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982章

    “呵!哼!呵!哼!”

    李立德满嘴冷笑,揶揄道,“真是青天大老爷呀!为民做主刚正如此?啧啧啧,真是....您不觉得荒唐吗?不觉得是天方夜谭吗?”

    “要这么说,天下官司的数不过来了!明日我拿着一份地契,去淮西总管府告状,说滁州府内有三条街市,五十年前是我家的,行吗?”

    “前元的地契本朝也认?”

    “前元的疆土本朝还认呢!”

    “呵!”李立德又冷笑道,“做梦都没想到,这荒唐透顶的事,居然出现在本朝?亘古未有!”

    师爷瞥了他一眼,冷笑道,“你再说一遍?”

    李立德冷笑,他心里明镜似的,师爷的话看似荒唐,但别有所图。

    这世上的事就是如此,多荒唐的事儿都有!只要有权,黑的也是白的,白的也是红的,红的也他妈是绿的。

    你觉得荒唐?

    权力最大的作用就是,你是觉得荒唐,但你没办法反驳,更没办法推翻,只能接受!

    “好,既然您说有人告我李家!”李立德执拗的脾气发作起来,“那在下请问,是谁?他说我家占了他家的地,具体占了哪儿?”

    “姓什么不能告诉你!现在还没开堂问审呢!”师爷笑笑,“不过人家说了,也不是什么良田,说你家占了人家的山坡地!”说着,又是一笑,“人家说了,祖坟就在山上呢!”

    “祖坟!”李立德再次冷笑,“我幼年时听家中长辈说过!我李家未迁来之前,这边闹了瘟疫,漫山遍野都是乱坟岗...”

    “哈哈哈!”说着,他摇头嘲讽的大笑起来,“是我李家买了这些地之后,几代人开垦,才有今日的桑园千亩....”

    “你李家迁到此处的时候确实是个大家族!可要说能开垦出千亩的桑园,不能够吧?”师爷冷笑。

    李立刚心中一惊,忙道,“是五十年间我李家人勤勤恳恳....”

    “县衙里有地契票根,龙凤八年的时候你家就有了桑园千亩!”师爷冷声道,“你家的地契建档是在龙凤四年,龙凤八年就有了千亩桑园?你们家人就算长了八只手,日夜不休的干,也开垦不出来吧?”

    “这?”李立德顿时语塞。

    “你家勤勤恳恳开垦出来的?”师爷再冷笑道,“太祖高皇帝立足淮西之后,收拢流民,下令军民人等开荒种地恢复生产。”

    “当时定远县衙中,管着流民开垦田地的人,就是你曾祖父吧?”

    “战乱之间,田地大多无主!实在查不到原主儿的田地,官府都授予了流民。”

    “你李家方圆三十多里,一个流民都没安置?”

    “这....”渐渐的,李立德的头上冒出一层冷汗。

    “定远这,出了太师出了军侯出了将军无数!”师爷冷声道,“所以这笔糊涂账,一直就是糊涂账,谁也不能较真也不敢较真!”

    “所以你李家就浑水摸鱼...呵呵!”师爷又道,“这一摸就是五十年!”

    “他到底要干什么?”

    李立德心中冰凉,猛的浮现出一个念头,“莫非有人看上了我家的茶园!”

    “你...”师爷再次冷笑,“你定然觉得委屈,觉得匪夷所思,是吧!”

    “师爷,咱们打开天窗说亮话,到底李某李家得罪了何方神圣?”李立德大声道,“要用这么下作的方法...”

    “下作?”师爷又是冷笑,“是,五十年了,很久了,当年很多知情的人都死了,死无对证了!可是,世上无难事,只要肯较真!”

    “我就问你一条,你家方圆三十里,为何从五十年前到现在,只有你一家?官府当初安置的流民哪里去了?”

    “我都不说你这些年是否有着漏税!你李家三代人当粮长的时候,是否有过中饱私案!”

    “我就问你这一条!县衙的文档明明白白记载了,当初安置了多少流民在此,预计开垦田亩坡田多少。但人呢?地呢?为何现在都变成了你李家的千亩桑园?”

    “此事,你可有证人?可有中人?若是买的,凭证吗?”

    “这....”李立德忽的坐下,看着师爷,“我李家到底得罪了何方神圣?”

