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70章

    周四下午,克莱尔夫人带着一本精心包装的书籍上门拜访,她们来到书房,克莱尔夫人便将这本完全看不出黄色封面的书籍放在桌上,递给艾琳娜,“我猜你应该难以买到这本书,所以我带给你看看。”

    这是一部难得一见的书信体,在上个世纪,这种十分流行,甚至在口口中都成为了潮流,但很快,作家们开始用粗野的讽刺作品,来嘲笑这种形式,进入这个世纪后,书信体虽未完全消逝,但已变得稀少而珍贵,多见于哥特、推理及抒情类作品之中。

    这本是典型的哥特式作品,里面充斥着书信、日记、剪报、各种笔记的内容,其中没有一个固定的主角,讲述着一位律师先生借宿在吸血贵族的城堡,他无意间窥见了吸血贵族们的集会——一场伪装成放荡不羁、奢华靡丽的舞会,实则却是狂魔乱舞的恐怖盛宴。

    律师先生被发现之后,吸血贵族将他丢给了几位美貌的女吸血鬼,便离开了城堡,去寻找新的眷属,而在此期间,他爱上了一位女士,但没想到,律师先生逃离了城堡,并警告这位女士,揭穿了吸血贵族的身份,引来了追捕吸血鬼的赏金猎人,于是,在一番情感纠葛之后,这位女士亲手杀死了吸血贵族,赏金猎人则前往律师所说的城堡,将几位女吸血鬼杀死。

    至于集会上的其他吸血贵族,则不得而知。值得一提的是,其中一家参与集会的吸血贵族,用的正是《海伦》里莱茵吸血贵族的名字。

    “版权费给了吗!”艾琳娜在心里吐槽道。

    和《海伦》相比,这篇用的完全是男性视角,其文字刻画的哥特式恐怖氛围相当到位,让人不寒而栗,而其中掺合的口口描写,也占据了很多内容……这或许正是伯克利对其格外重视的原因所在。

    “你怎么看?”伯克利托腮道,“我最为担心的,是这部可能带来的社会影响。”

    “我觉得还好,”这篇故事里的吸血鬼也是一个可怜的恋爱脑,众所周知,当一个角色成为恋爱脑,就没有什么需要害怕的,她唯一需要担心的是,“真正值得警惕的是,若其他作者跟风而起,刻意放大吸血鬼的残忍与嗜血本性,忽略其贵族气质与复杂人性,将其彻底塑造成一个令人畏惧的怪物……那对我们才有负面的影响。”

    “是啊,”伯克利也在担心这一点,光从这本来看,里面的吸血鬼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反派角色,但它透露出的嗜血很容易吸引那些创作一便士文学的作者,一旦他们借此发挥,吸血鬼的形象便可能彻底扭曲,再想洗白,恐怕更加困难。

    “再看看吧,”艾琳娜愁眉不展,“我要是能去什么文学俱乐部,听听那些作者们的想法就好了。”

    从前她有读者寄来的信件,对于读者的反馈比较及时,但是她可收不了其他作者的信件,这个时候就显得格外闭目塞听,没办法第一时间看到读者对吸血贵族的反应。

    “也不是不行,”在伯克利眼里,什么都是可以解决的,“不管是《海伦》的作者,《鸦羽之宅》的创作者,抑或是……都完全可以进入文学俱乐部。”

    艾琳娜怀疑他的“抑或是”指的是自己写口口的马甲,但她没有证据。

    “但是如果我的家人知道……”她苦恼道,“尤其是我的父亲,文学俱乐部恐怕也会有一些兼职戏剧剧本创作的作家吧,被发现的可能性太大了。”

    “你不是有变形徽章吗?”伯克利适时地提醒她,“而且,你肯定积攒了很多黑卡蒂女神的眷顾。”

    “就算有变形徽章,也没法天天往外跑啊,”艾琳娜一时间想念起当初在外租房的生活,家里虽温暖,却也多了许多束缚。她要是想一个人往外跑,肯定会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伯克利后仰靠着座椅靠背,流露出不符合身上装束的从容大气,“不是还有我吗?什么时候你想出门,直接叫我来就行。”

    艾琳娜要的就是这句话,她连忙上前疯狂夸夸,给足了伯克利的情绪价值,便提出要求,“择日不如撞日,趁现在有时间,要不我们现在就去?”

