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614章

    后者对上平安的目光眼帘低垂,放在膝盖上的手,手指微微轻点。

    “皇上,甘肃镇有八成战兵,对外攻或许有不足!”平安缓缓开口道,“但守,却稳如磐石。下辖十五个卫,都是依山而建,层层环绕。即便有外敌前来,没有数倍以上的兵马,根本占不到我大明的便宜。”

    “若是来的少了,都不要兰州山西的援兵,甘肃镇下属的骑兵,一个迂回,就能把敌人包圆!”

    不可否认,此时大明朝的军队虽然有些小毛病,但极其能打,敢打。

    一是因为皇帝未重文轻武,二是百战名将众多,三是钱粮给的到位,四是装备好。

    “皇上可是要在甘肃用兵?”兵部尚书茹瑺开口道,“若是如此,臣请皇上慎重。不是臣畏战,而是甘肃镇勾连北元吐蕃,茶马互易。不但是我大明重要的战马来源地,也是北元和吐蕃的命脉。”

    “若我朝忽然兴兵,只怕那两边没了生路,要联合起来,对我大明不利!”

    “所谓双拳难敌四手,边疆的事一味兴之以战用之以兵,非长治久安之良策!”

    这倒是老成谋国之言,国家对外的事,战争是最后的选择。能用其他途径解决的,就用其他途径。当然,若是对手弱小,随便可以欺负,那又另当别论。

    就是俗称的,柿子挑软的捏。只有如此,才能把战争的利益最大化。

    “不是朕要在甘肃用兵,而是朕怀疑....”说着,朱允熥看着众武臣微微一笑,“有人觊觎我大明疆土!”

    话音落下,众人心中一轻。

    “娘的,老子还以为要查账,吓得汗毛都竖起来了。原来有人不开眼,想他妈找事啊!”

    “不就打仗吗?大家干的就是这活啊,轮刀子上就是了,谁他娘的那么不开眼!”

    “老天保佑,皇上不查账......”

    武臣们心中松了一口气,脸上的神色也活泛了许多。

    老杀才曹震第一个跳出来,“皇上,谁呀?谁活腻了觊觎咱们大明疆土?老臣虽老,请命领兵,灭了那厮!”

    “对对,皇上,是不是鞑子?大过年的他们不让您痛快,臣就让他们一辈子不痛快。”

    第57章

    军政(2)提起这个,武臣们来了精神,纷纷改口,一改刚才的消沉。

    “噤声!”

    武定侯郭英一声怒斥,“君前喧哗,成何体统?”

    诸位武臣之中他年岁辈分高,是以开口之后,殿中再次沉寂。

    “曹国公!”朱允熥开口。

    “臣在!”

    “把帖木儿的国书,还有锦衣卫关于西域的奏报发给他们!”朱允熥端起茶碗,眼帘低垂。

    一张张已经抄写好,关于帖木儿帝国要来使进贡的国书,还有帖木儿帝国最近的动向情报,发给了诸位武臣。

    “这不要了老命吗?我不识字啊?”

    “天爷,看这些玩意脑袋疼!”

    武臣们心中腹诽,但不得不打起精神,瞪大眼睛跟有仇似的盯着手里文书。

    渐渐的,他们看着看着,眼睛越发的大。

    许多人很是不可置信,他们完全不相信在大明的外边,还有如此强盛的番邦,甚至不敢相信除了大明皇帝,还有人有如此的武功。

    看得最仔细的是大将平安,他翻来覆去的看几遍,陷入沉思。

    “昨日皇爷爷说,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朱允熥放下茶碗,“各位以为如何?”

    “太上皇的话,还是留了余地,臣看来他帖木儿是狼子野心昭然若揭!”平安开口说道,“这人臣也曾有所耳闻,乃是蒙古人中又一野心勃勃枭雄之人。西域之地,盛产马匹镔铁,部众悍勇。数十万大军,非夸张妄谈。”

    “此次遣使来我大明,怕就是打着暗中绘制地图,勘察地形的主意。”

    徐辉祖也说道,“人无伤虎意,虎有害人心。正如大将军说所,帖木儿其人虎狼也。就去年嘉峪关战报,帖木儿率军在叶尔羌劫掠,逼得叶尔羌臣服,还洗劫了拜城和库车。”

    “臣看来,他就是在对我大明示威。如今他帖木儿上表进贡,万一我大明麻痹大意,中了他缓兵之计。届时他骤然兴兵,翻越天山直达伊犁河,就将威胁我大明边塞!”

    “此贼,断不可小视!”

