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939章

    这几年他徐辉祖在这个位子上可以说是如坐针毡。

    从大明开国以来,他可以说是除了李文忠之外,最有权力的一任大都督。

    可李文忠那是太上皇的亲外甥呀,以前都是跟着太上皇姓朱的!

    他徐辉祖呢?

    骤然被皇上提拔到这个位置上,还一坐就是这么多年。徐家在军中的势力本来就够大了,这些年来饶是他小心翼翼的,可依旧挡不住更多的人靠过来。

    他并不是如老一辈那样,是纯粹的武人。

    所以坐在这个位子上他想得更多,也不由得他不想。

    连年的战争促生了大明武人的骄横,哪怕是文官们也动不动就喊打喊杀。这使得五军都督府,已从最开始皇帝所期盼的专门用以参谋军事的机构,变成了可以左右朝局的庞然大物。

    徐家已是烈火烹油,再往前一步不是锦上添花,可能也是.....油干灯枯!

    “你的私心,让朕有些伤心!”

    忽听皇帝这么说,徐辉祖腾的起身,惶恐下拜。

    “朕可是兔死狗烹之臣不敢!”

    “朕可是多疑之臣万死!”

    朱允熥看着他,又叹口气,“你的心思朕能猜到一二,你多虑了!”说着,长叹道,“五军都督府朕是不会裁撤的,而且还会继续留着,让边镇武将们,有条晋身的路!”

    闻言,徐辉祖诧异的抬头。

    “现在大明是天下太平,将来呢?”朱允熥笑道,“没了五军都督府,兵部掌权....文官们懂打仗吗?”

    “兵部掌权,边镇的武将们一辈子就是武夫,一辈子都被文官们冠上只知道杀人放火的蠢名!”

    “我大明之所以有百战之师,非我国力深厚之故!更是因为,从上到下,军中皆有良将!”

    “良将若蒙尘,便是金山银山也堆不出来战无不胜之师呀!”

    “上有五军都督府,中有边镇将领提拔制,下有武学。老人带新人,老将带小将...如此循环,方能使我大明之军,堪称虎贲!”

    “朕的良苦用心,你竟是一点都不想?”

    “你若辞了都军府,朕若拆了都军府!”朱允熥又冷笑道,“则我大明良将种子尽矣!”

    “朕都不怕你权大,你反倒是怕了!

    “臣有负皇上的良苦用心!”徐辉祖哽咽道,“臣不是怕权大,更不是怕责任重大。而是....”

    “你是担心,别人未必都如你一样忠心耿耿!”朱允熥笑道,“别人也未必都如你这般,并不贪婪权势!”

    “皇上!”徐辉祖叩首。

    “朕还年轻着呢,你担心这个作甚?”朱允熥笑笑,“起来,坐那好好跟朕说话!”

    “谢皇上!”

    “你呀,就是太谨慎了!”朱允熥苦笑道,“有时候,谨慎得像块木头,一点英气勃发的劲儿都没有!”

    “臣本是愚钝之人,全赖皇上提拔才有臣的今日!”

    “哈!”朱允熥一笑,“难得呀,朕能听见徐爱卿你嘴里冒出来这种马屁!”

    “臣父在世时说,权力越大责任越大,身为臣子必须竭力效忠不假。”徐辉祖缓缓道,“可若权势过大,难保.....”

    “难保有僭越之心,还是成为众矢之的?”朱允熥笑道,“你呀!你父亲的话你当成座右铭,始终警惕自己没错。但是不能,把他用在为臣之道上!”

    “想开你父亲也不是那个意思!”朱允熥又道,“你也且放心,朕还年轻着,朕不是皇帝的时候,那些老勋贵们身上都挂着各军都督的时候,朕都不担心!”

    “现在朕还用担心这些吗?呵,你担心以后!以后,若朕....不,若是朕的子孙,治不住督军府,那他也不配做这个皇帝!”

    “皇上!”徐辉祖又赶紧起来。

    “坐坐!”朱允熥按手道,“所以说,这些都是没影儿的事!你还担心什么呢?除非你请辞,都是为了私心,怕你徐家权势过大,是不是?”

    瞬间,徐辉祖的冷汗再次下来了。

    “即便你有私心朕也不怪你,人都是有私心的!”朱允熥又道,“但朕信得过你!”

    “皇上!”徐辉祖沉默片刻,“军国大事,不可以信人为上!”说着,他抬头,一咬牙,正色道,“皇上不许臣辞了差事,但有件事,臣请皇上准许!”

    “你说!”朱允熥换个姿势,端起茶碗。

    “第一,武官升迁之事!过去都是兵部考核,督军府用印!在臣看来...考核之事当由督军府来做,而最终升迁还是要兵部做主!”

