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掌柜的,这账怎么算呀,许多菜还没上呢!”“笨!”掌柜的直起腰,白二柜一眼,“菜没上,也收钱啊!那些菜,赏给伙计们了!”
“哎!得了,我这就算账单!”二柜点头道。
“等会!”掌柜的叫住他,“不管他们今儿花多少钱,你直接翻三倍!”
二柜一哆嗦,“掌柜的,那可是国公呀!”
“要么怎么说我是掌柜的呢?”掌柜的小声道,“那些人,都是爷,花钱没数,撒钱没边儿!他们哪知道一顿饭花多少钱呀!啥是豪门大户,咱拿着单子找他们管家,人管家看都不带看的,就给咱们支钱!”
二柜想想,竖起大拇指,“高,实在是高!”
第146章
老臣已老蝉鸣蝶忙,悄然是夏。
大明文官集团,自从在朝堂上,对开国勋贵田庄开炮之后。各个都跟打了鸡血似的,继续摩拳擦掌。以他们对大明勋贵的了解,那些贪婪的武人,怎么可能拱手把占据的田地交出来。
文官们都在等着,一旦勋贵不识好歹,他们继续上书,最好是趁这事能把几个狂妄的勋贵拉下马。
但他们不知的是,这几日勋贵们的请罪折子,雪花一般飘往爷俩的御案。
“臣十五岁跟着皇爷打仗,这些年仗着资格老,有些许的功劳,做了许多不合规矩的事!”
朱家爷俩在奉天殿后的御花园凉亭中坐着,老爷子半躺在摇椅上眯着眼,朱允熥拿着一份奏折,朗声的念。
“臣知道,皇爷嘴上虽然厉害一些,可心里到底是包容了臣。有些小错,也就眼皮一抬,过去了!”
“这谁的折子?”老爷子忽然睁眼,笑骂道,“全他娘是大白话!”
朱允熥翻翻署名,笑道,“景川侯曹震的折子!”说着,又笑道,“皇爷爷,您还没看他写这字呢,简直老蟑爬的一样!”
老爷子微微一笑,“杀才!”
“臣摸着良心说,这些年虽然有功,但还是亏欠皇爷的多。要是没有皇爷,臣说不上早死在哪个旮旯了,更别说有今日的荣华富贵!”
“家里的金银三代人花不完,田庄子一眼看不到头,婆娘一群一群。可老话说得好,人心不足吃大象........”
“那是人心不足蛇吞象!”老爷子再次笑骂,“折子都写不好,杀才!”
他虽然笑骂,但朱允熥知道,曹震的这份折子,显然是写进了老爷子的心里。
朱允熥继续念道,“臣贪念太大,占了太多东西,臣给皇爷请罪。文官们说,淮西的田土都在勋贵手里,百姓无田可种。臣想了想,心也不大得劲儿,当年大伙也都是穷苦人,现在翻身了,不能再学前朝那些贵人,欺负百姓。所以臣,交还田庄,佃户人口!”
“这几句话他说不出来!”老爷子坐直了身子,喝茶道,“他那个狗脑子,也想不出来。”
“总归又是这份忠心!”朱允熥笑道,“勋贵们都上书交还田土,对朝廷对凤阳都是好事!”
“嗨,咱还不知道他们!”老爷子哼了声,看看朱允熥,“要不是你给那些好处,这些人才不会这么老实!”说着,又道,“大孙,高丽那边的财路,本该属于朝廷,你给了他们,不怕日后收不回来?”
朱允熥放下奏折,开口道,“皇爷爷,说是属于朝廷专卖。可朝廷鞭长莫及,最终还不是落在别人手里,孙儿这也是借花献佛。再说,在勋贵们手里,每年进项多少,朝廷也有个大概的统计。”
“给了他们,说是三四年,但短时间内孙儿还真没想着收回来!和建立武学一样,其实孙儿是想用这些生意,淡化勋贵们在军中的影响力。”
“勋贵们都老了,渐渐的让他们从勋贵之家,转成富贵之家。富贵没权也守不住,这些人家为了富贵,也会越发的依靠朝廷!”