    徐辉祖话音落下,武定侯郭英开口道,“可惜他离咱们太远,鞭长莫及。不然断不容他这些年,四处征伐,更不容他整合西域各地人口部族。”说着,叹口气,“他真若来,兵势定然浩大。”

    闻言,朱允熥暗中点头。

    这些大明的武臣们,虽然在文治上帮不上任何忙,但战略眼光上却超乎寻常。不但没有妄自尊大,也能认清敌人的实力。

    不过也有人持不同意见,总兵官周兴开口道,“皇上,只有千日做贼没有千日防贼的道理,防是防不住的!”说着,他顿了顿,“臣以为,此獠狼子野心觊觎我大明遍野,那就要一牙还牙,直接打掉他的狗爪子,让他知道怕!”

    “臣以为,可阻止甘肃镇还有兰州骑兵抢先出塞,长驱直入迎头痛击。他敢追,咱们拨马就走,让他们追。在我大明边界给他布置一个大口袋,让他来多少人死多少人!”

    总兵官刘真也笑道,“远征咱们大明或力有不逮,可到了咱们家门口,就由不得他们!”

    两人的话,引起一众少壮派将领们的赞同。

    防守永远是被动的,只有出击才能掌握主动性。而且大家都明白一个道理,防守永远换不来真正的和平。

    “战术上是没错,但战略上....差了那么点!”朱允熥听着他们的话,面上点头心中却在暗中思量。

    今日召集这些武臣来,就是要看看他们之中谁是真正的战略层面的人才。

    “臣以为若防此贼,除了刀兵之外,还有我大明的国威!”兵部上书茹瑺道,“此贼连年征伐,叶尔羌汗国,东察合台汗国余部,还有金帐汗国等深受其害。臣听臣帖木儿大军所过之处,皆为平地白骨,其凶残人神共愤。”

    “我大明以中国之名,联合各方结盟,帖木儿必不敢轻易妄动。”

    “这外交手腕倒是用的好!”

    朱允熥心中赞许,脸上却没有什么表情。

    这种外交手腕,倒是从战略上考虑了。帖木儿太过强大,对所有人都产生威胁,那就多拉几个盟友过来。经济上制裁他,舆论上妖魔他,后世的美丽国,不就经常这么干吗?

    “尚书大人想的倒是挺好,那些蛮子都是一丘之貉,说不定蛇鼠两端。”长兴侯耿炳文讥讽道,“这头拿了咱大明的好处,转头就把咱们给卖了!”

    “你.....”茹瑺怒目而视。

    “好了,都不要争了!”朱允熥开口。

    其实,帖木儿再强对大明也产生不了什么实质性的危害,因为老小子后来刚准备对大明动手,就遭了报应,死球了。

    但朱允熥之所以如此大张旗鼓的召集武臣,并且把帖木儿说成了大明之患,乃是因为他要给大明这些武将塑造出一只虎视眈眈的猛虎。

    天下太平,文官腐败的同时,武人系统也将会避免不了的腐化堕落,失去战斗力。

    那么借着帖木儿这个子虚乌有的强敌,朱允熥可以理所应当的整顿军务,割除军中弊政,甚至在人员调动上更有可以说服臣子的借口。

    再说,就算帖木儿不死,这等外患也不过是虚张声势看着吓人而已。

    帖木儿帝国虽强盛,但他有着一个致命的问题,那就是他的统治,远不如汉人王朝那般具有生命力。正如当年成吉思汗何等英雄,可他一死他的子孙就陷入无休无止的内战当中。

    胡人若不汉化,不学着汉人王朝的统治结构,那就永远不能长治久安。强盛如大元,亦没有百年国运。

    西域之地,在历史上何等璀璨,各种文明层出不穷,可后来什么样?

    正是因为他们没有稳定的内政,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国家。

    朱允熥的目光在群臣身上打转,最后落在了曹国公李景隆的身上,“李爱卿,你有何话说?”

    “我没话说呀?”李景隆心中叫苦,但不能不开口,沉吟道,“皇上若忧不无道理,所谓防人之心不可无。但伸手不打笑脸,既然帖木儿派使团前来,我们尽心招待就是。不过,招待的同时也要严加看管,使得不可知晓我大明虚实.....”

