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674章

    “告诉你们啊,赵石初来乍到,你们可不许看着人家年纪小欺负他。要是让我知道,哼哼!”邓平板着脸,看看众人,“咱们都是当老大哥的,就要有个当老大哥的样子。”

    第180章

    新人(2)邓平说完这话,顿了顿。

    之所以语气停顿,是因为他在等赵石接话。

    可是半天也没见赵石出声,他微微侧头,见赵石依旧面带微笑的站在自己身旁,似乎不打算说话一般。

    “这小子...”邓平心中哭笑不得。

    一般这种情况,顶头上司把他介绍给同僚了,还说了许多让同僚们关照他的话。那接下来懂事的人,起码要说一句。诸位这里我最小,承蒙各位厚爱,今晚上我作动云云。

    用一场酒,来拉近和同僚们的距离。

    可赵石就好像根本不明白这回事似的,没表示。

    你说他不明白,那肯定不能够。承恩侯不是世袭的勋贵之家,但现在也是高门大户,这等礼尚往来的事不可能没人指点这位小侯爷。

    但他既然知道也懂,却不说不表示是什么意思?侍卫处可比别的地方,大家伙整日低头不见抬头见,而且人际关系也颇为复杂。

    邓平忍不住又多看了这位年轻的国舅爷一眼,淡淡的书卷气,若有若无的疏离......

    “邓头,到点儿换班了!”

    就这时,屋里忽然有人开口说道。

    桌上的水晶沙漏已经到换班的时辰了,按规矩侍卫在乾清宫外值班,每隔一个时辰换班。

    “去吧去吧!”邓平摆摆手。

    即将换班的侍卫们站起身,纷纷整理衣冠,玉带上挂好绣春刀。

    “邓头儿,今儿有人告假,这班缺个人呀!”带队的侍卫领班翻看下名册,漫不经心的说道。

    这侍卫领班也是名二等侍卫,名叫袁兴业。

    说起来也是功臣之后,他的祖父袁义当初原是大军头双刀赵普胜手下的领军总管,镇守重镇安庆。陈友谅杀害了双刀赵之后,率军投奔老爷子。而且袁家本姓张,还是战死的蔡国公张德胜的族弟,和巢湖水军一系渊源颇深。

    如今这位老将军依旧健在,为云南楚雄卫指挥使。

    但进入紫禁城为二等侍卫,袁兴业凭借的不但是他祖父的身份,他的母亲,是汤和的第五个女儿。

    也就是说这位袁兴业和宫中的贤妃娘娘,是货真价实的姑表亲。

    所以他这翻动名册漫不经心的话,到底有几分是真的漫不经心还真不好说。

    邓平眼皮一翻,侍卫处这些人什么来历他一清二楚,当下没好气的说道,“少一个就少一个,又不让你上边关打仗去,少一个人就不干活了?”

    见他发火,袁兴业讪笑两声,“看您说的,我哪是那个意思!”说完,眼皮不经意的扫了一眼。

    “邓统领!”

    忽然,赵石开口道,“既然少一人,标下初来乍到正无所事事,也正好刚跟着袁大哥们学学!”

    “你要去?”邓平微微皱眉,低声道,“你是二等侍卫,用不着....”

    二等侍卫多是用作侍卫领班,在各处值守时也不用站着当值。

    赵石笑道,“标下刚来,许多事还不熟悉,正好借这个机会熟悉熟悉!”

    邓平沉吟片刻,“行,那你跟着去吧!”

    赵石答应一声,挂上腰刀整理下衣冠,走到袁兴业身边,“袁大哥,今日跟着您,劳烦您了!”

    袁兴业似乎没想到赵石居然主动请缨,有些发愣,强笑道,“好说好说!”

    随后,带着手下一班侍卫,昂首挺胸的出了值班房,直奔前面的乾清门。

    邓平站在窗口朝外看,一行人赵石身材最为矮小,可到了地方之后,却如钉子一样,笔直的站在太阳下。

    “这小子....是个人物!”邓平心中暗道一句,笑着摇摇头。

    ~~

    “皇上,您看!”

    这一幕,也被乾清宫暖阁中的朱允熥看的一清二楚。

    他正看向窗外,胡观从袖子中抽出一叠厚厚的奏章,双手呈上,“您吩咐的事,都记在这上边!”

    朱允熥收回目光,把那奏章拿在手里掂量几下,笑道,“份量不轻啊!”说着,直接拉开御案的暗阁,使劲的塞进去。

    “看就先不看了,这里面可有什么过份的事儿没有?”

