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771章

    心中那点懊悔和怅然还有无助,在瞬间消失的无影无踪。

    吏部左侍郎,那可是掌管天下官员的第二把交椅,大明朝天官的候选人!权利,比他这个礼部侍郎大出不知多少倍。

    他的表情变化,尽收朱允熥的眼底。

    朱允熥继续开口道,“兼都察院左督御史,赐南书房行走!”

    李至刚呆了!

    这种种的升迁,等于直接进入了大明帝国的核心决策层。

    多少年梦寐以求的事,在这一刻如愿所偿。

    而且这还只是个开始,他相信随着新政的推广,他的地位将逐步高升,在朝中举足轻重。

    “我看日后谁还敢瞧不起我!”

    李至刚心中咬牙,跪地高呼,“臣,叩谢皇上天恩!”

    “起来起来!”朱允熥柔和一笑,“要记得,朕用你,是因你之能!莫要辜负了朕!”

    言外之意,李至刚心知肚明。

    “官绅一体当差纳粮之事确实非同小可!”李至刚开口道,“臣说句不好听的,之所以肱骨大臣们都不赞同,因为他们自己就是免税阶层之中的一员。没人愿意捅这个马蜂窝,也没人敢!”

    “谁也不敢面对天下悠悠众口,跟不敢被万夫痛骂!不过在臣看来,这事也没什么难的!”

    朱允熥微微有些意外,“哦,你说简单?”

    “也不简单,但也不难!”

    既然要做,就做绝,这是李至刚的座右铭。

    他沉思着开口说道,“士绅们再怎么不满,可他们也是大明朝的子民。所谓秀才造反十年不成,他们也就是嘴上嚷嚷。而且,读书人嘛!”说着,他笑了笑,“最胆小,也最不团结,更是喜欢内斗算计!”

    朱允熥听着,不住的点头,“你说下去!”

    “仓促之间,臣也没有个完整的说辞,只有一个头绪!”李至刚继续道,“首先,此政不能马上推行天下。臣以为,就以山东孔家一案为引!”

    “明日臣上书皇上,以孔家案开始说山东还有隐藏的田地,要朝廷彻查。然后.....”

    说到此处,李至刚咬牙冷笑道,“太祖高皇帝给士绅们的特权是免税,但免税的田地是有额的,从秀才到进士不等。”

    “而且,太祖高皇帝当日没说过,允许他们把别人的田地挂在自己的名下谋私!”

    刹那间,朱允熥都懂了,赞许的看着李至刚,频频点头。

    “清查孔家隐匿的田地,就会牵连出其他帮别人挂名免税的士绅。”李至刚咬牙道,“抓,然后审。然后扩大追查面积,先从北方各省开始.....”

    “为何先从北方?”朱允熥问道。

    “北方士绅软!南方士绅硬!”李至刚继续道,“事情定然越查越骇人听闻,越查越收不住。半年时间内,臣查了北方之后,再上奏皇上您!”

    “臣以御史之身,阐述士绅不法之行。然后皇上可下令成立专门清查以免税谋私的衙门,臣再对南方各省开始清查!”

    “先不说新政不说官绅一体当差纳粮,而是先查他们用自己免税的特权,帮别人挂名田产之罪!如此以来,事事名正言顺!”

    真是个人才!

    用对人了!

    朱允熥真想狠狠的鼓掌,给李至刚这个狠主意喝彩。

    免税是特权,当用自己的特权帮别人挂名田地就是违法。

    先不收你的权,先查你的罪,然后追根溯源,再直指罪的源头,就是免税特权!

    “这件事,臣一个人也办不好!”李至刚低声道。

    “你去选人,回头报给朕名单!”朱允熥大笑,“都依你!”

