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9章
“不然大明九边,都学着如此,一镇就八十万,一年多少?朕卖了腰子都凑不出这个钱来!”说着,目光看向汤軏,“其实你也要明白,朕对你的一片苦心!”
第233章
收网(2)朱允熥忽然觉得,跟汤軏说话,有些费劲。
换李景隆徐辉祖哪怕任何一个人在这,都要说皇上之苦心,臣感激涕零铭记五内。
确实是一片苦心,不然闹了八十万亏空这么大的事,直接罢官免职戴罪听参了。还把你调回京师,哪怕是个闲职,也是看起来尊荣无比的闲职,皇帝给足了你汤家面子了。
可就这么简单的事,朱允熥不说话汤軏就是不懂。
但幸好他不是傻子,想了半天之后才后知后觉,起身行礼,“臣谢过皇上一片抱拳爱护之心,臣何等何等值得皇上如此.....”
“诶!”朱允熥叹息,心中暗道,“还没蠢透,还能想明白!”
随即,他笑道,“毕竟你和旁人不同,不看你父亲的面子,你朕还是实在亲戚!”说着,他微微一笑。
这笑容,忽然让汤軏心中波澜再起。
“皇上这笑,看起来不像好事啊!”
“于公于私,朕都要给你一些体面!”朱允熥又道,“把你贬得一无是处,朕也要落下个识人不明的名声。除了这些之外,你在西安这两年,虽是有亏空,但西北之地一向治理得很好。练兵,茶马交易,卫所筑城,你的辛苦朕也都看在眼里。”
“臣.....”汤軏忽然哽咽,“臣,只是做了应该做的!”
“很多人不这么想,立了点功就跟朕要这要那,生怕朕不知道一样!”朱允熥冷笑,“还有些人靠了父祖的功绩,躺在功劳簿上荣华富贵也就罢了,还贪心不足想着祸害大明的江山,做朕的蛀虫!”
汤軏想想,忽然问道,“皇上,可是臣家里....”
“呵!”朱允熥笑出声。
你说他笨吧,还真分哪方面。
有些事上不点他,他脑子不转想不明白。
但有些事不用点,稍微放出点口风,就想的通透十足。
大概这也和出身有关系吧!
豪门官宦之家的子弟,或许能力上有所不足,为人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是人情世故,还有利害关系上,比谁想的都透都明白。
“若是臣家里有不孝子弟,也不劳皇上费心,臣直接....”汤軏说着,脑子里忽然浮现出刚才袁兴业那种跳脱,趾高气昂不稳重的模样,开口道,“臣行家法!”
家法?
我要的是国法!
朱允熥心中暗道一句,面上摆摆手,“先不说这些,说正事!”说着,正色对汤軏道,“让你回来你管京营的!你和平保儿还有蓝春搭班子,京师大营差不多十九万兵马,要给朕管好!”
“之所以选你们三个,是因为你们三个都上过战争,打过仗见过血,知兵懂兵。朕就是怕你,以为朕给你调了个闲职,心里存了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混日子的心思。”
“臣定当竭尽所能肝脑涂地!”武将家的子弟,翻来覆去就是这几句话,表忠心的时候一定把自己的命带上。
“你命吧就好!”朱允熥又敲打一句,“人生起起落落很正常,勿要患得患失,乱了分寸!”
~~
汤軏脑子跟团浆糊似的,走出乾清宫。
风一吹,才猛的发觉后背都让冷汗打透了。
虽皇帝没和他说什么重话,但他总感觉有很大的凶险好似在后面等着他一般。同时,心中也满是懊恼。
汤家,许多年没这么丢过人了。
老爷子在位那些年,无论是对他老子汤和还是对他们这些小的,从来就没半句重话。
“丢人呀!”他心中暗道一句。
想着,摇摇头朝外走。
刚走到端门,就听前边的侍卫热情的朝对面打招呼。
“哟,驸马爷,您来了!”
“哥几个都在,哈哈!”
驸马胡观,早些年和汤軏也有个几面之缘,不过仅限于见面了点个头打招呼而已。
可此刻,显然那些侍卫们,对这位驸马爷很是讨好。
胡观站在原地,双手张开,“劳烦了啊!”
“看您说的!”侍卫王恪上去只是象征性的看看,“查谁还能查您?”
“规矩就是规矩!”胡观笑道。
忽然,汤軏心中有些恼怒。
他进宫的时候,查的可是仔细的狠啊。
“狗眼看人低的东西!”他心中骂道。
这时,胡观也看到了汤軏。
赶紧上前一步,“我这才瞧见您,您几时回京的?”
“不敢!”汤軏忙侧身笑道,“下官可不敢当驸马爷的大礼!”
