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419章

    朱允熥忽然看向何广义,“朕记得,宁波那边,合法的倭国的商人,允许靠岸的倭船,都是那个大内义宏弘的吧?”

    “回皇上,正是!”何广义开口道,“大内义弘于倭国诸藩之中,第一个对大明称臣,所以这些年大明和倭国的交易,都是他一家独大!”

    “这些山民家等,只能暗中走私!”

    说着,何广义顿了顿,补充道,“这次他们走私的货物之中,还有造成的违禁品!”

    “朕知道了!”朱允熥想想,看着三下一郎,忽然声音变得和煦起来,“你能不能给朕做一回信使?朕有封赏,给你们的家主!”

    顿时,山下一郎脸上满是那种不可抑制的狂热。

    而朱允熥则有自己的打算。

    倭国不是要打吗?小打小闹有什么意思?

    没军械,大明可以卖给你们!

    甚至,等你们打得不相上下的时候,我大明可以用天朝调节的名义,直接出兵!

    借口都现成的,身为天朝上国,怎么能看着你们倭国的乱臣贼子,挟天子以令诸侯而视而不见呢?

    第60章

    李大算盘(1)俗话说,天上不可能掉馅饼。

    但现在对于三下一郎来说,真他妈的掉了。

    而且不但掉了,还是大葱牛肉馅,一咬满是油,两面金黄焦香的大馅饼。

    大明的支持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他们山名家可以在大明合法的贸易,意味着有来之不尽的各种军械材料,各种物资。

    况且,山名家在有了大明的支持之后,不但可以重振当年的声威,甚至也未必不能超越如今的足利幕府!

    其实在倭国内部,武士大名们对于足利幕府对大明称臣,格外不满,暗中讽刺嘲笑咒骂。

    但,那只是嫉妒和愤恨。

    是因为他们得不到那样的机会。

    一想到这些,三井一郎的心中满是狂热,同时也对满天神佛,无限感激。

    他这是商船的武士头目,在山名家说好听是中层,说不好听是低层。可如今,上天仿佛格外眷顾他,不但让他见到了大明帝国的皇帝,还身负如此重任。

    未来,他三井一郎,必定扬名青史。

    “陛下,您说的是真的?”三井一郎叩首,泪流满面的问道。

    “化外野人不知礼数!”李景隆大声呵斥道,“我大明天子何等身份,金口一开就是圣旨!”说着,又大声道,“还不磕头谢恩!”

    “谢陛下隆恩!谢陛下隆恩!”三井一郎跟一条蠕动的虾米似的,不住的一头抢地。

    朱允熥笑笑,“给他松绑!”说着,又沉思片刻,“你呢,这就给你们家主写信。”说着,转头对何广义说道,“从你锦衣卫里选几个机灵的人,拿着这个三井一郎的信,跑一趟倭国,见见他们的山名家主!”

    何广义对皇帝为何如此看重倭国,甚为不解,但却不敢怠慢,大声道,“皇上放心,臣........”说着,顿了顿,“不然,臣亲自去!”

    朱允熥想想,“也好!”

    他很期待,倭国山名家见到大明使者的反应。也更期待,他们后续的反应。

    这时代没人能拒绝大明抛来的橄榄枝,更没人可以随便拒绝大明王朝的好意。

    忽然,刚被松绑的三下一郎大声喊道,“陛下,请允许小人,亲自为使者大人带路!”说着,抬起满是泪水的脸,“小人,愿为陛下您,效犬马之劳!”

    他跪在那,头深埋在地上,恨不得扎进土中,屁股却高高撅着,摸样有些滑稽,可说出的话却是坚定且谦恭无比。

    “皇上!”李景隆在朱允熥耳边轻声道,“您,真给那倭国诸侯手术?”说着,更小声些,“臣以为有些不妥,您乃是大明天子.......”

    “朕知道!”朱允熥笑着打断他。

    在这时代的人心中,大明的天子,是四海共主。天子之尊,跟一个蛮夷之邦的诸侯直接对话,已经不是单纯是屈尊降贵,而是掉价了。

    “朕自有打算!”朱允熥说着,看看三井一郎,继续说道,“你回去后,怎么和你们家主说!”

    “小人如实说!”三井一郎不住叩首,沾了一脸泥土,“小人侥幸,上天垂青得已觐见陛下。陛下听闻足利幕府在倭国倒行逆施,龙颜大怒,遂对足利义满心生不满!”

