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9章
目光再往后,是几位低头的女子,都是徐府待字闺中的女眷。他正要收回目光却又猛的一顿,落在一位穿着丁香色宫装的少女脸上。
乍一看这姑娘不是什么国色天香,可经不住耐看,且越看越是好看。
少女就那么不卑不亢的站着,分外沉静的同时眉宇之间仿佛又带着淡淡的哀愁。椭圆形的鹅蛋脸,多一分显肥少一分显瘦,阳光静静的洒在她半边侧脸上,泛出青春的光泽。
似乎感受到朱允熥的目光,少女诧异的抬头,然后又赶紧低下。但就在这转瞬即至之间,朱允熥却捕捉到少女的羞怯的目光中带了几分恼怒。
“呵!”他心中一笑。
“皇上,皇.....”
“哦!”徐辉祖的唤声让朱允熥感激把目光挪开,即便是皇帝也没有理由盯着人家女眷看的道理。这也就是徐家,若是其他人家这些女子根本不会出来迎接。
“跟臣进园吧!”徐辉祖笑道。
“好,今日朕就好好看你皇爷爷当年的旧居!”朱允熥笑着迈步,在一群人的簇拥下迈步进园。
曹国公李景隆落后几步,走在人群的最后,有些感慨的看着周围的楼阁亭台,不禁有些感叹。
徐家一向很少登门,这处园子他更是第一次来。原以为自家的宅邸在京城已是头一份,可现在比起来,金碧或许有之,但绝无这种雅致。
他甚少来徐家,甚至自小就和徐辉祖保持一定距离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要和徐达的嫡妻谢氏有关。
谢氏的父亲,就是徐辉祖名义上的,徐增寿的亲外公谢再兴,就是他老子李文忠一刀砍死的。
而且谢家阖族男丁,都是李文忠亲自活捉送到老爷子面前的。
这里还有个故事,当初谢再兴的亲兄弟,儿子们在张士诚败亡之际,站在余杭城头对李文忠喊,你要是留我们性命,我们开城投降。
李文忠年少心软又怜惜自己麾下将士的性命,便给了对方承诺,我不杀你们。所以,余杭城不攻自破。
但后来他把谢家的男丁都送到应天府的时候,老爷子却不管那些。
“你谢再兴是我侄儿的岳父,跟我是亲家,又是跟我多年的老兄弟,咱哪点对不起你,你居然敢背叛咱,杀?”
严格说来人是老爷子下令杀的,李文忠却自问对不起人家,所以这些年来,两家甚少来往。
第122章
妙锦(2)进入院内,忽然发现里面竟然是别有洞天。
放眼望去水泊交错,大大小小迂回曲折亦散亦合,水泊之中各种精美桥梁沟通路径,连接楼阁。各个楼阁都是古色古香,美不胜收。
而除却这些水泊之后,更是满园翠绿。湖水之畔,各色树木浓郁翠绿,许多竟然是闻所未闻的珍稀树木。
此时亭台映入湖中,远处佛塔倒影水面,午后波光粼粼,红墙黄屋水榭回廊,侍女武士仆人舟子等各色交织在一起,当真是赏心悦目。
话说回来,这哪里像是武人家的花园?徐达身上有几分雅骨?老爷子当年俭朴之至,能坐在此处?
这等风景,说到底也都是臣服于男儿手中刀枪之下。老爷子抢来了的,住过了反手送人了。
“皇上,此处叫听雨亭,乃是园中风景最好之处!”徐辉祖在旁笑着引路。
“你这园子啊,可把朕的皇宫都比下去了!”朱允熥进了亭子,随意的坐下笑道。
“皇上若是喜欢,那臣就献给皇上!”
朱允熥笑道,“可不敢,回头老爷子那不依啊。送出去的东西,哪有往回要的道理?”
徐辉祖笑笑没说话,挽起袖子在旁煮茶。只不过动作的时候,不经意的看向李景隆一眼。
后者确实恍然未见,依旧带着几分感叹看着周围的景色。
朱允熥一只胳膊靠着椅子的扶手,侧着身子说道,“徐爱卿,今日叫朕来,怕不只是游园赏景吧?”
徐辉祖手一抖,忙垂手站立,低声道,“臣不敢欺瞒皇上,却是有些私事不好在朝堂之上开口!”
朱允熥笑看对方,等着下文。
“臣的侄儿茂先!”徐辉祖看了眼站在亭外的少年,开口道,“和周王家的兰阳郡主有婚约,本该今年完婚的,但现在......”