    说着,他看向朱允熥,皇帝的目光有些许不悦。

    因为他说的话,都是昨日朱允熥对他说的话。

    “至于用兵与否,臣看来还是为时尚早!”李景隆笑道,“一是尚未察觉帖木儿有对我大明不利之举,二是未有对方结合兵力之讯!”说着,他看看众人,沉吟道,“不过,还是那话,防人之心不可无。”

    “如此大患在外,吾大明安能鼾睡?所以,当务之急是知己。所谓知己,就是知晓我大明边军可战与否。比如甘肃镇,整顿兵马点明人数,日夜操练,派遣斥候收集消息,囤积粮草修筑关隘。”

    “另外,正如茹尚书所言,再广结盟友,以防不测。”

    “嗯!”朱允熥思索片刻点头道,“还有吗?”

    “不想说啊!”

    李景隆心中大喊,可嘴上却缓缓正色说道,“不但是甘肃镇,其余各镇也不能事不关己。方才武定侯说甘肃镇可战之兵有八成,微臣看来.....”

    说着,他低下头,有些不敢去看周围那些吃人的目光,“历朝历代太平年间这个数字已很了不得,可我大明如今外患强敌,万不可如此。”

    “兵部都督府在册的兵员,应当补足。实在补不足,就要给以实数。不然长此以往,边镇到底有多少人就成了糊涂账!”

    他说着,又看下朱允熥,后者的目光包含威胁。

    李景隆只能硬着头皮说道,“两军交战,最要紧的是粮草。除了兵丁人数,边镇的粮食到底能吃多久,有多少都要详细明了。还有,各卫所下属的田地,耕种情况如何,都要一五一十不得含糊不清。因为这涉及到,将士们的口粮!”

    “李景隆,我日你姥姥.......”

    许多武臣已是心中破口大骂,“你他娘的这是要干啥啊?这不是断大伙的财路吗?”

    “嗯!”朱允熥频频点头,“李爱卿所言,老成持重。”说着,对魏国公徐辉祖说道,“稍后你润色一番,以督军府名义下发各镇。随后,派遣巡查断事官,清选司官下去巡查。”说着,又看看众位武臣,“谁有不同看法?”

    谁敢有?

    没人说话。

    “江阴侯吴高!”朱允熥又道。

    “臣在!”

    “带火器营去甘肃镇,练了这么久,是要经历下塞外风雪了!”朱允熥说道。

    “臣遵旨!”

    “长兴侯耿炳文!”

    “臣在!”

    “朕听闻你善守,派你去甘肃镇,巡查卫所防务!”

    “遵旨!”

    第58章

    发泄(1)乾清宫中,会议仍在持续。

    只不过此时只有朱允熥还有平安徐辉祖,外加兵部尚书茹瑺四人。

    朱允熥走入暖阁,几位大臣紧随其后。然后他在罗汉床上坐下,缓缓伸出脚。

    门外的侍卫邓平躬身进来,轻轻帮他拽下靴子。

    “自你回京,朕还没单独见过你,高丽那边如何?”朱允熥对平安问道。

    “恩威并施之下,大体还算稳定!”平安想想,“不过臣是武人,只负责镇守,操练军队平定叛乱。至于治理地方,不是臣所能....”

    “朕明白你的意思!”朱允熥靠在软垫上微微一笑,“文武殊途,有些事你也管不到!”说着,脸上的微笑变得有些别样起来,“朕听说,委任在高丽的官员,无官不贪是吧?”

    “这个......”平安想想,低声笑道,“臣也略有耳闻,不过臣所知,越是高丽本地的人,做官之后越是贪婪,欺压百姓勒索富户,无所不用其极!”

    “唔!”朱允熥不置可否,目前看来想要快速的把高丽融合在大明版图之中,需要的时间太久。那么就要以高丽治高丽,迅速扶持一批和大明立场相同,利益相同的代言人出来。

    不过高丽的事,只是个话引子。

    他看看平安,喝口茶笑道,“你任职高丽总管期间,麾下军旅,可有吃空饷冒领之事?”

    “臣不敢!”平安赶紧站起身,大为惶恐。

    怎么可能没有?在高丽的驻军可不是大明内陆的卫军。卫军靠的是种地,而在高丽驻扎的兵马则靠的是从高丽搜刮来的钱财充作军饷,这其中的猫腻就大了。

    再说,军中将校远离故土,若是钱财上再刻薄,那这兵就不好带了。

    “你说不敢,朕就信你!”朱允熥看着平安,“你跟朕是自家人,朕相信你不会骗朕!”

    高丽那边的事朱允熥心明镜似的,可特事要特办。海外驻军这种事,跟国内驻军有着本质的不同。

    平安额头冒出细细的汗珠,如坐针毡。

    “今日曹国公在会上说的,你们有何看法?”朱允熥看了一眼三人,开口问道。

    “回皇上,军中确有种种陋习!”兵部尚书茹瑺说道,“距离上一次普查军户,还有军田已过了三年,是时候再详查一次了!”

