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这东西您留着!”老爷子把玉佩递过去,不等对方拒绝,郑重的继续说道,“咱姓皇,行八,在京城还有些颜面。将来你家里若是遇到什么过不去的坎,拿着这块玉,去京城苏州街北巷冲西的甲子号院,找咱便是。”朱允熥一愣,这是不是李景隆他们家吗?
就听老爷子又道,“那是咱外甥家,姓李,你拿着这块玉佩,没有办不了的事。咱外甥办不了,还有咱。将来咱死了,咱的孙儿也认!”
“这................”胡老太一怔,那玉佩已经塞她怀中。灯火之下,玉佩泛着光泽,一看就不是凡物。
等她回过神来,老爷子和朱允熥,已是带人走远了。
“娘!这贵客可真是大气,这东西,怕是值钱得很!”胡老三在母亲身边,小心的问道,眼睛直勾勾盯着那块玉。
“刻龙的玉佩,能不值钱吗?”老太太把玉佩交给儿子,“供好,以后不管家里啥样子,哪怕是饿死人,都不能变卖!”
“啊?”拿着玉佩的胡老三愣住,“为啥?”
“你过来!”老太太招手,趴着儿子的耳朵边,轻说一句。
“啊?”胡老三又是一声惊呼,双腿一软,竟然跪下,惊呼,“娘,真的?”
“小声些!”胡老太看看外边,客人们都走了,小声道,“娘虽老,可不瞎。第一次见他,是滁州破城的时候,第二次见是大军进应天府的时候,第三回是你爹死了娘去收尸,远远的见到他带兵马出城。”
说着,老太太手里露出一枚银元,“你再看这银元的画像,是不是有几分相像?”
胡老三还不相信,愣愣的看着银元。
“苏州街,住的都是当朝国公。国公是他外甥,他姓皇,行八,你说,不是洪武爷,还能是谁?”
“天爷!”胡老三这才相信,又是惊呼。
“好好留着吧,将来说不定就是咱们胡家的机缘!”老太太看看远处几个帮母亲洗碗的孙儿,“这些银元,除了买地之外,留出一些让孩子们去读书!”
~~
夜色下,马车缓缓前行。
老爷子和朱允熥在车厢里,品着香茶。
“爷爷,这农家饭还真是别有风味!”朱允熥笑道。
“别净说好听的,你能吃得下去才怪!”老爷子闭目笑道。
朱允熥也笑笑,“爷爷,您是没看见,李景隆半碗饭,都让驴吃了。您说吃干净,他不敢不吃,只能咬牙把剩下的吃下去!”
他本想逗老爷子开心,但是老爷子却没了。
“若是明年不打仗,国库宽裕。咱想,把淮西那边的赋税再减减!”老爷子忽然叹息说道,“当年,在淮西打仗,杀的太狠了!”
“理当如此!”朱允熥说道。
“哎,当年都是穷汉造反,不吃饱哪有力气。”老爷子闭目说着,“走一处抢一路,造孽呀!”说着,忽然睁开眼,“你外公,常遇春那厮,最是恨人,他不但抢,还要杀,杀才!”
“当年种种,迫不得已,归根到底都是蒙元无道,天下大乱所致。皇爷爷心怀天下,爱民如子,如今大明天下太平,咱们想着法的弥补就是了!”朱允熥宽慰老爷子。
“也只能如此!”老爷子说道。
朱允熥想想,“皇爷爷,今日在农家吃饭,孙儿心中有感。百姓的日子,还远算不上富足。京畿之地,天子脚下尚且如此,偏远地区,定然更不堪几分!”
“哎,慢慢来吧!”老爷子说道。
朱允熥给老爷子倒上茶,“孙儿想,宫里的用度,还是多了些,一年要几十万两。民生艰难,天下万民供养皇室。不若削去一些没必要的开支,积少成多用以民生!”
“准了!”老爷子道,“你召光禄寺的人,看着办。一年省五万,就能干不少事!”
朱允熥还要再说,忽然车厢外,有人轻轻敲打。
打开小窗,问道,“怎么了?”
朴不成脸色有些不好,小声说了几句,朱允熥脸色也相当精彩。
“怎了?”老爷子睁眼问道。
“皇爷爷!”朱允熥放下车窗帘子,苦笑,“有个事!”
“说!”老爷子不悦。
“又,有人告御状!”说完,朱允熥没忍住笑了起来,“这回,一群百姓抓了一个官儿!直接送到了京城来!”
第74章
抓官者上殿一群普通百姓,抓了一个朝廷命官,直接给逮进了京城!
