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548章

    此时的他,在宫人们精心的伺候下,气色和刚起床时已是天差地别。满头银发梳理得一丝不苟,胡须错落整齐,眼神威严有力。

    “孙儿给老祖祝寿,愿老祖福寿万年长!”六斤进来就跪下磕头,童音清脆。

    “知道啦!”老爷子笑笑。

    而后,朱允熥和赵宁儿并肩进来,齐齐叩首,“孙儿(媳妇)叩见皇爷爷,祝皇爷爷万寿无疆!”

    “行啦!”老爷子端坐,笑着摆手,“自家人,非弄这么多说道干啥,快起来!”说着,又笑道,“咱早就跟你说过,别弄这么大排场。你看你,非要弄什么万寿庆典,你也知道咱是最不耐烦这些的。”

    老爷子嘴上虽然如此说,可眼角的笑意却根本藏不住。

    “皇爷爷,您的寿辰可不光是您一个人的事,是咱们朱家,是大明,是整个天下的事儿。”朱允熥笑道,“寻常人家老人做寿都要大操大办,儿孙们办得好,老人家也面上有光。”

    “不但面上光,兜里也光!”老爷子笑道,“咱不用问也知道定然花钱不少。”

    朱允熥上前几步,笑着道,“咱们大明朝如今太平鼎盛,不差这点儿。”

    “呦呦,哟哟,看你说的!”老爷子笑骂,“你是崽卖爷田不心疼,这大明朝是你打下来的?家底是你攒出来的?你是花咱的钱给咱过寿,你臭小子!”

    这时,赵宁儿捧着新做的衣裳上前,笑道,“这是媳妇儿给您做的寿服,您看看合不合身!”

    说着,展开衣服。

    并不是什么华丽的料子,就是寻常的松江白布染了色,上面绣着寿字纹路。

    虽然普通,可一看就是针脚扎实,入手绵软。

    “还有鞋,也是母后亲手做的!”六斤蹲在老爷子脚边,帮着老爷子穿鞋,笑道,“母后坐了好久哩,每天晚上六斤都睡了,她还在灯前,手指都扎了几次呢!”

    重孙子帮自己脱鞋,孙子帮自己穿衣,穿的衣服和鞋子都出自长房嫡媳,老爷子笑容更盛。

    穿好之后在镜子前左看右看,“咱,好福气呀!”

    别人或许不知道这句话的意义,可是从凌晨就守在老爷子门外的朴不成,却是一清二楚。

    老爷子想尽孝,却子欲养而亲不待。

    他内心深处那些魂牵梦绕之人,没有福气。

    而如今,年老的老爷子身边有着孝子孝孙,佳儿佳妇。

    “你受累了!”老爷子看着身上并不华丽却异常温暖的衣服,对赵宁儿笑道。

    后者微微行礼,“看您说的,

    媳妇孝敬您不是应当应分吗?”

    “你媳妇给咱做了新衣裳,你儿子给咱穿的鞋。”老爷子背着手,对朱允熥笑道,“你小子准备啥了?”

    朱允熥行礼笑道,“今日是皇爷爷的寿辰,孙儿以皇爷爷的名义免除京畿凤阳皇庄今年的粮税,同时京城之中六十五岁以上老人,赏酒赏肉赏布,伤残老军加倍。”

    “另外,在京师设立药局四处,以供年老之人寻医问药。药局所用的花费,都由宫中开销。日后将设为常例,年五十以上者,皆可问诊,医师由太医院选配!”

    “好!”闻言,老爷子点头大笑起来,“这个好!这人呀,老了之后难免有个头疼脑热的。可是寻常百姓舍不得钱,不愿意当郎中,小病拖成了大病。得了大病到最后,人财两空。”

    “有这么几处药局,虽说不能把天下的人都全管了,可至少在京城能顶事儿!”

    说着,老爷子想想,低声道,“不过,要是设为常例,以后的花费恐怕也不小。咱就是老百姓,知道老百姓咋想的。要钱的东西是一概不问,不要钱的是蜂拥而上,哈哈.......”

    “其实也花不了多少,宫中只是出个为您老祈福的名义,具体的花费还是摊派的!”朱允熥笑道。

    老爷子马上问,“摊派给谁了?”

    “药局是给您老增寿祈福的,除了咱们宫里外,各家勋贵外戚,还有诸藩王每年都投些银子进来!”朱允熥笑着说道,“用曹国公李景隆的话说,大伙也跟着沾沾老爷子的福气。”

    “哈,这事是李景隆那小子牵头的吧?”老爷子眉毛胡子都笑到了一起,“就他鬼精!”

