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也不是复仇,而是告诉他们,我不是那么没用!”说着,年轻人站起身,“明天,我安排人,送你从运河上走。”
“小僧自己能回去!”
年轻人走到门口,回头笑道,“我的人送你,我才能安心。”
“您是怕小僧被抓了,咬出您来!”
“小心,无大错,你说的!”话音落下,年轻人,已经走远。
“哎!”和尚叹息一声,再次拿起筷子,“执念呀!执念!你是人心中的魔!”
出了此处民居,年轻人信步江边,最终在一处酒楼雅间坐了下来。点了几个小菜,看着窗外的忙碌的江景,微微出神。
只是,他的嘴角始终挂着若有若无的,充满了讥讽的冷笑。
“拿我当刀?呵呵,焉知你们不是我手中的刀!”
“我巴不得你们攻破京师,新皇登基!”
“可登基的新皇非故太子一支,你也是乱臣贼子!”
“届时,我陈兵淮安,以故太子唯一血脉,登高一呼。”
“外,有大军于北!”
“内,有忠臣心怀故再提兵切断你们的退路,最后鹿死谁手,都未可知!”
(靖难之战,朱棣最后没带多少人进北京。他绕开济南,直入京师,朱允炆的兵马在他屁股后猛追,堪堪追到,朱棣当皇帝了。倘若当时朱允炆放弃京师,随便找个安全的地方,用朝廷大义再次召集军队,未必不能反败为胜!)
(从这也能看出朱家人的犟,后来崇祯也这么想的。京城破了,老子就死给你们看!)
~~~
应天府,紫禁城。
淮安距离京城不过数日路程,朱允熥又执意先行,今早一早便已回宫。
回宫换了衣服,梳洗一番,前去奉天殿给老爷子问安。
“孙儿叩见皇爷爷!”
奉天殿中,老爷子坐在高高的奏折后面,露出半张脸,“回来了?”
朱允熥跪着,笑道,“孙儿回来了!”
“事,看了?”
“看了!”
“懂了!”
“差不多!”
“以后咋整?”
朱允熥想想,“反正孙儿不怕他们!”
老爷子也想想,“为啥不现在挑明了!”
“再给他们一次机会!”朱允熥笑道,“再说,现在说破,多不好玩!”
爷俩打哑谜一样,你一言我一语,全是机锋。不过要表达什么意思,他们爷俩心知肚明。
“哼!”老爷子把奏折扔在桌上,“胡闹!”
朱允熥笑笑,“没证据的事,总要谨慎不是!”
老爷子沉默半晌,忽然叹气,“哎,爱咋咋地吧,咱快入土的人了,管不了这些!”说着,扔过来一份手谕,“看看,一会你用印!”
朱允熥拿起手谕,打开一看,顿时大乐。
上面是老爷子的笔记,“宣,燕王世子及二三子,入宫读书!”
“您还说您不管呢!”朱允熥笑道。
老爷子走下御阶,亲手把朱允熥扶起来,又把他按在凳子上,“答应咱的事别忘了!”
“哪事?”
“手上,别沾咱朱家的血!”老爷子直接就是一个板栗弹在朱允熥脑门。
“哎哟!”朱允熥捂着额头,“皇爷爷,您老这手劲儿忒大!”
“咱换这个?”老爷子指了指脚下的布鞋,“咱换这个?”
“孙儿又做错事?”朱允熥马上闪身,躲在一边。
老爷子哼了下,背着手朝外走,“上车饺子,下车面。吩咐厨房,煮面!用萝卜干炒鲜肉做卤,多放葱蒜!”
“御医都说了,您吃清淡些!”朱允熥扶着老爷子往外走。
“你小子净操这些没用的心!”老爷子回头,瞪眼道,“媳妇给你娶了好几个了,就给咱弄了一个小孙孙出来!”
“就俩呀!您就给娶俩!”朱允熥委屈道,“再说,孙儿刚和蓉儿圆房,您就让孙儿出京了!”
“哦,你是在顶撞咱喽!”老爷子翘着胡子怒道。
朱允熥低头,“孙儿错了!孙儿一定尽快,尽快!”
“哼!”老爷子扭头,“这还差不多!”说着,忽然眼睛笑得眯成一道缝隙,“咱的小福儿,会喊爹了!”
“不能吧!”朱允熥心中疑惑,“那才多大点的孩子,怎么可能会说话,老爷子是不是听错了!”
但这话没敢说,只能嘴上道,“给皇爷爷道喜,小丫头............”
