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906章

    脑子中纷乱的情绪还没抚平,天就亮了。

    队伍再次出发,他干脆就趴在马背上一动不动。

    刚走出十来里路,就见对面烟尘滚滚,又是一队骑兵赶来。

    “世叔!”

    两只队伍碰面,张辅主动朝对方将领抱拳。

    对方将领是个身材高大,方脸络腮胡的汉子,骑着一匹高头大马,柔和的笑笑,“好小子,许久未见你如今也出息成人了?”说着,看看骑兵队伍之中,下马道,“三爷!”

    朱高燧面对来人也赶紧下马,扶着对方的手臂,“朱千户,你怎么来了?可是爹让你来的?”

    来人正是朱棣手下第一号心腹大将,燕山中护卫千户朱能。

    朱能俯首道,“是,王爷让卑职来接您!”

    “走走!”朱高燧笑道,“进城!”

    “王爷只说接您!”朱能又道,“另有军令,陈王孙不必进城......”

    趴在马背上的陈天平,心灰意冷的闭上眼。

    “他另有安排?”朱高燧问道。

    “嗯,由广西都司佥事黄中,参政吕毅率领五千人,送陈王孙直接回安南!”朱能笑道。

    第311章

    一触即发(1)请呼兰河畔的萨满神,保佑我们的故乡。

    请那片白山黑水,收起心中的惆怅和忧伤,让一碗黄桃罐头,把我们带泪的笑容绽放。

    还记得我们先辈的话吗?世界报我以恶,我却要把微笑赠与众生!

    ~~~

    桂林征南将军大营之中,朱棣在沙盘前回头,看着站在门口的儿子朱高燧,眼中有笑,但脸色依旧威严。

    “爹!”朱高燧小声的喊了一句,然后眉眼之上就都是笑。

    “刚想说你现在有点爷们样了!”朱棣皱眉,“谁想一开口又是吊儿郎当的!”

    “爹!”朱高燧拉着长音,一步健步窜过去,扯着朱棣的手臂,“我多大也都是您的儿子呀!儿子见了老子心里欢喜,当然要笑眯眯的!”

    “啧......”朱棣拉着脸,甩着朱高燧的手,“军营里,你不怕让人笑话?”

    朱高燧转头,帅堂之中那些亲兵将领们都低着,抿着嘴偷笑。

    “儿子跟爹亲密天经地义!”朱高燧仰着脑袋,“都笑什么笑?憋回去!”

    “胡闹!”

    朱棣的大手,不轻不重的在朱高燧脑门上拍了一下,然后看看朱高燧身上的衣甲,带了几分心疼,“这一路没少遭罪吧?”

    “儿子今非昔比了!”朱高燧挺着胸脯,“就当急行军了,有什么苦的?”说着,忽然叹口气,看着朱棣的眼睛,“儿子投身军旅之后,才知道爹您当年遭了多少罪受了多少苦....好多次儿子在边军都坚持不下去了,可一想起..儿子是您的儿子,儿子就觉得不能给您丢脸...”

    朱棣心中酸涩,摸着儿子手指肚上掌心中那厚厚的老茧,口吻却硬邦邦的,“男人么,就得有这份心气儿!”

    说着,他又是一笑,“你呀,狗改不了吃屎!在边军历练那么久,依旧是油嘴滑舌的!”

    “儿子这是真情流露!”朱高燧笑道。

    “狗屁!”朱棣笑骂一句,又道,“你大哥可有话让你带给我?”

    “没有!”朱高燧脑袋跟拨浪鼓似的,“我大哥什么都没说?”

    “嗯?”朱棣皱眉。

    “爹,我大哥在京城那小日子,那叫一个快活!”朱高燧咧嘴道,“您是没瞧见,啧啧.....整天就是四个字,吃喝玩乐!”

    “早上起来穿了皇上特赐的龙袍,坐着轿子进宫,谁见了他都得点头哈腰的!到了中午,他满京城找好馆子吃饭.....他自己吃就算了,还要带着芍药,您还记得芍药吗?”

    “啊....”朱棣有些愣神。

    “咱们爷们在前头拼命,他在后边享福!”朱高燧撇嘴继续道,“爹,我看我大哥现在,比您当年还威风呢!”

    莫名的,朱棣心中就不是滋味起来。

    他明知自家的老三从小就是里挑外撅的手儿,嘴里的话不能全信。可不知为何,他听了就是心里带着几分不痛快。

    “爹,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朱高燧又道,“儿子如今在您的帐下,二哥那边是不是也要跟着从云南那边进兵?”