朱允熥也朝外看看,徐茂先年岁不大但身形沉稳,有着徐家人特有的浓眉大眼,就是个头稍微矮了些。
但他没有马上开口,而是看了徐辉祖半晌,“徐爱卿,你也知周王犯事圈在高墙之中,这门婚事还要从长计议啊!”
说话要听音儿,言外之意周王现在倒霉呢,你的侄儿还要娶他们家的女儿吗?再说句直白点的话,以徐家子弟的身份娶一个郡主,不过是面子上看着尊荣,其实在人生前途上没有半点好处。
现在不是国朝初年了,外戚都要夹着尾巴做人,且那只是郡主不是公主。
“有婚约在,双方都已纳名互赠聘礼彩金!”徐辉祖低头道,“再者还有太上皇的旨意,臣....”
“好!”朱允熥点头赞道。
这是真的称赞,世人都是跟红顶白的。就冲这份不肯趋炎附势逢高踩低的心,徐家的门风就不会差。
“周王是周王,婚事是婚事,不可混为一谈!”朱允熥又笑道,“婚约还是按照定好的日子!”说着,又看看徐茂先,“日后你就是朕的堂妹夫了!”
“臣等叩谢天恩!”
“起来吧!”朱允熥笑道,“亲上加亲!”
徐家和朱家还真是亲上加亲,徐达三个出嫁的闺女,大闺女是燕王妃,二闺女是代王妃,三闺女即将成为安王妃。
也就是说徐辉祖的妹妹们是朱允熥的婶子,他的侄儿又将成为朱允熥的妹夫,若不是好好梳理一番,还真一时半刻弄不清这些亲戚关系。
但一下秒,朱允熥又想起了什么,目光落在厅外,那似乎始终和众人若即若离的少女身上。
李景隆坐在朱允熥身边,侧头低声道,“皇上,那是故中山王的小女儿,魏国公府的四小姐,闺名妙锦!”
“她许了谁家?”朱允熥低声问道。
“还没定!说等着太上皇的旨意!”李景隆说了一句,见徐辉祖捧着茶盘过来,赶紧闭嘴目光看向别处。
忽然,朱允熥心中想到了什么,不免目光又再次看了过去。
徐妙锦?是她?
原本时空中朱棣的正妻徐妙云死后,朱老四就迫不及待的想娶这位小姨子。说起来朱棣其实和李景隆也有几点相通之处,那就是都可着老丈人家薅羊毛。
不过李景隆惦记的是钱,他朱棣惦记的是人家闺女。
靖难之后朱棣坐稳皇位,想迎娶这个小姨子,可却热脸贴了冷屁股。人家姑娘不但没搭理他,还写了一封含沙射影指桑骂槐的拒婚信。
大意就是,我虽生长在华门,可生性淡泊不喜欢名利,比起嫁给你,我更宁愿做一颗无人只知道的小草。
我也知道皇上你虽然忙虽然累,可也应该追求自身的愉快。不过六宫粉黛不差我一个,我就不去了。
以后我出家为尼,一辈子不嫁人,你也不用惦记我了!
看看,多狠的姑娘,这是一般姑娘能干的出来的?
不过这姑娘还真是越看越好看啊!既是出水芙蓉又是英姿飒爽,既知书达理又有小脾气,不知不觉他竟是看的有些定了。
“皇上,请用茶!”又是徐辉祖的呼唤,把朱允熥从思绪中唤醒。
然后目光也顺着朱允熥看的方向看过去,顿时眉头轻皱。不经意的目光游走,又发现李景隆眼底有看热闹的意思一闪而过。
朱允熥面皮有些发热,他目光看着那边半晌,面对徐辉祖顿时也觉得有些尴尬。当着人家哥哥的面,一直盯着人家妹子这算怎么回事?
“那个....哈!”朱允熥喝口茶笑道,“那个....”他想说些什么,缓解下刚尴尬可有说不出来。
“皇上,魏国公家的园子风景还真是独步京城!”李景隆在旁笑道,“臣的家里跟这一比,简直就是狗窝!”
“你也不必自谦,你府上也不错!”朱允熥端起茶杯挡住半边脸。
“平日闲来无事,光是在这园子里坐坐就够赏心悦目的了!”李景隆继续笑道,“臣家里本也想弄这么一个花圃园林,可奈何没有这份雅骨!”
徐辉祖也坐下,笑道,“其实这园子臣也不常来,平日都是用家中子弟演武所用!”说着,指着另一侧,“那边是跑马的,那边是射箭的!”
