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837章

    想着,他心中突然一惊。

    “如此厚赏,焉知不是捧杀?”朱高炽心中暗道,“李至刚那官迷,得了这些荣誉,还不得跳上天,继续往死里作?”

    “与此同时,这份独一无二的恩宠,也必让李至刚,成为众矢之的,乃至成为人人欲扳倒而后快之人!”

    阳光从琉璃窗户洒落了,那是工部刚刚烧造的透明的琉璃。

    光正照在朱允熥半边脸上,显得格外正气。

    一个念头突然而至,朱高炽心中再道,“现在赏得多么厚,将来罚的就多么重?猜不透呀猜不透!”

    ~

    “就这样吧!”朱允熥的话,打断朱高炽的心绪。

    就听朱允熥继续说道,“圣旨一式两份,一份送往松江,一份发给杭州给李以行!”

    “遵旨!”

    “还有!”朱允熥又道,“听说因为李家牌坊被污一事,李家太夫人一病不起。传旨给太医院和光禄寺,选些名贵的补药,赐予李家太夫人!”

    “臣...遵旨!”

    ~

    见辛彦德出去,朱允熥拿起茶盏喝了一口,转头看着有些呆滞的朱高炽,“哎?哎....想什么呢?愣神了!”

    “哦!”朱高炽回过神来,犹豫片刻,“皇上,如此的奉赏是不是太过了?”

    “呵,朕的为人你还不知道!”朱允熥笑道,“越是能干的臣子,朕越要赏。既然是赏就要重,不咸不淡的赏赐算什么赏赐?”

    “你这是让李至刚和他爹把骨头渣子都卖给你!”

    朱高炽心中暗道一句,嘴上接着说道,“臣是觉得,如此厚重之赏,容易引人起了骄纵之心呀!”

    “呵!”朱允熥又是一笑,继续低头喝茶,“那就看...他自己的良心了!”

    “看良心?是看天意吧?”朱高炽心中再道。

    忽然,朱允熥好像能看穿朱高炽心思似的,开口道,“你呀,别想那么多没用的!朕的为人你应该清楚,满朝文武朕都想和他们善始善终!”

    “我呸!”朱高炽心中骂道。

    朱允熥又挨着朱高炽坐下,“你在朕旁边忙活一上午了,手里都什么事?”

    朱高炽起身道,“年关将近,宗室内各家子弟的年赏汇总!”说着,把那些问卷推了推,“今年又是各藩去藩之后在京的一个春节,除了赏赐还有赐宴,还有女眷进宫朝拜之事。另外今年是大年,还要祭祖.....”

    朱允熥点头,“唔,这些事你拿主意即可不必问朕!至于年赏.....”说着,沉吟片刻,“手面可宽一些,让大伙都过个富裕年!”

    “遵旨!”朱高炽说了一声,“另外,还有王女婚嫁.....”

    “都依你!”朱允熥摆手道,“这些咱们朱家的事,你来拿主意!”

    “还有一事!”朱高炽看了一眼朱允熥的神色,小心的说道,“宗室内几个叔伯兄弟,问了臣移封的事!”说这,顿了顿,“以前他们总觉得外边是蛮荒之地,可有保安郡王的例子,又都动了心....”

    “嗯.....”朱允熥琢磨片刻,“朕以前说的话,随时算数!”说着,站起身走到墙壁上挂着的寰宇全图前,“明年清明之前,缅地的战事比要结束。届时,诸藩王子,想移藩的可以自己上表!”

    “缅地....也并不是很大,而且如今能算作城池的地方,也就那几个.....”朱高炽又看了下朱允熥的神色,小心的说道,“都封过去,会不会显得有些挤了!毕竟他们也都是成家立业的岁数,拖家带口的!”

    朱允熥一笑,“觉得缅地挤?那就等!”

    说完,他的目光落向别处。

    朱高炽顺着他的目光看去,东瀛和安南已被重重的标识出来。

    “年关之前,给你父亲去信,让他回京,朕有话和他说!”朱允熥道,“另外,让你二弟三弟也都回来!”

    “臣...遵旨!”

    “哎!”忽然,朱允熥又叹息道,“一眨眼,这一年又过去了,真快!”

    第191章

    年前(1)不知不觉之中,年关是真的近了。

    街头巷尾里,都能零零星星的听见,顽童放小鞭的声音。

    孩子,恨不得每天都是过年。

    大人,却是希望年,每年的年都来得迟一些。

    就是所谓的盼迟。

    有钱的人觉得时光太快,怕老。

    穷人觉得一年到头钱没赚到,却又要花大笔的开销。

    但无论怎样,年还是到了。

    所以有钱的人一边咒骂着飞快流逝的时光,一边惬意的等待年的到来,既然阻挡不了,就要好好享受。

    而穷人则是在孩子们新衣服大肘子的念叨声中,撸着袖子拿出比寻常双倍的力气,咬紧牙关盼着能多赚几个钱,让家里老少过个好年。

    年是喜庆的,但人是不同的。

    想必这份喜庆,是因人而异的也是会打折的。

    ~

    阵阵茶香肉香面香,从人声鼎沸的茶馆中传出。

    路过的穷苦人,羡慕的看了一眼茶馆中那些衣食无忧的富贵闲人们,继续低头赶路。

    “诸位,听说没有,那刚离京的缅王德多帕耶呀,在乾清宫里可是闹了个大笑话!”