    胡观闻言低声道,“太过份的没有,不过买卖风尘女子,侵占田地私自砍伐森林开矿,勒索商人的事屡见不鲜。”

    这份秘密奏章,记的都是藩王们私下里所做的事。由各地的青眼线人负责记录汇总,再由胡观送到朱允熥的御案前。

    “呵!你也看见了,朕的暗阁里都放不下了!”朱允熥冷笑一声,藩王们大错不犯小错不断,一笔一笔的都记在小本本上,如今这些小本本都快没地方塞了。

    不过,也快用不着再塞了。

    拿出来一笔一笔跟他们算清楚的时机,不会太远了。

    现在,你们玩你们的,他记他的。

    再说以青眼的手段,就算你不玩,他也一样有手段,让你将来浑身是嘴都说不清。

    这时,朱允熥又看了胡观两眼,“朕怎么觉得你瘦了!”

    “我一天净干这些没屁眼子的事,能不瘦吗?”

    胡观心里腹诽一句,半躬身回道,“臣自知性情愚钝难以担当大任,蒙皇上器重以来时刻战战兢兢,日思夜想是以彻夜失眠。”

    “既交给你,就是信得过你!”朱允熥开口道,“再说这才哪到哪儿?驸马,你呀,就是心里想的事太多。放松些,日后还有重用你的地方呢!”

    “那估计我活不长远了!”胡观心中叹气,躬身道,“皇上知遇之恩,臣万岁难报!”

    “你看,你现在和过去还是有区别的!”朱允熥笑道,“过去,你嘴可没这么溜,说不出这么多好话来!”

    闻言,胡观尴尬一笑。

    就这时,王八耻再次出现在门外,“万岁爷,礼部侍郎李至刚求见!”

    “嗯,传!”朱允熥点点头,随后朝站起身的胡观说道,“你不用走,估计他没什么要紧的事儿!”

    李至刚这人是官迷儿,隔三差五有事没事都要到皇帝面前露脸。但此人办事能力极强,交代给他的事也总是好不打折扣的执行,办起事来六亲不认。

    “臣......”

    “无需多礼,见朕何事?”朱允熥问道。

    “启禀皇上,近一个月前,您下旨让开封拆除一赐乐业教的会堂......?

    “是有这么回事!”朱允熥板着脸,“怎么,有人还怀念其他祖宗,要对抗朝廷吗?”

    “对抗到没有,皇上下旨之后,由开封卫调兵所有邪教会堂都予以拆除,并且告诫民夫不得擅信他教!”李至刚开口道,“但最近却出了一件怪事。”

    说着,他顿了顿,“近日,开封府抓了一队金毛藩鬼,金发碧眼跟罗刹似的。说是从沿海处上岸,跟着商队走到了中原行省。”

    朱允熥表情凝重起来,沿海到中原何止千里,一队藩鬼竟然能借着商队竟然通关。

    “到了开封之后被守城的兵丁擒货,全部下了大牢。开封知府见这些藩鬼人不人鬼不鬼,又不通言语直接动用大刑,当场死了好几个。”

    “剩下的见事不对,拿出一封国书.......”

    (不烧了,脑子迷糊,我快了。)

    第181章

    好一条疯狗(1)朱允熥的表情愈发的凝重起来。

    开封那边擒获了一队藩鬼,也就是洋人。

    这些人在福建广东沿海不奇怪,可他们却偷偷的混入中原,显然是和一赐乐业教有关。被抓之后不表明身份,让开封府弄死好几个才拿出国书。

    事出反常必有妖啊!

    没人带路,没有翻译,他们找得到地方?谁给他们提供的这些?

    这时代可没人管着洋大人的毛病,别说死了几个,就是都死在开封府的大牢里,也不过是乱坟岗里多一个坟包而已,但有了国书地方官就不得不重视。

    “哪国的国书?”朱允熥问道。

    李至刚开口道,“回皇上是弗朗机人,带着天主国教皇的国书!”说着,顿了顿,“其书已至礼部,臣和前朝大元时所留的与泰西交往之文书相对应,不似作伪。”说着,手伸入袖子中,“这便是那弗朗机人所带的国书,请皇上御览......”

    所谓国书其实有些破烂不堪,但拿在手里很少厚重,应该是羊皮纸所做,上面都是跟麻花一样的画符,想来应该是拉丁文。

    佛郎机是从前元传下来的对欧洲人的称呼,元史中就记载过,至正二年秋佛郎机进贡异马.....