    说着,思索片刻,“这事好呀,他们这些天下最有权有钱的人,拿点散碎银子出来造福百姓,也算用之于民了。”

    “有权有钱不欺负百姓,反而反哺民间,这是善事,更是慈心。”

    朱允熥灵机一动,笑道,“昨儿孙儿还在想,这药局起个什么好听的名儿?听皇爷爷这么一说,孙儿觉得,这药局就要慈善堂如何?”

    “好!”老爷子大笑。

    第150章

    咱沉吗?(2)永安宫的殿门再次打开,老爷子在左手被朱允熥轻轻扶住,右手牵着小小的六斤,头戴凤冠的皇后跟随其后。

    “臣妾等,给老爷子祝寿。愿您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寝殿外,左边是郭惠妃为首的老爷子的妃子们,莺莺燕燕皆是盛装打扮。郭惠妃最为年长,其中最年轻者也不过双十年华。

    老爷子眼睛一亮,“好好好!”

    嫔妃之中被生母张美人牵着的小福儿,嘟着嘴大喊,“父皇父皇,祝您松鹤延年!”

    “好!”老爷子见了小闺女,更是笑得合不拢嘴。

    六斤忽然松开老爷子的手冲到那边,不顾旁人的阻拦直接把小福儿拉着,一块走在老爷子的身后。

    右手边则是朱允熥的嫔妃们,汤胖儿张蓉儿,挺着大肚子的小顺子和妙云。还有被嬷嬷们抱着的庶长子四斤,公主丫丫。

    “臣妾祝太上皇,松柏长青日月长明!”

    “嗯!”老爷子点点头,笑呵呵的捏两下丫丫和四斤的小脸儿,又摸摸他们的小手,惹得孩子们咯咯笑。

    然后回头对朱允熥说道,“你要是真孝顺,就多生儿子。明年咱再过寿的时候,门外头站一排有那么十七八个,那才叫排场。”

    说着,又看看重孙和重孙女几眼,不满的对朱允熥说道,“就这么三两个,多单薄?”

    “您老教训得是......”朱允熥扶着老爷子笑道。

    “孩子少也就罢了,你看你那些媳妇?”老爷子一边走一边小声道,“跟咱能比吗?咱那些媳妇往哪一站是一堆儿,你那才几个?生儿子费功夫,找媳妇能耽误多少事儿?”

    “您老说的是!”朱允熥又笑道。

    “记着,别以为弄这些排场事才是孝顺。”老爷子又道,“生儿育女子孙繁茂才是真的孝顺,你这一房是咱朱家的根,你这根儿扎的都不深,还指望其他枝叶长得好?”

    说着,摇摇头,“哎,娶媳妇生儿子你都不积极?”

    “皇爷爷,您留神脚下门槛!”朱允熥扶着老爷子,迈出永安宫的正门。

    门外的光有些刺眼,满是四爪金龙和蟒袍。

    “儿臣等,恭祝父皇福寿安康,我大明河山同寿!”

    老爷子的目光看过去,燕王朱棣打头而后是老五老六老七.......蜀王代王湘王宁王唐王.......

    “孙臣等,恭祝皇祖父百龄眉寿,我大明人寿年丰!”

    朱高炽在前引导,以朱允熞兄弟为首,而后是诸皇孙叩拜高呼。

    “臣等恭贺太上皇,福寿齐天日月万年!”

    距离老爷子更远一些,曹国公李景隆打头,而后是驸马都尉梅殷李坚等,还有一众大明公主之子,老爷子的外孙子们。

    “好好!”老爷子欣喜大笑,“都平身!”

    说着,转头对朱允熥笑道,“你看看咱,这些都是咱生的!”说着,笑呵呵的朝前走,“你小子呀,文治武功未必比得上你爷爷,生孩子娶媳妇你也比不上咱!”

    ~~~

    往日悠长宁静的夹道,此刻显得有些拥挤和喧闹。

    朱允熥扶着老爷子在前,后面跟着的是朱家的龙子龙孙。

    奉天殿那边更早就人满为患,在京六品以上官员,各藩国的使节等翘首以盼。

    走着走着,老爷子忽然停步回望,眼中有别样的情绪闪动。

    “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这么多人跟咱一块上朝!”老爷子轻声笑道,“你呀,就弄这些花头!”

