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9章
“嘶.....新都北平那边的贪官还有各地的犯人,先关着吧!先别杀!”南书房各公事房中,朱高炽忙的脚步离地。
没一会的功夫,就说的口干舌燥,走得浑身冒汗了。
“哎....”
好不容易得了个空当,刚想安安静静的坐下喝口茶就瞥见一个人影过来。
朱高炽刚端起的茶盏放下,转身就走....
“站住!”
“你跑,跑得了和尚你跑得了庙?”
朱高炽一只脚已经跨出门外,闻声回头,挤出几分笑容,“舅舅!”
第144章
监国(2)“你说,你三姨跟皇上是怎么回事?”
徐辉祖反手关上门,盯着朱高炽。
后者被看的毛骨悚然,低头道,“我...我也不知道啊!”
“不知道?”徐辉祖黑着脸,七窍生烟,朝外看了一眼,咬牙低声道,“皇上是去见她,才身体有碍的。皇上急病之后,又是她一路跟着去了道观,现在还一直在身边伺候,你跟我说你不知道?”
朱高炽无奈的抬头,“您觉得我该知道什么?”
这话,让徐辉祖也是一怔。
自从昨晚在皇上身边见着自己的亲妹妹之后,他几乎是一夜都没睡。
皇上急病,在皇上身边的应该是皇后,怎么反而是自己的妹子?
后来才知道皇上出宫,竟然是专门为了跟自己的三妹私会?
“洪熙....”
徐辉祖站在原地,想了许久,“你今日去见皇上吗?”
朱高炽无声点头。
“那....”徐辉祖有些为难,“你看这样行不行...见着你三姨,你跟她说一声,让她回家....”
“我不敢说!”朱高炽直接开口,“我说了也没用!”
“你....哎!”徐辉祖叹气,颓然坐下,低声道,“如此,徐家危矣....”
世界上是没有秘密的,而且皇帝也没打算隐藏这个秘密。
徐家三姑娘跟皇上的关系,此刻怕是已传到了皇后的耳中。
若是以前,很多事大家都心照不宣。但现在皇上病重,还不在宫中养着住在宫外,且身边的女人不是自己的妻子,也不是其他嫔妃,而是徐家的姑娘....
这....让天下人怎么看?这让皇后怎么看怎么想?
“危不危的再说吧!”
朱高炽站起身,“眼下,也没那么多功夫,想那么些男男女女的事!”说着,他叹口气,“国事要紧!”
~~
“今日才知,皇父之累!”
春和宫中,朱文奎看着面前高高一摞,囊括从鸡毛蒜皮到军国大事,从某县某村,到某省某府,乃至万里之外的海外诸藩的奏折,开口苦笑。
“孤不过看了十几本,就已头昏眼胀了。想想父皇,每天坐在乾清宫中,一看就是几个时辰!”
朱文奎叹口气,“打天下难,坐天下更难!”
边上几名大学士坐着,正在帮他这位皇太子把奏折整理分类。
“通政司那边.....还有南书房那边.....”朱文奎苦笑道,“孤记得,他们给父皇的奏折都是经过筛选的,一些鸡毛蒜皮的问安折之类的都放在后面.....”说着,揉揉胳膊,“一会要跟王伯说一声,事有轻重缓急,这么看下去要看到什么时候?”
“殿下!”左詹士翰林学士黄观正色道,“难道您不明白,这是庄亲王故意的在让您锻炼心性吗?”
闻言,朱文奎似乎有所醒悟,停住手中的笔。
“您跟皇上不一样,皇上是从洪武二十六年开始就出阁接触政务,在太上皇身边,由太上皇手把手的教着看折子,处理政务!”黄观继续正色说道,“您,确实没人教过的!”
说着,黄观正色道,“您,也一向没什么耐心!偏治国一道,最重耐心!”
“而且,皇上设置南书房,通政司,所用的臣子都是皇上一手提拔的能员。人品才学皇上都信得过...”另一翰林学士俞士吉也开口道,“他们也知道皇上的习惯,所以每日的奏折才能分门别类,送到御前!”
“嗨!”
朱文奎想想,不禁哑然。
南书房是大明帝国的内阁,通政司其实就是皇帝的秘书处....
这些大臣们也真够小心的,不了解皇太子的习惯,就不敢擅自做主,生怕有了遗漏,所以就把奏折都一股脑的送来!
“张先生,杨先生,高先生.....”
朱文奎对着里间,几位老学士开口。
“臣在!”
