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1185章

    “这都不避人了?”

    “怪不得不住紫禁城里....”

    “不是...那以后咱们姨娘会不会进宫?”

    “啧啧,这辈份也不对呀。”

    “就这么正大光明的搅合,天下人悠悠众口呀!”

    “偷偷摸摸就算了是吧!这么整,连带着咱们都没脸.....”

    小院的门房里,朱高燧背着手,跟溜达鸡似的抻着脖子来回踱步,口中念念有词。

    皇帝把朱棣单独叫过去说话,留了他们三兄弟在外边。

    “好,嗨...”

    朱高燧忽然停步,带着几分幸灾乐祸,“我估摸着,以后这史书上呀咱们朱家爷们,就没有好玩意儿........”

    “史书怎么写,估计你是看不着的!”

    一直坐着没吱声的朱高炽抬头道,“但你要在这么胡说八道下去,你自己的下场,你自己看得到!”说着,低头吹了下手中的茶盏,“宗正府刚修好的大牢,正好没人住过,缺人暖锅呢!”

    “不是,老大!”

    朱高燧挨着朱高炽坐下,低声道,“你这一路就这么过来了?”

    说着,他手舞足蹈的继续道,“他俩在你面前,就这么整天的手牵手?啧啧啧.....哎,

    这辈份怎么论呀?老大,你就不觉得臊得慌...”

    “行了,你别巴巴了...”

    朱高煦闷声开口,“老大臊什么?他又没搞你小姨子?”

    这时,门外传来脚步。

    朱高炽放眼看去,却是侍卫王徇出现在门口。

    “王爷,皇上宣您...”

    “知道了!”朱高炽放下茶盏,起身整理下身上的衣裳,背着手一步三晃。

    “哎...”

    朱高燧喊了一声,趴在窗户上见朱高炽身影所过之处,无论是侍卫还是宫人,都是俯首行礼,端得气派威严。

    “不是,这满屋都是王爷...就叫了老大一人儿?”朱高燧转头道。

    王徇站在门口,想了想,“您问下官呢?”

    “你说呢?”朱高燧瞪眼。

    “那...您应该亲自去问万岁爷,为什么不见您呀?”

    “....”

    朱高燧顿时语塞,下意识的想发火说两句狠的,可又有些顾及。

    但若真不说,自己的脸面好像还挂不住。

    然后目光下意识的看向朱高煦。

    “你是定远侯王弼的孙子?”朱高煦开口。

    王徇附身道,“是!”

    “一晃,好多年了.....”朱高煦感叹道,“当年,我最喜欢缠着蓝帅,听他老人说捕鱼儿海一战!而每次讲到那场酣畅淋漓的大胜时,蓝帅都对王老侯爷赞不绝口.....”

    “他常说,若无王老侯爷,断无此古来罕见之大功...”

    闻言,王徇无声行礼,态度比刚才却是恭敬了许多,然后缓缓退了出去。

    朱高燧却有些气不愤,嘟囔着说道,“老二你看着没,什么叫鸡犬升天狐假虎威?这就是,他一个侍卫,在咱们兄弟面前也敢耍嘴...”

    “脸面,既是旁人给的,也是自己挣来的!”

    朱高煦忽然开口道,“别人给,也是因为你行!而不是因为你娘胎托生的好!”

    ~~

    朱高炽迈步进了正房。

    邓平从里面出来撩开帘子,引着他进去。

    而就在进去的刹那,朱高炽看清屋里众人,一时间竟有些怔住了。

    墙上摆着一份硕大的地图,大明北元的边界,周围各部族都标注的清清楚楚。

    地图下,皇帝居中,朱棣在右。

    另外还有不知何时来到北京的的魏国公徐辉祖,兵部尚书茹瑺,曹国公李景隆,郑国公常升,保国公蓝春,郢国公傅让。

    除了这些国公之外,还有数位在军中掌握军权的侯爵,安陆侯吴杰,江阴侯吴高等。

    甚至还有,瞿能,盛庸,庄德等一大批,最近这些年在军中青云直上被皇帝屡次破格提拔的中生代将领。

    “他们都什么时候来的?”

    “从哪个门进来的?”

    “莫非,这小院还有暗门?”

    “那会不会有连接紫禁城的密道?”

    朱高炽心中纳闷,但面上不显。

    “洪熙来了...”

    正看着地图的朱允熥笑笑,对众人说道,“诸位爱卿,这位,以后就是你们的大管家...”

    “哈哈哈!”

    屋内,烛火之下,那一张张写满了军功渴望的脸上,满是爽朗的笑声。

    ~~

    “西北的军需案,让朕对刘真陈亨这几人,失望至极!”

    屋内,朱允熥坐在诸位,众人都端坐在圆凳上一言不发。

    张振宗的西北军需大案,最终涉及到的陕西山西两个行省两任行都司。

    查明的就是这两人纵容属下,隐藏亲兵人口,侵占田地,倒卖军资,走私,私吞军饷,冒领抚恤等等。

    至于杀敌冒功,擅衅边境这种,在大明朝军中不算罪!

    而且作为罪证,也实在上不得台面。

    涉及了两个行都司,并不代表着这事没有中枢的人包庇....

    但朱允熥明白他现阶段要的是什么!

    军队,不是江南的官绅.....

    你对官绅亮刀子,官绅吓得尿裤子。

    你对军队亮刀子,那就等于自己拿刀子扎自己的脚...

