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5章
他之所以杀人,是因为周学生言而无信。说起来这事和朱允熥还有些关系,年前他组织翰林院编书,就是为了给那些清流们找个活干。编纂书籍光是抄写一项就需要大量的人手,而徐志安就是想去编纂处帮着抄书。
编书是读书人梦寐以求的事,即便是作为最底层的抄写人员来说,也会是一辈子引以为傲的资历。而对于徐志安这样没有出路的生员,更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万一,侥幸被哪位大人赏识呢?
就算没人赏识,日后在考取功名当中,也是一项极其出彩的加分项。考官阅卷时,自然会偏袒。
但这份抄写的差事,不是他想就能求来的。寒门学子的他,想求哪有门路?
这时,周学正很恶心的出现了。
徐志安虽然是寒门学子,但有个特点那就是面容俊美。而周学正的爱好也和常人不一样,早就暗中垂涎三尺却苦无机会。
周学正找到徐志安,先是嘘寒问暖让后者以为老师对他关怀备至,心中感激涕零。紧接着周学正就提到翰林院需要人手的事,暗示徐志安。
一开始徐志安自然是不肯的,大好男儿怎么能自甘下贱?
他要脸啊!
第112章
缘由(2)他非但义正言辞的拒绝,还把周学正给说了一番。
诸如,你虽非我的授业恩师但也是老师,又是有功名的读书人,怎能如此行径?平日看着你也是道貌岸然,却不像是个伪君子等等。
周学正直接恼羞成怒,你徐志安不从我都不行。你若不从,那就从国子监除名吧,反正你考了几年也没功名,白拿朝廷的禄米总是不好,还是不要占着茅坑不拉屎了。
你是自己走,还是我找个理由撵你走?
这一招直接卡住了徐志安的命脉,若被国子监给退了,那他的人生也就毁了。在读书人中,他就成了笑柄,更成为耻辱。
随后周学正又对徐志安承诺,此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只要事成了我自然保举你去翰林院参与编书抄写。你到底是要大好前程,还是要沦为笑柄呢?
于是,徐志安只能乖乖就范。
但他没想到,噩梦才刚开始。一次又一次一次又一次,他好好的读书人竟然成了周学正的男宠,而周学正答应他的事却是一再搪塞。
甚至还一再威胁,如果徐志安不从就让他身败名裂。
~~
“徐志安交代,他实在是忍无可忍,今日冲进周学正的家里,一刀结果了对方!”
听了赵思礼的话,桌子上寂静无声。
老爷子沉思片刻,“真是禽兽不如!大丈夫好色有品,爱财有道,如此下作简直非人。呸,亏那周学正也是个读书人,该死,死的好!”
“一刀结果还真是便宜了他,这种就该千刀万剐!”郭英咧嘴狠骂道,“皇爷,您看这世上的读书人哪有好东西?还...还男的,他也....”说着,老脸跟橘子皮一样皱起来,“一想他....臣就想吐.....”
“嘿嘿,这些文人花花,平日装得二五八万多清高似的,私下里您看看!”郭英也开口冷笑,“老臣活了一辈子,就没听说过这样的事,真让人开眼啊。”说着,骂道,“都说咱们武人不是东西,他们读书人才不是东西!”随即,又看看李景隆,“有个词儿咋说的来着?”
李景隆想想,“斯文败类?”
郭英摇头,“不是不是,说他败类都是轻的!”
“人面兽心!”旁边支着耳朵的曹炳开口。
“对,人面兽心!”郭英狠狠的咬了一口狗肉。
这是朱允熥和老爷子还在桌上呢,他们不敢口出污言秽语。但心中,早就祖宗十八代的开始臭绝起来。
“应天府要怎么处理?”朱允熥对赵思礼问道。
后者低声说道,“方府尹的意思,杀人偿命....”
“事出有因,酌情办理。”朱允熥想想,“他虽杀人,可杀的是该杀之人,那周学正身为朝廷命官,又是国子监的学正,品性如此卑劣不该杀吗?”
“那个......”
见赵思礼欲言又止,朱允熥皱眉道,“还有什么话,直接说!”
“是!”赵思礼低声道,“应天府还说,毕竟是涉及到国子监,关乎读书人的清誉。所以这案子,还是要压下来....”
