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7章
“外甥女呢!找个老实巴交能过日子的人,小两口在一块和和美美的,生儿育女相濡以沫一辈子。”“奴婢再跟您说句掏心窝子的话,有您在奴婢的命就好得不能再好。奴婢伺候着您,奴婢的外甥女和外甥也算沐浴皇恩,以后的日子想不红火都难!”
“所以,奴婢心里就没存了什么给自己外甥女找个乘龙快婿的心思!也没想着找什么大户人家,更没想着找做官的!”
朱允熥始终闭着眼睛,肩膀一晃一晃。
等王八耻说完,才微微一笑,半睁开眼睛,“你倒是通透!”
说着,叹口气,“人呀,不管什么人,人生在世最难的就在于知足二字!古往今来多少祸患,都是因为不知足!”
突然,王八耻手上一顿。
这折子是万岁爷看似随意放在桌上的,但若真的是随意的好,那么多折子,怎么偏偏选了这个折子?
虎妞是锦衣卫找回来的,包括这些天的事,也压根都瞒不了万岁爷!
万岁爷这番话,大意就是贺老六杀人这事过去了?
准确的说,是不会迁怒在他王八耻身上了!
但紧接着,王八耻又跟坐过山车一样,心陡的悬起来。
“其实呀,找个官家女婿也不错!”
朱允熥看似随意的开口,“最起码能知根知底!你说找个穷书生,或者招人入赘...知人知面不知心!万一在外边打着你的旗号乱来,万一盯着你那点家财,是不是?”
“再说,你就算找个还算老实的穷人家孩子。家里七大姑八大姨,一群穷亲戚都来打秋风,到时候你外甥女的日子能好到哪去?”
“凡事都有利弊!事关亲人的终身大事,要考虑清楚!”
就这时,殿外忽然穿来脚步。
邓平低着头站在门口,“皇上,永康驸马求见!”
“嗯!”朱允熥站起身伸展下肩膀,“传!”
第248章
正月(2)王八耻满腹心事的从乾清宫出来。
作为皇帝的贴身人,尽管这个皇帝自小就是被他伺候他大的,可随着皇帝年岁渐长,他心中的畏惧之心就越重。
他太了解着这位皇帝了,皇帝对身边的人好是好,但有一条很明确的界限。
任何人,不管是谁只要越了皇帝所划的这条界限,没任何人情可讲。
而且,他们这些皇帝身边的近身人....
准确的说是他们这些皇帝的家奴,其实在皇帝面前是没有秘密,也不允许有秘密的。
今天皇上当着他的面,把折子露出来,是告诉他王八耻,贺老六杀人的事,不会追究到他王八耻。
但同时似乎也在隐隐告诉他王八耻,贺老六给你当女婿,也不是不能接受!
这一点,让王八耻有些迷惑。
他是内监,贺老六是锦衣卫外官.....
太犯忌讳了!
就在他满腹心事的时候,胡观迎面走来。
“王总管!”
“奴婢见过驸马呀!”
“哈哈!”胡观笑着侧身,不受王八耻的礼,低声笑道,“恭喜呀!”
“您这话说的,喜从何来?”王八耻笑问。
“还装!”胡观笑道,“外边都传开了,你王公公骨肉团聚了!”说着,又道,“啥时候摆几围团圆酒?可得通知我呀!”
“何广义这厮.....”
王八耻心中暗骂,“闹得满城风雨!”
不等他说话,就见胡观伸手入怀,拿出个小盒子。
“您这是?”
“不是什么贵重东西!”胡观不由分说的塞到王八耻手里,笑道,“一对玉观音,保平安的!你是内监,我不方便去你外宅!”说着,摇头叹道,“文官们知道了,又要聒噪多嘴多舌!你拿回去,给两个孩子的!”
王八耻顿时吓了一跳,赶紧看看周围。
周围是没人,但他也不敢收,死命的摆手,“驸马爷,您这可折杀奴婢了!”
他真是不敢收!
要知道他以前可是在这事上栽过跟头的。
“别人的你不收也就罢了,我的你必须收!”胡观笑笑,“怎么,何广义的人情你都受了,我的礼你就不受?”
“这....”王八耻又是顿住。
同时心中已恨得咬牙切齿,“何广义什么意思?给我点人情,就闹得满城皆知?”