老爷子沉思片刻,笑道,“你这是软刀子,等这些杀才都老死了,朝廷想收回他们在高丽的专卖特权,也是一句话的事!”
“其实孙儿也没这么想过!”朱允熥笑道,“孙儿想的是,日后大明再有新的武人勋贵,也按照此道办理。赏他们土地多了,文臣们不满意,百姓受苦。不若赏给这些让他们荣华富贵的财路,即稳当还捞得多!”
往后的大明,定然要开疆拓土,伴随着战争将会有无数的新生勋贵诞生。朱允熥这一招,其实和分封皇族异曲同工。把占领区的财路赏给他们,久而久之他们对开疆拓土,比谁都积极。
尤其是即将到来大航海时代,一旦大明的船队从异域带回无数珍宝,第一个眼红的,就是那些武人们。
以后的大明,文武是帝国两条腿,军政分开。以中原本土为基地,不断的向外蚕食。光是目前已知的周边蛮荒之地,就够大明拓展百年的了。
百年之内,无论文武,无论是朝堂还是民间,都养成了尚武进取之风,对国家民族而言,大有裨益。
而且,还能促进海运。以高丽为例,以前大明对高丽,其实在经济上是禁止铁器,水牛角,糖等物出售的。现在一旦开放,走陆地太不方便了,直接从江南走海路,正好可以到达树州港(仁川)。
尚不是铁甲巨舰的年代,熟练的水手,还有强大的海船制造能力,就是帝国海军的基础。
“咱朱家的灵气儿,都长你脑袋里了!”老爷子稍微想想,大概明白了朱允熥的一些想法,笑道,“这些事,咱是想不出来,你爹要是活着,也想不出来!”
“都是皇爷爷圣明,容孙儿胡闹!”朱允熥笑道。
“这不是胡闹,你这么干,比咱恼火时杀人强!”老爷子正色道,“不过,国家百年大计,不能急躁。饭一口口吃,路一步步走!”
“孙儿谨记!”
爷俩正说着话,朴不成捧着一本黄绸封着的八百里加急,快步过来。
“皇爷,殿下,信国公的折子!”
朱允熥接过来,交给老爷子手里。
后者打开一眼,顿时眉头深皱,脸色难看起来。
“皇爷爷,怎么了?”朱允熥问道。
“汤和病了!”老爷子叹息一声,“在船上受了凉风,半边身子已经动弹不得了!”
朱允熥心中一惊,赶紧拿过折子,仔细的看。
折子应该是幕僚代笔的,字迹工整,但字里行间满是悲伤之意。
“臣老了,不中用了,本想着再给皇爷和殿下效力几年。可身子骨不争气呀,前几日贪杯多喝了几碗酒,早上起来嘴歪眼斜,口水都流出来了!”
“人老了不中用,臣见了自己这副模样,恨不得当年就战死沙场,省得现在这么狼狈,话也说不清楚,路也走不动!”
“臣将死之人,别无他求。只是心里对不住皇太孙殿下的启用大恩,靖海军的差事,臣实在兼顾不得了,请殿下另选贤能。”
“陛下,殿下,臣该是时日无多,请让老臣回京,再看看陛下,说说旧话。待臣死了,让臣落叶归根葬于凤阳!”
朱允熥有些意外,但也不意外。
汤和比老爷子还大三岁,早年征战更是一身旧伤。
只是靖海军如今就驻扎在高丽的数州港,征发高丽工匠造船,日夜操练,巡视大明北地海疆。汤和病倒了,谁能为帅呢?
“传旨,让他回来!”一瞬间,似乎老爷子也苍老不少,“派御医去,回京途中,好生给咱看着,不得出事!”
朴不成领命而去。
老爷子再叹息一声,“哎,都老了!”然后,苦笑摇头,“现在想起当年的事,就好像在昨天似的。人这一辈子,真他妈快呀!嗖地一下,没了!当年跟着咱从凤阳老家出来的老伙计,一个庄子的同乡,也没剩几个了!”
“皇爷爷无需多虑,信国公福大命大,应该无碍的!”朱允熥宽慰道。
“净说好听的!”老爷子又躺下,“这个岁数,有今天没明天,咱心里清楚!”说着,又叹气道,“汤和呀,这辈子糊涂事做了不少,可你知道为啥咱格外宽容吗?”
