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3章
“小皇上要钱多!”张当家的忽然压低声音。李景隆的牙齿,咯咯咯咯的开始响。
“嗯?”朱允熥皱眉,“我..小皇上要钱多吗?”
“咋不多呢!”张当家的大声道,“以前我们农人,挑着自家的菜,自家的肉进城去卖,没人跟我们要钱呀!现在竟然.....城门税您没听说过?人家官府说了,就算一只苍蝇进城,也得缴税!”
“啧啧啧!”张当家的撇嘴,恨恨的说道,“春秋的菜,冬天的柴,没有钱缴别进城来!民间都有顺口溜了!”
砰!
陡然,他吓了一跳。
朱允熥一巴掌拍在桌子上,腾的站起来。
税收改革确实有城门税这一说,可他压根没下旨说过,连进城卖菜都要收税。
怪不得老爷子宁可国库空着,也不改革!
就是因为他太知道,下面的人什么德行了!
“您不吃了?”
“不吃了!”朱允熥转头就走,一头扎进屋里不出来。
边上胡观跟何广义对视一眼,赶紧跟上。
“这才吃了几口呀!这么多好菜.....”张当家的看着满桌子剩菜,“败家!”
李景隆牙根都快咬碎了,他现在已经不想踹这张当家的半身不遂,而是想直接踹死他。
“您也不吃了?”张当家的看看李景隆。
后者站起身,“不吃了!”说着,李景隆问道,“我要的鸡蛋呢!”
“看我!”张当家的一拍脑门,“老婆子,鸡蛋呢?”
张家女主人不舍的端着一篮子,十来个鸡蛋,磨磨蹭蹭的从厨房中走出来。
“新鲜的鸡蛋,上面还沾着鸡粉呢?”张当家的笑道。
李景隆看也不看他,端着鸡蛋走向马鹏那边。
然后咔咔两下,把鸡蛋都打碎了,搅在自己坐骑的草料当中。
“吃吧!”他摸着战马的额头,“不比在家里,对付着吃一口吧!”
不远处,张家人都傻了。
张当家的眼球都快瞪出来,“狗日的,用鸡蛋喂牲口,人都吃不上,他给牲口?”
第323章
扣押(1)月朗星不稀,屋里没有屁。
说是屋,其实就是张家的谷仓。
身下是厚厚的稻草,既松软又带着稻香,而且躺在上面,仿佛整个人都被包裹了一般。
这谷仓之中,睡的都是男人。
别看这些侍卫们,都是大明朝最顶尖的大贵族出身,可睡着了也和别的糙汉一样,咬牙放屁吧唧嘴,甚至说梦话。
但此刻,却半点声息都没有,就连呼吸都压抑了。
他们压根就没睡,不是睡不着而是不敢睡。
因为跟他们一块睡在谷仓中的皇帝一直都没睡,他们不但没睡,甚至连翻身都不敢,整个人都是僵的。
~
朱允熥身下铺着一张毯子,平躺着。
他不是没睡,而是刚从梦中惊醒。
就在他刚才迷迷糊糊的时候,脑子中忽然浮现出老爷子的脸,用一种似笑非笑的嘲讽表情看着他。
且摇头说道,“好大喜功!你就是好大喜功?小事都没弄好,还说他娘的什么大事?”
然后,他就从梦中惊醒了,失眠了。
他的双眼静静的看着谷仓的顶,朦胧的月色下,那房梁上一只老鼠悄悄的露出头。
它蹑手蹑脚的游走,警惕的观察着四周,然后在房梁上吊着的腊肉前,停住脚步。
他没有跟狗一样,见着吃的东西马上扑上去。而是观望,观望再观望。
确信周围没有敌人,不会被人发现之后,又无声的爬上去,嗅了嗅。
可以确定,但凡此时有半点的风吹草动,老鼠定然会头也不回的嗖的一下消失在黑暗中。
但,一切都静悄悄的。
外面的虫鸣,随他去吧。
谷仓里人的呼吸,它也适应了。
所以它大胆的爬到腊肉上,然后美美的咬了一口。
朱允熥一直看着它,正以为这只硕鼠要每餐一顿的时候,忽然发现它又停了。
唧唧..它对着暗处叫了几声。
然后数道黑影,一窝老鼠拖家带口的蜂拥而至,把那块腊肉包围了。
“硕鼠!”
朱允熥的眼中,泛起恨意来。
这些老鼠的行径,和那些贪官污吏有什么分别呢?或者说,何其相似呀!
“何广义!”