“压什么呀?怎么一出事就想着压?”朱允熥怒道,“周学正为非作歹的时候怎么不想着读书人的清誉?哦,他都死了,活人还要给他遮掩?”
“你去告诉应天府,无需遮掩,该怎么回事就是怎么回事。他都敢做,还怕别人说?天下悠悠众口,是能遮掩得住的?今儿闹的这么大,当别人都是瞎子是聋子?案子就是案子,实事求是,莫做那些掩耳盗铃的行径。”
说到此处,朱允熥看向邓平。
“臣在!”邓平忙上前。
“传旨给南书房,国子监祭酒,学办等人督管不力。一律罚俸三年,降三级留任。那个死了的周学正是什么功名?”
赵思礼在旁说道,“洪武二十七年的三甲进士!”
“革了!”朱允熥怒道,“所有功名一革到底!”
众人心中一惊,革除功名也就是说周学正即便是死了也难逃被人耻笑,遗臭万年的下场。
“历年所有俸禄,全部追回!”朱允熥继续说道,“还有他们家因为他身上的功名所减免的田税,也一并清算。”
老爷子忽然开口道,“他有家眷没有?”
“有!”赵思礼说道,“他喜好男风这事平日藏得极深,早已成家且有两个儿子!”
老爷子缓缓的磕开最后一个活珠子,“他的儿子,不许参加科举!”
“记住了吗?”朱允熥看向邓平。
“臣这就去!”说完,邓平转头出门上马。
“他娘的,败兴!”
老爷子骂了一句,扔了手里的食物,站起身,“难得出来一次,却吃了个大苍蝇,真是败兴!”随后,看看朱允熥,“走吧,咱们回宫!”
于是,一群人簇拥着他们爷俩朝外走。
李景隆正要叫周娘子会账,却不想曹炳抢先一步,直接五块银元仍在人家柜台上。
“客官?”周娘子都傻了,“可要不了这么多呀?”
“给你就收着,一个弱女子不容易!”曹炳大咧咧的笑道,“多出来就当哥哥给你的胭脂钱。不是哥哥轻浮哈,你那手都皴了,买点蛤蜊膏擦擦。”
“就你能!”曹震咣叽又是一脚,骂道,“你钱多?轮得到你?败家玩意!”
曹炳也不恼,似乎被他老子踹习惯了。
而且还恬不知耻的跟人家周娘子摆手,“哥先走了,有事你说话!哥随叫随到!”
“呵呵!”前边的老爷子和郭英等笑得合不拢嘴。
“这他娘的真是亲生的哈!”老爷子笑骂一声,在朱允熥的搀扶下上了马车。
~~
马车缓缓驶动,车厢轻轻摇晃。
爷俩谁都没说话,脸上都带着愤愤的神色。
“学风要惩治!”朱允熥感觉有些憋闷,信手挑开车帘说道,“都说要尊师重道,可要这么下去,名声倒要他们自己给毁了!”说着,咬牙道,“他一个学正,怎么就敢如此?”
“人性本恶!”老爷子闭着眼睛开口,“所以这世上啥事都不稀奇,你呀还是年轻沉不住气。这事听着是恶心,可比这更恶心的事多了去了!”
说着,睁开眼笑道,“给狗一块肉他定然要叼走,给人点权力,嘿嘿,他定然作恶!”
这话,让朱允熥沉默了。
老爷子说的不是什么古话,更不是圣人的治世名言,但却显得格外真实,格外贴近人性。
“大孙啊,眼瞅着一天比一天暖和了!”老爷子开口道,“咱想着去城外的庄子住,就不住宫里了!去年二丫头他家的庄子就不错,修整过的地,接着种洪薯啥的也方便,过些日子咱就搬过去!”
朱允熥想想,“孙儿先让人给您修缮一下!”
“那还修啥?”老爷子笑道,“一修反而住着没了味道,还不如在宫里!”说着,叹息道,“宫里头不像家啊!”
第113章
又一个聪明人“教坊司的人来了吧?”
乾清宫暖阁,朱允熥一边换着常服,一边开口说道。
“回皇上,礼部的李侍郎还有教坊司的奉鸾使程春一大早就到了!”王八耻说到。
“礼部侍郎也来了?”朱允熥微微皱眉。
“李侍郎说是担心教坊司奉銮使第一次面圣出什么差池!”
