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57章

    尽管薇拉已无需再像过去那样在俱乐部中躲躲藏藏,但她依然牵挂着那些尚未恢复容貌的同类。在艾琳娜的帮助下,她相信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艾琳娜在给薇拉的回信中热情地写道,希望当她再次踏入社交季时,两人能够公开地见面,这样便能光明正大地维系她们的友谊,同时也能有效避开那些狡猾的裁判所人员的注意。

    说起裁判所,因为秋季的来临,那些成员们应该也陆陆续续回到了卢恩顿,不知道他们会不会认出那些兢兢业业的亡灵演员,按理来说,上次诺曼伯爵亲自体验了一番亡灵们饰演的鬼魂,也没有发现任何异常,此时应该也不会有其它发现。

    艾琳娜担心亡灵演员们放松警惕,特地以艾伦先生的名义,给威廉写了封信,提醒他们一定要藏好自己,上次飘起来被人看见的事情绝对不能发生第二次了。

    威廉:一次外向换来终身内向。

    与此同时,伯克利公爵也已经回到了卢恩顿,他甚至比艾琳娜更早抵达,因为他的“好友”诺曼伯爵已经先行返回。

    在这个夏季他也不是完全闲着,除了跟斯格兰的“精灵”们友好交流,他还用变形徽章变成一个陌生男士,依靠精灵的仪式魔法,悄悄赶往一次赛马会上,让他那可怜的叔父摔断了腿,由于现场人比较多,他做得无影无踪,尽管叔父一口咬定是他的手笔,但他本人还远在斯格兰呢。

    摔断腿只是他计划的第一步,他打算趁着裁判所放松警惕的良机,让这位叔父长久地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彻底摆脱他的监视。

    即便在信件里,艾琳娜轻描淡写地说起欢乐之家的一些事务,但是他没想到,时隔半年踏入卢恩顿,欢乐之家已经变得如此有名了,这天他随手拿的一张报纸上面,就写着“《鸦羽之宅》镀银徽章第一枚得主揭晓,镀金挑战正式曝光!”

    报纸上详细描述了这位获得镀银徽章的先生,他原本对鬼魂心存恐惧,但为了这枚徽章,他勇敢地挑战自我,连续参与多场《鸦羽之宅》的挑战,凭借坚定的意志,终于斩获了这枚珍贵的镀银徽章。在报纸中,他激动得几乎要流下眼泪,坦言这将是他一生铭记的时刻。

    随着镀银徽章的尘埃落定,音乐厅又公布了镀金挑战的内容。那挑战的内容……伯克利只是看了一眼就感到不寒而栗。当记者问及这位挑战者是否愿意继续接受镀金挑战时,他毫不犹豫地婉拒了,“我只是想要一枚镀金徽章,他们却想要我的命。”

    音乐厅方面在这篇报道中明确表示:“最初,我们设定的规则是只有完成镀银挑战者才能参与镀金挑战。然而,鉴于镀银挑战的成功者寥寥无几,我们决定放宽镀金挑战的报名条件。现在,只要观看过《鸦羽之宅》的观众,都可以直接报名参加镀金挑战!”

    报道下方还详细列出了丰厚的福利项目。除了艾琳娜的王座皇冠唱歌计划,镀金挑战的成功者还将享有音乐厅的终身VIP卡,这意味着他们可以随时免费观看任何戏剧演出!但请注意,此卡仅限本人使用,不可携带他人。

    此外,成功者还有机会参观后台,与演员和制作团队亲密接触,深入了解戏剧制作的幕后故事。更令人心动的是,他们还将获得一份特别订制的礼物包,其中包含音乐厅售卖的所有周边产品。而且,每逢节假日,音乐厅还会为成功者送上专属礼包……

    “……会在每次《鸦羽之宅》表演前,高唱‘xxx(成功者名字)是我们的王,”威尔斯一副难以描述的表情,“这一连串奖励足足填满了半份报纸,这也太诱人了吧?”

    他的妹妹听到这些福利,眼睛也忍不住闪闪发光,“你心动了吗,哥哥?”