    朱允熥扶着老爷子的手臂,柔声道,“孙儿这可不是花头,当年您孤身一人从龙兴寺去凤阳投军,如今您带着满堂儿孙去金銮殿。”

    老爷子的笑容,顿时定格。

    他曾经只是个朝不保夕的穷小子,人这辈子能遭受罪都遭了。寻常人这辈子,想都想不到的血雨腥风他经历了。

    什么阴谋阳谋诡计暗算,什么斗争算计人心险恶。

    这人世间,该不该经历的他都经历过。

    他孤身一人上路,一把刀劈开混沌天地,一个人创建日月帝国。一路走来脚下的荆棘,鲜血,鲜花,泥土乃至累累白骨。

    铸就了今日,他们朱家人脚下通往九五至尊之位的金光大道。

    “你这么一说,咱还真......”许是走得急了快了,老爷子的额头上有了些许的汗珠,“这人世间,咱没白来一次。”

    朱允熥用龙袍的内衬,帮老爷子擦去额头的汗水,“皇爷爷若是累了,孙儿叫他们抬轿子过来?”

    “咱一辈子没做过那玩意儿,临老也丢不起那个脸!”老爷子笑笑,“咱这辈子再难的路都走过了,如今这么好走的路,还会累?”说着,用力捏下朱允熥的手,“再说了,咱虽老了,可还有你扶着呢!”

    他们爷俩慢慢的走,后面的人慢慢的跟。

    不多时,走到恢弘的大殿之下。

    通往大殿的,是长长的磕着龙图腾的汉白玉丹阶。

    老爷子攀登几步,发出微微的喘息声。

    “他娘的!”老爷子忽然用手捶了下自己的大腿,笑骂道,“登基那天你不听使唤,今天你也不听使唤了?你狗日的咋回事?真要让咱丢人现眼?”

    话音刚落,老爷子就觉得扶着他的手忽然松开。

    然后就见,穿着龙袍的皇帝,蹲在了他的身前。

    “皇爷爷,孙儿背着您上去。”朱允熥扭头笑道,“孙儿背您,您不丢人!”

    老爷子怔住了,大手轻轻抚摸着朱允熥,厚实的脊背。

    “您还记得当初吗?”朱允熥轻声道,“当初,是您牵着孙儿的手,一步步登上大殿。今日,孙儿背着您上殿。”

    是的,以前是他这个老头子,替孙儿撑着天。

    如今,是他的儿孙们,开始反哺他这个老人。

    “行!”老爷子笑笑,双手抱着朱允熥的脖子,趴在他的背上。

    朱允熥双手微微用力,拖着老爷子的大腿,沿着丹阶一步一步。

    所有皇族的目光都在看着,所有大臣的目光也都在看着。

    那些奇装异服的番邦使节,也都在看着。

    大殿之中,高高在上的龙椅,也在看着。

    外人看到的是,年轻的皇帝背着老皇帝。

    可老皇帝看到的却是,年轻的皇帝背着整个江山。

    “大孙,咱沉不沉?”老爷子轻声问道。

    “您都瘦了,轻飘飘的!”朱允熥笑道。

    “咱瘦,可是江山社稷却重!”老爷子继续道,“咱死之后,这江山就真的全压在你身上了!”

    说着,老爷子又回望一眼,默默跟在他们爷俩身后的藩王龙孙们,“他们,也都压在你的肩膀上。”

    “当初你太爷爷跟咱说,以后当了男人要撑起一个家才算一家之主。”

    “现在到你这辈儿,你要撑起来的是家是国。”

    朱允熥背着老爷子没有回话,而是抿着嘴唇,继续一步步攀登。直到迈过奉天殿的门槛,沿着只有皇帝才能走的御阶,靠近那张冰冷的宝座。

    然后,他慢慢的把老爷子放下,直起腰来回大殿内外。

    “吾皇万岁万万岁!”

    第151章

    盛典(1)“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龙椅上坐着老天子,龙椅之前站着年轻的天子。

    他们爷俩的目光,俯瞰着大殿内外无数匍匐跪拜的虔诚臣子,仿佛上苍在注视着人间的生灵。

    “今日是皇爷爷的寿辰!”

    朱允熥的声音在奉天殿中郎朗回荡,“古人云人生七十古来稀,朕阅尽史书,历朝历代帝王寿禄过七十者,少。”

    “开国之主,更少。”

    说到此处,朱允熥向前半步,看着臣子们,“你们都是熟读经史,满腹经纶之人。告诉朕,史书上可有如皇爷爷这般半生戎马每战必亲冒箭矢,烈马强弓冲锋陷阵身受百创。而后又勤政操劳,终日忙于案牍之上的皇帝?”

