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7章
“臣也以为理当如此!”朱高炽站着,一个人有解缙两个宽,开口道,“方才李侍郎说天下至少有七十多万贱民,若这七十多万人都放为良人,则我大明多了七十多万勤奋憨厚的百姓。可若置之不理,任凭他们世代饱受欺压,那就多了七十多万对朝廷心生怨恨之人!”“所言极是!”朱允熥点头道,“但朕看来,此时不能流于表面。放为良民不过是一纸文书即可。可日后他们的安置,如何谋生安身立命才是重中之重,诸爱卿以为谁可但此大任?”
他一边说一边观察着下面臣子们的神色,华夏的事从来都不是难在决策层,而是难在执行层。聪明人太多,谁都不愿意吃亏。
“皇上明鉴万里!”解缙开口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给予他们谋生之道立足之地才是一劳永逸的良策。”说着,顿了顿,“此事,乃是千古难见的德政,更是惠及万民的圣恩,是以臣以为此等事非鼎力大臣不能担当!”
“老解,选我选我!”李至刚心中狂喊。
“想必你心中有人选了吧?”朱允熥笑道。
解缙开口,“臣还真有个人选,身份贵重品行敦厚,昔日太上皇也是常常称赞誉为皇家千里驹,日后必为我大明贤王....”
“你个小丫挺的!”
朱高炽心里咯噔一下,暗中骂道,“原来你是要把老子推出来?”
就这时,解缙在所有人诧异的目光中笑道,“非王大臣燕王世子殿下不可!”
“臣等附议!”话音刚落,翰林院那帮清贵读书人就站了出来表态。
“嗯!倒是个不错的人选!”朱允熥故作沉吟,“燕王世子朕之堂亲,皇家德政由他总揽名正言顺,且地方上也不敢敷衍应对。”说着,微微摇头,“不过,他一个人难免有些孤掌难鸣啊!”
顿时,李至刚心中的热火再度燃烧起来。
“赦免天下贱民之事,燕王世子王大臣朱高炽为总领,礼部侍郎李至刚为副。”朱允熥开口道,“望你二人齐心协力,把朕即位后的第一件德政给朕办好!”
“臣等遵旨!”
朱高炽有气无力,李至刚则欢欣鼓舞热血沸腾。
一朝权在手,哪怕累成狗!
谁敢挡我路,我就下死手!
似乎,他这股热血劲儿让朱高炽闻着一点。朱高炽微微侧头观察下对方,然后低头嘴角露出一抹难以察觉的冷笑。
“傻逼!”
“臣有本奏!”
曹国公李景隆忽又站出来,引人侧目。
这等的德政是文官的事,你一个武人跟着掺和什么?
“奏来!”朱允熥道。
却见李景隆没有第一时间说话,而是整理袍服,郑重的下拜行礼。
“皇上悲悯怜民之心,臣闻之内心感动的无以复加,中华这数百年何曾有过如皇上一般,视天下生灵如手足之圣此德政推行天下,免贱为良,皇上此举使尧天舜日之中,无一物不被其泽,岂独天下各地贱民生者结环,死者衔草,即千万世之后,万民共戴皇恩于无既矣。”
看看,多有水平!
饶是朱允熥听多了李景隆的马屁,但此刻也全身舒泰。
而那些翰林院的文人们,则是看着李景隆心中暗骂道,“不要脸,你拍的这么好,以后我们歌功颂德的折子怎么写?”
第117章
要发财(1)“世子殿下,皇上命你我二人负责赦免天下的贱籍,能和您共事,下官三生有幸,以后一定唯您马首是瞻。”
乾清宫小朝会散去,群臣三三两两朝外走,李至刚抓着机会凑到了朱高炽身边。
“此事乃是皇上登基之后的第一件德政,到底如何行事,还要世子殿您下给个章程。若您不嫌弃,下官中午做东,咱们边吃边聊!”
朱高炽笑得跟个弥勒佛似的,李至刚说一句他点一次头,且态度十分谦逊,“哪里哪里,岂敢岂敢,李侍郎是朝中的老臣,政务方面比孤要熟悉许多,孤这个总揽其实就是起个督促的作用,真正做事的还是你。”
“既然皇上点了你,你就放手去做。孤这边自无不可,提携谈不上,孤虽是皇孙,可大家同殿为臣都是同僚,你又是孤的前辈,大家相互帮衬,一块把皇上交代的事办好!”