    威尔斯瞥了一眼前面的挑战内容,立刻摇头道:“不敢动,不敢动。那个镀银挑战多尝试几次,可能还有一定的成功率。但是……镀金挑战……就算当时能够成功,等挑战结束之后,回到家里看到任何一个角落,恐怕都会想起那些鬼魂……”

    随着秋季的凉意悄然降临,原本略显下滑的观众数量因着音乐厅的挑战内容再次掀起一阵热潮,观众数量有所回升。

    欢乐之家在报纸上的风头之盛,甚至超越了那些推出新戏剧的各大剧院。考文特花园剧院虽因忙于大歌剧而暂时未有新戏剧上演,但仅隔一条街的德鲁里巷剧院推出的历史剧《查理三世》却受到了不小的影响。

    理论上讲,这似乎并不合逻辑,因为欢乐之家的演出时间多在深夜,与剧院的常规时间并不冲突。然而,或许是这些新颖独特的戏剧激发了观众们的好奇心,他们渴望更多类似的新颖之作,而对于传统老套的历史剧,已不如从前那般热衷。

    就好像《雍正王朝》和《甄嬛传》的区别一样。

    此外,欢乐之家与德鲁里巷剧院之间的恩怨纠葛远不止于此。早在《灰姑娘》首次开演时,德鲁里巷剧院便借势举办了与之相关的音乐会,那场音乐会正是由他们的乐队与弗兰西音乐家共同合作完成的。那时,《灰姑娘》在报纸上的风头,就如现在一样,完全盖过了他们的音乐会。

    “有个叫欢乐之家的音乐厅,好像出了几部有名气的戏剧?”没想到,就连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想大歌剧的父亲都听说了这事,“你去看过了吗?怎么样?听说德鲁里巷的那小子可气得不轻。”

    爱德华汗流浃背了,怎么说,这音乐厅是你儿子我的兼职?

    “不太了解,”他立马狡辩道,“最近我一直在忙于筹备大歌剧的演出。”

    虽然但是,敷衍完自己的老父亲,他转头就跑去了欢乐之家。

    “我们得警惕德鲁里巷剧院的反应,”爱德华对自己的备用经理叮嘱道,“他们可能会怀恨在心,采取一些手段。一定要时刻关注报纸上的舆论动态。”

    考文特花园剧院和德鲁里巷剧院本就是多年的竞争对手,对于他们的策略,爱德华了如指掌。他们可能会挖角演员、降低票价、举办慈善或名人演出、复刻或改编热门戏剧,甚至通过报纸抹黑其他剧院。不过,爱德华确信他们不会改编音乐厅的戏剧,因为受众差异太大,这样的尝试注定会失败。