朱允熥看过去,果然那边立着一排箭靶子。
“徐爱卿能拉几石的弓?”朱允熥正愁没话题,开口道。
“臣无地自容,只能拉开九石弓!”徐辉祖惭愧道,“这些年做官,耽误了看家的功夫!”
五石就是能破甲的重弓了,九石已是武人之中百里挑一。
“你呢?”朱允熥看向李景隆。
“臣九石半!”李景隆一笑,“不过若是上阵,臣用的都是十石大弓!”
这厮倒是没吹大气,若单论骑射的功夫,勋贵二代子弟中无人能出其左右。而且就算是排兵布阵兵法等,这厮也头头是道,勋贵子弟之中称得上一句文武双全。
而且,长的还好看,仪表堂堂美男子。
徐辉祖也是雄壮男子,长相也不差。可跟李景隆一比,缺了那股朝气还有贵气。
朱允熥顺势又看看亭外,对徐家子弟们说道,“你们呢?”
几个少年先是一愣,随后就听徐辉祖怒道,“小畜生,万岁爷问话,尔等还不速答?”
年长的徐茂先上前,“臣现在能拉七石弓!”说着,迟疑道,“但五箭之后就力衰,准头不足!”
“臣能拉五石!”徐景昌说道。
“臣!”最小的是徐辉祖的儿子,还不到十岁的徐钦开口道,“臣力小,只能开三石弓!”
这么小的孩子,三石弓已经不错了。
“你们的弓箭师傅是谁呀?”朱允熥继续笑问。
几个徐家子弟没说话,目光瞟了一眼徐辉祖。
唯有年纪最小的徐钦脆生生的开口道,“是四姑教的!”说着,咧嘴露出满口豁牙子,“四姑母可厉害了,能开十一石的弓!”
“嗯?”朱允熥不可思议的看过去,女眷单独的亭子中,秀气的吃着鲜果的徐妙锦。
她?十石?
随后,眼神中更多几分有趣的打量。
李景隆看了个满眼,心中不免怅叹,“爹呀,您说您老当年,怎么就没想着给儿子生几个妹妹呢?”
第123章
骑虎难下(1)感谢几位帅到看了拉丝勾芡流鼻血的帅哥的指正,前两章把力和石搞混了。应该是能拉几力的强弓,一力是九斤多,而不是几石。而且我也虚心的查了一下大明会典中,关于军弓的记载。
我错了,自罚三杯,诸位赔一根儿!
~
朱允熥的目光再次落在徐妙锦的身上。
“一个女子,居然可以拉十一力的强弓?”
按照大明督军府兵部议定的《教练军士律》,军中能拉开七十斤以上重弓者,已属精锐。
大明所有的都是复合弓,制造工艺极其复杂,而且不同的弓还要搭配不同的箭,一名合格的弓箭手培养起来非常不容易。
徐辉祖和李景隆能拉开重弓,除了他们自小接受明师指导之外,更大的原因还是因为他们出身豪门,吃的好长的壮,长年累月的训练才能拉得开。
“她有那么大的手劲儿?”朱允熥再次朝那边打量一眼。
徐妙锦虽说看起来不像是那种娇滴滴,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女子,可怎么看也不像能拉动十力强弓的女子。
“那胳膊上还不得都是肌肉疙瘩?”朱允熥心中又暗道一句。
~
“四妹!”(有记载徐妙锦是老三,也有记载她是老四的,这里取后者的说法。)
旁边的亭子中,徐辉祖夫人看了那边一眼,低声对徐妙锦说道,“皇上看了你好几眼了?”
徐妙锦脸色微红,有些局促。
“你说,皇上是不是对你有意思?”张氏又低声笑道,“打来咱们家之后,眼睛时不时就落你身上!”
“嫂子!”徐妙锦嗔怪一声。
“这有啥害羞的?”张氏笑道,“在民间呀,年轻的后生看到喜欢的女子,就是这个眼神!”说着,掩嘴继续笑道,“读书人不也说嘛,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嫂子!”徐秒锦薄怒,“看您说的!”
“咋,害羞了?啧啧,咱们四小姐天不怕地不怕的,现在也知道害羞啦!”显然她们姑嫂之间感情极好,说起话来十分随意。
也难怪,如徐妙锦等几个徐家的女儿,都是幼年丧父,自幼被长兄长嫂抚养长大,亦父亦母。
说到此处,张氏似乎想起了什么,又压低声音道,“当初太上皇给皇上选皇太孙妃的时候,宫里的惠太妃还叫我进宫专门问过你呢!”说着,叹口气,“可惜那时候你太小,才十三!”说着,嘟囔道,“还说差着辈分,奇怪了,咱们淮西勋贵之间联姻,从来是只看年龄,谁看辈分了?”