朱允熥忽然低声开口。
“在....”何广义始终睁着眼,竖着耳朵听声,听见朱允熥的声音马上坐起身。
“老鼠!”朱允熥低声道。
“遵旨!”何广义蹭的起身。
他的所有动作都是下意识的,可当他站起身之后却猛的觉察到一个问题,要拿这些老鼠怎么办?
还好他还算机灵,电光火石之间拿起靴子,对准房梁,嗖的一下。
唧唧...
受惊的老鼠咻的一下没了踪影,但却在那块悬挂在房梁上的腊肉上,留下许多道齿痕。
“皇...皇上!”何广义垂着手,低着头,像是做错事一般。
~
“皇上,您.....”
“我出去走走,别跟着!”朱允熥也翻身坐起,烦躁的说了一声,趿拉着鞋,慢慢走到窗外。
他刚走,屋里就同时长处了一口气,然后赶紧活动着已经僵硬的关节。大概,他们生平第一次,躺着比干活还难受。
说是不让跟,但何广义,胡观,还有李景隆依旧跟在朱允熥的身后。
天边的繁星,看起来很是优雅。
似乎散发着很纯洁的光,可是....它们的光再如何优雅,渲染的也是深夜的黑。
“你是不是忘了!”朱允熥看着星星,低声开口道,“除了锦衣卫,你还有廉政院的差事?”
闻言,何广义猛的一哆嗦,胡观心中一阵庆幸。
“臣愚钝,未能尽心办差.....”
他话还没说完,就见朱允熥猛的转身,眼神比星星还亮,却满是冰森,“是不是锦衣卫,廉政院两份差事给你,让你眼睛不够用了,连家里有了老鼠都看不着?”
“臣该死.....”
“那你去死!”朱允熥冷声道。
冷汗,顺着何广义的鬓角就流了下来,黏糊糊的。
其实,朱允熥也知道,他这话委实是有些迁怒了。
过去的大明虽丰功伟绩却一成不变,是在走历朝历代的老路而已。
如今的大明一日千里,日日不同。
过去锦衣卫和廉政院的眼睛,都盯在河工各项粮款等传统的容易出问题的方面上。
而现在,随着所谓盛世的到来,谁能想到,底层的官吏们,竟然把手插进了药局,官学......还有税收。
何广义见皇帝只是骂了他一句,并没有其他下文,壮着胆子说道,“皇上放心,回京之后臣就彻查此事。天下所有州府的官学,药局,乃至于官道修筑方面,臣一定彻查到底。”
说着,他咬牙道,“臣一定把大明朝这些蛀虫硕鼠都抓出来!”
“抓?”朱允熥心中叹口气,“抓的干净吗?”
能否抓干净,他心中已有了答案。
只要大明朝的房梁上还有腊肉.....
“明日,随朕去九江府看看!”朱允熥慢慢开口,“哼!春秋的菜,冬天的柴,没钱缴税莫进城来.....朕倒要看看,怎么个缴法?”
“皇上!”胡观本想一直装聋作哑,但此刻也装不下去,低声道,“军务要紧呀!”说着,他顿了顿,继续低声道,“咱们在路上,只有十五天的时间,若是耽搁了的话,两广的大军...”
“耽搁不了!”朱允熥打断他,“大不了最后几天,咱们快马奔驰就是了!”
说着,他忽然盯了胡观一眼。
顿时,后者猛的感觉心里咯噔一下。
“累.....”朱允熥再看向夜空,“朕累!”说着,他苦笑道,“很多事,朕不问就不说,朕不去催就不去做!朕也和你们一样,也都只有两只眼睛!”
“你们的眼睛看不清份内的事,朕的眼睛就能看清这个天下吗?”
~
“皇上!”
李景隆悄悄走到朱允熥背后,给他披上披风,低声道,“晚上风大,您别着凉!”
“朕没那么矫情!”
“病从心上来!”李景隆站在朱允熥背后,叹口气道,“臣觉得,有时候皇上您......?”
“朕如何?”
“太过于...”李景隆笑笑,“太过于苛责您自己了!”说着,他叹口气,又道,“很多事,其实并不是无独有偶,也更不是只有本朝都有!”
“历朝历代官吏捞钱的事,从来都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当初老爷子那么杀,不也是杀不绝铲不净吗?”
“人性本贪!再者.....”说到此处,李景隆顿了顿,“太平盛世就是伴随着贪腐的....要么怎么说板荡才能识忠臣呢!何尝听过盛世有清官?”
“吏治上的事,不怕有事,发现事处理就是!盛世了,有钱了。就好比...就好比刚才那吊在房梁上的腊肉,它就是要招老鼠的!”
