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对,男人,爷们就该如此。不就是逛窑子了吗,逛就是了。所谓男人不风流,白在世上走,对不对!”朱高煦点头,如小鸡吃米,表示深得他心。
朱允熥继续说道,“不就是动手了,被打了一拳吗?对吧,你这是大意了。你要是不大意,他铁铉今天能不能爬起来还两说呢!”
“对对对!”朱高煦忙道,“当时就是大意了!”
“其实,你这也是吃亏就是占便宜!”朱允熥继续道,“你想想,这是你挨了一下,咱们不声张就过去了。这要是文臣被你揍了,你觉得皇爷爷能饶你!”
朱高煦顿时露出后怕的表情,“是呀!”
“再说了,就一拳的事。”朱允熥拍拍他的肩膀,“你练的是上阵指挥千军万马的本领,在乎这一拳的事,反而让人笑话了!”
“我也是这么想的
!”朱高煦笑道。
边上,朱高炽看着朱允熥三言两语,把老二那缺心眼的,说得好像朱允熥才是他大哥似的,顿时气不打一出来,七窍生烟。
又看看他家老三,跟事不关己一般看热闹,更是心里酸得不行。
这两个傻孩子,他们怎么就不知道拧成一股绳呢?
“这事就这么过去了!”朱允熥大声道,“都是爷们,这点事还磨叽起来没完了,一点不爽利!”
说到此处,笑容忽然收敛,正色看着三人,“以后不要再提了!”
朱高煦俯首称是,朱高燧自然无不可,唯有朱高炽满心不甘,却又无可奈何。
寄人篱下,三兄弟唯有拧成一股绳,才能让人心生忌惮。来之前,母亲也再三交代自己,要把两个兄弟带好。
可这两个小子.........
看正笑着和朱允熥说话的老二,朱高炽忽然笑了起来。
“往后呀,老子也不管了。你爱丢人就丢去,反正只要我不丢人,爹也怪不到我头上。你们越是丢人,我这个世子越是稳当。你像爹?呵呵,爹可没你这么缺心眼!”
第161章
冲喜朱允熥和燕王家的三兄弟,说那些上不得台面事的时候。老爷子宫中,气氛有些凝重。
信国公汤和,一早就进宫陛见,才刚说两句话人就不行了。老爷子情急之下,赶紧让御医过来查看。
帷幔之后,汤和本就因为中风有些歪斜的脸,愈发的颜色青紫,胸口风箱一样的起伏着,呼吸粗重满是杂音。
他身边,两个御医跪着,仔细的把脉,脸色凝重。
“咋样?”老爷子关切的问道。
跟他起兵的那一代人,尤其是他引为心腹,患难与共的人,还活着的真是不多了。别看大明勋贵豪门无数,可大多数都是在他朱元璋崭露头角时投奔的,汤和这样从小玩到大,在军中一块拼杀出名堂的兄弟,真是不多了。
御医回头,小声道,“臣观信国公脉象.........”
“直白点说!”老爷子怒道。
“信国公,早年伤血过多,如今........”御医小心的说道,“臣看来,尽人事听天命吧!”
“啊?”老爷子额上青筋乍现,一把抓着御医的脖颈,怒道,“这是啥话,啥叫天命?咱给你天下最好的药,你把咱兄弟给救好!”
“臣,实在无能无力!”御医颤声道,“信国公之病,非药石能救!”
“没用的东西!”老爷子怒道,“留着你.........”
“陛下!”里面,忽然传来汤和微弱的呼声。
老爷子让开御医,大步进去,脸上挤出几分笑容。
“大嘴,没事儿,御医说你养几天就好了。”老爷子坐在汤和身边,笑着说道。
汤和的外号,叫大嘴,因为他小时候太能吃,每次吃饭都恨不得把饭碗塞嘴里去。
“自己的命自己知道!”汤和虚弱的小小,满是老年斑的手指颤动着,“这回呀,怕真是不成了!”
“啥命?”老爷子大声道,“咱兄弟一辈子,就是不信命才有今天。你等着,咱这就宣天下名医都进宫来,就在咱眼皮子底下,给你看病!”
“不折腾了!”汤和歪着的嘴,含糊不清楚,“俺想回家,回家看看老家的山水。再过个把月,咱淮河边上的梨花,该开了!”
一辈子打仗,死人堆里爬出的汉子,自然是看淡了生死。
可是他们看淡的,是瞬间的生死。而不是,生命自然的流逝,最让人刻骨铭心的生老病死。
老爷子一下抓着汤和的手,“兄弟,行,咱叫人送你回家!”