    这是要把人事权交出去了!

    军中也讲派系和出身的,而且比文官系统还更甚。如今大明军中的将领们,大家基本上都沾亲带故或者一个山头出来的。

    所以这人事权,再在督军府的手里,就不免要沾了人情世故。

    而若是兵部用印,那就是凭战功说话了!

    “准!”朱允熥道。

    “督军府下属各兵器坊,铸造局!”徐辉祖又道,“也当交出去!”说着,他咬牙道,“皇上只看到了文官贪腐,其实军中......”

    “哎!”朱允熥又叹口气,“准!”

    “还有后勤筹备采买之权!”徐辉祖又道,“还是给兵部!”

    “日后,督军府只负责考核武官之功,负责训练全国兵卒,筹划战事等!”

    第371章

    处处(2)“您知道吗?”

    李景隆刚进紫禁城中,专门给侍卫准备的膳坊,李至刚就凑了过来,低声笑道。

    “知道什么?”李景隆笑笑,随手从蒸笼中捡了两个包子,自己盛了一碗甩袖汤,挑了个咸蛋,坐下笑道。

    这不但他自小入宫当侍卫时留下的习惯,更是他对自己身份的一种彰显和认同。

    朱家皇帝不给文臣预备饭,但是对于身边的侍卫们,却是格外的优渥。

    “徐辉祖上了折子!”李至刚挨着李景隆坐下,低声笑道,“要辞了大都督呢!”

    “嗯?”李景隆的手一顿,然后继续把咸蛋在桌面上磕磕,而后剥开碎片,用筷子掏了进去。

    轻轻一筷子,黄色的油从白色的蛋青下冒了出来。

    李景隆一口包子一口咸蛋,呼噜噜的喝口汤。

    李至刚在旁,焦急的等着他开口。

    谁知,李景隆却转头道,“你用早膳了没有?今儿的甩袖汤不错,包子也成!”

    “啧!”李至刚皱眉,“曹国公,您没听见我说话?”

    “听见了!”李景隆笑笑,然后朝门口给了个眼神。

    门外本来站着的侍卫,无声的挪动脚步,稍远了些。

    “你去拿那个碟儿!”李景隆又道,“吃点!”

    “我早上在家.........”说着,李至刚明白了。

    人多眼杂的地方,俩人直接在这说不好,不如装作在一块吃饭碰上了闲聊。

    “托曹国公的福,今日我也能尝尝宫里的早膳!”李至刚笑着,夹了个包子,打了一碗粥。

    “想吃就来吃,谁还能拦着你?”李景隆笑道。

    李至刚挨着他坐下,“话是这么说,吃也可以吃。可这是宫里给侍卫们准备的,咱们这些当臣子的若再来蹭...有些不像话!”

    说着,他低头咬了一口包子。

    但下一秒,脸色就变得精彩起来。

    “怎么了?”李景隆问道。

    “没...”一口包子含在嘴里,吃不下也不能吐,李至刚要多难受有多难受。

    因为这包子,馅里面竟然有肥肉丁儿。一口下去黏糊糊腻腻的,舌头牙齿都跟着发腻。

    尤其此刻,那些包子有些凉了,所以这肥腻的口感,越发的清晰。

    他不是没吃过包子,而是他平日所吃的都是精心烹饪的小笼包汤包等,里面就算有荤,那也是呈汤汁状的,入口鲜美至极。

    “吃不下?”李景隆又笑问。

    “美!”李至刚艰难的把包子咽下去,再看看李景隆,却发现对方吃得很是香甜。

    他有些纳闷,李景隆的起居可是比他还要奢华的,怎么眼下对这些粗鄙的食物,也能吃的下去?

    “是不好吃!”李景隆放下筷子,擦了擦嘴,“可是呀,就这不好吃的东西,还是大明朝蝎子粑粑独一份儿!从开国到现在,六部大臣们没有,只有侍卫亲军才有!”

    “这菜单,都是太祖高皇帝当年行军打仗时候定下的!我小时候问过我老子,这玩意这么难吃,你们怎么还抢着吃!”

    “我老子说,你现在是享福多了你觉着不好吃,可是打仗的时候,这玩意比银子还管用!”

    “呵呵!”李至刚干笑。

    忽然,他觉得李景隆话中有话。

    徐辉祖,五军都督府......

    和这给侍卫亲军预备的饭食有区别吗?

    别管好不好吃,都是恩出于上!是皇上专门赏赐给他们的殊荣!