太子的老师,张显宗,高逊志,还有杨淞齐齐起身。
“劳烦三位先生,把这些奏折都看一遍,然后捡要紧的给孤....不要紧的先放一边,等有闲暇了,孤再看!”朱文奎开口道。
说着,他看着身边的翰林学士们,临时拼凑了几张桌子,把奏折分别放好,又开口道,“几位和孤坐得不远,若奏折中有什么难以决断的事。咱们君臣共同商议.....”
说着,叹息一声,“孤虽是太子,但毕竟年幼,国家大事总要集思广益才好!”
“对了,明日的大朝会如期举行,不能耽搁!”
闻言,几位太子的老师无声对视,眼神之中都满是欣慰。
太子在一夜之间,好似长大了。
就这时,内侍袁琦悄悄走到殿门口,低声道,“太子爷,四爷过来了!”
“谁?”
“四爷......”
朱文奎还没开口,就听外边有太监焦急的喊道,“四爷四爷,您不能硬闯呀,太子爷在批折子.....”
“滚!”
一声怒骂之后,朱文在的身影已是窜了进来。
“大哥!”
朱文奎低头看着奏折,“嗯!”
朱文在上前,忽的一把扯下朱文奎手中的奏折,“大哥,都什么时候了,您还在看折子?”
“四爷,岂能如此无礼?”
黄观在旁怒道,“进殿不拜就罢了,还.....直接对太子殿下动手.....”
其他翰林学士,还有太子的老师们都面露不悦之色。
朱文奎笑笑,“无妨无妨,老四还小!”
说着,看向朱文在,“你来之前怎么不先打个招呼?”说着,对殿外的太监们摆手,又道,“先打了招呼,他们就不会拦着你.....”
“母后让我来的!”
朱文在瞥了一眼黄观,急冲冲的开口道,“大哥,您要管管啊....我和母后要出宫去看父皇,却让宝庆长公主的驸马给拦住了,说没有您的话,不能让我们随便出宫.....”
“现在父皇病了,不在宫里反而在外边,身边不是自己的亲人,反而是外人!这让母后和我,如何能放心呢?”
朱文在又道,“母后让我问你,为何拦着不让我们去,却又不把父皇接回来!”
朱文奎默默听着,一直没说话,等朱文在说了一堆之后,才慢条斯理的开口,“到底是你要出宫,还是母后要出宫?你确定是母后让你跟我这么说话的?确定母后是这么说话的?”
“嗯!”朱文在点头,“莫非大哥连我都不信了?”
说着,又道,“难道,要母后亲自来问你!”
“问我什么?”朱文奎笑道,“你们非要出宫?”
“皇父病重,身为人子,我当前往亲手奉药....”朱文在急道,“况且,这又不是我一个人的意思,哥哥们都是这么想的!”
第145章
有了(1)“自古以来这世上,哪有父亲病了,不让儿子去看的道理?”
“哥哥们也都是这么想的!”
此话落地,原本就在一旁有几分事不关己,正在帮朱文奎整理奏折的三只老狐狸。张显宗,高逊志,杨淞齐齐抬头,看向朱文在的目光满是思量。
“哦?也对...”
朱文奎点点头,笑道,“你说的有道理,哪有父亲生病儿子不能去看的道理?对对对?”说着,一笑,“这话到底是哪个弟弟说的?”
“也不光是哥哥弟弟们...”朱文在又道,“母妃们也都去了母后那问东问西.....谁能想到,父皇突然病了?”说着,又叹口气,“关键是病了,母后也好皇子们也好,还有母妃们也好,都知道是什么病?不知因何而起的....”
忽然,朱文奎身侧的三只老狐狸对视一眼,目光不善。
“而且.....”朱文在说着,上前一步低声道,“大哥,弟弟忽然觉得宫禁严了许多。就像以前外公他们家来宫里都是畅通无阻的,可母后今早上宣舅舅进宫,直接就给拦了!”
说着,抬脸看着朱文奎,“大哥,父皇到底什么病呀?您为什么不让我们出宫去看呀?”
朱文奎看着眼前,自己一母同胞亲弟弟那张稚嫩的脸,心中猛的涌出无限的悲凉。
“我何时说过不让你们出宫?是父皇的手书说他要在外边养病....”
朱文在眨眼道,“这...就更让人难以理解啦!父皇为何要在外边....”