“他和您,都是孤家庄出来的!你们是从小的玩伴!”
“周德兴也是咱从小的玩伴,咱还不是让人弄死了!”老爷子冷笑。
第147章
不怕蚊子涉及到这些陈年旧事,朱允熥不再开口。
老爷子闭着眼睛,缓缓开口,“当年你太爷太奶故去的时候,是汤和老娘帮着发送的。咱去庙里当和尚,汤家婶子怕咱让人看不起,特意给把家里一套舍不得穿的衣裳找出来,给咱穿上!”
“从咱老家到龙兴寺,可不近那!汤家婶子,还给咱准备了三个杂粮馍。那三馍,可是人家平日攒的粮食,准备过年祭祖用的!”
“人呀,得讲良心!别的人,都是咱发达之后跟着咱图富贵的,咱对得起他们,荣华富贵高官厚禄都给了。是他们自己太贪心,犯了不该犯的错。他们犯错咱杀了,咱心里也没啥难受的!”
“可汤和不同,一辈子小心谨慎。他自己的姑父仗势欺人,他都给料理了。还有李善长,当年背着咱让汤和帮他出力,回头汤和就告诉咱。开国之后,他第一个说,出身卑微,不通国家大事,要回乡养老...........”
老爷子絮絮叨叨说着,慢慢闭上眼睛。
朱允熥仔细看看,老爷子该是睡了。他对远处无声招手,一宫人捧着毯子,轻手轻脚的过来。
把毯子给老爷子盖好,熟睡的老爷子,眉头还没舒展开。
可毯子刚铺好,老爷子却又睁开眼睛,看着朱允熥,“汤和有个孙女!”
“啊?”朱允熥一时不明,相通之后笑道,“皇爷爷,孙儿媳妇够多了!”
老爷子不乐意,“咱这辈子娶了十几个,也没嫌多!”
“孙儿忙不过来!”朱允熥苦笑道,“这几个都够忙活了!”
“谁让你一天忙活了,来日方长不知道?”
朱允熥,“............”
老爷子拉着朱允熥的手,语气放缓,“大孙,再给他汤家几代富贵吧!”
朱允熥想想,“孙儿都听您老的安排!”
“嗯,去吧!咱瞌睡了!”
~~
也就是汤和,老爷子愿意多给他家几代人的富贵。
若是旁人.........
走在通往东宫的夹道上,朱允熥默默思索。
给勋贵高丽的专卖权也好,分封诸王在高丽也罢。还有让韩王在辽东分燕王的权,都是一盘大棋。
其实,为了应对燕藩只是其中最小的原因。
辽东北地乃是正对北元余孽的地方,北元虽然被打出了中原,但依旧实力强大。忽必烈的子孙,不过是成吉思汗建立的汗国中的一员。广袤草原上,黄金家族依然是王者,依然有着无数可以调动的草原骑士。
对付这样的敌人,只能把战火隔绝在国门之外。更好的经营北地,是在建设的同时,把国家的军事实力,不断的往北推移。
就拿现在来说,一旦再有战事,中原的物资可以快速的通过海运,直接到达高丽。而不再用像以前那样,征伐数十万民夫运送粮草军械,劳民伤财。
再者,北方的天然海港,更是未来的重中之重。
高丽和倭国,隔海相望。
之所以靖海军驻扎在那里,除却震慑倭寇海盗之外,只有朱允熥知道其他的用意。
静海军是大明海军的雏形,未来五年之内,推行新政释放劳动力,沿海一带的商业制造业将会更加繁荣。以沿海商业为根本,再打造几支静海军,分为南北海军,保证大明万里海疆。
同时,让大明的海军扬帆起航,开疆拓土。
可现在,汤和突然病了,这支几万人的静海军该用谁为主帅呢?
大明的这些勋贵,陆地上都是弓马好手,可一到了海上,只怕马上变成旱鸭子。
头疼!
想了这些,朱允熥不禁边走边揉着太阳穴。
这也是他为何建立武学的原因,不能让武人的传承断代!
