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399章

    分封得远远的,也是不招人忌讳,稳稳当当的荣华富贵。

    “咱知道,你不会的!”老爷子看着朱允熥,又道,“可是,留得了一天,留不的一年。走吧,走吧,男人大了,是要出去见见世面的!”

    说着,老爷子举起酒杯,大声道,“此去封地,别丢咱的脸。若心里有咱,逢年过节来封信,若咱死了,嘿嘿,他娘的你们在那边呀,冲着京城的方向,给咱磕两个头!”

    “父皇!”

    话音落下,殿中哭声一片。

    朱栋吐出嘴里的东西,直接朝老爷子跑来。脚下太急,直接扑到在老爷子脚下,抓着老爷子的腿,大声嚎啕。

    “父皇,儿子不走,儿子留下来孝敬你呀!”

    其他藩王也上来,跪在御前,叩首不止。

    “父皇,儿子不走,儿子走了,没人再去您的地里捣蛋了,没人偷薅您种的菜了。”

    “父皇,儿子舍不得您!”

    “咱知道,咱知道!”老爷子老泪纵横,“咱知道,乖,乖!可,可国法如此,既封了,就没有留你们的道理!”

    说着,

    大喊道,“朴不成!”

    朴不成哭着上前,“奴婢在!”

    “打开内库!”老爷子擦着眼泪道,“穷家富路,他们去的地方太荒了,多给他们带银钱布匹。打开内库,多给他们带,多给他们带!”

    “奴婢遵旨!”朴不成赶紧回身,吩咐十二监的太监们,“快,让人去装车,多装多装!”

    “儿子不要那些劳什子!”朱栋拉着老爷子的手,“儿子要跟您在一块!”

    “咱知道,乖!”老爷子拉起儿子,眷恋的摸着他的手,他的脸,他的头发,“大明,皇子守疆,拱卫中央。蛮荒之地,正要你们去坐镇,才能安定人心,军民效力!”

    说着,看看几个儿子,泪中带笑,“你们小时候,不总是嚷嚷着,要带着兵马纵横四方,扫荡不臣,去抢人家的好东西吗?去吧,去吧!去抢去,抢了好东西,给爹送来,让爹高兴!”

    “父皇!”

    又是哭声一片。

    朱允熥站在旁边,也是泪如雨下。

    “来!”老爷子从头上摘下自己的发簪,放在朱栋的掌心,然后合上儿子的手,“拿着,念想!”

    朱栋已经哭的说不出话来,浑身颤抖。

    老爷子又接下腰间的香囊,亲手交给朱桱,“拿着,念想!”

    “父皇啊!”朱桱双手捧着,一头抢地。

    “给!”老爷子摘下自己的腰带,缠在朱松的脖子上,“念想!”

    “爹!”朱松哭着,声音沙哑。

    “这些东西呀,不值钱!”老爷子忍着泪,笑着,“可是呀,每一件都是咱身上戴的。咱知道你们都乖,都是孝顺孩子。带着这些东西呀,想咱的时候,就拿出来看看!”

    一句话,众人再怎么忍都忍不住,抱头痛哭。

    “皇帝!”老爷子对朱允熥开口,用从没有过的称呼,“你赏他们点什么?”

    朱允熥擦去眼泪,“几位王叔和孙儿,从小长大,骨肉至亲,情比金坚。”说着,看看几位小王爷,“朕,许你们往后,每年中秋,春节之时,想回来就回来。可以,不奉诏,即还京!”

    “臣等,谢陛下隆恩!”众藩王叩首。

    他们在万里之外,不可能每年都回来,但有了这道圣旨,起码显示出他们超常的待遇。而且,还有言外之意。

    大明诸王,无诏不得犯京。即便是国丧,也是如此。

    老爷子年岁大了,他们的母妃也不年轻了。

    若将来,若将来真有什么三长两短,他们赶不上出殡,但却可以回京祭拜。

    这是朱允熥给他们的,

    超越其他藩王的特权。

    “还有!”朱允熥想想,郑重的继续开口,“朕,乃至朕之子孙,诸王叔之国,永不除!”

    朱允熥心神激荡之下,许下诺言,他们几位的封国,永远不除。

    “起来吧,乖,不哭了!”老爷子对这个赏赐很是满意,点点头对儿子们说道,“多吃些,都是你们母妃做的菜。以后,可不容易吃到了!”