    他们能采用的手段,无非是推出特别演出或是进行舆论抹黑。

    在爱德华跑腿的时候,艾琳娜还在写信,她要将那几本“珍藏”火速卖回给赫尔曼先生,钱不钱的无所谓,就是这些书籍不要留在房间里就行。

    另外就是编辑部在询问这一期《海伦》的进度,是的,她之前寄过去的稿子已经发完了,新的一个月,她需要赶紧把最后一部分稿子写出来,也就是《海伦》的大结局。

    第130章

    终于等到了《海伦》的大结局。

    如果想要将《海伦》写长,

    艾琳娜完全可以增加更多的极品人物,然后挨个打脸,但是这并没有什么必要,

    毕竟她现在不缺钱也不缺神眷,

    现在正是恰到好处的收尾之时。

    在前面的部分里,

    海伦与男主角之间的感情日渐升温,

    与此同时,

    海伦通过细微的线索和男主角家族的反应,开始察觉到一些不寻常的征兆。鉴于男主角融合了各种苏的设定,艾琳娜深信,即使现在揭露他的真实身份,

    读者也不会因此产生负面情感。

    而在完结部分,

    男主角将选择一个好时机坦言自己的家族秘密,

    由于他的欲言又止,

    海伦还以为他要求婚,

    做了一堆心理建设,还准备羞涩地说“我愿意”,可是没想到,

    迎来的会是这么一个极具冲击性的消息。

    这一突如其来的消息让海伦的大脑瞬间陷入混乱,

    她仓皇地逃回家中。然而,

    她的“家人”却正在讨论着如何将她以高价卖给男主角的家族。在她痛苦与迷茫交织的时刻,

    她大声地告诉他们,

    自己绝不会嫁给男主角,

    让他们彻底死心。

    男主角自然也收到了这个消息,他以为是海伦不愿意接受自己的身份,

    黯然地准备船票逃离这个伤心地,但他们都不知道,

    听到海伦的狠话之后,她的狠心家人们,却想将她嫁给另一个大腹便便的中年贵族,这不是突然冒出来的角色,在前面的篇章里,便已经铺垫这位中年贵族想要一个年轻貌美的妻子。

    最终,海伦面对自己“家人”的无耻行径,意识到这样的家人,还不如那个让她变得更勇敢、更自信的吸血“怪物”。

    是的,她不做人了!与其被那些烂橘子家人利用和交易,她宁愿选择与接纳她、包容她的吸血鬼一起生活。

    这部分艾琳娜足足写了三万多字,加上最后的豪华婚礼、吸血鬼世界观的冰山一角、亡灵的番外、结婚后的海伦几年后重回卢恩顿让众人羡慕嫉妒恨的番外……她写了快半个月,才将这个大结局写完,《女士月刊》的编辑们都快急死了。

    与此同时,纸娃娃的制作也在稳步推进中。伯克利如期将精心绘制的SSR卡牌寄送到艾琳娜手中。这位专业人士的手艺果然名不虚传,线条流畅轻盈,着色纯净明亮,衣料纹理的质感细腻得仿佛真正的绸缎一般。特别是那金色花纹的细节,精细到仿佛真的绣在布料上,连针眼都清晰可见。

    艾琳娜不敢想印刷厂会怎么印这些细节,反正她很满意,直接转手给了印刷厂,让他们自己去操心了。

    在库库写作的这半个月里,艾琳娜也没有闲着。她陪同远道而来的客人们,身为卢恩顿本地“主人家”的女儿,自然有责任引领他们领略这座城市的各个旅游项目。

    这么一想,她好像还沾了客人的光呢。

    这些天他们去的都是一些常规的景点,比如说卢恩顿塔。这听起来像一座塔,但其实是历史悠久的堡垒,里面则是曾经的皇家宫殿,不过,现在它是卢恩顿唯一一座动物园。

    或许不能称之为动物园,而更应该叫做动物的放置处,因为其中的所有动物都是其它国家送给卢恩顿的礼物,大象、白熊……它们被装在一个个牢笼里,完全没有活动的空间。

    说是动物园,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去参观,只有贵族、和塔楼关系密切的人才有机会观赏那些动物,尽管如此,卢恩顿唯一一个能看各种动物的地方,也是一个不得不去的旅游景点,至于怎么参观——其实只要发挥一下钞能力就行了。

    另外,他们还去卢恩顿有名的几个教堂参观了一下,艾琳娜找借口缺席了那天的所有行程。除了这些景点,他们也去了卢恩顿的公园,譬如上次音乐会举办的格林公园,就很适合散步,其中还有一个不小的湖泊。

    最后,就是重头戏了——伊丽莎白跃跃欲试的“鬼魂之旅”!以及最近名气很大的欢乐之家音乐厅!

    尽管欢乐之家尚未被正式列入卢恩顿的观光指南,但报纸上的介绍已经激起了客人们的浓厚兴趣,尤其是弗朗西斯。这位忙碌于大歌剧作曲的音乐家,在亚瑟的严格监督下鲜少有机会外出,因此他特别期待能借此机会一睹自己作品的最终呈现。

    “所以是欢乐之家买下了艾尔你的作品吗?”看到报纸上的介绍,看过艾琳娜写剧本的两姐妹都兴奋起来,“我也要去!我在看剧本的时候,就已经能想象到那些文字呈现出来的画面了!”

    “唔,”艾琳娜迟疑了一会儿,点头道,“没错,我将剧本卖给欢乐之家了。”

    “那他们还挺有眼光,”丽兹赞叹道,“居然能看出你的剧本能出名!”

    此时的艾琳娜体会到了爱德华当初汗流浃背的感受。

    自然的,看过《灰姑娘》和谜题晚宴的客人们都将这部戏剧夸上了天,还买了大大小小一堆周边,至于《鸦羽之宅》,由于报纸上将它描写得“最可怕的戏剧”、“勇敢者的挑战”……,所以,他们自认为勇气不够,都没胆子去看。

    “那次‘鬼魂之旅’已经让我够受的了,”弗朗西斯在客厅中绘声绘色地描述着当时的经历,连原本一脸期待的丽兹也不得不打消了这个念头。她虽然好奇,但确实胆子不大。“这个《鸦羽之宅》,肯定比‘鬼魂之旅’可怕一百倍!想想看,就连‘鬼魂之旅’都没有得到‘最可怕’的评价呢!”