“父皇是肺萎....是怕回了宫,把病气过给他人!”朱文奎怒道。
朱文在忙道,“大哥息怒,弟弟就是问问.....”说着,又道,“也是太惦记父皇了!”
“晚一会,孤会去母后那....”朱文奎摆摆手,“你先退下吧!”
朱文在低着头,“那....臣弟告退!”
~~
“殿下,臣等有话!”
眼见四皇子走远,张显宗等三人起身,同时说道。
朱文奎对着黄观等无声摆手,片刻之后殿中就剩下他和三位老师而已。
“殿下,不可不防呀!”杨淞先开口道。
朱文奎嗤笑一声,“老四虽有些花花肠子,可道行浅着呢!他最多拉蛤蟆上脚面,还不到让孤提防的程度!”
“这可不单是四爷呀....”
张显宗也开口道,“殿下,你想想,刚才四爷的话,他能想到,别人呢?”
“宫里宫外的人怎么想?”高逊志也道,“殿下,人心难测呀?”
朱文奎的脸色郑重起来。
世人都喜欢阴谋论,皇帝正是春秋鼎盛的年纪怎么就突然病了?
而且还是在宫外急病?
甚至都不在宫内养着!
并且...皇上病重太子监国.....这份诏书可不是在奉天殿当着文武百官的面颁布的......
是,皇上是见了一些大臣....
但只是一些,不是全部。
这上面的每一条,仔细想想都似乎带着那么点....牵强,对吧?
最为关键的是,皇上病了许多大臣不知情就罢了!
皇后不知情,贵妃们不知情,皇子们不知情....
并且,还不去他们这些皇帝最亲近的人去看?
而且,皇帝传回宫里给皇后的,也就是一张手书。
甚至,现在紫禁城密不透风,没有皇太子的手谕,一只苍蝇都飞不出去。
想想...用力想想,是不是更让人疑惑?
桩桩件件都不符合常理!
“外边必然是暗流涌动!”
张显宗捋着长须,缓缓开口,“许多人,定然要暗中非议,中伤殿下....”
“老师说的太含蓄了,
恐怕不是中伤....而是已经开始含沙射影了!”朱文奎眯着眼睛笑笑,“而且,孤....是有前科的呀!”
综合上述的各种疑点,再综合下朱文奎这个皇太子。
世上是没有秘密的!
前一阵子,可是有人亲耳听到,他持刀要杀自己的亲外祖母。
还有人亲眼见到,皇帝跟大臣讨论此事。
后来皇帝鞭打了太子一顿.....
之后皇帝突然在出宫的时候就急病了,然后放着皇宫不住,非要住道观....而且还不让家里人去看。皇上重病当晚,也谁都不通知,唯独偏偏就通知太子一人。
接着就是太子监国!
你看....
皇太子持刀杀亲之人,丧尽天良之辈....
他都敢杀他亲姥姥,他若是急不可待的想弄死他皇帝亲爹,好像也不是没可能吧?
种种的蛛丝马迹显示....是不是这个推断也他妈的合情合理呢?
“这些流言蜚语在外边,对殿下之名甚为不妥....”
张显宗又道,“杀人于无形呀!”
“孤明白,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人,有什么资格当太子监国?”朱文奎笑道,“
孤在别人的口中早就十恶不赦了......”说着,忽然大笑,“孤就不配做太子,哈哈哈!”
“殿下,这种话不能传呀!”杨淞忙道,“不如让锦衣卫?”
“老师!”朱文奎正色道,“说这些话,故意散播这些话的人,就是逼着孤,等着孤,盼着孤让锦衣卫去查....”说着,冷哼一声,“到时候,保不齐又闹出什么孤这皇太子要杀人灭口.....孤这皇太子是防民之口....”
“孤越是让人查让人抓孤越是理亏....然后孤的罪证就越多....”朱文奎连连冷笑,“到时候,从民间到朝堂都知道,孤这个皇太子已经丧心病狂了....”说着,叹口气,“一旦....甚至一旦父皇真的过不去了,恐怕....弑父之罪,孤是逃不过呀!”
“皇上吉人自有天相!”
三只老狐狸齐齐开口,“但眼下,殿下还是要有所应对才是!”
朱文奎闻言,轻轻摇头,“现在,孤最关切的是父皇的病情....哎,孤受些委屈,有什么呢?即便是兄弟们现在不理解孤,早晚会理解的!”
“殿下纯孝!”
三只老狐狸再次对视一眼,心中已有了答案。
说,让他们继续说。
作,让他们继续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