    要的是军队的改革,不是削弱军队的战斗力。

    现阶段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各边镇不会再有世袭武将,哪怕是千户这种世袭勋职,都不会有了。

    除非是父辈立下大功,得以福萌子孙。

    但功臣的子孙,也要从小兵做起,需要真才实干。

    “瞿爱卿...”朱允熥道。

    “臣在!”

    “陕西行都司...”

    “盛爱卿...”

    “臣在...”

    “山西...”

    朱允熥说着,加重语气,“去了之后,别跟朕说什么人情的事!不能打仗的就裁撤,不能胜任的免职,朝廷另选贤能!你们要什么,找庄亲王!但事若做不好,朕亲自找你们!”

    瞿能盛庸同时领命,“臣遵旨!”

    他二人知道,皇上要他们在西北表面上有两个原因。

    第一,整肃军队。

    第二,训练军队。

    除了表面,在内里还有一个原因。

    西北之军,务必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根据纸面上的数字,这次整合西北跟京营的兵马....”

    朱允熥又开口道,“精锐骑兵可有六万,步兵二十五万.....朕说的是战兵!”

    为何整合?

    就是把大明朝的那些不良资产甩出去,

    抛弃掉,不背负那么大的负担。

    “还是缺马。因为除了这些军队之外,朕于京师,还要在编练五万.....”

    朱允熥说着,顿了顿,“马上的步兵!”

    说到此处,他微微仰头,“叫他们几个进来....”

    第278章

    连环招(2)“还有人?”

    屋内不单是其他人诧异,朱高炽也诧异。

    因为以前只要是核心的议会,皇帝都会提前知会他,但这次不但没知会,他甚至不知来的都是谁。

    朱允熥的话音落下,吱呀一声后门打开了。

    紧接着铿锵有力的脚步响起,几双战靴触入眼帘。

    来人的人,大家倒是不陌生!

    郑国公常升之子常望,保国公蓝春之子蓝奎。

    驸马都尉长兴侯耿炳文子,耿璿。

    最后一人众人也认得,但确实出乎意料。

    故东昌郡侯花云之孙,五军都督府掌虎贲营事,都知会佥事花炜之子,花坤。

    进来这四人,辈份差不多,年岁却从快四十到二十七八都有.....

    但不管怎么说,再笨的人也清楚。能在这个场合,被皇帝传来的,定是要重用提拔的。

    常望和蓝奎,两人是皇帝的血亲...

    这两人年纪渐长,以前一直都在边军之中效力。而且这两人绝没不似其他勋贵之家的纨绔子弟那般,恨不得全天下都知道他们的老子他们的爷爷是谁。

    俩人都是闷葫芦,不苟言笑之人。

    耿璿是驸马都尉,皇帝的亲妹夫。

    但这个花坤,着实让人意想不到。

    之所以意想不到,是这人在淮西勋贵,大明武人的圈子中一直默默无名。

    按说出身,他祖父是因为宁死不降,对着陈友谅破口大骂,而被乱箭射死的花云。

    当时陈友谅绑了花云劝他投降!

    花云大骂,贼奴,你敢绑老子?

    我大哥肯定帮我报仇,定把你剁成肉酱!

    大明开国死忠节者,惟花云最为刚烈。

    花云战死,城池即将攻破。

    他的妻子邵氏把三岁的儿子托付给侍女之后,投河殉夫!

    后来孙氏百般委屈求活,终于把花云之子花炜带到太祖高皇帝面前。

    但是太祖高皇帝喜极而泣,将其子抱于怀中,哽咽曰,将种也!

    赐名炜儿养育宫中,八岁奉孝康兴皇帝读书....十三岁授千户,二十岁授佥事。

    花坤,绝对是忠烈之后。

    花家之所以低调,一是因为华云战死的太早,而且当初他的部属也跟着他一块战死了,二是因为花家男丁太少。

    其三,这些年他家这种低调,焉知不是当年太祖高皇帝对他们孤儿寡母一种保全?

    ~

    “朕,欲再编练大军,赐名虎贲军。分设四营,由他四人同领!”

    朱允熥又道,“驻扎在昌平东山....”

    皇帝要再练几万兵马不是什么大事?

    为何这么郑重其事的说出来?

    “这几万大军,都以神策火器军为例!”

    “嘶....”

    朱允熥话音落下,群臣倒吸一口冷气。

    而朱高炽更是顿感头大。

    天下精锐在京营,而京营之中最为精锐,也最为让皇帝看重的就是吴高的火器军。

    这支全部持有火铳火炮的火器军,现跟着李景隆在塞外打过一场硬仗。而后跟着吴高,在西北磨炼多年。军中哪怕一个小小的把总,都是简在帝心的。

    几乎有所的军官,都是武学出身帝王的嫡系。

    之所以这么看重,是因为这支军队,太费钱了!

    全员都是骑兵,一人双马.....

    但和其他传统上的大明精骑不同,他们都是骑马的火枪兵,火炮兵。

    机动速度快,训练有序,结成几个枪阵无坚不摧。

    敌人还追不上!追上了他们就放枪....

    且先不说训练这些合格的马上步兵多难,光是一人双马,就难死!

    再一想到他们要的火枪火炮,朱高炽就痛不欲生。

    更想到这些人的被服军饷后勤等等,朱高炽真是两眼一黑。

    这支火枪军跟靖海军,就是军费当中的无底洞,令人胆战心惊的无底洞。

    但这还不算完....

    再练五万火枪骑兵,配套的火器铸造局,火药局,器械局。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