    劝退了其他人之后,弗朗西斯便自己一个人跑去看了《鸦羽之宅》,售票的工作人员都诧异了,反复询问他是否需要和同伴一起,毕竟带个朋友,心中的恐惧就会减轻很多,如同和朋友一起看鬼片,总比一个人窝在被窝里看要好得多。

    “一张票就够了。”弗朗西斯坚定地说。作为将剧本逐字逐句过,并为戏剧谱写了所有乐曲的作曲家,他自信地认为自己对这个故事相当熟悉,应该不会感到害怕。

    当然,即便对自己再有自信,他还是委婉拒绝了工作人员推荐的互动环节,他可是看过报纸的,这个互动环节他绝对拿捏不住。

    “然后呢?”艾琳娜听到哥哥爱德华的转述,不由得好奇地问,“他怎么样?有被吓到吗?”

    “据说他那天晚上回家后,整夜都开着灯,”爱德华轻笑着回答,“第二天一整天都没能写出一个音符。”

    可怜的弗朗西斯,他这才意识到文字与真实演绎之间的差异是如此之大,尤其是当戏剧的结尾还有一个需要所有观众参与的互动环节时,那种身临其境的恐惧感远非文字所能比拟。

    在参观旅游和嘲笑客人的间隙,艾琳娜也完成了她的稿件,并迅速将其寄往了等待已久的编辑部。

    如果再晚一点,露西真的要亲自上门来催了。

    “终于等到了《海伦》的大结局。”露西在见到这份稿件时,不禁叹了口气。她既感到一丝落寞,因为这部陪伴了读者许久的故事即将画上句号,又隐隐担忧下个月的销量。《海伦》完结后,究竟哪部作品能够填补这一空缺呢?

    奥查特夫人忙完了其它事,只等《海伦》的稿子,此时正在自己的座位上喝下午茶,看到露西取来了等待已久的稿件,立刻催促他们尽快检查并校正。如果再晚几天,恐怕连印刷厂都赶不上进度了。

    露西一目十行地看完了这部分故事。

    “所以,男主角其实是一个……血族,哇,这是一个生造出来的词吧?”露西着后面的设定,“什么?永生?超自然力量?那么厉害?!!哦哦,要吸食血液啊,哇哦。”

    遍览文学作品的露西顿时想起了各种各样的刺激情节,吸血这一行为既恐怖又有一种禁忌的诱惑,既可以是温柔的迷人的情人,也可以是危险致命的捕食者。本身的不朽加上爱人的短暂生命又浪漫又透着悲剧色彩,渴望人性又克制着本能的饥渴,尤其是将血族描绘成贵族和权力的象征,还包含着古典与哥特式的美学。

    “这个设计会火的,”露西肯定地道,“虽然《海伦》好像没怎么涉及到这些方面,唔,只是男主因为自己的身份,而显得有些患得患失,‘自卑是男人最好的嫁妆’,哈哈哈哈,说得没错!”

    艾琳娜没有详细写吸食人类的血液,在《海伦》里,那些血液都是买来的,毕竟贵族嘛,有的是钱。另外就是在情难自已的时候,男主角咬破了海伦的手指,促使海伦发现了他的异常。

    并非艾琳娜不想深入描述,吸食人血时那种意乱情迷的性张力,无疑会增添故事的紧张感和吸引力,但艾琳娜本人作为一只吸血鬼,深知过度暴露这一话题可能带来的后果。她担心一旦描写得过于露骨,可能会引来不必要的麻烦,甚至被裁判所盯上。

    因此,艾琳娜必须更加谨慎,她打算先通过这一设定抛砖引玉,看看读者的反应和市场的动态。希望这一设定能够激发其他作者的创作灵感,最好形成一个新的故事流派。如果写这种设定的作者足够多,能将自己隐藏在众多创作者之中,她再来展开或者推动这一块的内容,也不失为一个明智的选择。

    第131章

    “感谢德鲁里巷剧院”。

    “简直荒唐!”威尔斯十分生气地着新一期的《戏剧周报》,

    上面刊登着一篇关于《鸦羽之宅》的负面评论,“……充斥着大量不适宜家庭观看的恐怖场景,对年轻观众和儿童造成了心理的不良影响……它原本就是以恐怖为主题的,

    当然不适合家庭观看了!不良影响倒是有,

    但你都去看了,

    这不是已经预料得到的吗?”