    师爷淡淡一笑,“你可知,我是在救你!”

    真的,他确实是在救李家!

    同时,也是在给赵家减少麻烦。

    更是在给定远县的县太爷,根除祸患。

    第446章

    赵氏孤儿(1)李家,必须走。

    是整个家族,一个人不留的全部走。

    其实这件事本来是很简单的,赵家的祖坟如今在李家的地面上,那李家拿出来就行了。

    李家若会做人,就献礼请罪。说这些年家族兴旺至此,全是因为沾了赵家福地的光。

    赵家若是会做人,就会拿出一笔钱来,当做给李家的补偿。

    如此一来皆大欢喜!

    但之所以定远县令胡濙还有这位师爷如此的如临大敌,是因为李家在发迹的过程中,很不光彩。

    有钱的人的钱,就没有不带血的。

    虽然这种不光彩,并没有直接证据说明,赵家的人死绝了,就是李家害的。

    但是....也脱不了干系。

    天下大乱,瘟疫横行的时候,人家赵家在这还是有几个亲人的。可后来天下不乱了,反而都死绝了?

    赵侯爷再怎么好说话!人家也是侯爷呀!

    试想一下,当赵侯爷找到自己的祖坟后,问询世上可还有赵家人,可还有亲戚的时候,李家怎么回答?定远县怎么回答?

    你李家在这住了快五十年你不知道?

    哦,应该是当年被征做了夫子,随军出征一去未回!

    好,男人被征了夫子,女人呢?

    呃....女人为了活命有口饭吃改嫁远方了!

    好,女人改嫁了!那没有孩子吗?

    呃...孩子跟着女人改嫁了!

    好,我赵家的人都找不到了。

    那我赵家的亲戚呢,以前杀猪岭这片还住着我姐夫家,姓王的,他们家一大家子呢,我离家的时候小外甥刚出生...

    呃....你姐夫一家饿死了?

    好,我姐夫一家饿死了,我姐夫的姐夫呢。他们家住的也不远,都在一个岭上!

    呃...你姐夫的姐夫,我们压根就没见过。

    我们李家来的时候,这边就是一片荒地,没人!

    好,你什么都不知道。

    那你李家就没岁数大的五六十岁的人吗?

    把他们找出来我问问!

    你别告诉我,你李家超过六十的也都死了!

    死了也不要紧!

    我家亲戚姓什么叫什么我记得,我让各地官府查户籍,让各地官府走访巡查,用最笨的方法来找!

    这事,经得起推敲吗?经不起!

    人啊,尤其是富贵之人,老了之后思亲之情更甚。

    再试想一下,赵侯爷面对这些经不起推敲的说辞,是不是要翻看衙门的卷宗?

    看了之后,心里是不是扎了一根刺?

    一位侯爷,少年时家破人亡,草草埋葬了病饿而死的父母,挥泪告别了无能为力的亲戚们,一个人远走他乡寻找活路。

    多惨啊!

    幸好祖宗保佑在乱世中活了下来,现在又身份显赫。好不容易找到了祖坟,却陡然发现家里一个亲戚都没了?

    多失落呀!

    可回过头猛的发现,这片地方还住了一户极其兴旺的外来户?这些外来户,还把他们家祖坟给弄成了桑园!让他们家老祖的坟头长树了!

    然后还在县衙的各种文档中发现,很多可疑的事,搁谁身上谁不多想?

    你们外来户,仗着有钱有身份,把我们家亲戚都给弄走了或者使些手段直接活不见人死不见尸客死他乡了,把我们家和亲戚的地都弄到你们名下了!

    普通百姓多想也就他妈的多想了,他是敢杀人放火还是敢怎么地?

    可那位可是侯爷呀!

    皇后的亲爹!

    太子的亲外公!

    可以肯定只要他发现这些事且憋在心里,就会对李家产生憎恨!

    一旦产生憎恨,就要解恨!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万一侯爷到时候想不开做了什么出格儿的事出来,定远县令怎么办?怎么应对?

    而另一方面,万一赵侯爷解恨解得狠了,事情闹大了,伤的是谁的脸面?

    所以,你们李家必须走,走得远远的。

    你们家不在我们定远县境内了,侯爷要是再想弄你,跟我们定远县没关系!