    说着,他又叹口气,“哎,咱们好好一家人,弄得天南海北的。儿子总是想以前,想着您出征时,把我和二哥带在身边的日子。”

    朱棣心中满是铁汉柔情,他看看儿子清澈的目光,脑中也浮现出以前父慈子孝的画面。

    “等把安南打下来!”朱棣又想着皇帝给他的许诺,开口道,“咱们爷几个就能安生了!以后,爹还带着你们骑马,带着你们打猎!”

    说着,目光发苦的转头,注视着北方的方向,“安南这边的深山老林里,大牲口也不少,能可劲儿的打!”

    就这时,帅堂门口传来脚步。

    朱棣抬头,却是手下大将张玉大步进来,朗声开口,“王爷,广东布政司那边送来了七千斤治湿毒的成药,铁锹三千把,铁钉两千斤,还有绳索石灰等物。哦,另有一营工兵两千人!”

    “嗯?”朱棣顿时凝神。

    思索片刻,“祁著这脑袋开窍了?”

    他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广东布政司送来的这些东西,都是打仗必须要的。

    眼看就八月了,一旦进入雨季铁锹绳索石灰等缺一不可。而且万一涨水的话,能搭建浮桥的工兵更是多多益善。

    “祁布政说了....”张玉笑着卖了个关子,“是咱家大爷吩咐他准备的。”

    “哦,我说么!”朱棣点点头,“老大还是稳当!”说着,陡然想向朱高燧就气不打一处来,抬脚在朱高燧屁股蛋子上踹了一脚,“整日多嘴多舌!”

    “爹,您打我干什么?”朱高燧后退。

    “咋,老子打不了儿子?”朱棣怒道。

    “另外还有件事!”张玉早就见惯了朱棣揍儿子的场面,继续笑道,“也是大爷吩咐的!”

    “老大又说什么了?”朱高燧揉着屁股嘟囔。

    “他让云南贵州两地筹集了三千匹马,七八匹骡子从至王爷的军中,想来此时已在路上了!”张玉笑道,“这可是解渴了....咱们这次带的都是南军,军中本就少马。”

    “而且考虑到安南的地形,耐力十足的滇马最合适不过!”张玉继续说道,“走山路,再没有比这马更快的了!”

    朱棣心中妥帖,“哎,也难为孩子了!”说着,顿了顿笑道,“千里之外还帮咱们操心!而且.....”说道此处,他又是叹气,“为了筹措这些东西,说不定欠了多少人情。认清还是其次,关键是....朝堂上多少眼睛盯他!”

    还有句话,朱棣藏于心中没有宣之于口。

    那就是皇帝是不是会觉得,自家的老大管的太宽了?

    “爹,您放心吧!”朱高燧在旁又道,“儿子都说了,大哥如今威风着呢!南书房首领王大臣,您听听,他还没继承您的王爵呢,就是王大臣了!”

    “皇上对他也好着呢!”朱高燧又撇嘴道,“哟哟哟,您是没见着那架势!我看皇上对他那么好,我以为他跟皇上才是亲兄弟呢!”

    “闭嘴吧你!”朱棣横他一眼,“整日就是胡咧咧!”

    说着,转头看向张玉,“那什么....什么什么王孙....”

    “陈王孙!”

    “对,上路没有?”

    “已经跟着黄中吕毅出发了!”张玉开口道。

    闻言,朱棣马上走到地图面前,皱眉细看。

    “侦骑发现安南人的动静没有?”朱棣问道。

    “撒出去好些!”张玉也走到地图前,“没见着安南的哨探!”

    “那就告诉黄中继续往前走!”朱棣皱眉,然后骂道,“安南这帮孙子可真能装孙子!老子都欺负他家门口了,骑着他脖子拉屎了,他竟然还他娘的当缩头乌龟!”

    第312章

    一触即发(2)不是,安南人他娘的到底来不来呀?”

    五千明军行走于安南境内,所过之处所遇之官员百姓皆归伏于地,惶恐不敢抬头。官员豪强奉上钱粮,期图平安。

    他们实在是想不通,本来我们好好的过日子呢,怎么大明的军队突然就进入了安南的国土。

    而且一来就是五千人!