听着自家嫂子口里有些惋惜的口气,徐妙锦忍不住也朝听雨亭那边悄悄的张望了一眼。这一看,恰好和那边朱允熥的目光对上,又赶紧低头。
“当初给皇上选妃,自己之所以没入选,根本不是因为年岁小!”徐妙锦心中暗道,“而是太上皇不愿意再和淮西勋贵联姻,徐家已经位极人臣,若再出一个皇后,必然盈满则亏。”
~~
“皇上....皇....咳!”徐辉祖轻唤两声,然后咳嗽一下。
朱允熥收回目光,转头笑道,“即便是朕的侍卫亲军之中,也鲜少有能用十力强弓之人。”
“小儿无知胡言乱语!”徐辉祖笑道,“算不得数!”
他本想这事轻轻揭过去,岔开话题,谁知亭外徐钦忙开口道,“儿子没说谎啊,平日四姑母练习力气用的都是十一的弓,五十步之内,四顾岳母都是箭无虚发!”
“小畜生,有你多嘴的地方吗?”徐辉祖大怒道,“没规矩!”
“童言无忌!”朱允熥笑道,“朕到爱卿家就是唠家常来了,你要这样,朕可待不下去了!”
“臣失礼!”徐辉祖忙道。
当面教子背后教妻,徐辉祖当着皇帝的面呵斥儿子,也算不得有错。况且此时的风气,就是抱孙不抱子。一家之主对儿子往往非打即骂,但对孙子却是格外疼爱。
莫说是徐辉祖,即便是老爷子以前对那些儿子们,也是不分场合动不动就小畜生王八羔子的乱骂,至于动手那更是家常便饭。
“啧啧,十力强弓!”朱允熥又感叹一声。
李景隆偷偷看了朱允熥一眼,脑筋动得飞快。
“皇上明显是想看看真假,可是他又不方便说?得想个什么理由,让皇上看看徐家四姑娘到底能不能拉十力弓!”
随即,他心中微微迟疑,接着暗中想道,“可是看样子徐辉祖好似不大愿意他这妹子抛头露面的,我要是贸然说话,弄不好怕是要弄巧成拙!”
他心中正想着,忽见朱允熥端起茶盏浅浅的抿了一口,同时目光看似不经意的跟他对上。
李景隆瞬间秒懂。
“得罪人怕啥?皇上高兴才是一等一重要的大事!”
心中打定主意,李景隆笑着开口道,“若说四姑娘能拉十力的强弓,臣还真是有些不信!能用十力的强弓的人,在军中屈指可数,就算是臣也是壮年之后才有这个力气。”说着,顿了顿,苦笑道,“若是徐家的男儿,臣定比试一番......”
话音刚落,徐辉祖骤然黑脸。
“李景隆,你大爷!”他心中罕见的破口暗骂。
“不妥不妥!”朱允熥笑道,“虽说淮西武人之家休戚一体,宛若一家。朕与两位爱卿,更都是姻亲,但毕竟男女有别!”
李景隆想想,笑道,“皇上这话,臣倒是不敢苟同!”
朱允熥侧耳,“哦?说来听听!”
“自家亲戚之间谈什么男女有别呢?”李景隆笑道,“再者说来,我大明开国以来,从不以女子柔弱为美。当年各家跟着太上皇南征北战的时候,女眷也同样奔波于马上大军之间。早年间,太上皇他老人家更是说过,勋贵之女不能养成娇滴滴的大小姐!”
“你他妈还是人吗?”徐辉祖真想上去给李景隆两脚。
“嗯,倒也是!”朱允熥点头道。
这倒不是李景隆瞎说,此时的礼教远没有后来那么严,老爷子的女人,从马皇后开始都是大脚女子,包括他自己的妃子和皇后,也都不是弱不禁风之人。
民间也是如此,甚至有私交较好的人家,当儿女都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之时,让家中兄长组织春游等事,带着弟妹等同行。
“难得皇上今日有雅兴,臣有个不错的建议!”李景隆笑道,“不如趁这边出几个人,徐家那边出几个人,比试一番!”说着,笑笑,“皇上您出个小彩头,咱们君臣私下之乐,无伤大雅!”
“嗯!’朱允熥点头,看向徐辉祖,“徐爱卿你以为如何?”
第124章
骑虎难下(2)此刻,徐辉祖的内心之中就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