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836章

    “乡所用何人担任你想好没有?”李至刚又问道。

    王怀德眼珠转转,“还请部堂大人示下!”

    “你是松江知府!”李至刚白了一眼,“用什么人还问我?”

    “这...?”王怀德沉吟道,“皇上的圣旨当中说,要推荐本地贤良。那不如就让本地德高望重的乡绅或者举人....?”

    “滚出去!”李至刚突然骂道,“出去把辞呈写了!在家等着锦衣卫和廉政院的人查你!”

    “部堂大人!”王怀德麻溜的跪下,哭求道,“卑职愚钝,卑职愚钝,还请大人再给卑职一个机会!”

    “你说的人,跟过去的粮长有什么区别?万岁爷要革除弊端,革除你懂不懂?过去的人还能用吗?换个名头让他们继续捞继续压榨百姓是不是?”李至刚恨铁不成钢的骂道。

    “那.....乡野之地,识文断字的人本来就少,德高望重的更是....”王怀德脑中一片迷糊,越发的慌乱了。

    “蠢笨如狗!”

    李至刚心中骂了一句,耐着性子开口道,“我问你,乡下是不是有那种老童生?就是一辈子都没考上秀才,只能靠着给童子教书,给人抄抄写写谋生的老童生!”

    “有,还很多!”王怀德懵懂道,“大人的意思是,用他们?”

    “狗都比你机灵!”

    李至刚心中又骂一句,叹口气继续说道,“我问你,这些人有个特征,是不是?”

    “特征?”王怀德想了半天。

    乡下的老童生,自小读书一辈子都没考上秀才,家业都读没了,还一点重活都做不了,又放不下面子。在百姓面前装读书人,在真正有功名的人和大户人家面前,又小心逢迎。

    背地里,乡人都笑话他们是穷酸。

    “爱面子.....?”王怀德试探着回道,“认死理?”

    “你是怎么做到知府这个位子的?”

    李至刚忍不住吐槽一声,又道,“我问你,他们平日最嫉恨谁?”

    “自然是乡绅了......!”忽然,王怀德懂了。

    乡下的老童生一辈子都抬不起头来,百姓们虽然笑话他,但因他读书认字,平日里还要求着他写个信啦,写个对联啦,主持个婚礼记个账啦,秋收的时候帮着算算粮啦!

    面子上这些百姓们对那些老童生还是不错的,逢年过节也会送些东西表示尊重,给他们帮忙了也不会让老童生空手回来。

    几斗米,几斤酒,偶尔给点猪油....

    可是那些乡绅之家,尤其是有功名的乡绅之下,对他们那些老童生可是不假颜色的。呼来喝去不说,还经常把这些读了一辈子书却无所成的老童生,当成反面教材给自己的子弟看。

    “这些老童生穷了一辈子,也让人鄙视了一辈子!”李之刚循循说道,“他们还最要脸面!但他们在乡绅面前就没有脸面!”

    说着,笑道,“这种人不是现成的人选吗?”

    “部堂大人的话,让卑职茅塞顿开醍醐灌顶!”

    高,实在是高!

    老童生们一旦有了权,有了官身之后,必然要把手中那定点的权力用到极致。

    以前谁瞧不起他?他就盯着谁?

    谁不给他面子,他定然十倍的不给人家面子!

    老童生还识字,还会算账,又熟知乡下的民风和各家各户的产业详情。

    乡绅们在想在皇粮上做手脚,做梦去吧?

    而这些老童生,你若说他们掌权之后反过来欺压百姓,他们也未必有那个胆子!

    因为百姓们面子上尊重这些老童生,可心里不怕!

    老童生就一个人呀!既不是百姓们的地主,也不是家族势力庞大的老爷....他也是穷人呀!

    “这人,坏透了!”

    从这个乡所的人选上,王怀德就看出李至刚对人性洞察之深,对人心把握之准。

    “用这些人担任乡所...”李至刚又道,“他们不是官,但也是官府中人!管起来是不是比乡绅好管?”

    “对对对!”王怀德连连点头,乡绅们不好管,你管严了保不齐乡下就有人要闹事!再严重一点,疏通水利修葺城墙的时候,官府连人都征不到。

    “乡所盯着乡绅,你们这些父母官盯着乡所....”李至刚又冷笑道,“不偏不倚公正处事就能让百姓称道,就能保证大明的粮税....”说着,嘲讽道,“这么简单点事,你们这些官儿,就做不来?”