    “听闻小人说,山名氏欲再次讨伐乱臣贼子,十分赞赏。所以派遣天朝使者前来,问询具体事宜!”

    他这番话,倒是让朱允熥刮目相看。

    山名氏的家主肯定不是个傻子,天上掉下个大馅饼来,定然也心生警惕要考虑再三。哪怕是受不了诱惑,接受大明的资助,但心中也防着一手。

    所谓让鱼儿上钩,要的是耐心,还有循序渐进。

    这三井一郎回去这么一说,所有的一切就都显得理所当然,顺理成章。到时候给何广义一道斥责倭国国王足利义满不臣的诏书,那些倭国的大名诸侯们,自然而然的就会抱着大明的大腿,跟足利义满打擂台。

    朱允熥笑着对李景隆道,“看着没,他还是个聪明人!”舒总和,又对三井一郎笑道,“你说的很对,有些话过后还会有人教你,你先养几天,随后就带着大明使者返回倭国!”

    “陛下!”三井一郎激动的浑身颤抖,“小人以为事不宜迟,小人无需休息,马上就可以上路!”

    “哈哈,好!”朱允熥大笑,又看看对方,“你这人倒也识趣!”说着,想想,“何广义!”

    “臣在!”

    “给他个锦衣卫小旗的身份!”朱允熥道。

    “遵旨!”何广义回完,看看已经呆住的三井一郎,“还不谢恩!”

    三井一郎已陷入幸福的眩晕,他这个倭人,不但见了大明的皇帝,还被委以重任,而且现在又给予了大明的官职。

    那可是大明的官职!

    是天朝上国的官职!

    “陛下,万岁!”三井一郎呆滞半晌之后,扯着脖子嗷唠一嗓子,“万岁!万岁!万岁!”

    他身后那些同样屁股撅着跪地的倭人们,也跟着大喊,“板载!板载!板载!”

    李景隆被吓得一个激灵,“什么毛病?”

    “哈哈哈!”朱允熥大笑,“他们倭人就这样,一惊一乍,哭哭闹闹的!”

    说着,对三井一郎等人又是笑笑,转头而去。

    ~~~

    “皇上,臣斗胆,您真给那些倭人军械?”

    御马场中,朱允熥在马厩中看着那些养的膘肥体壮的战马,李景隆落后半步,轻声问道。

    “既然要打仗,总要给他们点好处不是!”朱允熥笑道,“他们的倭刀好看是好看,可杀起人来,哪赶得上咱们大明的强弓劲弩!”

    李景隆沉思片刻,“皇上,若是真卖给他们,臣倒是有个建议!”说着,凑近些低声道,“臣现在管着火器制造局,那可是个花钱的无底洞。”

    “制造局每个月都要造出一堆残次品来,又不敢发给边军京营用,只能放在仓库里!”

    “臣想着,放着也是放着,他们倭人那边要打仗,干脆就卖给他们!”

    朱允熥停步,转身看他,笑道,“你脑子倒是活泛,说说怎么个卖法!”

    “自然不能卖好的,就挑那些残次品卖,反正炸膛了死的也是他们!”李景隆笑道,“倭人见过什么好东西?咱们的火炮过去,虽说是残次品,可也能打响杀人。”

    “这些残次品使几次就坏了,他们还得继续从咱们这买,买了炮还得买火药弹丸!真打起来,那些诸侯卖了,那什么足利幕府是不是也得买?咱们两头卖,两头吃!!”李景隆继续道,“当然了,倭国定然是没什么钱的。咱们可以赊给他们嘛,不过有句话亲兄弟明算账,赊给他们是要利息的!”

    “咱们是天朝上国,也不能太黑,就按市价,七出十三进,分成多少期,让他们慢慢还!他们这代人还不完没事,还有儿子孙子,实在不成,看看他们倭国有没有什么好东西,拿来顶债!”

    忽然,朱允熥上下左右,仔细的打量着李景隆。

    “你哪来这么多道道?”朱允熥笑道。

    第61章

    李大算盘(2)李景隆的嘴脸,俨然就是奸商,而且是心都黑成炭的奸商。

    “这个.....”见朱允熥盯着他,李景隆笑两声,“这些年,五军都督府给那些鞑子的东西,不都是这么干的吗?”

