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5章
“这都不避人了?”“怪不得不住紫禁城里....”
“不是...那以后咱们姨娘会不会进宫?”
“啧啧,这辈份也不对呀。”
“就这么正大光明的搅合,天下人悠悠众口呀!”
“偷偷摸摸就算了是吧!这么整,连带着咱们都没脸.....”
小院的门房里,朱高燧背着手,跟溜达鸡似的抻着脖子来回踱步,口中念念有词。
皇帝把朱棣单独叫过去说话,留了他们三兄弟在外边。
“好,嗨...”
朱高燧忽然停步,带着几分幸灾乐祸,“我估摸着,以后这史书上呀咱们朱家爷们,就没有好玩意儿........”
“史书怎么写,估计你是看不着的!”
一直坐着没吱声的朱高炽抬头道,“但你要在这么胡说八道下去,你自己的下场,你自己看得到!”说着,低头吹了下手中的茶盏,“宗正府刚修好的大牢,正好没人住过,缺人暖锅呢!”
“不是,老大!”
朱高燧挨着朱高炽坐下,低声道,“你这一路就这么过来了?”
说着,他手舞足蹈的继续道,“他俩在你面前,就这么整天的手牵手?啧啧啧.....哎,
这辈份怎么论呀?老大,你就不觉得臊得慌...”
“行了,你别巴巴了...”
朱高煦闷声开口,“老大臊什么?他又没搞你小姨子?”
这时,门外传来脚步。
朱高炽放眼看去,却是侍卫王徇出现在门口。
“王爷,皇上宣您...”
“知道了!”朱高炽放下茶盏,起身整理下身上的衣裳,背着手一步三晃。
“哎...”
朱高燧喊了一声,趴在窗户上见朱高炽身影所过之处,无论是侍卫还是宫人,都是俯首行礼,端得气派威严。
“不是,这满屋都是王爷...就叫了老大一人儿?”朱高燧转头道。
王徇站在门口,想了想,“您问下官呢?”
“你说呢?”朱高燧瞪眼。
“那...您应该亲自去问万岁爷,为什么不见您呀?”
“....”
朱高燧顿时语塞,下意识的想发火说两句狠的,可又有些顾及。
但若真不说,自己的脸面好像还挂不住。
然后目光下意识的看向朱高煦。
“你是定远侯王弼的孙子?”朱高煦开口。
王徇附身道,“是!”
“一晃,好多年了.....”朱高煦感叹道,“当年,我最喜欢缠着蓝帅,听他老人说捕鱼儿海一战!而每次讲到那场酣畅淋漓的大胜时,蓝帅都对王老侯爷赞不绝口.....”
“他常说,若无王老侯爷,断无此古来罕见之大功...”
闻言,王徇无声行礼,态度比刚才却是恭敬了许多,然后缓缓退了出去。
朱高燧却有些气不愤,嘟囔着说道,“老二你看着没,什么叫鸡犬升天狐假虎威?这就是,他一个侍卫,在咱们兄弟面前也敢耍嘴...”
“脸面,既是旁人给的,也是自己挣来的!”
朱高煦忽然开口道,“别人给,也是因为你行!而不是因为你娘胎托生的好!”
~~
朱高炽迈步进了正房。
邓平从里面出来撩开帘子,引着他进去。
而就在进去的刹那,朱高炽看清屋里众人,一时间竟有些怔住了。
墙上摆着一份硕大的地图,大明北元的边界,周围各部族都标注的清清楚楚。
地图下,皇帝居中,朱棣在右。
另外还有不知何时来到北京的的魏国公徐辉祖,兵部尚书茹瑺,曹国公李景隆,郑国公常升,保国公蓝春,郢国公傅让。
除了这些国公之外,还有数位在军中掌握军权的侯爵,安陆侯吴杰,江阴侯吴高等。
甚至还有,瞿能,盛庸,庄德等一大批,最近这些年在军中青云直上被皇帝屡次破格提拔的中生代将领。
“他们都什么时候来的?”
“从哪个门进来的?”
“莫非,这小院还有暗门?”
“那会不会有连接紫禁城的密道?”
朱高炽心中纳闷,但面上不显。
“洪熙来了...”
正看着地图的朱允熥笑笑,对众人说道,“诸位爱卿,这位,以后就是你们的大管家...”
“哈哈哈!”
屋内,烛火之下,那一张张写满了军功渴望的脸上,满是爽朗的笑声。
~~
“西北的军需案,让朕对刘真陈亨这几人,失望至极!”
屋内,朱允熥坐在诸位,众人都端坐在圆凳上一言不发。
张振宗的西北军需大案,最终涉及到的陕西山西两个行省两任行都司。
查明的就是这两人纵容属下,隐藏亲兵人口,侵占田地,倒卖军资,走私,私吞军饷,冒领抚恤等等。
至于杀敌冒功,擅衅边境这种,在大明朝军中不算罪!
而且作为罪证,也实在上不得台面。
涉及了两个行都司,并不代表着这事没有中枢的人包庇....
但朱允熥明白他现阶段要的是什么!
军队,不是江南的官绅.....
你对官绅亮刀子,官绅吓得尿裤子。
你对军队亮刀子,那就等于自己拿刀子扎自己的脚...