    第21章

    父皇万岁藩王们出京的仪仗缓缓出发,从紫禁城开始出大明门。

    出了大明门,这几个从小到大一天都没分开过的小兄弟们,就要各奔东西。

    其实,帝王之子的人生轨迹,和普通人是何等的相似。

    长大后,就要和过去告别。告别曾经的亲朋,伙伴,告别青涩。然后,把这些生命中最单纯的美好,在心底碾碎了藏起来,努力的装成大人模样。

    队伍缓缓前行,几个藩王在车架上,频频回首。

    老爷在朱允熥的搀扶下,站在宫门前的城楼上,不舍的看着即将远去的儿子们。他的目光,追着他们的轨距,带着悲伤开始延伸。

    “皇爷爷,要不,下去看看,再看看!”朱允熥宽慰老爷子说道。

    “哎!”老爷子点点头。

    朱允熥注意到,老爷子抓着他的手,格外的颤。

    这几个小王爷,不似那些从小被严格要求早早就成年的皇子亲王。他们都是老爷子的老来子,老爷子生下他们,从没想过要如何苛求他们。

    换句话说,看着他们长大,是老爷子为数不多的快乐。

    藩王们的车架,在大明门前停住。前面,忽然爆发出阵阵的哭声。

    朱允熥和老爷子在后面瞧得真切,那些出来送自己儿子的妃子们。

    儿子,是女人的全部。

    她们或是抓着儿子的车架,或是拉着儿子的衣衫,要么就是拽着儿子的手,泪如雨下。

    “到了那边来信啊!别让娘心焦!”

    “别胡闹!要懂事,知道吗?”

    “那边比京城冷,娘让人给你做了好被褥,你带着没有啊!”

    “你自小身子弱,哪难受了要记得吃药,别挺着!”

    “儿,你这一去,娘就再也看不见你,让娘摸摸!”

    子要何方去,母在家中期。

    盼儿多平安,字字皆心语。

    ~~

    “咱不过去了!”老爷子的脚步忽然停住,似乎有些像个做错事的孩子一般,“咱不过去了,大孙,你去送,你去送!”

    “皇爷爷!”朱允熥扶着老爷子,“您不舍得,孙儿就让他们留下吧!”说着,招手道,“去,前头传旨,停!”

    “别!”老爷子双手缩在袖子里,又看看那边,狠心的跺脚,“让他们走,咱的儿子,宁闯荡四方,也不能当笼中鸟!”说着,看看朱允熥,“人呀,男人呀,一辈子要经的事多着呢。几滴眼泪就什么都不顾了?不成!”

    说道此处,老爷子转身,在太监的搀扶下回转,“大孙,去送,你去送!”

    “是!”

    大明门处,满是人。

    有特旨出来相送的嫔妃,还有这些藩王的母族之人。

    “儿呀,让娘在看看你!”唐王朱桱的母妃李贤妃,爱怜的摸着他的脸,哭道,“吾儿大了,有胡须了!”

    “母妃!”朱桱眼中泪光闪动,抓着母亲的手,放在自己脸颊,“您的儿,长大了,是男子汉了。现在,将要去封地,为大明镇守边疆!”

    “嗯!”李贤妃一点头,眼泪跟珠子似的落下,“去吧!去吧!”

    口中说着去吧,可是双手都抓着儿子,不肯撒开。

    “娘娘!”朱桱的舅父,五军都督府佥事忍着泪水,哽咽道,“让王爷走吧,莫耽误了吉时!”

    “嗯嗯,我知道!”李贤妃口中说着,目光痴痴的看着儿子。

    “舅父!”朱桱对舅父拱手,“我走以后,没人再去你家里要东西了!”

    “臣...........”他舅父的眼泪顿时就下来了,“臣家里还有好些好东西藏着,千岁都没找到呢!”

    “下回我回来再去!”朱桱笑笑,目光晶莹。

    然后看着自己的母妃,“娘,儿子一走,就是千里之外。您在宫中,要多保重身体,等着儿子!”

    “我知道,我知道!”李贤妃就抓着儿子,不住的点头,不住的落泪。

    “将来,若有一天,儿子请旨,让母妃来儿子的王府住!那时候,娘要帮儿子带孙子,管家,咱们娘俩再也不分开!”

    “嗯!娘等你!”李贤妃再也忍耐不住,哭声变得嚎啕起来,“娘等着你!”

    藩王的车架前,哭声一片。

    想要再去相送一段的朱允熥,也停住脚步。

    不敢上前!

    ~~~

    哭了一阵,礼部礼官看了看时辰,开始在门前大声道,“吉时到,诸王启程!”

    今日是六月初六,选择出宫门的时间,也是钦天监推算出来,适合出行的时间。

    诸藩擦去泪水,拜别母妃,登上车架。

    缓缓的,车轮驶动,大明门的越来越近,身后的紫禁城距离他们越来越远。

    忽然,从紫禁城的方向,传来撕心裂肺的哭喊

    。

    “果果!果果!”

    瞬间,马上的藩王们再次回头,驻足在旁的朱允熥也回头。

    小福儿哭着,跌跌撞撞的跑着,嘴里发出含糊不清的喊声。

    “果果!”