“快收着吧,不碍的!”胡观直接把盒子推进王八耻的怀中,然后凑近了低声道,“往后你见着我家孩子,补回来就是了!”
说着,拱手道,“我先去面圣,回见!”
王八耻怀里抱着盒子,站在原地,就感觉怀里抱着一个火炉,烫手!
下一秒,不等他把盒子收起来,邓平快步从后边追了上来。
“王总管!”
“伯爷!”对于这个皇帝身边的侍卫头子,王八耻现在很是客气。
之所以客气,是因为他现在是司礼监的大太监了。越是身居高位,越要对人客气,最起码表面上要客气。
“骂我?”邓平一笑,也是从怀里掏出一个匣子,不由分说的塞进王八耻的怀里。
“可不行!”王八耻差点跳起来。
他娘的这可是乾清宫门口呀!
你们就这么害杂家?
杂家跟你们有仇?
可是下一秒,邓平的话却让他愣住。
“万岁爷给的!”说完,邓平笑着走了。
王八耻站了半晌,错愕的走到廊下,狐疑的打开匣子。
五张一千块银元的龙头大票尽收眼底,同时还有一张字条。
上面正是皇帝的字迹。
“赶紧从锦衣卫的宅子搬出去!乾清宫大总管司礼监掌印大太监,租锦衣卫的官产住,你能说的清吗?”
“即便你是按照官价,真金白银租的。可是外人嘴里,就是你王八耻占了锦衣卫的便宜,就是锦衣卫为了巴结你,送你的宅子,蠢货!”
骤然间,王八耻心中一暖,眼泪差点冒出来。
他明白,这钱是皇上的私房。
若是大张旗鼓的赏,那就要记录在档,写进当朝实录之中。
皇帝赏了贴身太监五千块银元,定然又要让那些文官们喋喋不休!
~~
“臣胡观....”
“大规矩免了,坐那!”朱允熥斜靠在罗汉床上,手中的奏折挡住了脸。
胡观半个屁股沾在凳子上,低声道,“皇上,按照您的吩咐,臣这边已经凑齐了四百万的款子!”
“嗯!”朱允熥的眼睛依旧盯着那份奏折,“辛苦了!”
“都是臣份内之事!”说着,胡观顿了顿,“不过,这四百万凑出来了,您的内库之中可调用的现银就不多了!”
“不怕!”朱允熥笑笑,“等打下安南,还不是怎么花出去的,怎么捞回来?”
“曹国公昨日找了臣,询问了海上航路的事,说是要贩糖...”胡观低声道,“还跟臣说,要弄个船队....”
“嗯?”朱允熥放下奏折,想了想之后笑道,“他鼻子是真灵啊!”
缅地,安南,新政,开海....
战争转移矛盾,开拓市场,提高帝国的生产力,这是一系列的组合拳。
旁人都没看出这环环相扣背后能带来的利益,他李景隆已经想着如何闷声发大财,要开辟航路了。而且,他还知道这利益太大,他一个人吃不下,必须要和皇家绑在一块。
“你看着办吧!”朱允熥又道。
“那臣回头和他商量着弄一个章程,请万岁爷过目!”
“嗯嗯!”
“还有件事!”胡观又道,“王总管的事,最近闹得人尽皆知,街头巷尾都是各种故事,甚至听说应天时报都想登报当成故事来讲.....”
朱允熥微微斜眼,“接着说!”
“按理说这事就算被人知晓,也是在一定的圈子之内。无论是参与的还是具体办事的人,都不会对外人讲!”胡观皱眉道,“所以臣就留心,让人追查了一下!”
说着,他看看朱允熥的脸色,“之所以闹得满城皆知,是因为这消息本就是锦衣卫中传出来的!”
朱允熥放下奏折,冷哼道,“何广义这事,办得窝囊!”
“还有消息说,王总管因为贺平安去淮安,从贼窝中救了他外甥女出来,且英雄救美,大开杀戒,所以起了爱才之心,要把外甥女嫁给贺平安!”
砰!
奏折直接被朱允熥撇在了桌子上。
但他脸上却没怒意,而是.....很复杂的笑。
“难得他一个小人物,居然有这等心思!”朱允熥冷笑道,“有趣有趣!”