    “布景服装粗制滥造,

    表演乏善可陈,

    完全无法有效地传达恐怖气氛……许多观众在观剧后感到失望……”威尔斯都要被气笑了,不是,写这篇稿子的人到底有没有去看过啊?但凡这人看过一场,也说不出观众感到失望这种鬼话。

    “……观众应当支持那些真正具有艺术价值和社会责任感的作品,

    而不是浪费时间和金钱在这样一部低劣的恐怖戏剧上。”威尔斯冷笑一声,

    “原来如此,

    不知道所谓具有艺术价值的作品到底是何方神圣呢?”

    “但是,

    ”他的妹妹看他一副怒极反笑的样子,

    不由得问道,“你看完那部戏剧回来,一直在说,

    永远都不会再去看,

    永远不会!现在看起来,

    你还是挺喜欢这部戏剧的嘛。”

    威尔斯百口莫辩了,

    “我这可不是喜欢,

    我只是觉得这个作者说的太可笑了。”

    把他吓得满地乱爬的戏剧,

    在这人口中却变成了“感到失望”,这不是在小看他的胆子吗!这已经不是在攻击这部戏剧了,

    是在攻击他的勇气!

    这样的报纸还有不少,除了攻击服装道具水平,

    就是淡定地表示这部戏剧夸大其词,实际上完全不可怕……这些文章第一时间就被欢乐之家的备用经理注意到了,不过,出乎他意料之外,《鸦羽之宅》不但没有受到负面评论的影响,反而有更多自认为胆小的人前来观看。

    这些观众怀着半信半疑的心态走进剧院,却在其中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惊吓。当他们走出音乐厅,满脸苍白,痛骂报纸杂志上的那些虚假评论。这场景,已然成为考文特花园的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你是说,”艾琳娜在收到消息后,困惑地问道,“德鲁里巷剧院在试图抹黑我们的戏剧,说它不够可怕?”

    他们是不是傻?

    “我想,如果他们真的说《鸦羽之宅》太过可怕,恐怕效果还会更好。”爱德华耸了耸肩,原本他还以为这位同行会想出更狠的抹黑手段呢,没想到就这点水平。

    “我们也不能任由他们欺负吧!”艾琳娜气呼呼地道,“快,你也去报纸上说他们的历史剧扭曲历史事实,对话冗长,服装廉价,误导青少年的历史认知!”

    没看过猪跑,难道还没吃过猪肉吗?后世魔改历史的影视剧那么多,随便参考一下类似的批判话术就足以对付这个历史戏剧了。

    爱德华瞠目结舌地看着艾琳娜,"你甚至还没看过这戏,就能列出这么多所谓的缺点,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然而,事实摆在眼前,既然德鲁里巷剧院已经发起了攻击——尽管这种攻击反而带来了更多的观众,但如果不作出反击,恐怕真的会被视为好欺负的软柿子。

    受到这些负面评论刺激的,不只是音乐厅的老板,更多是那些被吓得魂飞魄散的观众们,如威尔斯一样,音乐厅一直宣传这是一个“恐怖挑战”,那挑战不过关也怪不得谁,但但报纸上却轻描淡写地说“不过如此”,这自然引发了观众们的强烈不满。还没等音乐厅采取行动,大量的信件就如雪花般涌入那些戏剧报纸杂志,痛斥他们的报道失实。

    面对观众的强烈反应,《戏剧周报》作为最先发布负面评论的媒体,迅速感受到了压力。在下一期的报纸上,他们不得不低头认错,表示自己在选用稿件时出现了失误,并已经对相应人员进行了处罚。而其他报纸也纷纷选择保持沉默,期望这场风波能够尽快平息。

    与此同时,为了满足艾琳娜“以牙还牙”的复仇心态,爱德华不得不自掏腰包,亲自去竞争对手的剧院,看了一场他们的《查理三世》——艾琳娜不想看这种枯燥乏味的历史戏剧——不得不说,不愧是卢恩顿唯二的正规剧院,不管从服装道具还是演员表演,都在水准之上,可惜他并不是来发掘优点的,只能睁大眼睛寻找这部戏剧的缺陷。