要的是军队的改革,不是削弱军队的战斗力。
现阶段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各边镇不会再有世袭武将,哪怕是千户这种世袭勋职,都不会有了。
除非是父辈立下大功,得以福萌子孙。
但功臣的子孙,也要从小兵做起,需要真才实干。
“瞿爱卿...”朱允熥道。
“臣在!”
“陕西行都司...”
“盛爱卿...”
“臣在...”
“山西...”
朱允熥说着,加重语气,“去了之后,别跟朕说什么人情的事!不能打仗的就裁撤,不能胜任的免职,朝廷另选贤能!你们要什么,找庄亲王!但事若做不好,朕亲自找你们!”
瞿能盛庸同时领命,“臣遵旨!”
他二人知道,皇上要他们在西北表面上有两个原因。
第一,整肃军队。
第二,训练军队。
除了表面,在内里还有一个原因。
西北之军,务必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根据纸面上的数字,这次整合西北跟京营的兵马....”
朱允熥又开口道,“精锐骑兵可有六万,步兵二十五万.....朕说的是战兵!”
为何整合?
就是把大明朝的那些不良资产甩出去,
抛弃掉,不背负那么大的负担。
“还是缺马。因为除了这些军队之外,朕于京师,还要在编练五万.....”
朱允熥说着,顿了顿,“马上的步兵!”
说到此处,他微微仰头,“叫他们几个进来....”
第278章
连环招(2)“还有人?”
屋内不单是其他人诧异,朱高炽也诧异。
因为以前只要是核心的议会,皇帝都会提前知会他,但这次不但没知会,他甚至不知来的都是谁。
朱允熥的话音落下,吱呀一声后门打开了。
紧接着铿锵有力的脚步响起,几双战靴触入眼帘。
来人的人,大家倒是不陌生!
郑国公常升之子常望,保国公蓝春之子蓝奎。
驸马都尉长兴侯耿炳文子,耿璿。
最后一人众人也认得,但确实出乎意料。
故东昌郡侯花云之孙,五军都督府掌虎贲营事,都知会佥事花炜之子,花坤。
进来这四人,辈份差不多,年岁却从快四十到二十七八都有.....
但不管怎么说,再笨的人也清楚。能在这个场合,被皇帝传来的,定是要重用提拔的。
常望和蓝奎,两人是皇帝的血亲...
这两人年纪渐长,以前一直都在边军之中效力。而且这两人绝没不似其他勋贵之家的纨绔子弟那般,恨不得全天下都知道他们的老子他们的爷爷是谁。
俩人都是闷葫芦,不苟言笑之人。
耿璿是驸马都尉,皇帝的亲妹夫。
但这个花坤,着实让人意想不到。
之所以意想不到,是这人在淮西勋贵,大明武人的圈子中一直默默无名。
按说出身,他祖父是因为宁死不降,对着陈友谅破口大骂,而被乱箭射死的花云。
当时陈友谅绑了花云劝他投降!
花云大骂,贼奴,你敢绑老子?
我大哥肯定帮我报仇,定把你剁成肉酱!
大明开国死忠节者,惟花云最为刚烈。
花云战死,城池即将攻破。
他的妻子邵氏把三岁的儿子托付给侍女之后,投河殉夫!
后来孙氏百般委屈求活,终于把花云之子花炜带到太祖高皇帝面前。
但是太祖高皇帝喜极而泣,将其子抱于怀中,哽咽曰,将种也!
赐名炜儿养育宫中,八岁奉孝康兴皇帝读书....十三岁授千户,二十岁授佥事。
花坤,绝对是忠烈之后。
花家之所以低调,一是因为华云战死的太早,而且当初他的部属也跟着他一块战死了,二是因为花家男丁太少。
其三,这些年他家这种低调,焉知不是当年太祖高皇帝对他们孤儿寡母一种保全?
~
“朕,欲再编练大军,赐名虎贲军。分设四营,由他四人同领!”
朱允熥又道,“驻扎在昌平东山....”
皇帝要再练几万兵马不是什么大事?
为何这么郑重其事的说出来?
“这几万大军,都以神策火器军为例!”
“嘶....”
朱允熥话音落下,群臣倒吸一口冷气。
而朱高炽更是顿感头大。
天下精锐在京营,而京营之中最为精锐,也最为让皇帝看重的就是吴高的火器军。
这支全部持有火铳火炮的火器军,现跟着李景隆在塞外打过一场硬仗。而后跟着吴高,在西北磨炼多年。军中哪怕一个小小的把总,都是简在帝心的。
几乎有所的军官,都是武学出身帝王的嫡系。
之所以这么看重,是因为这支军队,太费钱了!
全员都是骑兵,一人双马.....
但和其他传统上的大明精骑不同,他们都是骑马的火枪兵,火炮兵。
机动速度快,训练有序,结成几个枪阵无坚不摧。
敌人还追不上!追上了他们就放枪....
且先不说训练这些合格的马上步兵多难,光是一人双马,就难死!
再一想到他们要的火枪火炮,朱高炽就痛不欲生。
更想到这些人的被服军饷后勤等等,朱高炽真是两眼一黑。
这支火枪军跟靖海军,就是军费当中的无底洞,令人胆战心惊的无底洞。
但这还不算完....
再练五万火枪骑兵,配套的火器铸造局,火药局,器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