    第六十三章

    爪牙(1)李景隆迈着方步,走进南书房的值班处。

    临跨过门槛的那一刻,手腕一抖,手里头把玩的羊脂玉把件无声的落在袖子里。

    刚要说话,却发现南书房中的气氛有些不对。

    诸位南书房的大臣都低着头,看似在盯着手里的活,可眼神却一个劲儿的往外飘,眼神里有事儿。

    “怎么茬儿?”李景隆跟众人点头,算是打了招呼,挨着解缙坐下,给了对方一个眼神询问,意思是,“都寻思啥呢?”

    解缙也看看左右,微微一笑,然后在纸张写了一句话,“李至刚进去了!”

    “进哪了?李景隆不懂,手指头快速的在桌子上划拉,算是追问。

    “啧!”解缙给他一个白眼,手指头指了下天上。

    “嘶!”这下,李景隆回过末儿来了,眼皮眨眨。

    然后猛的再用手指头开始在桌上划拉,跟鸡爪子抽风似的,“为那事?”

    解缙无声点头,且给了他一个幸灾乐祸的眼神。

    李景隆又是眨眨眼,坐在那挠挠了后脑勺。

    皇帝要推行新政,作为南书房大臣的他自然知道得一清二楚。其实这事和他没关系,文武殊途。他也巴不得和他半点关系都没有,落得清净。

    忽然,他余光瞥见坐在最门口,目不斜视表情好像谁都欠他钱一般的辛彦德,顿时陷入沉思。

    正想着,解缙递过来一张纸条,“李,吏部左侍郎,左都御史,南书房行走!”

    李景隆仔细的看了几眼,嘴角浮现出意味深长的微笑。

    ~~

    就这时,两个小太监抬着一张桌子,还有一把椅子从外边过来。

    站在门口之后,有些局促的朝门里看。

    正好,朱高炽擦着脑瓜门上的汗从外边进来,笑着说道,“大早上的够热嗨!”随即,他看见了几个抬着家伙的小太监,“怎么个事儿?”

    “回殿下!奉旨给南书房行走李大人,加个桌儿!”一小太监低声道。

    “哪个李大人?”朱高炽一脸疑惑,话刚说完,就见李至刚亲手捧着一个箱子,吃力的朝这边赶来。

    以朱高炽的才智,马上就明白怎么回事了。这位李侍郎是产房传喜讯,生了!

    “恭喜呀以行!”朱高炽先笑道。

    “都是皇上错爱,下官惭愧惭愧!”李至刚捧着箱子,箱子里装的都是文房四宝还有各种文书,显然累的够呛。

    “我说今早上出门怎么听着喜鹊叫呢,原来有喜事!”李景隆站起身走到门外,大笑道,“咱们南书房今儿添丁进口啦?”

    南书房众人,也都跟着笑起来,但笑容都有些耐人寻味。

    原本南书房八个人,组成了不同的派系,但相互之间的力量很是均衡。如今李至刚骤然被提拔到了其中,原本平衡的势力,是否要被打破呢?

    能进入这间值班房的,都是大明朝的人精。

    皇帝为何突然提拔一个侍郎进来,大伙心知肚明。

    你可以从心里鄙夷这个不择手段的人,但必须要在内心深处种事这个家伙。而且,皇帝给他的待遇也太高了,高到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李至刚进来事小,众人所担心的事大。因为李至刚,牵扯到皇帝推行新政的决心,还有推行新政的手段,更关系到朝堂和地方的安稳。

    “赶紧着!”李景隆开口吩咐,“把李大人的桌子放窗口,那边穿堂风,凉快!”

    “随便放就成,找个角落就行!我本不想来,可是...可是圣命难为!”李至刚笑得欢畅,对众人抱拳,“诸位都是下官的前辈,日后少不得请教,还请诸位不吝赐教。另外下官这人直肠子不会做人,若是有什么不周的地方,诸位大人多包涵!”

    “进了这门就是自家人,大伙都是给万岁爷当差的,不分彼此!”李景隆打着哈哈,然后帮着李至刚把东西在桌上摆好,环视一周,“今儿也算是咱们南书房难得的喜事,我看这样,晚上我做东,咱们鸿宾楼。一来呢,庆贺李大人高升,给他接风,二来呢咱们同僚们也算联络下感情!”