闻言,朱允熥略微带着些不悦,“知道了,让他们进来吧!”
教坊司的奉銮使只是九品,根本就是不入流的小官。第一次进宫面见皇帝在礼节上难免会有不周全的的地方,所以有本部大臣陪着也说得过去。
但朱允熥就是对李至刚这种强行表现的人,有些反感。
“臣礼部侍郎李至刚!”
“臣....教坊司奉銮使程春!”
“叩见皇上!”
两人一先一后迈过门槛,跪地行礼。
“起来吧!”朱允熥的目光在程春的身上打量片刻,见对方双腿战战,浑身好似打摆子一样,开口道,“赐座,让他们坐着回话!”
“谢皇上!”
等两人做好,朱允熥问道,“教坊司如今有官妓多少?”
程春还没反应过来,李至刚已说道,“有大小楼共十六处,官妓女子计七百余人!”
“乐户呢?”朱允熥又问道。
“乐户共有三千,都善乐府还有杂戏!”李至刚继续说道。
其实一开始教坊司就是单纯负责皇家礼乐的机构,但历经数朝之后渐渐从单纯的礼乐变成了管人。
明朝的教坊司还和前朝微微有些不同,前朝的教坊司其中的官妓是要侍奉官员们的,也就是说这些女子是达官显贵的玩物。
而因为老爷子痛恨官场的奢侈,所以教坊司中的官妓是对民间开放,官员不得恣娱。
其中的官妓来源也大多是犯罪官员的妻女,按照老爷子的想法,一人贪污全家有罪。男人都宰掉,女人都进教坊。
在原本时空中到了永乐年间,教坊司的官妓更是变味变得不行。这些官妓不但要对民间开放,甚至还要充入军营。
就好比那些不肯迎附朱棣的建文旧臣,他们的妻女姐妹兄弟媳妇外甥女等,只要是他们的女性亲戚就都被朱棣扔进了教坊司,日日夜夜都被人蹂躏。
比如一代才子茅大方的妻子张氏,被送入教坊司时已五十六岁,被折磨几日就死了。朱棣听闻之后,只是淡淡一句话,着人抬城外去喂狗。
除了这些官员的女子之外,还有民间女子也被掳掠到教坊司中,下场惨不忍睹。
做皇帝不能太仁慈,但更不能太残暴。
“即日起,教坊司的官妓停了。日后教坊司就和太常寺一样,专门负责礼乐,官妓取缔!”朱允熥沉思片刻,“至于那些官妓女子,一律给了身份文书放为良人吧!”
“教坊司中的乐户,不要再从天下各处补充。日后乐户女人要裁撤减少,乐人以男子担任。”
“还有!”这时,朱允熥看了李至强一刚一眼,“你既然来了,朕就交给你个差事。把天下各州府的贱民户口一一查足,统计出人数保与朕。”
“臣遵旨!”李至刚忙道。
但同时,他心中也在暗暗琢磨,“皇上怎么忽然关心起贱民来了?”
“皇上绝不是临时起意,更不可能只是为了追求仁名这么简单!”
想着,李至刚脑中忽然一亮。
“历朝历代都有贱民,皇上即位之后到现在,已真正的大权在握想要推行新政革除旧弊,那么革除宋元都有贱民制度,对天下人而言必然是鼓舞人心的德政!”
“其二,皇上很早就在浙地推行了摊丁入亩,使得官绅叫苦连天。这两年更是传旨天下各行省,清查人口田亩,缓缓推进这项新政。新政损害的是官绅的利益,得利的是中农百姓。废除贱籍给与田地,那就是说会多出许多支持新政的百姓,可为仁政!”