    此时的大明不是腐儒当国,朝堂之上也不是只会之乎者也,满嘴仁义道德的酸书生。

    国与国的博弈,从来都是杀人不见血。

    北元仍有余孽,为了拉拢其他的部族,大明指缝中每年都要漏出不少好处。但不是白给,而是边关贸易。给出去的东西

    ,让对方如饮鸠止渴一般,越来越依赖大明。

    这是杀人的软刀子,不见血。

    “早先臣小时候,听父亲他们商议军事,卖给鞑子的粮食都是发潮发霉的!”李景隆继续小声道,“一口铁锅,三匹马来换。就这,当时父亲和那些老臣们还觉得,亏了!”

    上一代的开国老臣,就没一个好相与的。

    “若倭人真来买,这事交给你!”朱允熥笑笑,继续看着战马,前行说道。

    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来办。

    李景隆顿时心中大喜,脑子里飞快的盘算,“若倭人真来买,定然要装成不情愿。如此这般,他们少不得孝敬老子!”

    不过,随即他脸上郑重起来,开口道,“皇上,倭人那边,真有钱吗?”

    “何止有钱!”朱允熥哼了一声,“就他们山名家一个诸侯的封地,就有几处银山?”说着,加重语气,“银山!他们跟宁波的海商交易,都是纯的现银!”

    “这事臣知道........”说着,李景隆心中一惊,赶紧改口道,“臣以为眼见为实,银山到底有多少产量,有待商榷!”

    说着,想想,“皇上,臣以为当查明产量。查明之后,也不用他们拿着现钱跟咱们大明买这买那。”

    “用银山当抵押,咱们大明派人开采记账,嘿嘿!”

    “让他们狗咬狗,谁弱咱们就扶谁!卖给谁都是咱们说了算!”

    朱允熥再次回头,看着李景隆那张人畜无害的脸,“让你带兵,管火器制造局,真是屈才了!”

    “这话是好话还是坏话!”

    李景隆心中琢磨片刻,笑道

    ,“臣不管做什么,都是帮万岁爷分忧!”

    朱允熥又笑笑,“这事暂且保密,先交锦衣卫办,别传出去!”

    给倭人赏了官,又给倭国派遣使者,传到文官那里,定然又有一番口舌。

    “皇上!”这时,李景隆又再度开口,“臣斗胆请问,倘若倭人真的来买,所得的银钱当如何处置,是上缴国库,还是......充作皇上的内库!”

    皇帝虽然是天下之主,但也不能乱花钱。

    国库的钱是国库的,皇帝在宫中有属于自己调拨的内库。老爷子主政时,两淮的盐税就属于内库。可这些钱也没花在老爷子自己身上,都充作了军费。

    朱允熥为帝之后,干脆把两淮盐税也归到国库里去了,再加上商税,国库是充盈了,但现在他这个皇帝,说起来还真是没多少钱。

    给出去容易要回来难,他现在若想伸手跟国库要钱,那些头铁的文官就俩字,没钱。而且还要质问于他,皇上你在宫里吃好喝好的,要钱干什么。

    大明朝就是这么个祖宗家法,不然后世那些皇帝,也不会弄一群太监去各地收税。

    此时,李景隆看看朱允熥的脸色,小声道,“既然这事不宜张扬,臣以为还是充皇上的内库好!”说着,笑了笑,“皇上的日子,也太清苦了些,臣看着都不过眼!”

    虽八字还没一撇,但只要大明伸出橄榄枝,倭国那边断没有不买的道理。

    朱允熥沉思片刻,看着马厩中那些战马,缓缓开口道,“若朕有银钱进项,不给户部,给兵部和五军都督府!”

    “嗯?”李景隆心中一顿,甚是不解。

    只听朱允熥继续说道,“专款专用,用来打造战舰,兴建水师!”

    如今靖海军的规模还是太小了,而且对于大明漫长的海疆来说,那样一支海上武装力量只能算是近海防卫力量。

    而朱允熥要的,是远洋海防,是海上开疆拓土!

    海军是个无底洞,光是养活数万人的靖海军,每年的花费都是流水一般。

    “用倭国钱,打造大明的水师,也算是因果循环!”朱允熥心中暗道。

    想想原本时空,倭国凭借甲午海战一跃成为亚洲霸主,数十年趴在华夏身上吸血,渐渐成为世界强国。

    那么这个时空,就让他永远内斗下去,再也没有翻身的机会。

    大明的周围,绝对不可以有统一的政权,势必分裂成无数依附大明的小势力,这样才能方便,大明一口一口,把他们都吃下去。

    漂亮国就是这么干的,你看他周围的邻居,有一个过得好的没有?明明都恨它恨的要死,可还不得不求着它,巴结它。

    “臣也算读过书的人,古往今来,没见过哪位帝王,如皇上这般一心为国!”李景隆感叹道,“就算是汉武唐宗,功勋赫赫之余,也喜爱享乐。可皇上数年如一日,简朴治国,真乃天下臣民之幸也!”

