿里实在没有什么好东西。你是新媳妇,不能寒酸了你。别怪老婆子僭越,我自己做主替你张罗了!”
“有劳娘娘了!”赵宁儿笑道,“您对我真好!”
“咱娘俩一见如故,打第一眼见你,我就喜欢得不行!”郭惠妃又低声笑道,“说起来,我还算你和殿下的媒人呢!”
赵宁儿脸色微红,低头看向一边的朱允熥。
而朱允熥则是背着手,默默的打量着这座他祖母生前居住过的宫殿。他也在这里住过,从他一生下来就被养在祖母殿中的东侧暖阁里。
信步走过去,推开那扇门,果然在角落里,还放着他儿时的摇篮。
“王八耻!”朱允熥开口道。
“奴婢在!”
“这摇篮,还有祖母生前的旧物,送到孤宫里!”朱允熥说道,“小心些,别弄坏了!”
“奴婢遵旨!”
这时,赵宁儿也走了过来,好奇的张望着。
“孤刚生下来,母亲就走了!”朱允熥缓缓的给妻子讲述旧事,“是祖母把孤养在身边,宫里的老嬷嬷说,只要晚上孤哭了,祖母必定亲自来哄。”说着,朱允熥走到摇篮边,摸着有些陈旧的物件,“这是孤小时候用过的,留着当个念想吧!”
看着朱允熥有些伤感的侧脸,赵宁儿心里酸楚,温暖的小手握住朱允熥的大手,轻声道,“殿下!”
对方手上的温度,从掌心传递到心里,朱允熥扭头,四目相对。又感受到对方真挚的目光,朱允熥微微一笑。
“以后,咱们的孩儿也用这个摇篮,好不好?”
赵宁儿顿时羞涩的低下头,“嗯!”
“皇爷爷盼着要小孙孙呢!”朱允熥又小声道,“咱俩要加把劲了!”
赵宁儿羞红了脸,只能不住点头。
“哟!”身后,郭惠妃笑道,“你们小两口,还真是好得蜜里调油!”(出自红楼梦)
朱允熥正要是说话,余光瞥见王八耻站在殿外,正听着一个东宫的宫人说着什么。
“什么事?”朱允熥问道。
王八耻缓步上前,郭惠妃则是拉着赵宁儿退开,走进了后殿。
“主子,锦衣卫同知何广义在景仁宫候着,挺急的!”王八耻回道。
挺急,就是有事!
“走!”朱允熥道。
~~~~~
何广义,不但是锦衣卫同知,还是朱允熥亲军的一员,早就是他的心腹。可何广义毕竟身份不同,若不是有事,很少往朱允熥这边凑。
回了东宫,刚在宝座上坐下,何广义进来,“臣,参见太孙殿下!”
“见孤何事?”朱允熥屏退左右,问道。
何广义上前,小声说道,“苏州的案子。”
他说的是叩阙案引出的苏州织厂大火案,这个案子比杭州更为恶劣,牵连更多。
“还查什么?不是已经该杀的都杀了吗?”朱允熥问道。
“臣今日在蒋镇抚那看到苏州知府的卷宗!”何广义说道,“苏州知府孙蕡(fen),能当上苏州府,是走了凉国公的门路,由于凉国公蓝玉跟吏部尚书詹徽通气后,才当上的苏州府!”
怎么又牵扯上蓝玉?还有詹徽?
朱允熥微微皱眉,真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自从蓝玉闭门思过开始,都多少明枪暗箭了,现在居然和叩阙案又扯上关系。
不过他心惊的是,苏州府的口供为何他这个皇太孙不知道?而且以老爷子的性子,为何一点动静都没有?
蓝玉詹徽这些人,本就是淮西的旧人,老爷子心里在想什么?
“苏州府跨境抓人这事,蓝玉他们掺和没有?”朱允熥正色问道。
“卷宗上看,没有!”何广义微微沉吟,“不过,镇抚司的手段,想让他有,就会有!而且.........”