    他一说请客,解缙马上低下头,用扇子捂住嘴,想乐。

    李至刚闻言马上站起身,忙道,“不可不可!”说着,也环视一周,笑道,“下官是后进,该下官做东!我请!”

    “不成不成!”李景隆不住摇头,“哪有让你这新人花钱的道理?我来...”说着,大笑道,“真是吃鱼的好季节,我让鸿宾楼准备一顿鱼脍。鸿宾楼可是广东顺德的厨子,那鱼脍是薄如蝉翼....”

    他正说得在兴头上,忽然一个冷冰冰的声音响起,“国丧!”

    顿时,李景隆的热情就像是被泼了一盆冷水,马上浇灭了。

    他悻悻的看看说话的辛彦德,然后对李至刚歉意道,“改日改日!来日放长!”

    “下官都听国公您安排!”李至刚笑得眼睛都看不见了。

    要是以前,曹国公李景隆能这么客气的和他说话。别说这位国公了,就刚才从千步廊礼部办公衙门那边过来,沿途的侍卫对他都是笑脸相对,这在以前哪有呀!

    坐在桌子前,抬头就是乾清宫,能和皇帝朝夕相对,身边也都是大明朝的核心人物。尽管心里知道,此地定然是龙潭虎穴,稍不小心就会引火烧身,可还是忍不住心中有几分得意。

    随后,他见辛彦德站起身,把一摞摞的奏折放在每个南书房大臣的桌上,更是心头火热。

    那可都是以前他想都不敢想的,大明帝国的机密,大明帝国的军国大政呀!

    一边,张紞冷眼看了看李至刚,然后目光中转向一旁。

    吏部尚书侯庸的桌子空着,显然是在处理本部的政务,还没来得及过来。

    “皇上点了他当吏部左侍郎,老侯的位子是不是危险了?”张紞心里暗道,“就算不危险,摊上这么一个不省心的下属,也够喝一壶的!老侯是方正君子,斗得过他吗?”

    随即,他又皱眉心中暗道,“官绅一体纳粮的新政,定然要引起轩然大波,搞不好就是一场大清洗。皇上选的这把刀,不但酷而且毒呀!”

    心中想着,他目光不免再看向李至刚,眼神刚落目光陡然一凝。

    因他分明的看见,李至刚的案头放着厚厚的一本卷宗。

    上面赫然写着几个大字,洪武二十五年之文官任免调动。

    “他要查洪武二十五年之后地方官员任免?”张紞心中暗道,“这厮还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一上来就要闹大事呀!”

    南书房中,人人都各怀心事。

    唯独李景隆和解缙显得有些置身事外,两人一个眼神交流之后,一前一后的溜出值班处,走进点心房,装作喝茶吃点心。

    “瞧见没!神气哈,刚升了官就巴巴的跑来了!”解缙低声道,“不过是一个行走,在本堂办差就不行吗?非要跑着挤来,生怕别人不知道?”

    李景隆一笑,“酸了啊!我隔着二里地都能闻见你嘴里的酸味!”

    “你看,他也好意思?”解缙又哼了一声,“一点深沉都没有,好像凑过来就高人一等似的!”说着,朝外看看,“他呀,还不知道这里头水多深呢!有他难受的时候!”

    李景隆知道他们这些文人的臭毛病,就是爱说是非,所以也不说话,只是笑。

    等解缙说够了,才开口道,“你呀,别小看他!能入万岁爷的眼,定是有几把刷子!”说着,压低声音,“那人的手腕了不得,你得留心!”

    第

    六十四章

    爪牙(2)“他?”解缙轻蔑一笑。

    李至刚为何能进南书房,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内情。

    但同时心中也有些疑惑,皇上想要选刀,为何只选了他李至刚呢,朝中可是有很多把合适的刀呀?

