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987章

    李景隆昂首阔步从外边进来,大礼叩拜。

    朱允熥端详他片刻,觉得有些奇怪,“你这怎么一大早就眼眶子发青呢?昨晚上没睡好?”

    李景隆叩首,“回皇上,臣昨晚彻夜难眠!”

    朱允熥轻笑,“还有让你曹国公都睡不着的事儿?”

    李景隆抬头,满面郑重,“昨日太子殿下在臣家中,说了那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让臣.....思虑良多,同时也让臣受益匪浅!”

    “怎么跟太子又扯上关系了?”朱允熥奇道。

    “臣身为国朝世袭公爵,皇恩浩荡,臣锦衣玉食荣华富贵!”李景隆大声道,“然,臣却忘了,臣....为人为臣子的根本!”

    “丫....又开始了?”朱高炽斜眼,看看李景隆,心中暗道,“大早上就这么猛的马屁,熥子不腻吗?”

    就听李景隆继续说道,“太子那句话,让臣惭愧得无地自容,恨不得一头撞死!”

    “哦!”朱允熥淡淡的点头,“然后呢!”

    “天下还有百姓饥寒交迫,而臣却....奢靡至极!”李景隆大声道,“臣....大逆不道!”

    说着,再叩首,“臣连夜出城,问询了城外共有流民乞儿多少,然后....”

    “继续说!”朱允熥端起茶盏。

    “然后臣叫人把他们都安置在臣的庄子上!”李景隆继续大声道,“看看他们能干点什么就干点什么!”

    说着,再次叩首道,“与治国之事,臣愚钝。唯有这种笨法子,先让这些百姓们,在臣这过个好年!等来年开春,臣再让人给他们粮种盘缠,让他们回家务农!”

    说着,又叩首道,“正所谓有多大能耐就出多大的力,臣....实在是只有这个笨法子了!”

    殿中,出奇的安静。

    许久之后,朱允熥才淡淡的说道,“知道了!”

    而就这时,殿外又响起脚步。

    邓平双手捧着一个匣子进来,跪地道,“皇上大喜!”

    第454章

    决战(1)“臣朱棣谨奏。”

    “自我王师攻破安南东西两都之后,水路并进,先夺富良江岸再夺交州奉化。黎贼穷途末路却不肯束手伏法,纠集残兵陈兵于大安海口,妄图困兽犹斗!”

    乾清宫中,朱允熥拿着朱棣的战报,细细。

    那战报的字里行间似乎微微带着些海水的腥气,信纸也有些触手可及的潮湿....

    但朱允熥依旧能从那挺拔刚劲的字里行间,品味出明军百战之雄盛,将士之雄勇。

    ~~

    让我们把时间拉回半个月之前。

    那时的应天府刚下了第一场嗖嗖快的雪,而在万里之外的安南,似乎雨季还没全然过去。

    虽不下雨,但空气中湿漉漉的,让衣甲都黏在人的身上,冰冷难受至极。

    哗啦!

    冰冷的潮水,冲刷着海口的岸头。

    随着潮水退去,沙子也被一层层的剥离。

    哗啦哗啦几次翻涌。

    岸边的沙滩之中,几具狰狞的尸体显露出轮廓。

    战争,染红了安南的江河。

    现在,开始毁灭大海。

    ~

    “哈哈哈!”

    安南奉化府胶水县的明军中军帅帐之中,朱棣拿着朱高炽的信,咧嘴大笑。

    “爹,您笑什么?”朱高燧眼珠子乱转,“大哥在信中说什么了?”

    朱高煦虽没开口,但眼神也看向父亲。

    “咱家有喜事儿了!”朱棣恋恋不舍的放下信,看着两个儿子,“你们的大嫂有喜了!”说着,捋着胡须大笑道,“你老子我,要当祖父了,你们都要当叔叔了!”

    朱高燧忽然张大嘴,问道,“大嫂有喜?哪个嫂子?”

    “你有几个嫂子?”朱棣顿时大怒。

    而后劈头盖脸的骂道,“你不尊重你大哥也就算了,连你大嫂你都不尊了?”

    “儿子没不尊重......”面对朱棣骇人的眼神,朱高燧说不下去了。

    但朱棣依旧怒气不减,“你俩,你看你俩!也都是成丁的人了!女人你们睡了不少,可给老子弄个种儿出来?”

    “我俩没睡....”朱高燧还要再说,却被朱高煦不动声色的踹了一下脚面,顿时闭嘴。

    “老大还是稳当的!”朱棣又看看那封信,叹息一声,“咱家如今,差就是个第三代呀!”