“吃饭?那就不巧了,孤这几日肝火旺,太医说正要清理肠胃。来日来日,来日孤做东,哈哈,告辞!”
说完,朱高炽点点头,笑着走去南书房。
李至刚站在原地,看着对方的背影心情更是欢畅。
这燕王的世子不但一点架子不摆,而且言谈之间还透露出不揽权不专横,让他李至刚反手去做的态度,实在难能可贵。
差事是好差事,露脸的差事,这事要成了他李至刚不但能青史留名,也能在仕途上更进一步,更难得的是有这么一个放权的主官。
“世子还算厚道啊!”李至刚心中暗道。
就这时,恰好解缙最后一个从乾清宫里出来。
“以行,恭喜!”解缙拱手道。
“大绅说笑了,都是为国效力!”李至刚满脸堆笑,回礼道,“日后若差事上有不顺的地方,不免还要麻烦你指点几句!”
“我哪里指点得上?以行太客气了!”解缙说着,再拱拱手,转身离去。
李至刚笑着看他走远,但笑容却渐渐消失。
“呸!”他心中暗骂一声,“当了南书房的参赞就了不得了,不过是和你客气几句你还清高上了?”
今日乾清宫中,解缙没有举荐他而是举荐了燕王世子,本就让他心中有些吃味儿。现在见解缙话中有些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意思,更是带了几分恼火。
“以后还有借助他的地方,还不能跟他撕破脸!”
心中再说一句,李至刚迈着志得意满的脚步,朝宫外走去。
至于赦免贱籍之民如何开始,他心中已有了计较。
首先,发行文给各行省布政司,再次统计人数之后,下到地方上逐一落实。
他这个三品的侍郎在京中虽也有几分份量,可若到了地方上那就是钦差大臣,一言九鼎!
~~
“臭傻逼!”
“丫头养的臭傻逼!”
皇城墙根外头,靠近正阳门附近,一家羊汤馆子里,朱高炽坐在桌子边上,难得带了几分失态的破口大骂。
“事还没办呢,人先扬巴起来了?他以为这事是简单的事吗?”说着,,斜眼看看对面,“大绅先生,你可把孤给推到风口上去了!”
坐他对面的是解缙,正愁眉苦脸的跟着眼前一碗羊杂汤较劲。
宫里头裁剪开支之后,留守的大臣们不管饭,他们这些南书房大臣要么自己掏银子从御膳房买,要么在外边吃。
御膳房的菜,不说也罢,花的钱多的还不合口味都是各种大锅炖。
可眼下解缙却有些怀念宫里的菜,因为他这个江西人,对面前的羊杂碎汤还有那厚厚的比拳头还大的芝麻烧饼,无处下嘴。
他是朱高炽硬抓来吃饭的,可谁知道就找了这么一个北方口味的馆子。烧饼羊杂汤,羊蹄子糖蒜。
“来了您内,二位爷趁热,再多一会凉了就不脆!”
这时,掌柜的端着一盘火爆羊腰子放在桌上,笑着告辞。
火爆羊腰子红彤彤的,还带着阵阵的膻味,解缙不由得再皱眉头,他就不爱吃羊肉。
朱高炽却不管这些,端着羊杂汤呼噜呼噜的两大口,掰开烧饼把羊腰子往里面塞,又鼓着腮帮子大嚼。
“不管怎么说,这毕竟是皇上登基以来的第一德政。”解缙慢条斯理的说道,“您也知道赦免贱籍之人不是那么容易的,一般人负责,还真容易碰个灰头土脸。您是皇孙,是南书房的王大臣,够份量,您不挑头谁挑头?”
“话是这么说!”朱高炽知道解缙举荐自己其实是皇上的意思,也没有怪罪解缙的意思,只是他越发觉得这事真是难办。
“解学士,你跟我交个实底!”朱高炽咽下去嘴里的东西,低声道,“上面的意思,是差不多的办,还是实打实的办?”
解缙看看他,笑道,“自然是实打实啊!”
顿时,朱高炽的脸色难看起来。
赦免贱籍之人,最大的难处其实不在于那些贱民的身份,更不在于如何安置他们,而是在会触动旁人的利益。
那些渔民且不说,比如淮南淮北的世仆伴当,浙地的惰民,闽地的棚户,其实在当地士绅眼中都等同于家奴,免费的佃户,两条腿的大牲口。更是当地官府可以随便摆使唤的劳动力,骤然赦免必然引起一大部分人的反感和对抗。
但更难的,是这句实打实的背后含义。
严格说来,还涉及了一些见不得光的人口买卖,各官绅家里的奴婢等等许多方面。
得罪人啊!