    “另外!”李至刚又道,“各府还有从府学里派生员下去!你心里怎么想的?”

    “嗯......卑职看来应当选寒门子弟.....”

    “还算没蠢到无可救药!”李至刚点头,张口道,“中等人家以上的生员就不要派了,寒门子弟为第一人选,尤其是本就是乡下出身的寒门子弟!”

    “乡下那些猫腻,他们自小就清楚,不会被糊弄!”王怀德这话之说了半句,后半句藏在心中。

    藏在心中的话应该是那些乡下的寒门子弟,大概从小也没少受乡绅的气!

    “实在没有,才考虑中等人家,但绝对不能是出身中等之上人家的生员!”李至刚又道,“中等人家出身的生员,眼皮子不浅薄,会做人一些!但是上等人家出身的,处处想着先做人再做事,就太油了!”

    “部堂大人高见!”

    李至刚淡淡一笑,“松江是我的老家!所以这新政推行之始,松江一定要为天下先!”

    王怀德心中一动,这话的意思他明白。

    “你做好了,我脸上好看!”李至刚又道,“你做好了,以前做错的事,万岁爷可能也就网开一面....”

    “部堂大恩,简直就是卑职的再生父母!”王怀德感激道,“卑职定然尽心竭力,不负部堂所付!”

    “记着!”李至刚完全没把王怀德的马屁听在耳中,而是正色道,“办事,一定要狠准快....一个月内把圣旨中的事落实好,落实到实处!其中但有阻碍,不要犹豫,直接铲除!”

    “卑职明白!”

    李至刚笑笑,“本官刚才的话.....”

    王怀德忙道,“部堂放心,卑职烂在心里,绝不对外人....”

    “嘶.....”李至刚怒道,“该对外人说你就要说!”说着,恼道,“你一会出去了,其他地方的知府定然要问你,本部堂留你都说了什么!”

    “你就直言相告,有什么说什么!”李至刚继续道,“包括本官告诉你如何选用乡所之人!哦,我家祖坟的事不要说!”

    “这.....”王怀德搞不懂了。

    见他如此,李至刚只能叹气,“太笨了!”

    他李至刚费尽心思费尽口舌在这说了半天,就是希望通过王怀德的口,告知整个江南官场该如何做。

    这样的话,他李至刚在江南期间,皇上交代的事就能最快的做好。

    最快的做好,对他李至刚而言就是天大一功!

    就这时,外边蹬蹬传来脚步。

    紧接着李至刚另一个亲随哭丧着脸进来,“老爷子,老家来人送信儿说.....”

    “说什么?”李至刚站起身问道,“可是祖坟....”

    “咱家的老宅子,让人给泼了大粪啦!”

    第189章

    赏赐背后(1)冬日难得的晴朗,以至于阳光都让人有些眩晕。

    尤其是从琉璃窗打进殿中的光,五彩斑斓的同时又格外的耀眼。

    朱高炽有些烦,烦那些刺眼的光。

    他正坐在圆凳上整理着手中的政务文卷,而朱允熥则是坐在窗边,沐浴在阳光之下。

    “晒死你个臭丫挺的!”

    他瞥了一眼朱允熥,心中暗道。

    “哼!”

    突然,就在他心中无声骂了朱允熥一声之后,床边的皇帝嘴里陡然发出一声冷哼。

    朱高炽一缩脖儿,转头看去。

    ~

    “你看看松江知府的这个折子!”

    朱允熥把奏折扔了过去,冷笑道,“李以行只是做了一点实事,就惹得乡老不快。先是有人要刨他家的祖坟,而后又有人光天化日往他家牌坊上泼大粪...”

    朱高炽快速的扫了一眼,皱眉道,“刁民可恶,该治!”

    那大粪是单单泼在李至刚老家的牌坊上吗?要知道那牌坊,可是朝廷赐的进士及第的牌坊,那大粪等于也泼在了大明朝廷的脸上。

    朱高炽继续往下看,口中念道,“牌坊被污...李家老夫人受惊昏厥重病不起.....嘶!”