    六爷穿着簇新的银狐翻领短毛长袍,拿着报纸的手上,硕大的猫眼马鞍戒流光溢彩。

    有人马上喊道,“六爷您消息灵通,给大家伙说说!”

    “据说呀,那德多帕耶离京之前要去乾清宫给咱们皇上磕头!”六爷放下手中的报纸,大笑着说道,“当时呢,是曹国公陪着,正走到乾清宫门外!”

    众人都凑了过来,兴致勃勃的等着下文,只有掌柜的皱着眉在柜台里摇头。

    “乾清宫什么地方呀?那是咱们大明朝的第一中枢呀!”六爷继续高声道,“门口竖着一块牌子,你们知道写的什么吗?”

    “您快说吧!”有人笑道。

    “乾清宫门口的牌子上写着,军国重地,闲人免进!”六爷笑道,“结果你们猜怎么着?”

    说着,六爷美美的喝了口茶,继续道,“那缅王德多帕耶,站在那块闲人免进的牌子前头,转头问曹国公。”

    随即,他眼神转了一圈,又笑道,“他问曹国公,大明皇帝宫殿门前的牌子上,写着闲人兔进是什么意思?”

    “.......”

    众人一愣,似乎没懂。

    紧接着,噗!

    边上一个老秀才,一口茶直接喷了出来,“哈哈哈!亏他还是个藩王....闲人兔进.....哈哈!兔免不分....”

    “哈哈哈!”马上,茶馆中爆发出肆无忌惮的笑声来。

    “蛮夷就是蛮夷!”有人鄙夷道,“不学无术!”

    “那是.....他来那天,我可是亲眼见着的!”有人跟着说道,“咱们大明朝的太子爷骑在马上那叫一个精神,他骑着马,跟他妈马背上长个猴似的,都白瞎那马了!”

    “诸位,那边人是不是都那样,尖嘴猴腮的?”

    众人七嘴八舌的开始议论,天子脚下的富贵闲人们有着超乎寻常的有预感,对于外界一向都持鄙夷的态度。

    “人是不咋样,没什么王者之气!”六爷忽然神秘兮兮的说道,“可是听说那快地方不错!”

    “嗨,穷山恶水能不错到哪去?”有人不服,争辩道,“那穷地方,备不住还要咱们大明朝每年贴粮食进去.....”

    “眼皮子浅!”六爷白了他一眼,晃下手指头上的宝石戒面,“看着没?那地方盛产这个....”说着,又压低声音,“宝石黄金香料木材药材兽皮......而且那地方盛产稻米,一年三熟!”说着,又看看众人,“我小舅子,征缅的时候随军供应军需的,晓得吧!”

    “知道!”有人点头道,“就是跟着大军做买卖呗!”

    “发了!”六爷郑重的说道。

    “嘶....”众人倒吸一口冷气。

    “咱们大明朝的军爷们抢来的....不,得来的象牙宝石没地方卖,都是经过他的手!”六爷低声道,“朝廷造船需要大量的柚木,他拿着咱们大明朝的棉布绸缎还有瓷器,在那边买了好大一片山.....如今,户部工部跟他都是现银结算!”

    “别的不说!”六爷说着,一指脚下的鞋,“看着没?在那边这么一双鞋,就值二两金沙.....”

    “嘶.....”众人又是倒吸冷气。

    但也有人不信,“六爷,您别故意夸大其词呀!”

    “我要是夸大,我是这个....”六爷手里比量一个八的形状,然后又道,“报纸上都说了,又几位宗室的子弟,皇上的亲堂兄弟,正闹着想要就藩缅地呢?”说着,白了说他夸大那人一眼,“那地方要不好,皇家子弟能闹着去?”

    众人有些发愣。

    “实不相瞒,我呀过了年之后,也去缅地看看!”六爷翘着二郎腿,“朝廷已下令了,过去做买卖免税呢!”

    “您过去还开丝绸铺子?”有人笑道,“他们穿的起吗?”

    “大明朝也不是人人都穿得起丝绸!”六爷鄙视了那人一眼,“再说,谁说我开丝绸铺子?”

    “那您是......”

    “包地种桑养蚕呀!”六爷仰脸道,“一本万利的买卖,还他妈不用成本!不过呀,老本行也不能丢。报纸上都说了,朝廷正要往那边移民呢!就不算日后的移民,光是大军和家属的吃用,就是好大的买卖了!”