皇帝口中的他,自然不会是何广义。
何广义也不可能这么蠢,散播这些话。
至于皇帝口中这个他是谁?大概也只有皇帝和胡观知道!
“真是豁出去了!”朱允熥又笑道,“把自己闹到一点退步都没有了!你说他傻吧?绝对不傻,而且心机极深!你说他精吧,他偏偏把所有赌本都压上了!而且还是一手烂牌!”
说着,忽然又是一笑,“虎妞就那么好?朕都想见见了!”
“你还是别见了!”
胡观心中暗道,“你要是见了,万一你弄到宫里......”
不敢想不敢想,他娘的大逆不道。
“这人,你了解过没有?”朱允熥又问。
“是块好材料!”胡观低声道,“就是杀性太大,收不住!而且从这件事上看,太有主意了,不好拿捏!”
闻言,朱允熥有些失望,“这样的人,倒不适合进青眼了!”
下一秒,他又笑了起来,“最近也是太无趣了,朕倒是真想看看,这个小人物如何搅动朝局!”
说到此处,扭头对外说道,“太平奴!”
话音落下,几个呼吸之后,邓平从外边快步进来,“臣在!”
唰!
朱允熥把桌上一本奏折甩过去,“交给刑部大理寺都察院,锦衣卫千户贺平安滥杀无辜之事,三司会审!”
“遵旨!”
第249章
正月(3)朱高炽站在高处,眼看着父亲朱棣的队伍走远,满脸惆怅。
曾几何时,在他很小的时候,他恨不得他这个爹永远的不在家。
当然,不说是死在外头,而是最好能永远不回家。
这样的话就没人唠叨他文不成武不就,就没人说他胖说他,懒,更没人整天提溜着他耳朵告诉他,你是长子你要让着弟弟们....
可是随着年龄渐长,世事的沧桑,他忽然发现,他是多么珍惜和父亲在一起的时光。
时间对于世界而言是无限的,但对于人来说却是短暂的。
他长大了,大到格外感念父子之情。
他的父亲也老了,老到已经能看到岁月在他的眼中流逝。
他渴望着珍惜着享受着每一次和父亲的团聚,但同时也深深厌恶着,这让人心酸却又不得不掩饰在心里,压抑着的分离。
朱棣带着骑兵消失不见了,朱高炽微微回头。
不经意之间,看见奉旨陪他送朱棣出城的曹国公李景隆定格在原地,默默发愣。
~
“走了!”朱高炽轻声说了一句,转身朝马车走去。
但李景隆却没动。
朱高炽停身,“想什么呢?”
“哦!”李景隆这才回神,低头道,“看见你们父子分别,下官忽然想起家父了!”说着,走到朱高炽身边,怅然道,“我小时候,家父每次出征都不许下官来送!”
朱高炽调笑道,“怕你哭?”
“不是!”李景隆微微摇头,“家父说怕看了我,打仗的时候就不敢死了!”
忽然,朱高炽脸上一僵。
因为他想到一件事,从小到大只要是他送父亲出征,他爹..似乎从来没回头看过他。
骤然间,他很想哭。
那个从他落地开始就对他拳打脚踢没个好脸色的男人,父爱如山!
“走吧!”李景隆叹一声,“回宫复命去!”说着,看看朱高炽笑道,“殿下也别担心,王爷这是去练兵不是去打仗,就算打仗也是打安南,用不着亲自上阵厮杀,离死远着呢!”
朱高炽突然斜眼,“你会不会说话?”
~
马车微微摇晃。
车帘掀开一角,外边的风吹进来,驱逐着车厢中的炭火气。
人也是奇怪,你要是觉得热,就不该用炭盆。
可是不用炭盆又觉得冷,用了还要掀开帘子通风....
朱高炽闭目养神,身子跟着车厢的节奏摇晃。
哗啦一声!
却是他对面的李景隆,打开手中的应天时报,在那细细端详。
“平日您不看报?”李景隆一边看着,嘴上还不闲着。
朱高炽闭着眼睛,“没什么好看的,都是些愚民之论....”
“哈!”李景隆也是一笑,“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说着,翻开一页,又道,“不过话说回来,当着消遣来看,倒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