    众所周知,历史戏剧最大的困难,就是史实性和艺术性的平衡,太过写实,便会缺乏戏剧冲突;太在乎艺术性,就可能会篡改历史,反正,在这一平衡的把握上,没有任何戏剧能做得十全十美,让所有人都满意,也就给爱德华带来了可操控的空间。

    《查理三世》无疑是注重史实的,但为了增加戏剧冲突,他们对主人公的性格和行为进行了部分美化,而他们的服装自然也不会完全贴合史实,会做一些符合当下的艺术化改造,更符合现在观众的审美,这无可厚非,但爱德华立马在自己内心的小本子上记下了“歪曲历史人物”。

    当他看完这部长长的戏剧,已经胸有成竹地准备好怎么攻击这部戏剧了。其实这也算是他的老本行,毕竟作为父亲的助理,他也经常和德鲁里巷剧院互相发抹黑的小文章。

    看完爱德华精心列出的几点缺陷,艾琳娜非常满意,决定自己再润色一番,“先将这部戏剧的缺陷扩大,今天敢美化人物,明天是不是敢抹黑人物了?戏说不是胡说,改编不是乱编,唔,再来一点上升,如果所有的历史戏剧都用这种欺骗的方式来表演,那些容易受影响的青少年,会不会将他们当成真的?对了,还有拉踩……”

    没过多久,艾琳娜便炮制出好几篇各有针对性的小作文,看得爱德华一脸复杂,“老实说,我的位置应该让给你来做。”

    他立马将这些小文章发给了各个合作已久的戏剧报纸。这些互相攻击的小文章,很容易吸引那些不明所以的吃瓜群众,提升报纸的销量,所以报社们对此来之不拒,但在经历《鸦羽之宅》的读者来信之后,他们都表示:婉拒了哈。

    “又是一封攻击《查理三世》的文章,”及时滑跪的《戏剧周报》编辑部叹道,“还登吗?”

    “算了算了,先避避风头吧,”编辑们纷纷摇头。

    “之前我们刊登的那些文章,也没有这么大的动静啊,”回想起前些天的经历,他们不禁都有些ptsd了,“这不是剧院们的日常操作吗?我以为读者应该都习惯了。”

    “是啊,”他们感叹道,“每次有新的戏剧上演,都会来这么一着,怎么这一次,就那么多读者抗议的?甚至还寄来了威胁信,天啦,那信里的故事真是让人害怕。”

    “那好像就是一封‘诅咒之信’,”编辑们同情地看向那位拆到诅咒信的同事,“听说,收到这封信的人,会受到亡灵的诅咒。”

    爱德华恐怕做梦都没想到,自己家的周边产品会用在这种地方。

    不仅是“诅咒之信”,那些愤愤不平的读者们还往编辑部寄去各种可怕的周边产品,甚至连爱德华一直卖不掉的白裙子都开始热销了。往自己讨厌的人家里寄《鸦羽之宅》的周边,仿佛让观众们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艾琳娜要是知道,恐怕得说一句“感谢德鲁里巷剧院”。

    眼看各大报纸接连拒稿,爱德华不得已使出了钞能力,虽然编辑部们仍然心有余悸,但是看这些文章写的不是《鸦羽之宅》,在金钱的攻势下,他们还是妥协了。

    当然,如果是《鸦羽之宅》的小文章,多少钱都不好使,据说那位拆到诅咒信的编辑,已经连续倒霉好几天,甚至还有真正去看过这部戏剧的同事们,用一种怜悯的目光注视着这位可怜的编辑,仿佛他已经时日无多一般,这种心理阴影,可不是给钱就能解决的。

    于是,在一边倒的舆论攻势下,德鲁里巷剧院的新戏剧很快迎来了收入的下跌,尽管由于考文特花园剧院的缺席,导致市场上只有《查理三世》这一部戏剧,下跌得并不明显,但加上口碑的下滑,已经足够让剧院经理焦头烂额。

    剧院经理很多时候并不是剧院的拥有者,而是被雇佣而去充当经理的,备受期待的新戏剧遭此滑铁卢,恐怕这位经理得忙于稳住自己的地位,再也没工夫瞎攻击和他八竿子打不着的音乐厅了。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