    由于艾琳娜要接近那些写一便士文学的作者——基本都是男性,于是,她便准备变成艾伦的形象,认领写恐怖《鸦羽之宅》的男作者艾伦身份。

    “你想去哪个俱乐部?”伯克利询问道,“卢恩顿可是有不少文学俱乐部呢。”

    “结构松散一点的,”艾琳娜一边想一边说,“不要求天天到会的,最好写哥特式作品的作者比较多一点。”

    “加里克俱乐部,有比较多的戏剧界人士,也欢迎作家和艺术家,有一定的入会程序,”伯克利思考道,“野人俱乐部,包括作家、记者、出版商……这个俱乐部非常包容,容易接受新会员,约翰逊俱乐部更加学术性,偶尔会有哥特文学的讨论。”

    艾琳娜立马拍板道,“戏剧界人士太多就算了,就那个,野人俱乐部吧。”

    第158章

    艾琳娜觉得自己真是一个好人。

    俱乐部来了个年轻人。

    这是威尔斯刚听说的,

    他在俱乐部的客厅奇怪地问自己的朋友,“上次我来的时候,还没有风声呢。”

    虽然野人俱乐部的入会程序相对于其他俱乐部来说很简单,

    但也需要申请人拥有艺术、文学、戏剧、音乐等领域的背景,

    由两名成员提名和里都找不出来,但浑身散发着一股受到良好教育的修养。

    威尔斯正好坐在客厅门口,向那位熟悉的俱乐部成员点头示意,同时目光好奇地投向身旁的陌生人,猜测着生面孔的身份,“这位先生是?”

    “这是艾伦先生,”引荐人笑容可掬,,“同为作家,你们应该都听说过吧?”

    “原来是艾伦先生!”虽然有点惊讶于对方的普通长相——在威尔斯看来,能够写出那么可怕的哥特文学,或许整个人都非常阴郁可怕——他向艾伦先生行了个礼,皮笑肉不笑地道,“《鸦羽之宅》,我当然久仰大名。”

    艾琳娜现在就是后悔,特别后悔。

    由于伯克利的艺术家身份克里贝名气太大,由他带着自己进入俱乐部,会引来各种各样的视线,伯克利便介绍一位推荐人,带她熟悉俱乐部的情况,但是没想到,所到之处,那些看似风度翩翩的成员们,一听到她的名字,立马露出一副“眼睛瞪得像铜铃”的表情,仿佛自己和他们有着什么深仇大恨一样。

    一开始艾琳娜还不知道这是为什么,直到他们几乎每个人都提起她的“代表作”《鸦羽之宅》,才恍然大悟,这些可怜的成员们,应该是被《鸦羽之宅》吓惨了,才会连本带利地算到作者——也就是她头上。

    艾琳娜真想喊一声“冤枉啊!”不过仔细想一想,好像确实也不冤枉……

    但是,《鸦羽之宅》都过去多久了啊!他们就不能忘记那些被吓得满地乱爬的悲惨经历吗?

    不管如何,来都来了,艾琳娜也只好僵硬地回了个礼,等待推荐人介绍对面人的身份。

    “这位是写《家族之谜》的威尔斯先生,”推荐人正是引见着威尔斯和他朋友。

    “我们都去看了《鸦羽之宅》,”威尔斯的朋友迫不及待地道,“真是一部……杰作,威尔斯差点没被吓死。”威尔斯佯装不悦地锤了朋友一拳,笑骂道,“你还说呢,要不是你朋友把票买成了互动形式,我们也不至于被吓得那么惨。”

    原来如此,艾琳娜立马了解了威尔斯那点“小情绪”的原因,她此时只能微笑,生怕自己露出什么不适当的表情,让对面两人更加生气,简短地回答道,“谢谢。”

    “能设计出这么可怕的互动,真是令人叹为观止,”朋友赞扬道。

    啊?艾琳娜一时间不知道对方是在真心赞扬还是阴阳怪气,只好真诚地安利道,“如果您对这种表演感兴趣的话,可以试试恐怖屋,它白天是观光路线。”

    对面两人都露出微妙的神色,“恐怖屋……也是你设计的?”

    “只是做了一些微不足道的工作,”艾琳娜谦虚道。

    威尔斯的确听说过这个“恐怖屋”,事实上,这个“景点”并不是因为它有多可怕而让他们感兴趣,而是它的“游玩指南”。

    那些表面看似平淡无奇、逻辑严谨的条款,实际上一琢磨,就会发现其中有些条款互相矛盾,似乎想让读者们对那些不正常的事物假装正常一样。

    发现异常,想要远离或者解决都是人的本能,而要求他们对此视而不见,便会引发读者内心深处的焦虑,仿佛在暗示什么未知的、不可控制的现象和存在。

    总而言之,不管是威尔斯还是他的朋友,态度都从不以为意到开始琢磨,并疯狂安利,甚至尝试仿照其风格进行创作,不过不管怎么写,都没有那种味道,可见写这种指南并不是件简单的事情。

    在俱乐部内部,甚至悄无声息地出现了一个研究“指南”的小团体,而他们的进度也是一无所获,甚至,威尔斯已经在思考要不要真的去恐怖屋参观一番,亲身体验这份指南的奇妙之处,只是从前被吓得魂飞魄散的经历,让他非常抗拒,迟迟没有付诸行动。

    现在,这位艾伦先生告诉他们,所谓“指南”也是他创作的?