“而且什么,说!”朱允熥怒道。
“蒋镇抚那边,口风很紧,从苏州知府到苏州相关人员,都是他亲自查的,别人根本不能插手,所有的卷宗也都在他的公事房里。这卷宗,还是臣用了些手段,偷偷看来的!”
蒋瓛要作妖!
朱允熥脑中快速想着他那点可怜的历史中,蓝玉案的源头。似乎,似乎就是老爷子手下的锦衣卫告发蓝玉谋反,然后才有了洪武四大案中,扫清淮西武将集团的蓝玉案。
老爷子还是不肯放过蓝玉!
老爷子还是要弄死那些淮西的山头!
“除了詹徽和蓝玉,还有别人受牵连吗?”朱允熥急问,“你好端端的,怎么会想到去看卷宗?”
“臣没看到旁人!”说着,何广义小心地说道,“臣在镇抚司也有心腹,说打年前还是,蒋镇抚就有些不对。做事专用他自己的心腹,而且...........有兄弟说,蒋镇抚晚上进宫好几次!”
“臣就多了个心眼,趁他不在的功夫,看了卷宗。臣知殿下心里..........”说着,咽下口水,继续道,“臣知关系重大,所以赶紧奏报殿下!”
“你有心了!”朱允熥点头,算是赞许,随即面色阴冷,“蒋瓛,总是搞这些见不得人的勾当。还知人不明,任人唯亲,好好的锦衣卫被他带成什么样?孤看他的尾巴,是有些翘得太高了!”
说着,冷声道,“给孤盯死他,有什么风吹草动马上报上来!”
“臣遵旨!”何广义跪地叩首。
“你好生做,孤不会亏待你!”朱允熥沉声道,“忙去吧!”
何广义退走,殿中只剩下朱允熥一人。
蓝玉案不同于胡惟庸李善长案,两人都是文臣,杀了也就杀了。这天下最不缺的就是,想做官的读书人。可是蓝玉不一样,蓝玉的身后是整个淮西军事贵族集团。
若不给他一个充分的罪名,怕是要让人寒心。
老爷子肯定也想到了这一点,他是在等,等着确凿的证据。
这一次,怕是蓝玉可能真的躲不过去了!
“不行!”朱允熥背着手,在宝座周围走着,“蓝玉不能死,淮西军事贵族集团可以打压,但不能让他们死!这些尸山血海中走出来的悍将们,本来就是大明的财富,不能自毁长城!”
可是,要想一个办法,既不触怒老爷子,又能化解他们的危险!
“老爷子让我梳理朝政,每日批复奏折,接见臣工,估计就是想让这些事缠住我,不能阻止他放手杀人!”
但,老爷子要杀人,天下谁能阻止得了?
~~~今天要加班,不好意思大伙儿。
第142章
升迁前世,朱允熥看过一部关于汉高祖刘邦的电影。结局中刘邦说,我的一生都是鸿门宴!
作为刘邦的同乡(朱元璋祖籍和老刘是老乡),老爷子的一生何尝不是如此,甚至老爷子的一生,是更为惨烈的血肉战场。
对于这样的帝王来说,死人才是最放心的人。不能说他心胸狭窄,也不能说他们残暴。多疑,冷酷已经刻在了他们的骨子里。
他们想杀人时,已经准备好了刀子。
老爷子要杀人,这世上唯一能阻止他的人,也就是朱允熥一人而已。可是朱允熥实在不愿意,在这些事上和老爷子起争端。
作为孙子,祖父老了,不管他是对是错,都只能顺着来,不能硬顶。不管是民间,还是天家。子孙都要体察老人心,都要顾忌老人的想法。老人做的都是为了儿孙,哪怕错了。儿孙也不能因为自己已经成人,从而粗暴直接的武断的否定老人。
“一味的转移老爷子的注意力也不行。”
朱允熥脑子里乱哄哄的想着,甚至有些生气,“蓝玉也是,笨的瓷实!就不能学学汤和,告老还乡!就不能上书离开京城,回老家种地去!暂时避避风头,不比成天让人惦记他强?”
对,让他自己上折子,乞老。
让他自己和老爷子说,他也五十多了,想带着儿孙回老家颐养天年!
让他自己和老爷子说,他什么都不要了!