“那个......”胡观也是个口条笨的,半天说不出什么寒暄的话来。
“您先去面圣,我们改日在聊!告辞!”汤軏拱手,先走一路。
路过端门值班的侍卫们时,颔首点头示意。
王恪等人点头笑道,“公爷走好!”
眼看汤軏的身影走远了,一侍卫靠近王恪低声道,“王头儿,您看着吧,汤公回京了。袁兴业那厮,又要蹦跶了!”
“他蹦跶?哈!”王恪笑笑,“那他回家蹦跶去吧!这是哪?紫禁城是他蹦跶的地方吗?”
“哈哈!”周围侍卫们都笑了起来。
所谓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朱允熥这个皇帝麾下的侍卫亲军也不是全完的铁板一块。而且大家伙都是有根底的人家出来的,谁怕谁呀!
你袁兴业跟宫里有亲戚,好像谁家没有似的!
乾清宫暖阁中,朱允熥正跟王八耻说话。
“万岁爷,汤公爷进宫的时候,还带了两车的礼物,是送到贤妃娘娘那边的!”王八耻低声道,“是朴公公那边,直接让人收了!”
“哦!”朱允熥脸上表情淡淡的,“知道送的什么吗?”
“山货,核桃仁儿,葡萄干,还有一麻袋干蘑菇!”王八耻低声道。
“知道了!”朱允熥摆摆手,让王八耻躬身下去。
“他还是知道分寸的!”朱允熥心中暗道。
汤軏若是真的真金白银的往宫里送,那他不但是不知道分寸,还是真傻!真蠢!真笨!
真给汤胖儿他们母子三人,找麻烦!
~
“皇上!”胡观坐在朱允熥的对面,“胶东那些盐船分三批抵达盐城,两淮的盐商,苏杭的盐商等人,也都到了京师!汤景傅忠,今晚上就要宴请这些商人,开始卖盐了!”
“能量不小啊!”闻言,朱允熥笑道,“你看,从胶东到两淮,各省的运河水师,兵备衙门,河道衙门,旁人难若登天的事,他们一句话就畅通无阻!”
“还有两淮的盐运使,盐场提举使,税课司,哈哈!一句话,要么是装聋作哑看不见,要么是串通一气一块发财!”
说着,朱允熥的眼神变得凌厉起来,“手眼通天啊!”
这眼神,让胡观心惊肉跳,太阳穴突突的。
他想了想低声道,“皇上,那是不是该收网......!”
说着,从袖子中掏出一奏章来,放在桌子上,“这几年汤景王宁他们干的混账事,都在上面。涉及的官员,利润的分配,所走的道路关卡,臣都一一详实记录。”
“朕知道了!”朱允熥瞥了一眼,“你自己写的?”
“是下面人抄写的!”胡观低声道。
“嗯,好!”
朱允熥点头,“你下去吧,盯着!”说着,对门外说道,“王八耻!”
“奴婢在!”
“传何广义!”朱允熥开口道,“朕有差事给他!”
~~
第234章
圣山(1)江南的四月,已是黄鹂翠柳。
而北国的四月,依旧可以看见远处山巅,覆盖的白雪。
地面微微有些开化,打着铁钉的战靴踩在泥土上,顿时呈现出一个个带着菱形花纹的印记。
一个穿着红色棉甲的武士慢慢走到河边,
摘下腰间的牛皮水壶,先是划了划小溪中潺潺的流水,然后把壶口倾斜。
阳光很盛,他枪盔上的长长铁尖,折射出耀眼的光芒。
而他手臂上包裹的环形铁甲,远远望去就像是一团璀璨的光华。
律.....
就在武士装满引水之后,早就迫不及待的战马蜂拥的冲向河边,低头引水。
“镇台!”
武士将水壶,递到一员三十出头,面如冠玉的将领面前。
后者却没有接,而是依旧看着远处的白雪覆盖的山峦。
他,就是大明在高丽行营的总兵官颍国公傅让。高丽这块大明新版图之地,最高的军政长官。
见他目光深邃的看着远处,在傅让身后,一个三角眼八字胡的汉子慢慢靠近,用有些强调怪异的汉语说道,“国公大人,那边就是白头山!”说着,又补充一句,“我们高丽人的圣山,是高丽人的发源地!”
然后,他的目光充满了虔诚带着期望,看向远处.....
“哈姆顿大幕比.....”(你放屁)
一声突如其来的咒骂,好似冷冽的刀锋,让刚才说话的高丽人猛的打了个寒战。
紧接着,就见一个留着金钱鼠尾的女真勇士,直接抽出了刀,眼神中满是杀意。
“你....你.....”高丽人大惊失色,赶紧躲在傅让亲兵们的身后,“大人们救救小人,女人野人要杀人啦!”