    “想什么呢?”李景隆低声道。

    解缙没说话,目光看着窗外,正好看见辛彦德捧着一摞奏折,缓缓朝乐志斋那边走去。

    “要说铁面无私,辛通政倒是朝中第一人!”解缙话里有话。

    李景隆一听就明白,索性挑开了,“知道为什么他不是刀吗?”

    解缙回头,等着答案。

    “好钢用在刀刃上!”李景隆意味深长的一笑。

    顿时,解缙心中明了。

    皇帝选李至刚是重用,但不是栽培。

    不选旁人,则是一种爱护。

    解缙喝口茶,“我先告辞了?”

    “哪去?”李景隆问道。

    “上午第一堂,太子爷的课!”

    “哟!这可不能耽误!”李景隆忙道,“哎对了,我这得了一方前宋的松涛砚,我这点墨水可配不上这好东西,回头叫人给你送家去!”

    刚走出门口的解缙闻声,立马回头,“别,下半晌我去您府上拿!”说着,喜笑颜开,“好东西呀,有钱都没地方买!”

    “那是!宋徽宗都爱若珍宝的玩意!”李景隆摆手。

    然后,他看着解缙消失的身影,不住的叹息摇头。

    ~~

    南书房的接风宴要延后,可李至刚身边不缺道喜的人。

    自古以来都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刚下了旨,平日在李至刚身边趣味相投的人,就凑到了一块给他道贺。

    黄昏快过夜幕将至,一处偏僻的私宅后罩房,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李至刚有些微醺,脸上满是志得意满的笑。

    礼部郎中张庸笑着端杯,“来来来,再敬侍郎大人一杯。大人春风得意,前程似锦!”

    “我看呀!”旁边礼部给事中张谦附和着笑道,“过些日子,怕是要叫天官部堂了!”

    周围其他人,纷纷笑着点头。

    又有员外郎张泰笑道,“大人,往后还要您多多提携呀!”

    这话,才是这些人心中真正想说的话。

    李至刚满脸酒意,但眼神清明,徐徐开口,“提携你们?”说着,在众人期盼的目光中,低声道,“确实有这么个机会,就看你们....敢不敢!”

    几人都一抖,张泰赶紧问道,“大人,我等这些年一直维您马首是瞻,我等的为人您还不清楚吗?”

    “能力,有!运到,欠缺!”李至刚点点头,“你们附耳过来!”

    ~~

    如此如此,半晌之后,桌上一片沉寂。

    人人都是举着酒杯,不知如何开口,且面有惧色。

    “怎么,不敢?”李至刚嗤笑一声,吃了口菜,“想升官还怕事,想有权还怕粘包。几位,天下哪有掉馅饼的好事?”说着,又是嗤笑,“你们几位,这些年在六部苦熬,不是没功劳更不是没苦劳,可为什么就是上不去?”说着,重重的道,“就因为你们始终豁不出去!”

    “可这事....?”有人迟疑。

    李至刚扫了说话那人一眼,“若不难,万岁爷用得着我吗?”

    那人连忙讪笑。

    这时李至刚看看身边,吏部员外郎张思恭,“你在员外郎任上三年了吧?”

    “下官惭愧!”张思恭叹息一声。

    员外郎不是狼,见着上官就叫娘!不大不小的官,是个人就能支使他,好似寄人篱下一般,半点权利没有,事事都要看人脸色。

    “你若愿意跟着本官,明日本官就奏报皇上,升你为吏部山东清吏司的主事!”李至刚冷笑道。

    “嘶!”众人倒吸一口冷气。

    吏部山东司的主官,那就是全体山东地方官的监军呀!

    那可是吏部,最肥的位置。

    “万岁爷金口,许本官点几个人才一块谋划新政!”李至刚又看向另外一人,“徐良,你在户部的日子不好嗷吧?听说,刚被上官呵斥了?”

    户部员外郎徐良直咬牙,“也不知怎么了,张尚书就是看不上我!”

    “你想升官?”李至刚笑笑,“明日你就可以是户部山东度支司的主事!”

    “啊!”众人惊呼,压抑不住。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