    声势浩大旌旗招展,盔甲鲜明令人不敢直视。

    战争还未开始,安南的土地已经开始在明军的铁蹄下颤抖了。

    可在安南看来宛若天神的明军将领,广西都司指挥佥事记名总兵黄忠却是异常焦躁。

    这一日,即将进入安南温丘地面之前,大军就地扎营。

    黄中在帐篷之中,甩了臭烘烘的靴子,然后抠着脚趾缝隙中的泥团,对着张辅骂骂咧咧。

    “到底安南人来不来?老子还要走多久?”

    面对这样的军中悍将,张辅资历尚浅。

    在原本时空当中,朱能病死于出征安南之前,年轻的张辅成为征安南的主帅。但在那个时空中的张辅,虽然年轻却已是跟着朱棣靖难起兵,南征北战军功赫赫的大明将星了。

    但现在,他还是有些默默无闻。

    “黄镇台稍安勿躁!”张辅笑道,“想来安南人是一定来的!”说着,他顿了顿,“锦衣卫那边传递的消息是,安南那边会有人说服安南守将动手截杀陈王孙.....”

    “锦衣卫的话能信?”黄中斜眼,撇嘴道,“要我说呀,哪用这么费事呀!”说着,叹口气,“咱们大明想打谁,直接杀过去,寸草不生鸡犬不留就他娘的齐活了!现在还要弄什么截杀我大明军兵之事,这不是...脱裤子放屁吗?”

    对此等言论张辅听都多了,大明朝的交兵悍将脑袋都是一根筋。那就是皇上让他们去打谁,他们就要去那个地方把人都杀光,就是这么直来直去。

    所以他们对如今在对安南之战之前,这些种种的外交交锋是看不懂,也是不愿意不肯费心去看的。

    其实张辅也未必都能看懂,但来之前接到过皇帝密旨,知晓的内情就比这些地方上的武将多。

    首先,大明对安南不能让安南人看成是大明的皇帝要鲸吞这个地方,而是要让安南人相信,是安南的当权者们多么大逆不道,多么挑衅天朝,天朝忍无可忍才用兵。

    其次,这次对于安南的用兵,一定要让安南的百姓相信大明的军队是正义之师,而不是来抢钱抢粮抢女人的强盗。

    只有这样,让安南人信服才能方便日后在安南实行的郡县改革,且进行长久的统治。

    当然,统治之后是否高压手腕,那是日后的事了!就现阶段而言,一定是要做出大明忍无可忍的样子来给天下人看。

    “后天,最多大后天!”黄中又叫道,“安南人再不来,我这边就.....那成语怎么说来着?”

    边上一名黄中的亲兵,适时的说道,“照葫芦画瓢!”

    “对!”黄中一拍大腿,“我就照葫芦画瓢,让手下的人装成安南人,晚上偷袭营地杀人放火啦!”

    说着,他忽然咧嘴坏笑起来,“反正他妈的死的也是这些高丽杂种兵,就当给儿郎们手中的刀子开刃了!”

    “这他娘的是什么成语?”

    闻言,饶是张辅教养很好,也忍不住在心中暗骂。

    就这时,一将怒气冲冲的从账外进来。

    “老吕,咋了?”黄中问道。

    来这人是广西布政司参政吕毅,此人其实是武人出身,原先是济南卫的世袭千户,作战勇猛性格刚烈,屡立军功。

    但因为广西这边缺官,便稀里糊涂的从山东调任了广西成了文官。但这个稀里糊涂,其实也大有说法。

    因为吕毅之前跟着朱棣参加过数次北征,而在军务改革的时候,像他这样的燕王旧日部将,大多都被五军都督府和兵部重点的照顾了。

    “那些高丽人....”吕毅进来就破口大骂,“营还没扎好呢,就偷偷溜出去祸害人家当地安南人去了!”

    说着,继续骂道,“他娘的,几个兵扯着一个娘们,就要祸害,直接让我手下的督战队抓了个现行!”

    “嘿嘿!”黄中坏笑,“当兵的不就这操行吗?”说着,也骂道,“他娘的他们这些高丽人打仗不行,祸害人却能祸害出花来!”

    “卑职下令了!”吕毅嚷嚷道,“就地砍了!”

    “嗯,砍得好!”黄中继续笑道,“不砍的话都学着他,这五千人就都乱套了!”说着,他忽的又咧嘴一笑,“万一安南人真来,也不知这五千人能剩下几个!”

    “都死了才好呢!”吕毅骂道,“省粮食!”