“嗯!”老爷子再次变脸。
“孙儿的小姑姑,看着就聪明伶俐!”朱允熥苦着脸。
“哈哈哈!”殿中,传出老爷子爽朗的笑声。
第136章
节流“咦,饭也吃完了,你还在咱跟前侯侯啥呢?”
爷俩酒足饭饱之后,老爷子惬意的躺在摇椅上,看着朱允熥有些诧异说道。
“赶紧回后宫,找你媳妇去!”老爷子边说,边换了个更舒服的姿势,“朱家人丁还是太少,趁着现在年轻,你得多下功夫!”
朱允熥从朴不成手里接过一张毯子,小心的给老爷子盖上,“皇爷爷,天还早,现在还亮着天呢!”
老爷子斜眼道,“生孩子跟天亮天黑啥关系?”
朱允熥笑了下,坐在挨着老爷子的圆凳上,开口道,“皇爷爷,孙儿给您的折子,您老看了没有?”
“哪本折子?”老爷子眯着眼睛,似乎要打盹儿。
“就是.........”朱允熥看下老爷子的脸色,“凤阳中都皇庄的折子,孙儿去了中都才发现,凤阳的好田地,六成都在咱朱家的皇庄手中,两成半在勋贵手中。那么多凤阳百姓,仅仅只有剩下的一成半,还都是坡田,山田,生活实在艰难!”
老爷子睁开眼,“凤阳,可是咱们的老家!”
“正因为是咱们的乡梓之地,孙儿觉得更应该施恩于民!”朱允熥继续说道,“您说,要是家乡的百姓都成了咱朱家的佃户,那算啥施恩呢?百姓,心里也未必以凤阳出了个朱家为傲呀!”
“臭小子,你一回来就挤兑咱?”老爷子坐起身,似乎不悦的说道。
“这怎么是挤兑您呢!”朱允熥笑道,“咱全天下供养着咱爷俩,何必在老家弄那么多田庄。”
“咱家祖坟在凤阳呢!”老爷子道,“别说咱是皇上,就算这世上随便一个财主家,都有百十亩的坟地地契。咱当了皇上了,不把这些场面事做好了,以后死了,哪有脸见先人?”
所谓事死如生,即便是什么都不信的英雄汉,也会对自己的祖先抱有敬畏和孝意。这时代有身份的人家,不是人死了直接埋了就算完。
大户人家,都专门在坟地边上有一处庄子,一来是让那些耕种的佃户守坟,二来是庄子每年的产出,用作族中祭奠等事。再者,那是家族用来度过危难时期的资本。
民间尚且如此,更别说皇家。
陵是种仪式,那些地其实都是在供奉祖宗。
“您的意思,孙儿都明白!”朱允熥继续笑道,“但孙儿看,也占得太多了些。皇家毕竟不同于民间,天下为先而非一家一姓之殊荣。您也曾说过,愿天下百姓家家有田有产,这些年您老轻徭薄赋,授民以田,都是百姓称赞的德政。怎么在凤阳这,反而调了个儿。”
“皇庄,勋贵的庄子那么多。老百姓没田地,只能当佃户。您是知道佃户的苦的,百姓日子过得不好,心里定然要戳咱朱家的脊梁骨!”
“你小子,说的好像是咱抢了百姓的田似的!”老爷子恼怒起来,“那些地,都是夺回的勋贵田产充入皇家田庄,咱们没动老百姓一垄地!中都皇陵皇城那么些人,没有这些庄子怎么养活?还有淮西总管府的兵马,还有中都大仓,靠的不都是皇庄的出息?”
“那就少养些闲人呗!”朱允熥劝道,“孙儿回了趟凤阳,城池高大皇城宏伟,可都是面子上的事。中都不是战略之地,也用不到那么多兵马。朝廷为了中都,连年花费巨资图啥?就为了好看?”
“您想想,倘若凤阳没那么多皇庄,没那么多宫城皇陵里的闲人,没那么多兵马,又是什么光景?不但不用朝廷贴钱,反而能自给自足。”
老爷子忽然大怒,“咱让你回乡祭祖,是让你知晓祖宗的艰难,不是让你搜刮祖宗!”说着,脱下布鞋,怒道,“出门一趟,回来数落起你爷爷来了。现在咱当家,还是你当家?”
朱允熥没躲,反而看着老爷子,笑道,“爷爷,凤阳不单是咱朱家的老家,也是凤阳百姓的老家!”
老爷子的手一滞,终究没有落下。
“前些年,您杀了那么多在凤阳不遵纪守法的百姓,也三番五次下旨公侯不得侵占百姓田产,不得虐待庄户,不得强买强卖,您心中是有百姓的,怎么一涉及到咱自己家,就这个弯绕不过去呢?”