“其三,贱籍之人难免对朝廷心怀怨恨,而官府又难以管理。皇上此举,无疑是等于新皇登基大赦天下。”
不得不说,李至刚这人虽人品不怎么样,但脑筋却是一等一的聪明。稍微一琢磨,就已猜出朱允熥的用意。话说回来,能坐到他这个位置的人,有几个是真笨的。
其实废除贱籍的背后还有朱允熥的另一层用意,那就是移民。
犯错官员的女子也好,民间有罪之人也好,不再充入教坊司为官府和皇家的奴隶,而是移民海外。其中这些女子,甚至可以作为赏赐,给那些在海外建功立业的罪人。
移民有男有女,成家立业生儿育女扎根之后,那就是他们的故土。
李至刚起身,俯首口道,“皇上仁厚,实乃天下万民之福。历朝历代之恶政我大明一朝洗涤扫荡,必使得百姓民心鼓舞,寰宇清明。”说着,又笑道,“臣曾在东宫侍奉故太子读书,皇上与故太子殿下皆为百年难得一遇的仁德之嗯!”朱允熥淡淡的点头。
这马屁委实有些无趣,而且也别有用意。李志刚是在跟他这拉交情呢,当初我曾伺候过你爸爸,现在我又伺候你,我是忠心的人,你要重用我!
哼!官迷一个!
“臣身为大明之臣.....”
“朕的话记住就好,不用歌功颂德!”朱允熥开口打断对方,“交代给你的事,你要尽心办。朕用人,就在一个实字。实才能勤,勤才能勉,勉才能恪尽职守。”说着,一笑,“你不要辜负了朕!”
这话顿时让李至刚好似打了鸡血似的,叩首道,“臣定竭尽所能死而后已!”然后,抬头道,“不过,皇上刚才所言官妓一律放为良人,臣认为有些不妥!”
“你说来听听!”朱允熥道。
“官妓即便为良人,但都是弱女子,到了民间何以为生呢?不说生计难寻,就是他们的身份也必遭其他百姓厌弃。”李志刚缓缓说道,“是以臣觉得,倒不如.....倒不如发往边关,为守军中鳏夫者妻子。”
“如此一来这些女子的生计有了着落,边关将士也必称颂圣恩。”
“这人脑子快,虽然官迷了一些,但有用!”
朱允熥心中暗道一句,面上笑道,“准奏,明日你去跟魏国公商议此事。”
忽然,王八耻从外边进来,“皇上,解学士来了!”
“你们下去吧!”朱允熥对李至刚还有程春说道。
第114章
文字狱解缙捧着厚厚一摞文书站在暖格外,忽见李至刚一脸喜色的从里面出来,走路好似都带着股飘然之意。
他本有心问,可在皇帝的眼皮子底下,只能跟对方用眼神示意。
“解学士,进吧,皇上等着呢!”王八耻走到他身边笑道。
“有劳了!”解缙对王八耻温和一笑。
~~
“解爱卿何事?”朱允熥揉着肩膀,斜靠在罗汉床上。
解缙上前一步,把手中的奏折放在御案上开口道,“是关于翰林院编纂书籍一事,其中有些问题臣拿捏不准,只能奏明皇上!”
“编书能有何事?”朱允熥笑道。
编书就是给那些清流找个能忙活几年的活,让他们自己陷入一种欢欣鼓舞当中,幻想着青史留名,无暇攻击日后的新政。
“有事,而且还不小!”解缙一脸的郑重。
朱允熥坐直了身体,也带着几分正色,“你说给朕听听!”
“皇上的意思编书是取天下书籍的精华,汇编成册流传千古!”解缙慢慢的说道,“但臣发现,编书过程之中,难免有些....嗯,不尽如人意!”
“你的意思是,有人以自己的喜恶来选择书籍,甚至出现毁书之事?”朱允熥沉着脸问道。
“现在看来暂时没有,但有了苗头!”解缙说道,“编纂古今图书就该囊括古往今来的百家学说。但臣看现所编之书科考一篇中说,本朝科考必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为准。”
“圣人学说若只局限于朱熹做所理学,那不是禁锢住了吗?若真如此,那考出来的不都是拘泥形式的书呆子吗?”
“另外还有一事,古往今来都是孔孟二圣。我朝虽独尊孔圣,但孟圣之学依旧是治世良策。如今编纂的古今图书,劝学一篇中对孟圣却只字不提!”
“这显然是有些,顾左右而言他!”
闻言,朱允熥陷入沉默。
科举考试以朱熹理学为主,独尊孔子,其实都是老爷子的意思。
科举是好事,最大限度的提供了底层人向上的通道,也相对的公平。但同时,之所以把考的东西就局限在那几本书中,就是为了禁锢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