对别人,老爷子或许不是宽容的君主。但对汤和,他绝对最为优渥。
从小俩人在一个村长大,隔着一条街的邻居,从光屁股玩到半大小子。那些年,老朱家穷,没少吃人家救济。他朱重八小时候,可没少吃汤和老娘做的面汤。
“皇上!”汤和嗓子沙哑,“再回家,俺就不过来了,京城没有老家好,这的麦子,不香!”
“哎!哎!”老爷子拍着他的手背,笑道,“让你的儿孙,把你家里种的好麦子,给咱送来点,让咱也尝尝!”
“俺的荣华富贵呀,都是你给的,几斗麦子算啥!”汤和说话已经有气无力,“当年,八月十五杀鞑子,头裹红闹事的时候,可没敢想有现在.............知足啦,知足啦!死啦值,值呀!”
老爷子心里发酸,“好日子才刚开始,别说丧气话!”
“陛下!”汤和老眼滑落几颗浑浊的泪,“多想再跟着您,咱兄弟一块..........”
“好好养病!以后还有用得到你的地方!”老爷子晃着对方的手,“别多想!”
忽然,汤和眼中焕出一些光彩,“俺有几个儿子哩!”
“放心,咱保他们荣华富贵!”老爷子开口道。
汤和点点头,眼神越发的无神,“俺还有个孙女哩!”
“许给咱大孙了!”老爷子继续道,“你老不死的要挺住,你他娘的要早死了,你孙女还要守孝三年才能嫁人!”
说着,老爷子忽然想起了什么,对门外人说道,“快,传皇太孙过来!”
得知信国公突然发病,朱允熥急忙往老爷子这边而来。
汤和准确的病故时间,他并不知晓,但应该就是这两年。
到了老爷子寝宫外,一队队御医宫人,默默的肃立准备着。
“殿下,您可来了!”朴不成迎上前,急道,“跟奴婢来!”
“老朴!”朱允熥悄声道,“信国公不成了?皇爷爷看着怎么样?”
他担心的是,若汤和真死在宫里,老爷子会不会..........
历史的传闻大多不准确,冰冷的历史文字中,老爷子是个暴君。但只有亲临这时代,成为他的身边人,才能感受到老爷子心里,那种隐藏在最深处的情谊。
“皇爷无碍,信国公八成是.........”朴不成看看左右,小声道,“御医说了尽人事,听天命!”
朱允熥快步进殿,顿时有些意外。因为殿中,还有几位勋贵武臣也在。
宋国公冯胜,开国公常升,竟然连曹国公李景隆也在。而且,常升和李景隆,还在不停对朱允熥打眼色。
“孙儿叩见皇...........”
“别多礼了!”老爷子直接把朱允熥拉起来,“看看汤大嘴,他快不成了!”说完,拉着朱允熥的手,走到汤和身边。
“大嘴,咱大孙来了!”
汤和艰难的睁开眼,手指颤颤,“老臣,有负殿下重托!”
朱允熥轻轻握住对方的
说,“老国公切莫胡思乱想,好好养病!”
“俺这不是病,是命!”汤和嘴角流涎的笑着,“到时候了,阎王爷来收了!”
“胡说八道,阎王爷让你死,咱偏不让!”老爷子怒道。
随后,拉着朱允熥走到外面,也不管身边有人在场,直接问道,“知道叫你来干啥不?”
朱允熥想想,“让孙儿,再见老国公一面?”
老爷子搓搓大手,“你还记得咱和你说过,他孙女的事不?”然后,大手再用力的搓搓,“叫你来是跟你说,已经派人去传他孙女来了,你俩抓紧,给汤大嘴,冲冲喜!”
冲喜!?
这事,朱允熥懂。
但他没想到,这事居然落在他的身上。而且他是皇太孙之尊,汤和是臣。即便此时的老爷子,和历史上那个在晚年大杀功臣的老爷子不同,杀性没有那么大。
可为一个臣子冲喜,是不是有些荒谬了!??