夜风阵阵,吹拂在朱允熥的面上。
他低身低下,看着夜色中的麦田,哪里似乎荧光一片。
是一群飞着的虫儿,也不知是好虫还是害虫,方正就是虫。
“你这些车轱辘话,就是告诉朕。这种事,谁都管不了,朕要是太往心里去就是跟自己较真,就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对吧?”
“臣不是....”
“你就是那个意思呀!”朱允熥叹口气,“朕也知道,有些事注定是徒劳。可很多事,做不了,跟不去做,是两码事!”
第324章
扣押(2)清晨时分,九江府城外。
作为江西的重镇,也是南北交通的枢纽之一,九江比起其他城市来,自有别样的年华。
进城的队伍泾渭分明,空着手的百姓走一边,而携带货物的商人或者商队,走另外一边。
百姓那边只有几个衙役例行公事一般的盘查,而在所谓的商人们这边,则是一群税丁,全副武装不苟言笑,看着就不好相与的税丁。
“军爷军爷,都是菜!”
朱允熥在队伍之中,亲眼看见几个税定,毫不客气的用手中的棍子,用力捅着送菜的牛车。
一筐筐码放整齐的蔬菜,顿时被他们捅得不成样子。
“你说是菜就是菜?”那税丁斜眼笑道,“谁知道你里面夹带了什么?”
“小人不敢!”
“不敢,呵!”那税丁又冷笑道,“边上过秤去!”
“军爷,这.....”送菜的人叫苦道,“您看小人这一车,顶多五六百斤....”
“过秤去....”
“再晚就耽误时辰了,小人一个人怎么搬得过得来......”
“滚滚,别他妈进了,九江府缺了你还没菜吃了?”
“别别别,小人这就过秤去!”那送菜的苦着脸,唉声叹气的把车赶到一边,然后满头大汗的把一筐筐菜搬下来准备过秤。
可是......秤呢?
“这就是不会做人的!”
朱允熥的马车前,是几个往城里送肉的商人,几个人凑在一起小声的笑道,“这税丁摆明了就是要钱呢!阎王好过小鬼难缠,给他点好处不就过去了......”
“哎!你当他是你们呀!”边上,一个看起来富态些,带着几个伙计的掌柜的低声道,“送菜的能赚几个钱?”
“掌柜的,您是做什么生意的?”
人群中,朱允熥笑着跟那掌柜的搭话。
那掌柜的回头,见朱允熥气质不凡,忙拱手道,“听这位公子口音是外地人吧?在下是恒峰号的掌柜!”说着,笑笑,“鄙号做的是茶叶生意!”
“茶?”朱允熥微微皱眉,“在下冒昧问一声,这茶叶进城要收多少税?”
“公子怕不是买卖人吧?”掌柜的眼睛精,看看朱允熥笑道,“茶呢,除了给朝廷的茶引钱之外,进城时还要收五个点的城门税.....”说着,他又看看朱允熥,再不动声色的看看朱允熥身后的随从们,“这年月买卖难做呀!”
朱允熥问道,“何出此言?”
“按照朝廷的律法,商人以茶引购茶,沿途之地见茶引茶票,不得阻拦私自加税。可是现在呢,几乎每过一地,多多少少都要打点一些。”
朱允熥顿时皱眉,“有人擅自加税?”
“不是加税,是人情世故!”那掌柜的笑笑,“不然哪能那么容易就过关!”说着,叹口气,“朝廷的律法呀,其实定得越细,对我们小商人反而没好处。”
说着,继续叹一声,“茶货进城要收税,进城之后茶号每年还要给知府衙门缴八块银元的定额税....哎!不然,这茶本就是树叶子,怎能卖的那么贵!”
上有政策,下必层层加码,这是千百年来的顽疾。
“这么说这税也够重的!”朱允熥叹一声。
“谁让当今万岁爷喜欢收税呢!”那掌柜的又是笑笑。
朱允熥身后,本来低着头的何广义猛的抬头,眼珠子冷飕飕的盯着那掌柜的脖子。
“嗯!”朱允熥苦笑,“不过,听说当今万岁爷已下旨,专门组建了课税总司,以后商人们的税,花头会少一些!”
“都是换汤不换药!”那掌柜的笑道,“万岁爷金銮殿坐着呢,他老人家没千里眼,能看到地方上的事儿?”说着,低声道,“再说这税钱,就算当官的不要,那些当兵的也得要呀,不然他们吃什么?”
正说着,有税丁拿着水火棍,人五人六的催促道,“赶紧,别嘟囔的,这边来这边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