    朱允熥放出帖木儿这个假想敌,是为了整顿军务。而皇帝想整顿军务,又何尝不是兵部想从五军都督府夺权的契机?

    早先那些老军侯们掌印的时候,兵部就是个摆设。

    这种争斗,朱允熥乐见其成。在他的设想中,以后兵部主内,督军府主外。兵部负责考核升迁,军队管理。督军府负责整体战略,开疆拓土。二者相互制约,又能互补不足。

    “是呀,该查查了,这才几年啊!九边重镇都闹出吃空饷的事来了!”

    朱允熥端起茶碗遮住半边脸,缓缓继续说道,“甘肃虽是边镇,但也是茶马互易的通商关隘,来往的商人不计其数。按理说武官想要钱,光是雁过拔毛就足够了,怎么现在还要吃两成的空额?可见人心之贪婪!朕知道武将的不易,可若听之任之,再过几年怕是连八成都没有。”

    说着,他不等对面几人说话,放下茶碗语气不善,“边镇之地都如此,那内地呢?六成?五成?”说到此处,骤然冷哼,“国朝开国不过三十余年就已然如此,再过二十年,岂不是武备松弛再无可用之兵?再过五十年,我大明岂不成了纸糊的?”

    朱允熥的话极重,三位大臣不敢出声,内心惶恐。

    这种事历朝历代都有,而且难以杜绝。武将们不比文官,来钱的路子太少,只能在这个上头打主意。

    “平安!”

    “臣在!”

    “朕把你从高丽叫回来监管京营。”朱允熥平静的说道,“你可知是为什么?”

    “臣....懵懂,请皇上示下!”

    朱允熥面无表情,手指敲打桌面,“就是让你回来好好的整顿一下京营的十八万大军!”说着,目光静静的看着对方,“你能不能管好?”

    平安沉吟片刻,沉声道,“臣,竭尽所能!”

    “好!”朱允熥点头,“能,就好好管,别哪天让朕再听说什么空饷冒领的事!”说着,语气微微柔和一些,“你是皇爷爷的义子,跟朕是一家人,朕信得过你。”

    随后,又再度开口,“徐辉祖,茹瑺!”

    “臣在!”

    “还是那里两件事,朕再和你们说一次,天下官兵军户的名册,还有卫所的屯田,详细名差不得有误。”朱允熥的目光带着些许的告诫,“让你们查,是真给你们留着体面。不然你们查不明白,有的是人能查明白!”

    徐辉祖茹瑺马上回道,“臣等遵旨!”

    “文恬武嬉亡国之兆!”朱允熥开口道,“基业崩塌就是从这种小事开始,别的可以乱,大明的军队不能乱!”

    忽然间,朱允熥赶到极其心累。

    当皇帝不是个好活,不但要比别人更加敏感,而且还要摆着威严,跟臣子们保持君王的威仪,否则远之则不逊。

    皇帝不能是老好人,更不能迁就别人,累!

    就这时,侍卫邓平有些犹豫的从外边进来,躬身走到朱允熥身边。

    “诸爱卿回去办差吧没,望你们把朕的话记在耳朵里!”

    朱允熥挥挥手,等三人退下之后,目光看向邓平。

    后者低声道,“皇上,高阳郡王回京了!”

    “带着蓝玉的棺椁?”朱允熥端起茶杯。

    “没!”邓平不敢看朱允熥的表情,盯着地面低声道,“他...他把蓝帅给火化了,带着骨灰回来的!”

    ~~

    “老二,你这是作死啊?”

    城门口,迎接朱高煦的朱高炽浑身上下的肥肉都在颤抖。

    “你.....”他指着挂在朱高煦身前的小盒子说道,“你把蓝玉装这里面啦?”

    “那咋办?”朱高煦纵马前行,因为长途跋涉身上早已邋遢不堪,唯有眼神明亮,他在一个卖烧饼的小摊前停住,扔了几枚铜钱,拿了一个夹肉烧饼,一边吃一边说道,“不放这里,放哪?咸菜坛子?”

    “你......”朱高炽气得话都说不囫囵了,“我...你真是作死没边了!堂堂国朝.....你竟然给火化了?”

    “咋了?”朱高煦斜眼,不满道,“老大,别一回来你就数落我!”说着,低头看看身上挂着的骨灰,“这么着多好?多轻便!”

    “人死为大!”朱高炽怒道,“入土为安!”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