    与此同时,他心中暗道,“得,丫这次抄上了!祖坟不保,门前让人泼大粪了,熥子怎么也得表示表示啊!”

    同时心中又道,“这李以行倒也真是个人物!为了升官,各个行省被他搅合的不得安宁,官绅视他为洪水猛兽。为表他自己的大公无私,他不但对别人狠,对自己的老家更狠!”

    “不只是让他李家把这些年占的便宜都吐了出来,还亲自派人在老家追缴官绅历年来侵吞的不当之财,甚至那些挂田给别人的地主都没放过!”

    “不但如此,还把天下各省官仓的猫腻直接大白于天下....朝廷改革粮长制,他就是始作俑者。他可是真狠呀,这一下是断了无数人的富贵呀!”

    想着,他又看看朱允熥,心中继续暗道,“熥子还真是养了条好狗!会咬人,真下死口咬呀!”

    “新政的事,目前来看李以行是居功至伟!”朱允熥站起身,慢慢走到朱高炽身侧,背着手道,“雷厉风行的把种种弊端给挑出来,大刀阔斧的整治,让朝廷推行的新政师出有名。”

    “古往今来,任何的改革都要经过一段萎靡期,最开始会导致国家的财税出现缺口或者后继无力!”朱允熥叹口气又道,“最主要的是,改革会出现动荡!可是你看李以行,虽行事急,但却没引起地方上的不安和对抗,难能可贵呀!”

    朱高炽一开始没吱声,心中却暗道,“他李以行先抓地方官员们的把柄,然后让这些官员们使出浑身的解数,拼命的办新政来换得救赎!”

    又听朱允熥说道,“而且不但没引起地方上的对抗,在粮税方面...尤其是他刚走过的北方六省,今年各省上缴的赋税,比往年还多了两成半!”

    说着,朱允熥有些得意一笑,“而且这多出来的,还不是官绅压榨的民脂民膏,而是大明朝本该就有却以前被人给截留的粮税!”

    见他神色如此,朱高炽开口道,“此皆是皇上知人善用之故!

    嘴上这么说,心中却翻个白眼,“多出的粮税确实不是民脂民膏,可也都是出自官绅们的腰包。你丫和李恶狗,还真是吃了你的都给你吐出来,拿了你的给你还回来,还他妈得加倍!”

    “知人善用?”朱允熥抿着嘴角笑笑,“倒也谈不上,朕用人你是知道的,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愿意放权也愿意帮能做事的臣子顶雷!”

    “是是是,皇上用人之道识人之明,臣是望尘莫及的!”朱高炽又昧心说道。

    “现在看来,等李以行在江南各省巡查完毕,新政就可以直接实行了!”朱允熥又笑道,“因为所有的难题,都解决了,所有的障碍也都清除了!”

    “此全仰赖皇上高瞻远瞩.....”

    “不不不!”朱允熥打断朱高炽言不由衷的马屁,“功劳应该是李以行冲锋在前!”说着,顿了顿,“还有你们,你们这些中枢的大臣们,也都一心帮着朕推行新政。坐镇中枢,细心筹划。”

    “你丫终于说了句人话!”朱高炽心中暗道。

    确实如此,他们这些南书房大臣们若是也反对新政的话,无论李至刚多能做事做会做事,下去地方之后也都是寸步难行。甚至若没有这些内阁大臣们在中枢的努力,朝中官员们早就因为新政吵了起来,互相弹劾不止了!

    李至刚的功劳看似是他自己的,可是他的功劳建立在大明朝有一个团结有力的班子的基础上。

    “哎,天下事,守成容易,创新难!”朱允熥又感叹道,“李以行为了新政,祖坟有危还被人在门前牌坊上泼大粪....”说着,苦笑道,“估计他一个佞臣的名头是跑不了啦!”

    说到此处,又是自嘲一笑,“估计朕的名声也好不到哪去,不知百年之后世人怎么评说!”

    朱高炽笑道,“嘴长在别人身上,随他们怎么说吧!但人心如秤,新政是损伤了许多人的利益,可让更多的平头百姓得到了实惠,是非自有公论!”