“王八耻!”
“奴婢在!”
“派人传孤旨意给吏部,让他们发文给福建福州,帮办军务福州左参政铁铉进京陛见!”朱允熥开口道
。
“奴婢遵旨!”
此时近黄昏,朱允熥的影子在地上拉得老长。
走入东宫,刚过左安门,满怀心思的朱允熥忽然听到了若有若无的歌声。是歌声,还有琵琶弹奏的声音。
顺着声音慢慢前去,穿过东宫的花海,不远处挨着假山的一处连廊上,一女子正背对着她,轻声歌唱。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杜牧的诗,写的是唐玄宗的荒唐事。此刻由一女子唱来,婉转之中多了几分凄苦之意,让人心神黯然。
琴声停止,那女子的手指再次轻巧的弹动。
悦耳幽怨的声音,也再次响起。
“绝代有家人,幽居在空谷!”
是杜甫的佳人,描写的是一个幽怨的女子,以及世间的无情。
朱允熥驻足花间,默默的听着。
忽然,琴声一转,更加凄苦。
“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听到此句,朱允熥心中猛的一颤,曲间充满自恋幽怨之意,让人忍不住想把唱曲之人揽在怀中。
“妙云!”一声轻呼,朱允熥快步上前。
琴声骤然停住,回首一张带泪美人脸。
见是朱允熥前来,妙玉带泪美目之中,光彩乍现又满是寂寥。
“殿下!”
“你怎么了?”朱允熥上前,不让她跪下行礼,拉着她的手,“好端端,唱这么伤心的曲子干嘛?”说着,又摸摸对方的脸,“这些日子孤太忙了,没顾得上你,何必自爱自怜!”
呜的一声,妙云哭了出来。
直接扑在朱允熥怀里,“殿下,奴婢还以为,还以为您不要奴婢了呢!”
怀中佳人梨花带雨,朱允熥好言宽慰,“哪有的事,你是孤的第一个女人,孤怎会忘了!”说着,撩下对方的头发,看着对方白皙的脖颈和侧脸,“你最近,好像又丰腴了一些!”
“殿下说哪里话!”妙云口中的热气,喷在朱允熥的耳垂上,“奴婢最近都瘦了!”
“哪里瘦了,孤摸摸看!”朱允熥伸手盖一处,笑道,“还好,这里没瘦!”
怀中佳人身子渐软,呼吸急促。
朱允熥揽着她,二人坐在长廊上,靠着柱子。她挂着他的脖子,头贴着他的侧脸。他搂着她的腰肢,低头轻嗅。
“你今日,用的桂花香粉?”
“嗯,奴婢用挂花露沐浴的!”
说着,妙云抬头,眼光流转,柔声道,“殿下,您看奴婢的嘴唇,奴婢还用了胭脂呢!”
果然,唇红鲜润。
朱允熥笑道,“你知道孤要回来,所以刻意打扮?”
妙云眼中浮现哀伤,“奴婢天天都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奴婢天天都在等着殿下您!”说着,凑近朱允熥的耳朵,“奴婢也都天天洗的香香的,殿下说过,最喜欢奴婢身上的味道!”
朱允熥心中狂热,所有的烦心事瞬间都没了。
“真洗香香了?白不白?”说着,伸手道,“孤看看!”
“不行!”妙云抓住朱允熥的手,羞涩道,“可不能在这!”
“在这怎么了,谁敢看,孤挖了他的眼!”朱允熥一笑,低头伸手。
谁知,妙云却一把推开朱允熥,娇笑着朝前跑去。
“你莫跑!”朱允熥跟上,笑道。
“殿下来追奴婢呀!”妙云笑着,隐在花园之中。
随即一声惊呼,似乎被朱允熥追到,直接压倒。
夕阳无限好,最美是黄昏。
花园外,王八耻带着几个宫人站住,都跟石像一般肃立。
听花园之中传来别样的声音,一个小太监凑近王八耻。
“总管,要不要寻些帐子来?”
“活得不耐烦了,打扰殿下的好事?”王八耻怒道。
小太监畏惧的说道,“奴婢是怕,怕蚊子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