就此时,王八耻从外面进来,“殿下,吏部尚书詹部堂求见!”
呵,想谁来谁!牵扯其中的詹徽也来了!
“让他进来!”朱允熥低声道。
稍后,詹徽几乎是小跑着进来,直接跪在地上,“臣詹徽,参见皇太孙殿下,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大明朝如今的文臣,都还算比较有风骨,这詹徽也是读书人出身,可却是个另类。
从他跪地的姿势就能看出一二,别人的文臣下跪都是一板一眼,而他跪着,就和水浒传里的宋江似的,屁股撅得老高,真真的五体投地。
这人是官场的老油子,最会做官说话,最会揣摩上意。老爷子喜欢务实的人,他就从不夸夸其谈上书言事,尽心尽力的把自己管辖的事做好。
老爷子喜欢乾纲独断,他就凡老爷子说的,无论对错一律拥戴。从不学其他文臣,唱反调。老爷子稍微不悦,他马上就跪地请罪
,把所有的不是都说在他自己身上。而且他还有一手拍马屁的功夫,拍起马屁来,总是不留痕迹又极为高明。
以前朱标在世的时候,他每天必拍太子,他不是说太子如何英明神武,而是说太子贤德仁厚,未来定是千古明君。现在朱允熥是皇太孙,当着老爷子面,他只要一开口,就是皇太孙如何天资聪慧,如何天纵奇才。
夸儿孙,是老爷子的命门!夸老爷子或许哪天拍不正,就拍马腿上了。可是夸老爷子的儿孙,永远不会出错。
有些才干,又能听话懂事,这些年他官运亨通。吏部尚书,左都御史,加太子少保衔!
“历史上这人怎么死的呢?”
朱允熥看着撅着的詹徽心里默默想道,好像是蓝玉谋反案的时候,詹徽奉命审理蓝玉,开口说蓝玉你赶紧招供,别连累旁人!
然后,心高气傲的蓝玉直接当着锦衣卫说,我蓝玉的同党就是你詹徽!
于是,一向看詹徽不顺眼的文官集团发难,朱允炆吹了耳旁风,詹徽被杀!
他被杀其实也不冤,谁让和蓝玉走的近,事后又急着撇清干系呢?
叩阙案现在把他和蓝玉都引出来了,按老爷子的性子不死几个是不会罢休的!蓝玉可以保,那这个人.............
见朱允熥半天没说平身,詹徽撅的更加谦卑,“臣,参见殿下!”
“起来吧!”朱允熥抬抬手,“给他搬个凳子,让他坐着说话!”
“殿下体恤大臣,千古罕见!臣生逢盛世逢明主,何其幸也!”詹徽笑道。
看看,这马屁真是信手拈来。
“见孤何事?”朱允熥微微一笑,就当耳旁风。一笑而过。
詹徽双手呈着一份奏折,开口道,“太孙殿下,户部侍郎和工部侍郎一职,已经空缺三月。这是候选官员名单,请殿下裁断!”
“这事,你该先报于皇爷爷那边!”
侍郎是正三品,必须皇帝钦点。他只是皇储,可以保举提拔但没有直接任命的权力。
“臣奏过于陛下!”詹徽笑道,“但陛下说,这等事殿下做主就好!”
朱允熥含笑点头,拿过折子看了起来。
折子上都是够资格升任侍郎的官员名单,密密麻麻一大片。朱允熥仔细的看看过去,大多是洪武十八年左右的进士。这些年中进士的时候都三十多岁,经过几年的磨练,现在正是能独当一面的时候。
“赵勉?”朱允熥看到这个名字,拿起朱笔画了个圈。
这人是中书舍人刘三吾的女婿,也是东宫一系的官员。
“今日孤看了,定了,也是走个过场,具体还要在朝会上众议!”朱允熥继续边看边道。
“您都画了,朝会上才是过场!”詹徽心里暗道。
工部侍郎,主管军器、军火、军用器物,矿冶、纺织。还有造币和度量衡等事。
造币?
朱允熥似乎想起了什么,紧接着眼神落在手里官员的名单上,顿时一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