    说着,看看手中那份松江知府的奏折,脑子突然一转。

    “李以行出身松江大族,家中良田千顷,还有织布工坊数所...”朱高炽缓缓道,“李家在当地是名副其实的名门望族,家中子弟有举人身份的共有二十八人,国朝以来进士及第十二人,出仕的七人...这大粪一泼,李家的百年声望...毁于一旦呀!”

    说着,笑笑,“虽说臣一直不喜李以行做事的风格,但对于他的才干,臣一直也是很钦佩的!”

    然后,叹口气又道,“他是能做实事敢于做实事的人,此等人难能可贵。可偏偏........要落下骂名!”接着,又苦笑道,“传于子孙后世的进士及第大功坊,竟然让人喷了大粪...哎!世间愚人太多,误会如此之深!”

    “进士及第大功坊!”朱允熥的手指轻轻敲打桌面,若有所思。

    “来吧熥子?”朱高炽心中暗笑,“你的爱将让人给泼大粪了,你不得表示表示?”

    “呃...”朱允熥沉吟片刻,转头对外道,“传旨!”

    外间,辛彦德附身进来,“臣在!”

    “记名尚书,吏部侍郎,正议大夫李至刚勤于国事恪尽职守,不畏艰难勇于担当!”朱允熥开口道,“特恩,加授资德大夫衔!”

    “呃......”

    朱高炽一个饱嗝,差点把自己噎了个大白眼。,

    大明朝文官散阶四十二,资德大夫位列第六,那是正二品才能授的荣誉散阶,就这么给了李至刚那恶犬?

    可是,朱允熥的话还没完。

    “李至刚江南之行,所办之事出事公允为国为民,乃天下臣子之表率,大明朝堂之栋梁!再特旨....加李至刚太子少保...”

    第190章

    赏赐背后(2)“太子少保?”

    朱高炽的心都在滴血。

    那可是多少大臣一辈子都求不到的荣誉呀!

    那可是只有尚书一级的大臣才能挂的散职呀!

    那可是仅次于三公的三少之一呀!

    就这么给了?

    可是,他没想到朱允熥对李至刚的封赏还没完。

    “朕记得,李以行的父亲生前也中过进士,对吧?”朱允熥问道。

    “回皇上,李以行之父乃是洪武三年的进士,但因为身子有恙,只做了一任翰林编修就因病回乡了!”

    对大臣们的家世,辛彦德张口就来,“其人已于洪武二十年病逝。”说着,顿了顿,“李太公生前文明乡里,捐助孤寡修桥铺路,援公学授学子,得到过两次朝廷的嘉奖!”

    “他爹是好人,可怎么生了这么个儿子?”朱高炽闻言,心中撇嘴。

    “嗯嗯!”朱允熥点头,继续开口道,“朕来念,你来写!”

    “遵旨!”辛彦德走到桌边,提笔等候。

    “奉天承运皇帝勅曰,旌奖贤劳,乃朝廷之著典!”

    “显扬亲德,亦人子之至情!”

    “顾惟风纪之臣,具有严慈之庆,肆推褒宠,实倍常伦尔!”

    说着,朱允熥一顿,“李以行父亲的名讳是?”

    辛彦德手上一停,“李宪....号....墨翁!”

    “嗯!”朱允熥点头,“故墨翁李宪,乃吏部侍郎李至刚之父。洪武三年之进士,才学绝伦。”

    “洁己自修,于人不沟,独壮心于科第,散贤名于乡野。遗经严义,训于家庭,遂有贤子为国栋梁!”

    “你丫.....连他爹都要奉赏?”朱高炽在旁瞪大眼。

    国朝开国到现在,除了那些老军侯,文官之中除了凌铁头和寥寥数人之外,还没谁能有这么大的恩典呀!

    果然,就听朱允熥继续道,“古人云凡贤臣良才,君当不吝其赏。”

    “为酬其功,特追封吏部侍郎李至刚之父为中奉大夫!”

    “天!”

    朱高炽差点咬了自己的舌头,追封了一个三品官的散阶,可是要在其老家给建祠堂的呀?

    “晓谕,松江府为故李墨翁,建中奉大夫祠!”

    辛彦德心情复杂的写着圣旨,手都有些抖。

    而朱高炽则是心中大声道,“熥子,你丫克制点行不行?我刚才话里话外让你赏李至刚,那是为了捧杀他!你直接给了这么大的恩典.....”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