“孙儿也没说不要皇庄,是想着小一些。不单是咱朱家的庄子,勋贵的庄子也要想办法变小。让凤阳的百姓手里有好田,才能人民安乐。人民安乐了,咱们朱家才算对得起家乡,对得起祖宗!”
“咱不用你说教!”老爷子仍旧怒气勃勃,甩手把鞋扔了。忽然,似乎明白了什么,开口问道,“你说,要把勋贵的庄子也都...........?”
“是,勋贵的田也太多了些。功劳是功劳,田地是田地不能混为一谈。”朱允熥开口道,“其实皇庄还好,毕竟是天家的东西,再苛刻也有个限度。而勋贵的不同,孙儿在凤阳听说。佃户给他们种了一年地,若是赶上年景不好,还要倒欠他们的租子!”
“谁家呀?”老爷子问道,“谁那么大胆子,拿咱的话当耳旁风?”
“勋贵都在京城中,未必知道。可管着他们庄子那些管事之类的,小鬼难缠!”朱允熥笑道,“世上,多狗仗人势之辈,您又不是不知道!”
老爷子沉思片刻,“勋贵的田,可不是小事。那是他们当初跟咱卖命换来的,这些年已经被咱收回不少,可你真要动,得有个好说法!”
“孙儿已经想过了!”朱允熥说道,“若是您允许,朝会上孙儿让凌汉等人先上折子,先说皇庄的事。等咱爷俩同意把皇庄多出来的田地,按丁分配给百姓之后。再让方孝孺他们上折子........”
老爷子接口道,“让他们上书勋贵在凤阳田产太多,影响百姓生计?”
“皇爷爷圣明!”朱允熥笑道,“如此一来,咱爷俩带头,勋贵们也都没话说。孙儿再和曹国公他们通个气,让他们主动叫还田产矿山之类的,这事也闹不出什么风浪来!”
“而且,朝廷也不是白要他们的,他们卖命来的东西,咱爷俩心中有分寸!”朱允熥继续道,“可以赎买,或者恩萌他们的子孙,给与官职爵位。其实京中的淮西勋贵,谁家也不靠那点租子活着。有田产在凤阳,不过都是面子事。咱爷俩给他们些好处,他们也就顺手推舟了!”
老爷子想了半天,看看朱允熥,“你心里到底打的啥主意?”
“中都,是大明龙起之地。孙儿想着,正好在此处施行德政!”朱允熥开口道,“地,按人丁发放给百姓。取消以前的丁税,而是按地收税。按地收税,就不会再有隐藏人口的事,更不会再有百姓交不起丁税,卖身为奴的事!”
“这话你早就说过,咱也想了许久!”老爷子又躺下,开口道,“可是,这事难呀!这么一改,天下的大户财主都不愿意。他们的地多,交的就多。老百姓没了丁税,就不会再求着他们庇护。这可不是小事,这是牵一发动全身.........”
“您怕了?”朱允熥笑道。
“哼!”老爷子冷笑,“勋贵也好,官员也罢,还有什么财主大户,只有他们怕咱的份儿!”说着,眼神一凌,“对,大孙,你说的对。这种事,就应该趁着他们怕咱的时候,直接给办了!”
说到此处,又扭头看看朱允熥,“咱虽老了,可这事没有咱,你还真不好办!咱让人骂了一辈子,到老了也没那闲心装菩萨,就这么干!”
第137章
抓阄男儿为家国,谋划何其多!
一直以来,朱允熥都觉得自己,有把这个古老帝国,带向更好道途的责任。而他有着先天的上帝视角,也可以让这个国家少走很多弯路。
但很多事,急不得,要慢慢来。
驿站改邮,现在看来是保证道路畅通,往后延申就是国家的基础建设。
收取商税,以后会越来越完善,使国家的负担不全在农人身上。
改革币制,更能促进商业,振兴经济。
摊丁入亩,会给国家带来大量的自耕农个体。这些个体,未来就是大明帝国,最结实的主体。
若一切顺利,再过五年大明的国力,可不止更上一层楼那么简单。
在这些宏观的政策之下,削藩保证权在中央,取消不交税的特权借机,不断对外用兵,扩张领土,移民建立城镇,开海禁等不过是水到渠成。
做好这些基础,方能大展心中的宏图。
见老爷子表态支持,甚至愿意帮孙子出头做那些难事,朱允熥心中大为感动。
“皇爷爷,谢谢您老!”