这种事,闻所未闻,历朝历代想都不敢想,偏偏却在大明朝发生了。
车厢里,老爷子明显愣了一下。
官本位的王朝,百姓即便有些许君王给予的权力,但也多用于自保。鲜有人有大勇气,大毅力,真的直接跟官起冲突。
抓一个官,得罪的是一个阶级。
天下没有万年的皇帝,却有万年的官儿。百姓一时威风,但却留下了无尽的祸患。须知日后,行使权力的百姓,一旦行差踏错,那就是万劫不复。哪怕即便是可办可不办的事,当官的都能让百姓家破人亡。
所谓民不与官斗,正是如此!
“大孙,你咋看?”老爷子微微一笑,问道。
朱允熥想想,“天晚了,先让大理寺收监,锦衣卫协同看管,明日朝会再说吧。这次御状,毕竟比前次不同,必是天下沸沸扬扬,正如此非要更光明正大不可!”
方才他听闻又有人进京告御状,心里也是一惊。可随即听了原委,心中好笑之余,又多了几分郑重。
世上总有阳光照不到的地方,世上总有不平事。那些乡民,豁出去身家性命做出在以往,等同造反的事,不能不慎重对之。
“嗯,着大理寺锦衣卫看管!”老爷子淡淡说道,“进京的百姓,不得怠慢,给与茶饭,所住之地务必干净!”
“孙儿遵旨!”朱允熥笑道。
其实,做大明的官,还真是个危险活。早些年胡李案,空印案,老爷子屠刀之下杀了无数人,许多朝臣上朝之前,吓得先和家人交代后事。
若不是朱允熥横空出世,使蓝玉案化于无形,又让老爷子知道,他大孙能镇得住这些大臣们,只怕老爷子的屠刀,还会继续挥舞。
不过,老爷子不杀人了,脾气好了,当官的也不敢放肆。去年的杭州叩阙案就是明证,上百官员人头落地,应天府几位主官的人皮,都做成了褥子,披在官椅上。
今儿又来了一出,乡民抓了官员,直接顶着大诰,逮进京城的。若这等事,成了常态,大明的官员还有活路?
北方还好些,天高皇帝远,百姓们微显愚钝,而且敬畏官府。而南方读书人多,百姓们懂得多,当官的颇为头疼。
当初,大诰制定之始,便有大臣上书。
“天下多刁民,若稍有不如意,便进京告状,岂不乱了国法纲常?”
“臣子牧天下,任民挟官,易生祸乱。长此以往,君臣百姓如仇寇也!”
“乡野刁民,蛮不讲理。陛下信之听之,恐伤天下士子之心!”
对此,老爷子的回答十分直接,“大诰有言,民告官若不属实,家中三代斩首。尔等以为,哪个刁民,会刁到不顾自己全家吃饭的脑袋,也要诬告?”
“再者,若天下言路畅通,百姓有伸冤之处,断不能来朕面前!”
天下最知民心,最知官心的人,就是老爷子。
后世有人曾说,洪武皇帝虽是彻头彻尾的独夫,但绝对不是,好大喜功,好称盛世,使百官称颂而百姓受罪的民贼!
这也是,数百年后,文人士大夫们,最痛恨老爷子的一点。
他给了百姓从不曾有过的,制约和限制官员的权力,把百姓反抗不公,变得合法化。让官员不再高高在上,不再权势滔天。
翌日,天不亮,朱允熥和老爷子就已经起身。
秋日清晨微凉,有雾萦绕。
谨身殿中,在十二监太监的簇拥下,两人换了朝服。随后奉天殿中,御座缓缓升帐,露出威严的龙椅。老爷子和朱允熥,在大汉将军的甩鞭声中,徐徐落座。
“臣等,叩见吾皇万岁,皇太孙千岁!”
御座上,朱允熥注视着从殿中延伸到外面广场的,三跪九叩的群臣们,微微抬手,代老爷子说道,“众爱卿平身!”
平身后的臣子们,都肃然站好,想必他们也听说了又有人进京告状。所以都谨慎的默不作声,静观其变。
“昨夜,咱听说又有人进京告御状。这次,还是直接抓了祸害百姓的官来!”老爷子的声音低沉,让人后背发凉,“整日里,你们就跟咱报喜不报忧,以为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咋样,露馅了吧?”
说到此处,重重的哼了一声,“你们中,总有人觉得咱对你们太刻薄了,可是即便是咱刻薄到这个地步,天下还是有冤屈!”
老爷子的声音在殿中回荡,群臣们的头更低了。
而朱允熥则从老爷子的话中,听到些不一样的意思。
虽是民告官,但未经大理寺审查,老爷子就说是冤屈。那必定是昨夜,锦衣卫已经把来龙去脉秘密奏给了老爷子。
“又有人要倒霉了!”朱允熥心中说道。
“应天府府丞何在?”老爷子话音落下,朱允熥开口说道,“把事件来龙去脉,奏上来!”