    元朝虽有万般不好,但绝对是华夏历代史上最为开放的朝代,无论你你来自何处,无论信奉何种神明,只要缴税就可以来。不但可以来,还可以定居传教等等。

    此时大明问鼎江山不过三十年,许多前朝旧事还历历在目,朝中臣子们对海外之国也了解颇多,有据可依。

    若再过些年,这些历史尘封于高阁之中,只怕天下人对于外面的世界又是两眼一抹黑。而且随着国力增长,天朝上国之说深入人心,从皇帝到大臣对于外面的世界也就不关心了。

    “这大概就是传教士了!”

    朱允熥看着手中晦涩难懂天书一样的国书心中暗道,“这可比原时空当中利玛窦早了一百多年啊。现在还不是大航海时代,这些人是怎么....?”

    想着,他忽然一笑,忍不住拍拍自己的额头。

    西方使节什么罗马教皇,什么那不勒斯王国的使者,什么法兰西人,日耳曼人在大元朝的时候就来过,还不止一次。从忽必烈开始一直到元顺帝,现在过来也没什么稀奇的。

    只是朱允熥觉得这事肯定没这么简单。

    而且,摆在他眼前的现在还有个难题,这些所谓的使者,见还是不见?要不要送到京师来?

    若不见,这些人的下场就是咔嚓一刀。

    若是见,该用何等的礼制相对。

    思索片刻之后,朱允熥还是觉得,得见。

    不但要见,而且要大张旗鼓的见。

    首先,随着这些年大明的国力高涨,读书人群体之中,尤其是那些理学名家们有一种说法尘嚣日上。

    “治国之道尚礼仪不尚权谋,根本之途在人心不在技艺!”

    这种说法很是得到朝中官员们的认可,也大行其道。

    可以借着这些所谓的使臣,给朝臣们来一次地理科普,让他们看清天下和世界的区别。同时,既然这些人从万里之外而来,无论是坐船还是走陆地,都要有地图吧?

    有了地图,大明朝可以借着护送使者回去的名义,趟趟道儿,就当是踩点了。这种官方的开拓效果,远超民间百倍。

    这些人的到来,可以作为全面放开海禁的一个很好的契机。

    未来百年是人类历史上最为风云激荡的时间,大航海时代使得东西两方的距离再一次被拉进,同时也能带来巨大的财富。

    除了财富,更重要的是开阔国人的视野,用事实改变传统士大夫对于世界的看法。

    历史上大明不是没有这样的机会,可是自己给废了。文官集团故步自封,皇帝们长于妇人太监之手也是两眼一抹黑啥都不知道。

    所谓的天朝上国,是靠着历史的惯性在维持一方霸主的地位。直到后来的满清,等西方人经过大航海的沉淀,如狼似虎而来的时候,就再也抵挡不住了。

    抵挡不住,并非是技不如人。

    更可怕的是,不愿意睁眼看世界不愿意了解。

    就好比满清同治皇帝的老师,理学大家,天下读书人的清流领袖。

    他居然对同治皇帝说,“世上哪里有许多国家,大抵英吉利国,法兰西国,俄罗斯国,日斯巴尼亚是真有的。其他各国,都是洋务派编出来骗皇上您的!”

    看看,皇帝的老师都愚昧到这个德行,那这个国家得落后到什么程度?

    落后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改。

    “那些使节还剩下多少个?”朱允熥开口问道。

    “一共十七人,现还有存有六人!”李至刚说到。

    “送到京师来,沿路上有病的找朗中好生照看!”朱允熥想想,“沿途住驿站,就按照七品官的待遇,给与米粮!”

    说着,语气骤然变得严厉起来,“另,去查。这些人是谁引领着到了中原的,他们怎么过来的,给朕查清楚,涉及人员一律都送往京城!”

    说到此处,又顿了顿,“这事朕一会有手书给何广义,让他调一队锦衣卫配合你!”

    “臣,遵旨!”李至刚这人就怕没事干,只要有事干哪怕是查他亲爹他都高兴。

    随后,他抬头轻声道,“皇上,还有一事!”

    “说!”朱允熥端起茶盏喝了一口。

    “前阵子山东曲阜,有放归良民之身的乐户状告衍圣公府侵占民田一事,已有了结果!”李至刚说道,“确有其事,而起这样的事,还不是一起。”

    说着,又道,“衍生公圣人之后,却未修圣人之德,其乡里之地皆为衍圣公一门予取予求,乡民皆为佃户奴仆,只知衍圣公而不知朝廷!”