“哈哈哈哈!”连带着傅让,周围的人都大笑了起来。
“荣保,为何生这么大的气!”傅让对那女真武士说道。
大明的军中,各族武士都有。尤其是北方的边军,蒙古人色目人女真人高丽人.....其实军队,最排外但也最团结。
“将军!”叫荣保的女真武士盯着那高丽人,“那不是什么白头山!那是我们女真人的长白山!”说着,一指躲在亲兵们身后的高丽人,怒道,“什么时候成你们的了?卑贱的高丽人!”
他汉语并不是非常熟练,一会是汉语,汉语之中还夹杂着女真语,骂起人来跟萨满调似的,又快又费嘴唇。
对于这一幕,傅让也好其他亲兵们也好,都见怪不怪了。
女真人和高丽人是死敌,一见面就要掐。
“那是我们的白头山!”高丽人大喊。
“........”女真人半天没想出用汉话怎么回答,恼怒之下抽刀就上。
“行了!”傅让脸色一沉。
荣保手里的刀马上放下,只是眼神还如刀子一样看着那高丽人。
“尹锡泰你过来!”傅让朝那高丽人勾勾手指。
后者顿时眼中放光,颠颠的跑过去。
啪!
但一下秒,尹锡泰直接被傅让一巴掌抽得倒在了地上。
“小人有罪.....”他不敢问缘由,只能如狗一样跪着,摇尾乞怜。
傅让手中的马鞭,点了下头盔的下沿,正色看着他,“那不是你高丽人的白头山,是长白山!明白吗?”
“.....”尹锡泰一愣,然后猛的叩头,“是,是长白山!”
“以后,别让我从高丽人口中听到白头山三个字!”傅让冷冰冰的看了对方一眼,而后又对荣保摆摆手。
后者把刀插在腰间,大步向前。
“以后那山,就是长白山!”傅让笑道。
“那本来也是长白山!”荣保想都没想,直接回答。
傅让一笑,马鞭轻轻拍打对方的肩膀,“记住,以后那不是你女真的长白山!”
“嗯?”荣保眼神一凌,有些暗怒。
“是咱们大明的长白山!”傅让轻轻一鞭子,直接抽在对方光秃秃的脑门上,啪的一道红印子。
咱们大明的长白山?荣保若有所思。
“你,你....”傅让先后指了指两人,“都是大明的人!”
“是是是,小人生是大明的人,死是大明的鬼!”尹锡泰忙不迭的说道。
而荣保,则是不屑的看了对方一眼,眼神中满是嫌弃。
“哈哈!”傅让身后的老军亲兵笑道,“爷,咱们军中的女真人看不起高丽人,反过来高丽人也看不起女真人。高丽人愿意跟蒙古人一块带着,可蒙古人总和女真人在一块揍他们.....”
这老军是傅家的老兵,傅友德时期就跟身边的马弁,所以没叫傅让的官职和爵位,而是如家中老仆一般,称傅让为爷。
傅让一笑,没有多说话。
忽然,他猛的扭头看向另一方。而与此同时,他身边的老军亲兵们在第一时间也察觉到了有动静,眨眼之间已是刀弓在手。
“镇台大人!”
一骑兵,干涸的嘴唇没有半点血色,在傅让面前十步外下马,小跑而来,“镇帅,前边二十里山谷,发现高丽叛军大队,起码有四千人!”
哪里有征服,哪里就有反抗。而且这世上,根本没有百分百的征服。
高丽人胆怯的外表下,是一双双充满歹毒的眼睛。面对明军的刀枪,他们恭顺务必。可在明军看不到的地方,他们化身毒蛇。
从大明把高丽纳入版图以来,各地的叛乱屡镇不止。小的不过是三五个村庄,而大的往往能席卷一州几道之地。
其实对于这种大规模的叛乱,明军巴不得越大越好。
首先,如果高丽人不反抗,如何能显出驻军的重要性。这和养寇自肥是一个道理,大伙的军功都在这上头呢。
其次,你不反抗,大家在高丽这穷地方吃什么喝什么。你们叛乱的随你们乱,随你们抢。你们抢来的,到最后还是要落入驻军的口袋。
再次,这种叛乱也是大明乐见其成的。高丽反叛军闹得越厉害,越会容易引起高丽人自身的反感。人都是这样的,好不容易有了安稳日子,税也比高丽王时期要少了,穷人的孩子也可以读书了,你们还闹腾什么呢?
而且,你们所谓的反叛,一没有名份大义,二是以卵击石,只会杀戮自己人取乐。
这一次,傅让带兵出来,就是为了寻找这伙高丽叛军。
没想到,正堵在了长白山脚下。
“传令,集合,出击!”傅让简单下了几个军令,转身翻身上马。
忽然间,他又看到了远处白雪覆盖的长白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