    “你不用拍马屁!”朱允熥笑骂一句,“朕也想好好享受,可国家用钱的地方多着呢,朕享受的钱从哪来?你给?”

    话音落下,只见李景隆噗通一声,跪在地上,“皇上,臣请罪!”

    朱允熥回头看他,淡淡的说道,“你又犯事了?”

    “不是臣,是臣的幼弟!”李景隆叩首,“臣今日求见皇上,就是来请罪的。臣治家无方,以至弟弟犯下滔天大罪......”

    “说干货!”朱允熥打断他,“直接了当点!”

    “是!”李景隆应了一声,便将李芳英如何和宁波那边的勾结,说了一通。

    当然,在他话语之中,他李景隆定然是事先半点不知情的。弟弟求上门来,他也不敢开口答应,只能秉公上奏。

    说着,李景隆哽咽道,“皇上日子如此清苦,一分钱都算计着花。可臣那混账弟弟,这些年光是那边的干股分红,就得了三十万!”

    随后,大声道,“臣回去就让那混账把钱拿出来,上缴国库!”说着,看看朱允熥的脸色,“其实,还远不止这些!”

    “那混账的表哥在宁波海关任上,捞了不少钱财,都存在京师的钱庄之中,粗略算算都有百十多万!”

    “取钱的票引都在那混账的手里,这些不义之财理当献给皇上!”

    朱允熥默默听着,面无表情,一直没有说话。

    他不说话,李景隆反而心中惊慌。

    “献给朕?嗯,你倒也是忠心,不过只怕你自己,也不会少截留吧?”

    对李景隆,朱允熥太了解了,雁过拔毛的主,他能全缴上来那才是奇了。

    他定然是自己吃不下去这么大笔财货,就借花献佛,把大头拿出来。日后宁波那边罪官开口,说出这笔赃款,也扯不到他李景隆的身上。

    钱都给皇上了,你们谁敢查?

    闻言,李景隆大惊失色,急声道,“万岁爷,臣哪敢干那种事.....”

    “行了,你不用解释,解释就是掩饰,朕还不知道你?”朱允熥骂了一声,“公事公办,你家老三若牵扯到走私案中,这些年帮着那些海商打掩护,疏通消息,这么也跑不了干系!”

    “若没有,只是吃了些干股,看在你已故父亲的面上,也不能要了他的命!”

    “至于那些赃款.......?”

    “皇上!”李景隆又开口,“您就算怪罪,臣也要这么说。这些钱臣以为还是充入内库的好,您御极天下到现在,大典没办,皇城没修,臣的媳妇前几日进宫回来说,皇后娘娘的首饰都是旧的!”

    “再加上,马上恩科殿试,您用钱的地方更多。户部那些愣头青,都属貔貅只进不出。臣虽有些小小龌龊心思,可也都是为了皇上打算!”

    第62章

    尚书(1)秃噜,秃噜!

    马厩中一匹纯黑的战马,口鼻中喷着热气,明亮的眼睛,好奇的看着抚摸它脖子的朱允熥,同时也看看朱允熥身后,谦卑的李景隆。

    朱允熥把战马脖颈上的鬃毛捋顺,然后拍拍手,回身道,“你起来吧!”说着,背手前行,“来,陪朕慢慢走两步!”

    不知为何,李景隆心中忽然惶恐起来。

    以他对朱允熥的了解,皇上若是怒不可遏,这事多半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打过骂过就算揭过。

    若皇上遇事不怒,反而冷笑,说话淡淡的,那这事就麻烦了。

    还有一种,最让他捉摸不透的,就是皇上时常不怒也不笑,就板着脸,说起话来反而甚为温和。

    “朕记得的一次单独见你,是在东宫那边吧?”朱允熥开口道。

    “万岁爷记性真好!”李景隆笑道,“当时万岁爷刚获封吴王,召见臣那天,臣正在营中操练,是以穿着铁甲进宫。当时臣一见皇上你,就想起了故去的太子爷,还落泪哭了一场........”

    “你当时在营中操练?”朱允熥笑笑,揶揄道,“朕怎么听说,你当时正在家呀!听说朕召你进宫,才临时换的铁甲,还是当年你父亲穿的铁甲!”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