    “也未必就是儿子!”朱高燧低下头,心中默念,这话他是万万不敢说的。

    但他的小心思,却好似逃不过朱棣的眼睛。

    “你俩可知,你大嫂有喜,我为啥这么高兴?”朱棣环视一周,开口问道。

    “咱家后继有人!”朱高煦淡淡的说道。

    “你呢?”朱棣看向朱高燧。

    朱高燧眼珠乱转,“呵呵,您要当爷爷了,您能不高兴吗?”

    “呵!”朱棣微微一笑,然后站起身背着手走到窗边,遥望夜色中的海潮。

    “哎,我这辈子前半生,一直在做遥不可及的梦。”朱棣叹半声,继续道,“但终究是梦!而梦醒之后,在京师和你们团聚之时,我猛的发觉。”

    “其实....”朱棣忽然回头,看着两个儿子,“你们才是最重要的!我一生只有你们三个儿子,我希望...你们过得好!”

    朱高燧朱高煦同时抬头,凝视朱棣。

    “想当年,老爷子在的时候,有时候我心里还在腹诽。他老人家一辈子英雄了得纵横天下,可唯独这儿女情却很是放不下!”

    “所以,到老了之后才会一地鸡毛,惯得那些儿子们,一个个都是各有打算!”

    “后来我才明白....”说着,朱棣又叹口气,“什么王图霸业,都是空的!唯有家......才是真的!”

    “皇上说过,安南以后是咱们父子的封地。但你们的大哥另有王爵,不会来此!”

    说着,朱棣的语气变得有些低沉起来,“咱们这个家等于就分了!从此天南海北...”

    朱高煦低下头,默不作声,但眼眶有些红。

    而朱高燧则是嘴角微歪,心中暗道,“老大不来才好,少一个人跟我争王爵了!”

    “你们可知,我这些年为何不知疲倦的南征北战,为皇先驱吗?”朱棣又问,“其实,我完全可以做个富贵贤王,在家含孙弄怡的!”

    朱高燧笑道,“您闲不住!”

    朱高煦则是闷声道,“儿子不知!”

    忽然,朱棣有些怒,大声道,“还不是为了你们?”说着,摇摇头,“你真当大明朝除了你们老子我,没人能领兵打仗了?”

    “我得拼命的干!我拼命的干,你们才有前程!你们的大哥在朝中才能站住脚!日后,不管是安南也好,还是中原本土老大那一支也好,都能抬起头做人!”

    “都是皇孙....都是宗室!可是吃闲饭的,跟立下战功的,是两回事!”

    说着,他忽然又苦笑,“我到了这个岁数才明白你们祖父当初的苦呀!不但要为了儿子着想,还要为孙子着想!”

    忽地,又是一笑,“男人,他娘的这辈子操不完的心,出不完的力!”

    父子三人正说着,忽然帐外传来铿锵的脚步。

    紧接着就见朱棣帐下大将朱能昂首进来,“王爷,咸子关出现安南军哨船,十里外发现敌军行迹!”

    瞬间,朱棣从刚才的感叹中挣脱,走到悬挂的地图面前。

    咸子关乃是安南的水路要冲之地,此地已在明军之手。而失去此地屏障,安南军只潜遁迂回,跟耗子一样钻进洞中。

    是以为了麻痹安南人,在大军占领奉化府之后,朱棣微微回师,仅留少许兵马驻守,给安南人造成明军在打造战船,准备海战的假象。

    而安南人也没得选,他们必须夺回这个水路要冲之地。

    “贼既来,则必用全力。”

    朱棣凝神道,“不夺回咸子关,安南再无险可守灭亡指日可待!”

    “父亲!”朱高煦噌的站起身,“下令吧!”

    忽然间,不知为何,朱棣的脑中竟然在第一时间内浮现出朱高炽那张胖胖的脸。

    不是朱高炽长大成人之后那张大饼一样的胖脸,而是他小时候,粉嘟嘟带着酒窝,一说话就笑的胖乎乎的脸。

    “传我帅令!”朱棣开口,“全军,在咸子关跟黎贼决战!”

    “喏!”朱能大声道。

    ~~

    清晨的薄雾,有些畏惧的飘荡在空中,不敢落下来。

    因为大地之上,有一条望不到尽头的恶龙。

    那是正在行军的安南军主力,刀枪闪亮盔甲鲜明,旌旗招展战鼓阵阵。

    他们的脸上,似乎都带着誓死捍卫家园的决心,但他们的眼底深处,同样闪烁着对未知战局的恐惧。

    安南大军七万,号称二十一万。

    水陆并进,直扑咸子关。

    陆地之上,乃是黎季氂的长子黎元澄领军。麾下猛将无数,乃是安南黎家父子手中的王牌,最后的底气。

    而在另一半,大海翻涌的海上。

    安南军阮公拯率领战舰一百艘为先锋,沿海推进,进入富良江。其后紧跟战船无数,延绵十余里。

    他们的意图很简单,水陆齐攻。

    陆地猛将冲锋,水路攻击咸子关城寨,就是要靠着人多,从明军手中抢下这处水陆要冲之地。

    进可反攻,退可死守!