喷香的烧饼,马上变得索然无味起来。
“其实这几年朝廷一直在清查人口,可每次清查的数字都不一样!”解缙搅着羊汤开口道,“关键就在于地方上有隐藏人口的对策,压良为贱!赦免贱籍的原因,除了是德政之外,更是能让大明到底有多少人口,一清二楚!”
“人口清楚了,摊丁入亩就容易了!”朱高炽露出几分苦笑,“解学士,敢情你们这都一套连着一套呢!”
人口和田地,永远都是这个这个国家的核心的问题。所有的政策,都要为围绕着这两项。解缙看似不经意的一句话,直接点到了问题的实质。
“其实难我倒是不怕,我是大明皇孙,天下也是我家的!”朱高炽笑笑,“所以得罪人我也更不怕,谁敢跟我炸刺,我就收拾谁?可难在没地方下嘴啊?”
说着,笑道,“就好像你看这羊蹄子,从哪开始啃?”
“下官倒是有个办法!”解缙笑道。
第118章
要发财(2)一听对方有办法,朱高炽马上爽朗的大笑。
“吃呀,你光看着,汤都冷了!”朱高炽拿起桌子上的小瓶子,甩手就往解缙的汤里倒,“你要是怕膻,这不是有胡椒粉吗?多放点就只剩下香了!”
说着,胖乎乎的手又抓了一把香菜,直接丢进去,“搅和一下,味儿一下就起来了!”
解缙顿时尴尬不已,他是不吃羊肉也不吃香菜。
“二位爷!”这时,掌柜的在旁边笑道,“小店刚来了新鲜的羊鞭羊蛋....”
“坐上来!”朱高炽马上大声道,“一会一并算钱!”说着,对解缙道,“好东西,大补啊!要是再有点枸杞药酒,就是咱们男人的刀枪炮!”
“羊鞭羊蛋?”解缙顿时苦脸。
“你方才说有地方下手?细说说!”朱高炽眼神热切。
解缙用筷子沾了羊杂汤在桌子上缓缓写了个浙字。
朱高炽看了半晌,“浙江?”
“嗯!”解缙继续说道,“浙地是最早私下推行摊丁入亩的地方,布政司铁鼎石,按察司景清,巡查司韩克忠,都是一心做事的人。赦免贱籍之人,他们定是一拍即合!”
“一开始无非就难在如何安置!”解缙又道,“韩克忠去年就带人开垦了一个玉环岛,正好可以用来安置贱籍之民。浙地的渔歌酒九性,惰民丐户可迁移上岛,耕种打鱼两全其美!”
朱高炽顿时眼睛一亮,随即又道,“可是那几位,我只是耳闻....”
“下官来!”解缙笑道,“铁鼎石跟下官当初都是皇上的伴读,景清韩克忠也都是中正之人,只要对家国有利之事,绝无不可。下官回去就给他们去信,问清楚他们那边能安顿多少.....”
“那,浙地的士绅?”朱高炽又问道。
“哈!”解缙无声一笑,“世子,您是真不知道还是套下官的话?”说着,继续笑道,“浙地的官绅是最多的,大户人家几乎都有考取了功名的子弟,为官的更是不知凡几。可这几年推行摊丁入亩,逼着他们把隐藏的人口田地都吐出来了,所有的工坊也都必须缴纳税银,朝中那么多浙地官绅出身的官员,谁敢多嘴?”
“都让铁鼎石给收拾透了!还有那韩克忠,看着憨厚最是心狠手辣。刚上任时就抓了一整个县城的大户,敢不配合他,就给冠以反抗朝廷的罪名!”
“那景清更有个外号,景扒皮!啧啧,您想想,您的难处在他们那算难处吗?”
闻言,朱高炽胖胖的脸上带了几分真心的笑意。
随即,有些感叹的说道,“若朝中都是这样的人,天下就真的无难事了!”说着,又道,“早听过他们几位的大名,恨不得早点相见!”
“见也是白见,跟你不是一路人!”解缙心中暗道。
“光是浙地一地不够啊!那么多行省.....”朱高炽又犯难,目光看向解缙。
后者低头,再次搅动羊汤。但一搅和,那股香菜混合了羊肉的味道更加刺鼻。
“我是总揽不假,但我这么多年也没具体经受过政务!”朱高炽吃着夹了腰子的烧饼继续笑道,“为难的地方不能都让我扛着啊!李侍郎那人听说是精明强干的,又是热心肠!”