    她的发辫乱了,泪水模糊了衣襟,她努力的奔跑,摔在了地上,却没有哭,而是马上爬起来,张开双手继续狂奔。

    “小福儿!”几个藩王瞬间,湿了眼眶。

    “二十三哥,二十四哥..........”

    朱楠拉起跌倒的小福儿,拽着妹妹狂奔,“你们要丢下弟弟吗?”

    “二十六弟!”朱栋在车架上,嚎啕大哭。

    “等我,等我!”

    朱允熥看到了,六斤跟在小福儿和朱楠的身后,从宫城的门洞里跑出来。

    “不许你们走,不许你们走!”六斤头上的纱冠掉落在地,他根本没看,甩开两腿,狂奔。

    几个孩子的身后,一群太监宫人追了出来。

    梅良心一把抱住了六斤,“哎哟,太子爷!”

    “滚开!”六斤一把抓在对方的脸上,挣脱出来,对着车架大声喊,“不许你们走!我不许你们走!”

    “六斤!”朱桱从车架上直接跳下来。

    其他几个藩王,也不顾旁人的阻拦,一跃而下。

    ~~

    “果果!你们要去哪里!”

    “二十三哥,二十四哥,你们怎么不带上我!”

    “孤是太子,孤不准你们走!”六斤拉着这个,又拉着那个,“大不了,以后我叫你们叔爷就是了!不许你们走!”

    “果果,别走哩!抱抱小福儿!”

    春日里,大孩子带着小孩子放风筝。

    夏日里,他们依偎在湖畔喂鱼。

    秋天里,他们在老爷子的地里撒欢淘气。

    冬日里,他们笑着在花园里堆雪人。

    “二十一果!!”小福儿死死的扯着朱松的衣襟,大眼睛上蒙着一层霜,“过年的时候你答应过我,说冬天给我堆雪人哩。你说话不算话,你骗人!”

    “哥没骗你!”朱松忍着泪,抱着最小的妹妹,“哥以后......”

    “我不要以后.........我要二十一果,我要二十三果,你们别走。别丢下小福儿,别让我孤零零的!”小福儿哭道。

    “父皇,父皇!”

    六斤发现了驻足的朱允熥,哭着扑过来。

    “不让他们走行不行,求您了!儿子以后好好读书,好好写大字!”六斤抱着朱允熥撒娇,又满地打滚,四肢朝天,“啊,啊,他们要走,我就跳井!我跳井!”

    “呵!”朱允熥忽然笑了起来,“臭小子!”

    然后,回望宫门的城楼。

    老爷子的身影,已经看不见了。

    “这老头,就是嘴犟,心里也犟!”

    心中想了一句,朱允熥对身边人开口,“来人,传朕的旨。几位藩王就藩的事,以后再说!”

    “这.........”礼部的官员们,面面相觑,“皇上,圣谕岂可轻改?再者说,几位千岁就藩,你是礼部昭告了天下,也祭天上表........”

    朱允熥顿时面色不悦,“我朱家事,尔等不得多言!”

    就这时,朴不成急着跑来,贴在朱允熥耳边低声道,“万岁爷,刚才主子又哭了一场,跟奴婢说,要不.........”

    前边,六斤已经欢呼出声,“不走了,父皇说不走了,父皇万岁!万岁!”

    此时,朱允熥回头,看着再次出现在门楼上的老爷子,笑了。

    第22章

    朕为何留下他们“皇上为何阻止四王就藩?”

    “藩王就藩是太上皇去年的亲笔圣谕,又经礼部户部兵部,鸿胪寺光禄寺长期的准备,还有宗正府祭天昭告。四王车架已过大明门,皇上却叫了回来。就藩,不是儿戏?”

    “臣斗胆问,此次四王就藩搁置,何时再开始。皇上对四王如此,若翌日天下藩王有所求,皇上若不能一碗水端平,必定让藩王心生怨恨!于大业不利!”

    就在四个小王爷出宫的一霎那,朱允熥叫停了他们的车架,下圣旨再让他们留几年。宫中一片欢腾,老爷子嘴上不说,脸上的笑容却格外热烈。

    但文官们的质疑接踵而来,反对声最大的,正是朝堂之中六部和清流的官员们。

    尤其是那些,朱允熥尚未登基之前的东宫旧臣们,也就是那些当年被朱标看重,被老爷子赏识的清流们。

    朱允熥站在窗边,身后的臣子之中,中书舍人刘三吾,方孝孺,齐泰,黄子澄等人纷纷开口。

    “臣知道皇上天性仁厚,顾及骨肉亲情!”见朱允熥依旧看着外边,方孝孺继续开口道,“可藩王就藩乃是国事,皇上何以因私废公?”

    “皇上刚刚御极天下,正是君威浩荡........!”

    “好啦!”朱允熥笑着开口,“不过是多留几年,偏你们这么多话!”

    此言一出,群臣错愕之下,颇有几分痛心疾首的颜色。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