    “圣人后裔,以圣人之名享受荣华,却连他们老祖宗半分德行都没有,那还谈什么衍圣公?”朱允熥冷笑道,“传旨,从此以后免了曲阜孔家世袭县令一职,所侵占的田土数目查清楚,发还百姓,还有历年来侵占的民脂民膏。涉案人等,一律入狱,该杀头还是该充军,有司盘判定论处!”

    “取消他孔家一切尊荣,往后每年的祭孔大典,由礼部和国子监共同办理。衍圣公之爵位.....罢免!”

    “皇上!”

    李至刚忽然开口道,“臣以为,如此处置怕是有些不妥?”

    “哦?”朱允熥冷笑,“怎么,你怕了?”

    “臣不是怕,臣是觉得这么处置,有些.....”李至刚沉思片刻,笑道,“有些操之过急,太快了!”

    第182章

    好一条疯狗(2)“臣的意思是,没必要这么急。有些事一旦急了,办起来难免给人口实和话柄。而衍圣公乃圣人后裔,不但历朝历代格外礼遇优渥,更是天下读书人的至圣先师。是以,臣还是觉得,得慢慢来。”

    “起码.....”说到此处,李至刚看了下朱允熥的脸色,“起码,要让天下读书人知晓,皇上您的苦心不是?”

    说话听音儿,朱允熥就知道他李至刚绝没那么好心帮着衍圣公他们家说话。

    历朝历代都礼遇优渥?上千年的功劳饭,吃到时候了!

    “那你说说,怎么办才不急?”朱允熥问道。

    “归根到底这次衍圣公府上闹出的事,是有违国法,有悖人情。”李至刚正色道,“我大明立国以来,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衍圣公府也不能例外。”

    “所以既是犯法,就要审。臣请奏,将民户状告衍圣公府侵占民田的状子,全交由刑部大理寺审理。”说着,他顿了顿,“其实臣觉得,这两个地方多是圣人门生,想必会为了孔家的颜面有所遮掩,臣斗胆请皇上准锦衣卫协同办案!”

    朱允熥不置可否的点头,“你接着说!”然后,对王八耻道,“给李爱卿上茶来!”

    这一句李爱卿,直接让李至刚热血往天灵盖上涌。

    “这些年衍圣公府在当地的案子不是一件两件,既然要查,那就桩桩件件都要详查。所犯何事,涉及的苦主是谁,钱粮多少?”

    “查到谁抓谁,绝不姑息。同时把查案详细的卷宗,明发天下,让天下的读书人都看看,这些沽名钓誉的圣人之后到底什么德行!”

    在李至刚的心中,什么圣人,什么衍圣公,既然皇上看你们不顺眼,就有一万个理由扳倒你们。

    “真相大白于天下之后,朝堂之上无论怎么处置衍圣公府,想必都不会有人阻拦。”李至刚继续道,“而且届时他衍圣公府背负骂名,即便朝堂不处置,想必孔家也没脸再说什么圣人之后,传承香火的话了!”

    “以后裁撤衍圣公府,由于朝廷设置孔庙祭圣,也就顺理成章。”说到此处,李至刚又是一笑,“其实这也是为圣人的名声着想,不然圣人的名声,早晚被他们那些不孝子孙给败光了!”

    “这厮是真黑呀!”

    旁边,一直当自己不存在的胡观,听得心惊肉跳。

    所谓侵占民田巧取豪夺这种事,豪门大户有一个算一个都逃脱不干净。皇上的意思本是惩戒,就算是免了一切特权,罢免了世袭的县令,收回衍圣公的爵位,可还是给人家孔家留了颜面。

    李至刚这厮,却是等于直接把人家往死里弄,让人家永生永世不得翻身。

    想想,衍圣公府经过大理寺刑部还有锦衣卫那么一查,得查出多少破烂事儿?

    查也就罢了,还要明发天下,等于把孔家的事直接告诉了所有的读书人。到时候好事坏事大宅门里的丑事,还有作奸犯科为非作歹的恶事,孔家必然千夫所指背负骂名。

    按照李至刚所说的办,衍圣公府必然有许多人获罪,圣人后裔变成囚徒。到时候孔家家业尽失,几十代的积蓄将毁为一旦,又背负着骂名,多少代人都抬不起头来。

    “太狠了!这些读书人太狠了!”胡观心中暗道,“姥姥的,以后老子离他们都远远的!”

    御案后,朱允熥细长的手指轻轻敲打桌面,做沉思状。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