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1242章

    “你可拉倒吧!”

    另一位年纪稍长的王永和开口道,“那性质就变了!”说着,顿了顿,“毕竟,皇亲国戚呀!”

    “这大明朝,皇亲国戚也忒多了...”

    高谷冷脸道,“这个驸马那个仪宾,这个郡王那个镇国将军....数都数不过来!每天早上城门口,豪门马车排成队.....”

    “啧!”

    于谦抬头,“你这话狭隘了!”

    说着,环视一周,“皇亲国戚虽多,可也都在北京,不比以前那种分封到各省祸害地方上的老百姓好?”

    “如今养着他们是花点钱....可他们为非作歹就也是在京师这一代!不祸及地方....”

    “可养着他们的钱,也是民脂民膏呀!”周围马上有人反驳道。

    “我可是听说,皇上养他们的钱,不是国库出的!”

    “那是哪的?”

    “啧,你没听说那些勋贵们走私是皇上允许的.....”

    “听说了,我还听说是皇上拿的大头...”

    众人正说着,就见于谦蹭的一下站起了起来,呆呆的看着楼梯。

    ~~

    朱允熥铁青着脸,从楼梯上下来。

    李景隆脸上挂着笑,逐个看着眼前的众人。

    赵石盯了这个盯那个,记住每一张脸。

    “曹....”

    丁铉站起身,看着李景隆,“曹国公...”

    嘶....唰!

    倒吸冷气之声中,所有人全部站起身。

    “接着聊...”

    李景隆笑笑,“接着聊!”说着,回头吩咐,“把他们茶钱一块给了!”

    当啷!

    几块银元落在桌上。

    看着李景隆一行人的背景,又有国子监的学子恨声道,“曹国公,嚣张跋扈.....出来喝个茶,竟带了那么多随从...”

    “那不是他的随从...”

    王永和呆呆的说道,“你们可看见曹国公身边那个人了吗?”

    “就是那个盯着我等的?”

    “你们可知他是谁?”

    “谁?”

    “锦衣卫都指挥使....赵国舅!”

    ~~

    “书生们的话,不要太计较!”

    回了紫禁城,朱允熥换着衣裳,对侍立一旁的赵石说道,“年轻人嘛,发牢骚是正常的!不能因为年轻人发牢骚,就不让人家说话了...更不能因为人家发了几句牢骚,就治人家的罪,那成什么了?”

    赵石躬身道,“皇上所言极是!”

    就这时,太监来报,“启禀皇上,巡察御史张振宗来了,正在外头候着!”

    朱允熥松了下领口,“传!”

    说着,看了眼给他穿鞋王振,“他也算你的故人了!”

    第376章

    你的责任(1)“张大人,皇上传您....”

    看着眼前穿着青色宦官服,带着暖帽,腰间是镶玉皮带的王振。张振宗忽然明白了一个词儿,恍然无梦。

    一切,就像是一场梦。

    就在十多年前,他还是茶馆小伙计的时候,收留过王振一晚.......就那一晚,彻彻底底的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无心的善举让他一跃登天,成了人上人。

    而现在,改变他命运的人,却又.....

    他不知该如何表达这份情绪,就是猛然之间,好似有块巨大的石头压在心口,让他喘不过气来。

    “张大人,皇上.....”

    “虎子....”

    张振宗微有些失神的开口,“你....我.....这....”

    千言万义真是说不出来,他张振宗不是忘恩负义的人。

    他生命中两个贵人,一是王总管,二是李阁老。

    在他发迹之后,虽和王总管那边保持着距离,但那份让他改天换命的情义他永远记在心底。

    他自问,王虎若需要他的庇护,他义不容辞!

    见他真情流露,王振也有些红了眼眶。

    “张大人...”

    王振低头低声道,“这不是说话的地方,万岁爷在等您....”

    “嗯!”

    张振宗再看看王振,又忍不住开口,“宫里规矩多....你自己要....谨慎点!现在别人都帮不上你...”

    “二子哥...”

    王振伸手,帮张振宗掸去一脚上的杂尘,“我知道了!多谢....”

    “家里.....你姐那边,晚点我过去...”

    “别,现在很多双眼睛明里暗里的看着我,我是宦官,你是外臣....不能多联系....”

    ~~

    “微臣张振宗,叩见皇上!”

    此时,天色将晚。

    几名宫女,将琉璃罩灯放在乾清宫中。

    灯火下,地面的金砖熠熠生辉。

    同时也将张振宗的身影,倒映出来。

    “平身吧...”

    朱允熥盘腿坐在罗汉床上,笑道,“是西北冷,还是京城冷?”

    张振宗一愣,然后赶紧道,“回皇上,西北更冷些....”

    在他低头的时候,朱允熥却在打量着他的面孔。

    三十多岁正壮年的年纪,可鬓角已经微白。

    手上脸上,都是满是风霜腐蚀的痕迹。

    “你在西北做的不错!”

    朱允熥又道,“把各个边镇都巡查了一遍......朕听说今年春天的时候,天降暴雪,马不能行。你硬是靠走,走到了我大明最远的边卫....”

    “而且,你和你的随从,还每个人都背着五十斤的补给.....”

    “皇上!”

    张振宗抬头道,“边军,难!”