    公允的说,杀猪岭这方圆三十里的地,也都不是赵家的,他家要是地主他爹娘也不至于惨死。

    他祖宗是杀猪的,能富裕到哪去?

    他家当年也就是有个三亩薄田的穷人,父亲祖父几代人还要给周围别的地主家当佃户才能勉强为生。

    可谁让人家现在是侯爷呢?

    你李家还别觉得欺负人,这五十年间你们欺负别人的时候,可想过别人的感受?

    别把自己想的那么无辜!

    你们家如今的家业,也是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的!

    更别想着委屈,起码你们李家人还在。

    地也不白要你的,你说个数儿出来,有人给补偿!

    ~~

    夜很深了,很冷。

    李立德依旧坐在冰冷的石凳上,脑中不断涌现着师爷临走之前的那番话。

    “路,给你选了!走不走在你!”

    “事,给你说明白了!怎么做也在你!”

    “你要是想不通,那从明天开始,你家的油坊城里的米面商行,买卖就别做了!”

    “放心,没人去打砸没人去勒索。但保不齐就有人吃你家米粮行的米面吃出毛病了,死了!”

    “你家这千亩的桑园,在衙门那是足数上报的吗?”

    “你们家这些山头,也衙门里报备的是只能种些杂粮的坡田吧?”

    “朝廷体恤咱们淮西百姓,念及从龙之功。这种种植杂粮豆子的坡田是免税的,你却种了桑园?”

    “好,那就细细算算,你这些年偷漏了多少税?而你这桑园既没在衙门报备,那也没缴过税吧?”

    “放心,老爷一定秉公办理!”

    “你家的买卖吃出了事,那就关!你家的桑园不合规矩,那就都砍了!”

    “另外,你李立德身为秀才,知法犯法,罢黜功名贬为庶人,不过份吧?”

    “先罢了你的功名,然后根据大明律治你,充军云南,不过份吧?”

    “这时候你就要小心了,咱们这距离云南好几千里地呢,你小心别死在路上!”

    “这只是对你的!治了你,接下来治你李家!”

    “哦...本县巡查田亩人口户籍时发现有蹊跷,你李家寨这附近,当初官府是安置过流民的?流民呢?”

    “怎么当初官府让人开垦出来的地,都成了你家的?”

    “时间太远找不到人也没事!把本不属于你的家,官府收回来!不过份吧?”

    “对了,这些地这些年一直在你李家名下,少给朝廷的粮税,从你李家公中追讨回来,不过份吧?”

    “让你家破人亡倒不至于,可是让你家业败了,易如反掌!谁让你有把柄在官府的手里?官府跟你讲理吗?”

    “官府不讲理,可官府上面的人讲理!”

    “你说个数儿,补偿你!你愿意走,给你指个出路也不是不可以!”

    “想开点,你是秀才,手里还有钱,到哪不是当地主老爷?”

    ~

    风很冷,吹得李立德原本整齐的须发,随风飘零。

    “当家的!”

    他的婆娘,出现在不远处,小心翼翼的提醒,“都晚了,您不吃饭呀?”

    听听妻子的呼唤,李立德微微回神。

    妻子一身粗布衣裳,牵着小儿子站在不远处,满眼的关切。

    妻已老,子还小。

    “哎!”李立德叹息一声站起身来。

    摇摇晃晃意兴阑珊的朝着另一个方向走去。

    第447章

    赵氏孤儿(2)大概就这么走了半个时辰,在一处整齐的二进青砖房门前停住脚步。

    想了想,伸后扣动门环。

    不多时吱嘎一声,一个粗布衣裳的丫鬟打开门,行礼道,“大老爷,您来了!”

    “我二爷呢?”

    “二太爷刚躺下!”

    ~~

    老人的卧房中,总是带着一股浑浊的味儿。

    说不上是什么味儿,但就是难闻。

    “立德来了?咳!咳!”屋里,传来一个有气无力的声音,并且伴随着咳嗽。

    李立德推门进去,直接坐到了床榻上枯瘦老人的身边,看着对方浑浊的眼睛,“二叔,我来了!”

    老人很老,七十多岁了,脸上的老人斑密密麻麻。

    “这是....”老人看着李立德,“出啥大事了?”说着,咳嗽两声,“能用钱解决吗?”

    李立德摇头,“不是钱的事儿!”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