    他俩言谈之中,根本没拿人命当回事。

    张辅坐了一会,想起那位可怜巴巴的陈王孙,便告辞出去。

    ~~

    而于此同时,一个叫芹站的地方,数万安南兵正在等待着主将的命令。

    他们的主将,是安南三江镇抚使陈恭肃,如今安南黎贼的心腹大将。

    在明白跟大明之间绝对没有和解的可能性,只能用武力解决问题之后,黎贼就授予了这位面对大明第一线的将领,全权统领第一道防线的权力。

    而此时,在军帐之中,时年四十岁的陈恭肃忧心忡忡。

    明军五千人护送安南陈王孙回国继承大统,在这五千明军之前还有一道明朝皇帝的圣旨,要黎氏自去安南国主之位,封为郡公。

    这样的圣旨,黎贼肯定是不答应的。

    可到底是主动打还是等明军打过来,到底怎么打,却一直没有个明确的命令给到陈恭肃这位安南大将。

    他现在很是纠结,若不管不问任凭这五千明军护送陈王孙去河内京都,事后他必然成为背锅的。

    可是若不放这些人走,擅自开战的罪名也要他来担负。

    “将军可是在忧眼前之事?”

    一位幕僚走入营帐,笑着问道。

    这人乃是陈恭肃最为倚重之人,在陈朝当政时,曾做过一任知府的,又是出身阮家大族的,阮难坚。

    “难坚兄!”陈恭肃开口道,“我正是因为此事难以决断呀!明军五千人浩浩荡荡进入安南境内,若是在让他们往前走,我这三江安抚使不就成了笑话?可若不让他们走......”

    “您还没看清吗?”阮难坚笑道,“大明的圣旨就是一天一道,道道圣旨都是对国主的口诛笔伐,不管国主如何谦卑,大明都视为乱臣贼子。”

    “两国之间已绝无和解的可能,大明作为天朝上国,必须履行宗主国的责任。而如今的国主,又如何舍得九五之位呢?”

    说着,阮难坚也叹口气,继续张口说道,“大明那边在整兵备战,我安南也在秣兵历马,双方现在一触即发了!您不想当一触即发的导火索,可这事由不得您呀!”

    “哎!”陈恭肃重重叹气。

    “国主虽没给您下旨让您截杀那假冒的陈王孙,可守土安民是您的责任呀!”阮难坚又道,“况且,就当前而论,截杀陈王孙乃是大功一件,您还犹豫什么?”

    “哦?怎么说?”陈恭肃忙问道。

    “我安南朝堂之上,到底是战是和还在争论不休!可笑可笑,人家大明已经打来了,我们还在吵....”阮难坚冷笑道,“国主是想战的,可是面对畏战的群臣,他没有可以说服群臣的理由。”

    “您也知道,毕竟....国主刚刚上位不久,威望不深!”

    闻言,陈恭肃不住的点头。

    “现在若不截杀陈天平,则朝中议和之说尘嚣日上!若不截杀陈天平,就等于让五千明军长驱直入直抵王都了!”

    阮难坚又道,“到时候,再想打就完了!而现在打,不但可以让朝中议和之人闭嘴,也能让我安南上下一心,抵御强敌!”

    “而且,也是在为我安南为国主准备时间!”阮难坚继续道,“您想想,您截杀了陈王孙,大明必遣使来问!而到时我朝就说他是假的,双方则继续唇枪舌剑....”

    “大敌当前,国主需要的是杀伐决断的臣子。”阮难坚叹气道,“就是您呀!”

    “您若不截杀陈王孙,在国主眼中就是不为主分忧另有二心!而一旦您动手,国主只能信您众用您用来激励军心!”

    说到此处,阮难坚捋着长须,“不出意外,大明与我安南一战,没个七八年难分胜负!您也是读过史书的,当初隋炀帝征高丽,那是打了多少年呀?”

    “仗打得越久对您越有利!”他的声音,就像是魔鬼一般,不住的引诱着陈恭肃心中的贪欲,“一旦开战您就有了征兵权,打造兵器权,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而恰恰因为您首当其冲,国主还必须给人给钱给您更大的权利....”

    说着,阮难坚邪魅一笑,“在下说句不好听的话,当初国主就是这么一步步成为权臣的!这江山,国主做得,您就做不得?”

    “大胆!?”陈恭肃大惊,呵斥一声之后沉默良久,“先生金玉良言呀!”

    随即,转头大声道,“来人,传我的命令,全军集结埋伏......”

    第313章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