    就算...徐辉祖辞了差事,那也是这种独一份儿的享食者。更是在皇帝心中,无可替代的人之一。

    想到此处,他心情有些失落下来。

    倒不是他要对徐辉祖不满,俩人都没交集,他就是单纯的想看朱高炽那胖子的笑话。

    想在朱胖子脸上看到舅舅倒霉之后,那种落寞的表情。

    “你如今风头可挺大!”

    李景隆瞥了一眼外边,又低声道,“昨儿有人走我的门路,让我跟你说疏通一下,选个富庶的州府当税官!”

    李至刚脸色一暗,像是吃饱了要呲牙的狗。

    “我知道你性子!直接把那人给骂了!”李景隆从怀中掏出一个精美的小银盒,然后抽出一根象牙牙签来,一只手盖住嘴,开始剔牙。

    “我若是答应他,那不是给你找麻烦吗?”李景隆继续道,“再说如今多少人盯着你,就盼着你行差踏错呢!”

    “哎!”李至刚心中松口气,笑道,“还是曹国公您,能体会我的难处!”

    “不是体会你的难处,是我也烦这些事!”李景隆歪着身子,“有时候呀,身居高位就这样,人情世故躲不开避不过!”

    “我最痛恨的,就是人情世故!”李至刚咬牙道。

    “那你得改!”李景隆正色道,“就好比刚才你问我那事!该说吗?该问吗?该张扬吗?自己心里知道,就压在心里!你这么一说....我知道你这人,没什么坏心眼,就是单纯的好信儿...”

    “对对对!”李至刚连连点头。

    “可在别人眼里,你是不是幸灾乐祸!”李景隆又问,“这不是给自己树敌吗?”

    李至刚眉毛一样,“他们都小心眼!”

    “我曹!”李景隆心中骂道,“你他妈也好意思说别人小心眼!”

    但嘴上,他还是掏心掏肺的,“你既然知道,还这么干?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

    李至刚满脸赞同,“曹国公金玉良言!”

    “走吧!办差去吧!”李景隆站起身,“我在万岁爷面前打个仗儿,还得去宝船厂那边盯着!”

    “您忙!”

    两人一前一后出来,李至刚目不斜视的朝南书房走。

    李景隆站在连廊中,看着他的背影,心中冷笑,“蠢货!”

    “他徐辉祖就算死,也得死在大都督的位子上!军国大事靠你们这些坏到冒烟的文官?那大明就离亡国不远了!”

    他心中骂了一句,然后换上一张笑脸。

    转头走向不远处的几名侍卫,“哥几个早班?”

    “公爷,小的们早班!”

    “哎,我说你小子!”李景隆笑着假踹了一名侍卫一脚,“你媳妇生孩子摆酒,也不见给我送请帖....咋?现在老子不管你们了,就忘了老子这老上司!”

    “哪能呢?”那侍卫忙笑道,“这不是...哎,都是卑职家里人,怕给您添麻烦!”

    他倒是想送,可他更怕别人说他不知深浅。

    “揍性!”李景隆骂了一句,袖子一抖,一块奶色的纯净白玉平安牌落在手心上。

    然后塞在那侍卫的腰带上,“拿着,给你们家小子的!”

    “这使不得......”

    “拿着!”李景隆正色道,“不拿我生气啦!”

    “谢公爷!”

    “行了,我去见皇上,你们忙着!”

    ~

    “公爷,万岁爷在里面等着呢,跟杂家来吧!”

    乾清宫外,王八耻亲自迎了出来。

    “王总管起色倒好!”李景隆笑笑,“家里小姐和少爷都挺好?”

    提起自己的外甥外甥女,王八耻满脸幸福,“托福托福!”

    因为这事,他和李景隆的关系也缓和了许多,最起码话多了。

    “府上少爷也到了念书的岁数!”李景隆走着,琢磨着说道,“准备请先生?”

    “这几日正张罗呢!”

    王八耻随口的说,但李景隆却往心里去了。

    ~

    “臣,叩见皇上!”

    “你进来!”朱允熥坐在宝座上,看着门槛后的李景隆。

    “皇上!”李景隆笑呵呵的进来。

    岂料,下一秒一个黑影唰的飞过来。

    啪的一声!

    一份奏章,直接摔在了李景隆的脸上。

    紧接着就听朱允熥厉声道,“自己看!”

    第372章

    耐人寻味(1)突如其来的一本奏折,直接把李景隆砸懵了。

    而就在那本奏折飞过来,电光火石之间,他脑中快速的运转,把自己身上的事都飞快的过了一遍。

    “应该没有犯忌讳的地方呀?”

    饶是他心中笃定没有让皇帝不满的地方,可皇帝表情和语气依旧让他打心里肝颤。

    “自己看!”

    皇帝的声音再次传来,李景隆颤颤巍巍的捡起那本奏章,双手捧着打开。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