“刚才你还骂他傻逼呢!”解缙心中笑道。
“以行那人是有一股闯劲儿!”解缙开口道,“就是性子急躁了些!”
闻言,朱高炽一笑,心中已是有数了。
你李至刚不是要出风头吗,那得罪人的事情就全交给你去办。就让他往前冲吧,咬吧。真有过不去的时候,朱高炽再出面斡旋。就让他当一只,见谁咬谁的恶犬。
出了事,他朱高炽自然也会闪得远远的,顺便来一招落井下石。
他之所以对李至刚这么反感,就是因为对方的心里一定是打着把他朱高炽推在前边冲锋陷阵,他在后面坐收渔利的心思。
“急躁才好,有些事就要急,快刀斩乱麻!”朱高炽笑道。
“二位爷慢回神儿,菜来啦!”
掌柜的端着一个滋滋冒油的盘子,放在桌上,“趁热,刚铁盘炭火炙烤出来的羊枪羊炮,洒了胡椒盐。二位,小店有泡着的海马酒,来点?”
“来来!”朱高炽大声笑道。
“下午还要当值,饮酒?”解缙迟疑道。
“不妨事!下午我就不去了!”朱高炽笑着给解缙倒酒。
“你不去我得去啊!”解缙连忙拒绝。
“都不去!回头就说我临时抓了你的壮丁,有事跟你商量!”朱高炽满不在乎的笑道,“再说了,这么一套刀枪炮下来,下午你还有精神当差吗?心里没火?”
解缙怔住,“嗯?”
“晚点!”朱高炽低声笑道,“我带解学士去个地方,雅得很!”
“可不敢!”解缙忙摆手,“皇上刚下令,京城文武官员不得出入青楼,更不得召....”
“谁说去青楼了!”朱高炽挤眉弄眼的笑道,“挂牌的事,不挂牌子的谁知道?”说着,给对方夹了一筷子羊蛋,“咱们是去吟诗作对,又不是干别的!”说到此处,眉毛一样,“再说了,我还就去了,谁敢参我?”
~~
“公爷,公爷!”
趁着乾清宫朝会散去的间隙,李景隆到了位于礼部后身的理藩院衙门巡视。
刚进了院子,理藩院东瀛司主事杨士奇就迎了上来。
“哈,东里(杨士奇的号),好些天没见了,你也不去我府上坐坐?”李景隆笑道。
杨士奇这人为官之后很得懂进退,平日除了在衙门办公之外,任何同僚之间的聚会一概不去。李景隆这个他昔日的东主之家,更是不肯登门。
“正要去寻您!”杨士奇笑道。
“有事?”见他神色郑重,李景隆让人打开公事房的门,“进去说!”
刚一进去,杨士奇就上前低声道,“您还不知道吗?东瀛那边打起来了!”
“嗯?”李景隆一惊,“没听说啊?啥时候的事?”
“上个月初三,东瀛诸侯山名家以清君侧的名义,联合八家诸侯对足利幕府用兵!第一战就破敌两万,杀敌一百六十八俘虏七十二人!”杨士奇低声说道,“这都是东瀛那边最新传来的消息!”说着,继续低声道,“下官当初和燕王世子奉命出使东瀛的时候,在那边留了咱们理藩院的眼线和细作,这些消息没经过锦衣卫,直接送到理藩院手中!”
“好!”李景隆眼睛一亮,“我就进宫面见皇上!”
“您稍等!”杨士奇上前一步,继续低声道,“来的除了东瀛那边的消息,还有人!”
“什么人?”李景隆眯着眼睛问。
“足利幕府的使者!”杨士奇道,“山名家刚一开战,就把咱们大明借给他的精锐用上了,一场仗下来足利幕府那边连阵型都没铺开就兵败如山倒。”
“足利那边是想让大明置身事外?”李景隆冷笑道。
“那下官就不清楚了!”杨士奇道,“听说使者已到了胶东,随行的货船整整三艘!”
“咦,要发财!”李景隆心中笑道。
第119章
求人(1)~
“就这?才死了这么点人?”
乾清宫暖阁中,琉璃罩内的灯火映得殿中仿若白昼。
朱允熥看着手里的东瀛秘报上,一排似乎连书写者都有些不好意思,还格外强调了一下战死的都是脱产武士的数字,忍不住微微发出诧异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