不过,当朱允熥看到边上冯胜等人已经开始忙活的时候,有些懂了。
汤和不同于旁人,不但是老爷子从小的伙伴,长大后的战友,更是淮西一脉,最后的领军人物了。
老爷子名声不显的时,汤和就带着人马奉老爷子为尊,即便尊崇如冯胜等人,也是后来才加入老爷子的队伍。
他这辈子,最信任的,可能就是汤和。
到了晚年,几乎那些被老爷子猜忌的人,都被杀了。可老爷子也真成了孤家寡人,唯一敢和他说话,能和他说话的,唯有汤和。
历史上也是如此,汤和归隐之后,每年都要来京城住上几个月,陪老爷子说话。后汤和病重,朱元璋拉着他的手,当众落泪不止。
“大孙,委屈你一回!”老爷子拍着朱允熥的肩膀,“仓促了些!不过你放心,汤和的孙女,可俊呢!”
“现在他就是一口气撑着,要是看到孙女和你成亲,兴许这口气能多撑个一年半载的,撑到他回老家!”
朱允熥想想,“孙儿一切听皇爷爷的,不过老国公的孙女,给个什么封号?太低,寒心.........”
老爷子想想,“就贤妃吧!”
贤妃,东宫女眷中第二,暂时只位列赵宁儿之下,比张蓉儿淑妃还要高出那么一些。若将来朱允熥登基,就是名副其实的皇贵妃。
~~~
在老家忙活明天烧周年的事,有些心不在焉的,大家多担待。过了明后天,会补偿给大家的。
一朵鲜花任狼采,那么嗨呀!死鬼!
第162章
求官老爷子特意让人,在寝宫边上收拾出一个小偏院。信国公汤和破例,能够留宿宫中。
太医院的院正和宦官奴婢,十二个时辰值班,宫里内库的药房也打开,所有好药材,不必请旨随意使用。
同时,锦衣卫快马回凤阳中都,接汤家的儿孙过来。又上谕明发天下,汤和的孙女汤胖儿为皇太孙侧妃。
汤和的孙女真叫汤胖儿,这时代女人有个大名就算不错了,多是家中长辈临时起意,什么顺口叫什么。据说,汤和这个女孙下生的时候,胖胖呼呼的,所以家里人直接给了个名儿,就汤胖儿。
安顿好老爷子那边之后,朱允熥去了坤宁宫中。
六斤在摇篮里卖力的踢腾着莲藕一般的胳膊腿,赵宁儿指挥宫人,端上饭菜,又亲手给朱允熥换着衣裳。
“殿下,钟粹宫那边闲得久了,臣妾先让人收拾出来,该要添些什么,臣妾已差十二监的人去办了!”赵宁儿帮朱允熥换上常服,笑道,“虽说您和皇爷都是不喜欢铺张的性子,可功臣之后,总要体面一些!”
“娶侧妃的事,你知道了?”朱允熥坐下,皱眉道,“谁和你说的?”
“宫里哪还有秘密,老爷子那边刚落下音,就传到臣妾这边了!”赵宁儿笑道,“再说了,这也是好事。”说着,又亲手给朱允熥盛了半碗饭,一碗汤,笑道,“您也累了一天了,用膳吧!”
朱允熥看看她,笑道,“宫里隔三岔五就进新人,你心不里不恼?要是不高兴就说出来,不必巴巴的装贤惠!”
“殿下这是骂臣妾了!”赵宁儿正色道,“皇家开枝散叶是国家大事,更是宗族希望所在。妾身身为正妃,哪有恼的道理?殿下这么说,妾身可是无地自容了!”
“是孤无心之言,你别往心里去!”朱允熥赶紧笑着解释,拉着对方的手,“坐下一块吃些!”言罢,见桌上放着几个蓬松的油炸糕,笑道,“这哪来的呀?”
“臣妾的娘亲手做的。”赵宁儿笑道,“现在已经有些凉了,刚出锅的时候才好呢!”
“你家里可好?”朱允熥随口问道。
赵宁儿抿嘴一笑,“好着呢,就是.......”说着,又笑笑,“臣妾家里添丁了,爹的姨娘给生了个胖小子!”
老丈人又当爹了!
朱允熥微微错愕,摇头笑道,“好事呀,是不是要摆几桌?”
他虽然和老丈人来往不多,其实倒挺喜欢那人的。不张扬不失利,一辈子老实巴交的,虽说到老了有些不着调,纳妾生子,可也不是大事。
男人嘛,也就那么回事不是!
而且人家老丈人,地位虽然尊崇,却从不在外头打着皇太孙丈人的旗号,做些有的没的事,很是本分。
赵宁儿给朱允熥添菜,笑道,“摆什么呀?还不够人家笑话的呢,再说了我娘那性子,真要是摆了,她又要进宫来和臣妾说道!”