“滚远,假模假式!”老爷子笑骂,伸腿道,“哎,孩子大了没良心,就嘴上说好听的!”说着,冲下面努努嘴,“早先,看咱躺这,你早就上来给咱捶腿了!”
“孙儿给您捶腿!”
边上,朴不成及时的放好几个软垫子,朱允熥跪在上面,轻轻的帮老爷子捶腿,“爷爷,不单是这些,孙儿还想着咱爷俩宫里的用度,其实也可以减减!您看,光禄寺的账册,咱们宫里一年要花费三十万左右,有时候还打不住!”
老爷子皱眉,“历朝历代,咱都算得上勤俭持家,咋还能花这么多?”说着,眼珠一转,“是不是有贪官?黑了银子?”
“家大业大花费就大,宫里养这么多奴婢,他们都是天家脸面,吃的用的都是好的,自然就花的多了。孙儿想,一些上了年纪的宫女等,可以给些钱放回家中,允许婚嫁!”
“人少了,花费也就下来了。往后,咱宫里的花销,要户部和光禄寺两边核算,每年保证一个定额。”
“嗯!”老爷子鼻子里嗯了一声,闭目道,“这些小事,您自己拿主意去!不过呀,咱看大可不必。你想想,你要是把钱袋子让文官看着,往后你想要花钱,可就难咯!”
“孙儿也没有花钱的地方呀!”朱允熥笑道,“再说,两淮盐税进的是大内的私库,哪里还会缺钱?”
“咱穷惯了,咋都行!”老爷子继续道,“可你得为后世子孙想想,大明家大业大,再省也不差咱们这点!除了咱俩要花,往后你的儿子们分封要不要钱?等你想跟文官要的时,晚了!文官可恶,你说一句,他一百句等着你!”
家国天下,家国怎分?
其实这个国家最根深蒂固的东西,就是皇帝家国不分。
即便是再英明神武的帝王,也是如此。
忽然,老爷子睁开眼睛,直勾勾的看着朱允熥,“你小子今天不对劲,一个劲儿的哭穷。又是说皇庄,又是说宫里花销大了,你要干啥?”说着,老爷子皱眉道,“你小子,是不是还要说,咱孝陵的工程太大了!”
老爷子的孝陵,因为太子朱标的故去,停了一段时间,也分出去不少东西,所以整体上现在还没有完工。
孝陵规模宏伟,历史上也是在永乐六年才堪堪完成。动用民力财力无数,绝对浩大。
“孙儿哪敢?”朱允熥大感冤枉,他怎么敢打这事的主意?
他之所以要节流,是因为下一步打算开海禁。改变一件东西,首先要让别人看到好处。
文官大臣们,是绝对不会拿银子给朱允熥造舰队的。更不会赞成他远洋,他只能自掏腰包,等船队满载而归时,狠狠抽那些守旧派的脸。
但船队可太耗费银子了,所以朱允熥才未雨绸缪。
“谅你也不敢!”老爷子闭目说道。
“还有,孙儿去年征高丽的时候,发现辽东有些官员不堪使用,想调整一下!”朱允熥继续捶腿说道,“比如北平的指挥使,参政,还有布政司的官员等。几年后,几位小王叔也要分在那边,宫城兵马田地这些事也要早做准备!”
“而且,原来的辽东都司也要调整。韩王叔比四叔更深入辽东,可他麾下的兵马却太少了,而且能管理的地方也太小..........”
“你自己拿主意,不用问咱!”老爷子开口打断,“你是皇太孙,这种事谁也不用问,直接调派就是。”
老爷子的言外之意,调人要快,不给外面一丝风声。
“孙儿还想着...........”
“没完了?”老爷子忽然睁眼,抬腿就是一脚,“滚远,找你媳妇玩去,咱累了,睡一觉!”
~~
从老爷子出来,天边已是斜阳。
落日的余晖和朱允熥的身影,在深宫的夹道上交织在一起,映在红墙上。
“坤宁宫!”朱允熥对身边的王八耻说道。
“皇太孙摆驾...........”
咣,朱允熥抬腿就是一脚,“喊什么,带路就是,摆什么驾?”
主仆二人带着几个宫人,朝坤宁宫走去。
因为六斤的诞生,坤宁宫俨然成了后宫的中心。几位皇妃每日铁定要来看看小吴王,张蓉儿等人也都来,陪着赵宁儿说话。
朱允熥一进屋,正看到一群围着摇篮说笑的莺莺燕燕。
“参见殿下!”
众人行礼之中,朱允熥和赵宁儿四目相对,满是深情。再转头看看张蓉儿,对方低着头,眼神偷偷的瞄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