文臣第三排,应天府府丞蔡英马上出列,跪地奏道,“启禀陛下,太孙殿下。昨日傍晚,城外弓马巡检报,有常熟乡民陈寿等人,捆绑当地县吏,欲进京告状,诉其残民之罪。”
“臣,不敢怠慢,马上命弓马兵带陈寿及其子侄外甥等人进城,并奏于陛下和殿下,等待圣裁!”
这人的前任,就是因为阻拦百姓告状,做成了人皮褥子,他现在自然不敢有所隐瞒。
“大理寺卿,锦衣卫指挥使何在?”朱允熥又问道,“昨夜皇爷爷旨意,看管询问,可有笔录文书!”
锦衣卫指挥使何广义,双手举着一份卷宗,跪地道,“昨夜,臣简单询问几句,来龙去脉皆在于此。请陛下殿下,圣断!”
“呈上来!”
朱允熥说完,朴不成走过去,接了卷宗文书,从御阶侧面,快步送来。
“皇爷爷,您过目!”朱允熥接过,对老爷子说道。
老爷子依旧看着群臣,面色不善,摆手道,“咱看过了,你看。”说着,一指群臣,“念给他们听听!”
“是!”朱允熥躬身,打开卷宗念道,“小民陈寿,小名陈六。常熟陈家村人,喜好枪棒,略有勇力,家有田二十八亩,牛两头,为村巡防弓手!”
这人的身份,相当于后世的村联防员。
“去年秋天,常熟涨水。皇上下旨,大水退后,官府组织百姓开荒。所开河边田地,交与出力百姓耕种。”
这事,朱允熥是知道的。官府组织百姓治理河道,但是官府不想出钱粮。所以许诺给出力的百姓大户,河水褪去之后,河滩开垦的土地,交给百姓耕种。并且前五年,不收粮税。
“我陈家村两千人,在河道上玩命干了两个月,按理说该分于水田七百八十六亩。可县里官上的文书,我陈家村只能得一百二十亩,而且还是沿河易涝的田!”
读到此处,朱允熥眉头皱起。
河滩上的地,是好地不假。但是紧挨着河滩,一旦发水,必然会被淹没。
“我陈家村人气愤不过,让草民带头去县衙问个明白。岂料县丞大人说,是邻村许家村的人,出力比我们陈家村多,该当把地给他们!”
“可河道上那两个月,许家只出了一百多人了,还都是老弱,哪里有我们陈家人实在。顶风冒雨,实打实干了两月,许多后生都病了,自家的农具不知损了多少。”
“草民和乡亲族人,据理力争。但是县里老爷们,说河滩的田本就是无主之地,朝廷给谁都是恩德,哪有不知好歹挑三拣四的道理。还说我们不知道好歹,得寸进尺!”
“后来,小人花钱托人在县里打听。那许家有个晚辈,和县丞是同年举人,又私下给了县丞大人三百两银子,官上便把本该给陈家的田,给了他许家。”
“草民不服,可是官上说,官府所定之事便是王法,断不容改。”
“又说我等,若再不服,连那一百多亩地都没有。若是不听官府之名,便是聚众作乱,违抗官府!”
“草民一气之下,和侄子外甥等喝了点酒,便顶着皇上的大诰,进了县衙,绑了县丞。”
“事后,草民也有些怕!可事已至此,怕也没用。”
“陈家村数千乡亲,不能任人欺负,而且,万事大不过一个理字!草民粗人一个,最认死理。若官府不公众,以后谁还为官府出力!”
念完之后,大殿之中鸦雀无声。
可能在这些人看来,不过是芝麻大的事,心中不以为然。历朝历代,官府怎么说,百姓就怎么做。官就是王法,哪管百姓的道理?
朱允熥冷笑一声,晃动着手里的卷宗,缓缓走下御阶,看着群臣,开口说道,“前日皇爷爷还和孤说,让天下百姓都吃饱,任重道远,非一朝一夕之功!我们爷俩,现在当务之急,是要给后世打个好底子,让大明政治清明!”
“可你们看看这份卷宗?”朱允熥忽然大声道,“好一个官府说的就是王法?好一个给你多少就是多少?真是蛮横霸道,百姓受了委屈,连说都不让人说?说了就是刁民,说了就是有罪?”
“百姓流汗开垦出来的田地,他们想给谁就给谁?还真是好大的官威!”
“拿百姓的血汗谋私,还真是不怕死!”