    说着,顿了顿,“尤其是偏远边卫,更难!将士们军械倒是不缺,可在饮食上.....若是遇到风雪,经常难以为继!”

    “臣去了乌斯藏那边的卫所,饺子....都煮不熟!”

    “这还只是吃的方面....能克服....”

    张振宗又顿了顿,“很多边军士卒.....一辈子没见过女人!闻听臣是巡察御史....许多士卒跪地磕头,求臣....让臣跟您说,让他们....讨老婆....”

    “而且长期在那等恶劣蛮荒之地,将士们的心性都有些扭曲了.....”

    闻言,朱允熥无声沉默。

    帝国漫长的边境线......需要人守护。

    而这种守护,往往是几代人默默无名艰苦绝伦。

    “你在西北的所见所闻,回头写一个详细的条文,分四份!朕这一份,兵部五军都督府还有庄亲王处各一份...”

    朱允熥叹口气,“是要想想办法,怎么能让边卫的士卒,过的好些!”

    张振宗俯身叩首,咚咚作响。

    “坐...坐那说!”

    朱允熥话音落下,自有王振搬来一张圆凳。

    张振宗欠着身子,小心翼翼的坐了。

    朱允熥看着他,缓缓张口,“这次回来,朕打算让你在京师六部之中,再历练几年....”

    张振宗诚惶诚恐,“皇上厚恩,臣万死难报...”

    “朕也是一时手里没有合适的人选,而你又恰好刚从西北回来...”

    朱允熥正色道,“也算熟知西北军务....”

    闻言,张振宗心中咯噔一下,暗中道,“兵部?”

    “茹瑺上了岁数,蹇义一个人也忙不过来!”

    朱允熥看着张振宗,“朕打算破格点你为兵部侍郎....”

    “皇上!”

    张振宗惶恐下拜,“臣,何德何能....”

    “朕说你行你就行!”

    朱允熥继续道,“你知晓西北的军务,军需....恰好未来一两年,是军政改革最重要的时候,你就在兵部,好好干!”

    说着,看了一眼张振宗,“李阁老在的时候,可没少在朕面前夸你这个得意门生,不然朕也不会让你复杂新都北京的营建....”

    “现在,拿出那种让李阁老都赞叹的干劲来....也算是他李以行后继有人!”

    “臣...”

    张振宗大礼叩拜,“死而后已...”

    他明白,皇帝要他做第二个李至刚。

    他知道,他这样非科班出身的人,除了做第二个李至刚之外,没别的出路。

    可是,能做到吗?

    前路,注定满是坎坷崎岖!

    ~~

    与此同时,太子东宫春和宫的灯也亮着。

    六斤一身杏黄色的团龙袍服,凝神看着手中的条陈。几名白发苍苍的老学士,垂手站在他对面。

    “又是会试之年...”

    六斤抬头,而后皱眉,对着几位老学士说道,“孤不是说过吗,几位老师私下里不必这么多礼数....”

    站在他面前的,正是他的老师们。

    大学士张显宗,高逊志,杨淞。

    年轻一点的翰林院黄观,杨善,陈循等人。

    “来人,给诸位学士拿椅子来!”

    六斤对宫人不悦道,“上热茶...”

    张显宗等人忙道,“殿下,君臣之礼不可废,臣等不敢僭越...”

    “你们和孤,先是师生之情,才是君臣之礼!”

    六斤按着张显宗,让他坐在椅子上,看着诸学士满头白发,感慨道,“哎......诸位学士,都要注意身子。”

    “孤.....是片刻都离不开你们呀!来人传孤的口谕,吩咐太医院.....以后每个月都要上门,给几位学士把脉问诊,若有药需,一切药品都从宫中药库支取....”

    诸学士动容,齐声道,“侍奉太子,老臣等....幸甚!”

    一时间,六斤看着他们的满头白发,也有些恍惚了。

    再看看这些老臣身后,还不能独挡一面的翰林学士们,心中又有些小小的....叹息。

    他也熟读史书,知道古往今来像他地位这么稳固的太子,并不多见。

    可有时候,他也会有一种无力感。

    那就是手下可用之人太少了!

    而且他能用的,都是这些纯粹的文臣。

    至于各地巡抚总督,边镇大将,中枢的尚书侍郎,也不是不听他这个太子的话。

    但也只是尊敬,听话罢了!

    有事的时候,八成是指望不上的。

    “过了年就是春闱会试!”

    六斤再看看手中的条陈,“然后是殿试....今年的会试,父皇没用解学士,而是点了你们三位....”

    “皇上隆恩!”张显宗三人齐齐起身。

    “科举乃国之重器....”

    六斤沉吟道,“太祖高皇帝在的时候,曾对孤说道。一个国家历朝历代,最重要的是要寻常的读书人,有向上走的通道!”

    “不然的话,这国家就被世家大族把持了,长久不了!”

    “国朝科举,就是给天下寻常百姓之家的学子,最公平的晋身之路.....”

    “殿下所言甚是...”

    “你们的品行,孤是信得过的!”

    六斤笑了笑,“但是,要知道这次,与以往绝不相同.....”

    第377章

    你的责任(2)众学士彼此对视一眼,都明白太子此话的含义。

    今年的春闱,跟往年一样,但也绝对不一样行。不但不一样,甚至可以说是大明朝科举的分水岭。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