    “可有如皇爷爷这般俭朴爱民,不好大喜功不喜祥瑞吹捧不爱奢华,不滥用民力不趋使百姓的皇帝?”

    殿中无声,只有朱允熥的声音回荡。

    “这孩子,咋好端端的突然吹捧起咱来了?”老爷子看着朱允熥笔直的背影心中暗道,同时老脸上似乎有些发烫,又暗道,“咱好像也没......没他说的这么好!”

    “皇帝乃是天子,何为天子,天下至尊至强之人方谓天子,代天统治天下!”

    朱允熥加大声音,环视群臣,“太上皇他老人家,就是上苍赐予万民于乱世中之中扭转乾坤的至强之人。是上天,给与我大明的至尊天子。”

    “大明开国之不易,社稷之艰难,诸臣工比朕清楚。论丰功伟绩,太上皇一生可曾输于历代贤可太上皇他老人家,可曾有半点夸耀其功?”

    说道此处,朱允熥微微停顿片刻,然后继续说道,“君王爱伟业,而朕自幼蒙太上皇教导,教朕最多的却是让朕不要忘了朱家的出身,让朕不要忘了百姓的穷困。”

    “务实,实干,勤政,俭朴。”

    朱允熥一字一句,目光坚毅,“世人多称颂秦皇汉武,史家歌功颂德而避讳其害。”

    “朕问问尔等,秦皇功绩不假,可大秦子民过的是什么日子?太上皇治下,可有猛虎苛政乎?”

    “汉武帝功勋彪炳,可晚年以一己之好,屡发刀兵,使得国力颓退内政混乱。”

    “秦皇汉武之晚年,埋下了亡国之因。”

    “太上皇的晚年,我大明帝国却是四海升平,国泰民安!孰高孰低,当下立判。”

    “又与历代君王不同,太上皇不喜夸耀,不准阿谀奉承,不屑其德政用以大言记载于史。”

    “这孩子.......”老爷子低下头,大手揉着膝盖,心中暗道,“咱.....哪有真好。咱就是觉得,遭瘟的书生靠不住。咱做啥,也不用人记得,那不是往自己脸上贴金吗?”

    “再说咱从来没想和秦皇汉武比过,那俩玩意是啥好鸟吗?一个活着时候造孽,一个死了之后造孽。”

    想着,他心里暗骂起来,“臭小子,拿咱和汉武比较。那老小子才死多少年,骨头渣子就让人刨出来了。呸,不吉利!”

    “别说那些所谓的功绩,就算是给他老人家举行万寿庆典,他老人家一开始也是不许的。还说朕劳民伤财,兴师动众。”

    “是朕的一再劝说之下,才勉为其难与民同乐普天同庆。”

    “这个寿辰,朕要给他老人办,要大办特办,不但要办,还要让天下人都记得。”

    “还要让青史铭记,记得我大明有如此天子。”

    说到此处,朱允熥再次看看群臣,开口点名,“方孝孺,解缙。”

    “臣在!”两人在臣子中出列。

    “你二人文采斐然,国史馆中著书立传编纂史书。朕今日命你们,把太上皇的万寿庆典,把他老人家这七十年来的苦心,付诸丹青笔墨,流传于世,尔等可能胜任?”

    “此乃臣等之幸也!”两人同时答道。

    “朕今日的话,你们也都要记下来!”

    说着,朱允熥转身,撩开龙袍的裙摆面对老爷子跪了下去,“皇爷爷,其实不是孙儿一个人要给您张罗万寿,而是天下臣民都盼着您老过一个万寿。”

    与此同时,勋贵大臣之中第一排的曹国公李景隆跪地叩首道,“太上皇,您老操劳了一辈子,到如今是该享受享受万民敬仰之福了!”

    说着,继续大声笑道,“您老在宫里不知道,这几日因您的万寿节。京师内外的庙宇道观香火都往常旺了数倍,更有人花了大价钱直接点长明灯。”

    “百姓们烧香,许愿都是为了您老,祝您老万寿无疆!”

    “哈!”老爷子笑出声,好话人人爱听,他开口说道,“有这事?咱过寿辰,百姓们烧香?”

    “万岁爷刚才说了您是大明之福,也是天下臣民之福,有您天下就有福气!”李景隆大声说道。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