    “榨油坊,米面行,成衣铺子。”六爷掰着手指头,“哪怕就是开茶馆,都他妈闭着眼挣钱!”

    “您可拉到吧,说的好听!”有人笑道。

    六爷又白了那人一眼,“你呀,也就是拖生在好人家啦!”说着,顿了顿,“你这脑袋压根就没有挣钱的道,也没那个眼光!”

    “我压根也没想过这个钱呀!我老子给我留了十几个院子,吃租子我都吃不完,费心思挣钱?滚蛋去吧!爷们受不了那个罪,丢不起那个人!”那人哈哈笑道。

    说着,那人忽然挠挠头,“哎,你这么一说我还想起来了。好几年没涨租了,年前我得把来年的租金提起来呀!”

    “你就做损吧!”六爷横了他一眼,“穷老百姓那么容易呢?大过年你给人家添堵?”

    “您不做损,也没见您的买卖不挣钱呀!”那人反唇相讥,“觉得贵,他们可以不住,我求着他们了?”

    六爷眼睛一横,眼看就要暴走。

    “六爷,六爷!”掌柜的适时从柜台后走出来,笑道,“今儿报纸上又有什么新鲜事?”

    “还真有!”六爷抖搂开报纸,摇头晃脑的念道,“第一条,皇上要巡阅武学...给那些武秀才武举人之类的授刀....?”

    念着,他忽然咦了一声,“这可奇了!”

    “怎么了?”掌柜的问。

    “皇上下令,各省选拔上来的乡所之人,都要进京....怪了,让那些乡巴佬进京干什么?”

    第192章

    年前(2)进京干什么?

    反正不是请客吃饭。

    而是要全大明,刚选拔出来的五千多名乡所之长,参观皮庙场。

    从大明开国到现在,起码几千张风干的人皮,都在皮庙场那边挂着呢。

    贪污五十两以上就剥皮充草,以后谁敢在百姓的粮税上做手脚,自己掂量!

    不但要他们看,而且这几千张人皮在他们看完之后,交给工部,做成几千张人皮褥子,让这些人带回去。

    就放在他们椅子下面,让他们每天都坐在上面。

    想在粮税上做手脚,下一个被人坐的就是你!

    另外,年前还有最后一批涉及各地官仓舞弊案的人犯要被处决,也都让这几千名乡所之长亲眼去看。

    看看什么是凌迟。

    看看什么是活剐。

    看看什么叫求死不能。

    人,必须要有敬畏之心才能做好人。

    官,更要有敬畏之心才能做好官。

    朱家皇帝这就这个性子,眼里不揉沙子。

    而除却这件事之外,年关将至之前,朱允熥这个皇帝还有几件事要做。

    祭祖,祭天。

    赏赐文武官员。

    巡阅京营军兵。

    给各藩国去诏,恭贺新年。

    接见各国使臣,接受贡礼。

    在诸多的事宜之中,朱允熥选择了先巡阅武学。

    是他当年跟老爷子建议的并且亲自督办修建的武学。

    当初种下的种子,现在是收获果实的时候了。

    ~

    腊月十一,小寒。

    乾清宫外,郑国公常升,魏国公徐辉祖,保国公蓝春,曹国公李景隆,颍国公傅让,信国公汤軏等人,俱是一身戎装。

    在乾清门之外,则是数十名同样戎装的军侯。

    放眼望去满是雄壮之色,盔甲鲜明。

    整个紫禁城寂静无声,但却又仿佛弥漫着无限的金戈铁马。

    荣成伯邓平微微跛脚,站在乾清宫门前,环视一圈。

    “皇上起架!”

    “臣等恭迎皇上!”

    呼啦,铁甲叶子轰然作响,所有公侯单膝跪地。

    一只祥云靴,缓缓踏出门口。

    然后朱允熥身着束腰的大红色五爪金龙袍服,头戴黑纱冠,腰配玉带,满是威严的跨步过来。

    在他身后,是小一号的六斤,小眼睛锃明瓦亮滴流乱转。

    “平身!”

    “谢万岁!”

    随后朱允熥牵着六斤登上肩舆,浩荡的仪仗从乾清门走午门....朝皇城外驶去!

    ~~

    大明武学就建在钟山之侧,紧挨着驻军的大营。

    京师共有十九万驻军,但不都驻扎在应天府中,可是驻扎在此处的,一定是大明精锐中的精锐。

    武学的位置和京营是齐平的,而在它们之前则是香火不断的大明英烈祠。

    要去京营和武学的正门,必须要经过英烈祠。

    祠中舒丈高的白塔犹如擎天柱,那里面供奉的都是大明战死将士的骨灰。

    大汉有麒麟阁和云台,大唐有凌烟阁。

    而大明有功臣庙还有英烈祠。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