“该摆还是摆,毕竟身份在这。”
赵宁儿越是通情达理,越是不争,朱允熥越是想给他家多些恩典。
按照老爷子的皇明祖训,从朱允熥这一辈人开始,正妻都要从民间选。大臣勋贵不得推荐,防的就是未来有外戚干政的隐忧。而且民间女子见识少些,也能少些妇人干政的可能。
赵宁儿是正妃,又是诞下嫡子的正妃,地位稳如磐石。别看张蓉儿是文官之女,还有以后的汤胖儿,对她都只有俯首帖耳的命。
其实皇家夫妻两口子,和民间也有相通之处。先是要和气,然后知道进退,日子才能长久,才能过得好。
赵宁儿不是拔尖儿的性子,后宫自然一团和气。
“就是现在身份高了,才不能摆!”赵宁儿又给朱允熥添汤,开口道,“以前小门小户,过自己家的清苦日子,没那么多闲人上门。可是现在呢,家里头落下侯爵的帽子,不知多少人上赶着攀亲戚!”
“就拿大姐的婆家来说,以前大姐的婆婆罗家人,仗着姐夫是个举人,眼睛顶在头顶上,说话装腔作势的!”赵宁儿继续说道,“可是现在,恨不得一天三趟往臣妾家里跑,净挑好听的说。”
“跟红顶白,人之常情!”朱允熥笑道,“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人之常情也就罢了,可殿下你知道吗,臣妾大姐的婆婆,罗家太太居然跑到臣妾家里跑官去了!”
朱允熥马上放下筷子,“有这事?”
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种事其实也在预料之中。亲族亲族,发达之后给你添堵的就是亲族。
“也不是跑什么大官好差事!”赵宁儿继续说道,“她罗家太太有个亲侄儿,盯上了外城运河码头的差事,巴巴的去臣妾家里跑了好几趟。”、
“外城的驿站改邮政仓储,原来的地方就不够用了,这两年年年扩建。户部说,要把沿河的房子都征了,然后都改成仓库。她罗家的侄儿,就看上这个发财的门路了!”
自古以来,官家拆迁征收一类,都是金山银山一样的买卖。
朱允熥肃然道,“不能给!”
这世间,只要是这样的买卖。砖头瓦砾之下,冤屈的事还少吗?越是有背景的人,做的越缺德,老百姓越是没地方说理去。
运河那边码头,住的都是在京师讨生活的外乡人。在码头出苦力的力巴儿,那些苦哈哈,还不如京城百姓敢说敢骂呢。京城百姓知道衙门往哪边开,官府也袒护着。
可是外乡人,户籍不在这,住的地方可能连地契都没有。受了委屈,只能往肚子里吞。
京师的外与内,俨然就是两个世界。
京师的本地人和外地讨生活的人,俨然也是两种人。
而且,越是那样贫民聚集之地,越是油水大,越是猫腻多。
这两年,京师的运河越发繁华,别说地上的仓库不够用。每日运河上船只堵塞,就跟后世堵车似的。
商业的繁华是物流业的兴起,物流业兴起就能把地皮炒热。尤其是京师运河码头边上,那些临河的地皮。
征用民宅改为仓库,户部的邮政司肯定要大把的出钱。但这钱,能不能真的到百姓手里,还真不好说。
“这话,臣妾已经跟家里说了!”赵宁儿开口道,“凡是来家里做客的,好吃好喝的供着。但是求官,求事做的,一概不答应。臣妾和母亲说了,以后再来,直接门都不让他们进!”
“那人叫什么呀?”朱允熥吞下最后一口饭,问道。
他脸色已经有些不好看了,甚至有些阴沉。他不高兴,倒不是完全因为赵宁儿的姐夫家,不知好歹的求上门。他赵家如今这个身份,不求上来才怪呢。
他担忧的是,一旦外城,沿河边的地皮征收,会不会带来一些...........
“罗家太太的侄儿,好像叫什么..........”赵宁儿想了想,“叫什么胡冬的?听说那人,早年间就是个不务正业的泼皮。后来不知怎么,在外成兵马司混到一个差事,做衙门的帮闲。”
“臣妾跟家里说了,朝廷的事自有朝廷的章程。该谁赚钱谁赚,该谁升官谁升。别仗着有了权势,就忘了自己几斤几两!”
说着,看了下朱允熥的脸色,“臣妾也说了,别怪话没说到先头。若真是闹出什么事来,让殿下脸上不好看,谁都担待不起。那时,可别怪臣妾不讲情面!”
哇!哇!
边上,摇篮里的六斤,忽然大声哭闹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