    第455章

    决战(2)“噫吁哉,我安南大军,雄壮至此!”

    水路上,安南军一艘硕大的战舰之上,安南伪皇黎季氂看着岸边的军队,还有江上的舰队,不胜感慨。

    而他身后安南的满朝文武大臣,亦是感同身受。一万人就已经无边无际了,七万人何止是无边无际,简直是遮天蔽日....

    其子黎汉苍他在身后笑道,“此番父皇御驾亲征,将士们必争先奋勇,一扫先前的颓废,大胜明国,振我国威!”

    “呵呵!”黎季氂捋须笑笑,然后忽然又皱眉,“朕当初就说,不该示之以弱!”说着,冷哼道,“哼,小人误我!”

    话音落下,船上文武百官脸色各异。

    有瞠目结舌者,有不知所措者,有皱眉不悦者,更有压抑怒火者!

    皇帝,不应该是这么当的吧?

    当初跟大明开战的是你,前线所有的布置乃至将领调配也都是你,弃都逃跑的也是你。

    结果现在你回过头来,却把责任推给那些战败身死的将领?

    “陛下,我军虽雄壮,但明军更如吞天巨兽!”

    终于有人忍不住了,文武百官之中,工部尚书阮希全正色开口道,“况且,如今我军已再无回旋之余地,即便取胜也只能跟明朝斡旋。战局未开,陛下何以如此乐观?”

    “怎么?”黎季氂顿时大怒,“你是在指责朕吗?”

    对战大明帝国,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之内,他已失去半壁江山。

    失去江山也就罢了,更让他不安的是他发现原本忠于他的臣子们,渐渐对他有了许多的怨言。

    而且,更是隐隐有些了几分不对的苗头。

    所以为了防止这些大臣投敌,他才御驾亲征。不但亲征,还把这些大臣公卿们都带在身边,防止有人在他后方竖起白旗。

    归根到底,他只是个官场上的老狐狸,只是个善于权谋的篡位者。

    大明朝堂上曾有人把他比作安南的司马懿,其实摸着良心说,他连给司马懿提鞋都不配。

    “臣不敢!”阮希全硬邦邦的说道,“臣就是觉得,此时不是决战的良机罢了!”

    “你....”黎季氂勃然大怒。

    “阮大人此言差矣!”忽然,百官中有人开口。

    正是黎季氂所信任的,都御史魏栻。

    魏栻在船头,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大声道,“正是因为我军无路可退,才要破釜沉舟,拼死一战!”

    说着,叹息道,“战局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以前陛下太仁厚,才让将士们少了敬畏之心!”

    “卿此言...哎!”黎季氂叹道,“说到了朕的心里!”

    “再者!”魏栻又道,“此时不战,军心涣散。据报称,前番大雨之后,明军之中瘟疫横行,所以才不得不回军胶水休整!”

    “此乃天赐良机,此时不取更待何时?”

    阮希全冷笑,“朱棣其人....可不是只会纸上谈兵的书生?焉知这不是他的诡计?”

    “他诡计又如何!?敌得过皇上的堂堂正正,卫国之师?”魏栻冷笑,“再说,咸子关乃是我大越的福地,自有上苍保佑!”

    阮希全不明所以,“福地一说何来?”

    “大人不读史书吗?”魏栻耻笑道,“安南陈朝年间,中国沦于胡虏之手,蒙元之兵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他们占据中国还不满足,发兵侵我安南。而就在此地,咸子关上,我安南军以绝对弱势痛击敌军,击败蒙元大军!”

    “不但保住了陈朝的基业,更是保住了我安南的锦绣河山!”

    “这....”

    阮希全顿时哭笑不得。

    蒙元入侵安南时,咸子关大捷是没错。

    可那场战争,是安南人守着咸子关等着敌人来攻。况且暴雨连日,瘟疫爆发,最终才有大胜。

    再者,那场战役中,帮着安南守护河山出力最多最不捍死的,可是宋朝的残兵残将呀!

    “魏爱卿说的没错!”黎季氂被魏栻的言语,撩拨得豪气顿生,指着雾气弥漫的滩头,若隐若现的城寨,“此地,就是我大越的福地。”

    说着,抬头看向天空,“上天,必不会让我大越,亡国灭种始于此地!”

    咚!

    猛的一声巨响,江面的战舰船身摇晃。

    “怎么了?”黎季氂扶着船舷站好,惊恐的问道,“哪来的巨响?”

    “报!”

    有侍卫大步跑来,“启奏陛下,岸上我军先锋遇上了明军!”

    “战况如何?”阮希全大声问道。

    “明军一触即溃,我军正在追杀!”那侍卫又大声道。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