忽然,老爷子在龙椅上开口,“带陈寿上来!”
(本案,人物故事皆是历史原型!)
~~~~
看张璐老师解说太可乐了。
哎,哎!
嘿嘿,嘿嘿!
C罗!嘿嘿!
洛里扑左边,嘿嘿!
第75章
民情无小事。老百姓上了金銮殿,戏文里的事,发生在了大明朝。
作乱抓官不服天朝管的老百姓,上了金銮殿,戏文里都不敢这么写。但是,也偏偏就发生在大明朝。
片刻之后,一个身材敦实,面色黝黑的汉子,头发胡子乱糟糟,眼睛一直看着脚尖的汉子,一步三哆嗦的跟在大汉将军身后,登进了奉天殿。
“启禀陛下,皇太孙殿下,乡民陈寿带到!”大汉将军朗声一句,随后分列陈寿两边。
而殿中群臣们,都在打量着这个胆大包天,居然敢抓了官员,顶着大诰进京告状的乡野村夫。
这人岂止是胆大包天,简直是捅破了天,捅破了民不与官斗的千年真理,万年真言!
咚咚,陈寿进殿之后,直挺挺的跪下,也不管东南西北,对着金砖就是一顿猛叩,磕头如敲鼓一般,几下下去,额头已经青紫一片。
“你就是常熟陈家村村民陈寿?”朱允熥走过去,柔声问道。
陈寿脑袋里嗡嗡的,进京城那一刻两腿就开始哆嗦,现在更是哆嗦得跟两腿不是自己的一样。这些日子,其实每每想起自己的莽撞之举,都后悔得不行。
他浑人一个死就死了,可是连累了跟他一块抓人的外甥和侄儿们。就算是不死,以后还有好日子过吗?
现在他心中,那些被官府欺负的委屈早就没了,只剩下害怕,还有惶恐。
见视线中出现龙袍的裙摆,当下毫不迟疑,大声吼道,“草民陈寿,给皇上万岁爷,太孙千岁爷,磕头了!”
说完,咣咣又是两下。
脑袋一热,也豁出去了,嘴里颤声喊道,“草民今日能见到皇上,就算死也能闭眼了。草民不是乱贼,实在是有委屈,让皇上老爷子做主!”
这人嗓门倒是不小,朱允熥站他面前,耳朵被震得嗡嗡的。
龙椅上的老爷子笑了起来,“这人,看着倒是实在,不像是个奸诈之徒!大孙,你好好问他,莫吓坏了他!”
朱允熥应了一声,继而问道,“陈寿,孤问你,这卷宗上,你说的可句句都是实情!”说着,继续道,“许你抬头回话!”
陈寿战战兢兢的抬头,龙椅上的老爷子看不清楚,眼前朱允熥身上的龙袍,顿时又让他心生畏惧,赶紧低头说道,“草民所言句句属实,当初官上说治河给地,草民带着亲族,在河堤上玩命干了两个月,顶风冒雨,日夜无休。”
见他语调太急,声音发颤,朱允熥继续柔声道,“你慢慢说,慢慢讲,别怕!”
似乎是这话鼓舞了陈寿,他抬头,眼中带泪大声说道,“为了那些地,我陈家村的人,豁出命的干呀!一连在河水里泡了两个月,腿都泡囊了!谁成想,官上说话不算数,还不许我们吭气,不许我们讲理!”
“草民所说,但凡有半个假字儿,出门就让老天爷劈死,一劈两半,死无全尸,让我娘都认不出来!”
尽管朱允熥心中已经信了,可依旧问道,“你说官府该分给你们八百多亩,可有凭证?”
“有!”陈寿答应一声,把手伸进怀里,“草民这有官府当初的告示,出工出力的折算方法。这还有我陈家村,出丁的名册,家家耗费多少粮食,出了多少牲口,用了多少农具,都记着账本呢!”
朱允熥拿过来,草草看了几眼。告示上首先确实说了,若百姓出工出力,则退水之后,可开垦出来的的滩地水田,分给百姓。但是要百姓,自备粮牲畜工具,并有折算之法。
按人头,工期,耗费的钱粮等,一一核算,陈家村确实该有八百多亩。
“你又说,你们县丞是收了人家的好处,故意欺压你们,可有实证?”朱允熥又问道。
陈寿哆嗦着,但是语气倔强,“草民是花钱打听的,县衙有个衙役是小人的远亲。但此事草民做的太大,不能说那亲戚的名字,不然就坏了人家前程。若殿下千岁不信,可叫那县丞过来,草民和他对质。”
这人,还没莽到家,知道维护亲戚。
朱允熥心中微微一笑,嘴里问道,“那县丞可到了?带到殿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