    “老实说,”威尔斯大胆地试探道,“我并不是个大胆的人,也一度想去恐怖屋体验,但是担心会遭到《鸦羽之宅》的可怕经历。”

    艾琳娜毫不犹豫地说道,“还好吧,如果按照指南来走,应该不会出现什么意外的。”

    在恐怖屋开设之后,她根据游客们的反馈创作了一份“观光指南”,又让威廉他们根据指南来抓取互动的游客,所以,只要严格按照指南观光,白天的路线就不会被吓得太惨。

    艾琳娜觉得自己真是一个好人。

    第159章

    艾琳娜轻拍着自己的胸口,仿佛在安抚着不存在的良心

    “好人”艾琳娜很快融入了野人俱乐部。

    这并不稀奇,

    在哥特相关领域,“艾伦”可是相当有名气的,至少,

    当成员们听到“鸦羽之宅”,

    便能立刻认出他来,

    这就足够了。

    在参加了两次日常集会后,

    艾琳娜很快加入到俱乐部的一个小团体中,

    这个小团体都以“哥特”为特征,因此被称为“哥特学社”,他们的人数不少,毕竟卢恩顿简直就是滋生哥特的天堂。长年绵延的阴雨,

    时不时笼罩的大雾,

    给予他们十足的想象力。

    不过,

    让人奇怪的是,

    写《家族之谜》这种银叉文学的威尔斯和他朋友居然也是其中的一员。

    “因为我们在研究你写的那个‘指南’,

    ”威尔斯爽快地解释道,“哥特学社那边认为那种指南也应该归属于这一类。”

    “啊?这有什么好研究的?”艾琳娜心虚地道,“只是一篇指导游客合理游玩的指南而已。”

    威尔斯不信地哼了一声,

    “可别想骗我,

    我们都研究透了,

    这篇指南,

    大有内容,

    只是有些地方还无法解释,

    怎么,作为其创作者,

    你也不分享分享?”

    艾琳娜只好用安利来解释,“你只要去恐怖屋观光一下,

    就明白指南中所写的内容了。”

    这话说的……他要是敢的话,还会在这里问原作者吗?

    这一次集会结束前,有一个定下期集会主题的环节,在艾琳娜的建议下,哥特学社准备在下一次集会上品鉴那本《达库拉》。

    “你从哪里找出来的?”由于威尔斯的社牛属性,加上他对“指南”的喜欢,很快就与艾琳娜成为能够交谈几句的熟人,在听到这本书的名字时,威尔斯不禁好奇地问道,“我怎么从没听过?”

    “那是一本黄背书。”艾琳娜解释道。

    黄背书通常在火车站出售,就像后世的“地摊文学”,听起来好像质量不高,除了哥特文学的作者,一般作者们都很少去翻阅这些书籍,威尔斯自然也是其中一个,因此当他知道是艾琳娜人可能将吸血鬼视为怪物。即便《达库拉》中的吸血鬼被描绘得如同贵族般优雅,也难以完全抵御它本身携带的设定——吸血怪物。一旦吸血鬼与一便士文学的暴力元素交织在一起,被注意的危险性将急剧攀升。

    简而言之,她宁愿让吸血鬼成为一个口口题材的主角,也不想让它和暴力联系到一起。

    只要冲淡达库拉的影响,让那些想要模仿的作家保持克制,接下来有的是时间来扭转吸血鬼的形象。

    “同时,我还需为一便士文学和黄背书领域开辟新的题材,转移他们的注意力,避免他们过度聚焦于吸血鬼,”艾琳娜的思绪飞速运转,“唔,我得好好想想。“

    一便士文学最喜欢耸人听闻的故事,所以艾琳娜才会如此担心,一旦这些追求刺激的作者将目光投向吸血鬼题材,一定会将其扭曲改造,以满足市场的猎奇心理。而这类刊物因价格低廉、流通广泛,即便是工人阶级的孩子也能轻易获取,其影响力几乎触及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要论耸人听闻,还得是“经常杀人的都知道”。艾琳娜前世看过的犯罪小视频和电视剧多如牛毛,想要编一堆犯罪故事那简直易如反掌。至于这些故事带来的社会影响——比如说可能会引发暴力或者犯罪,荼毒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艾琳娜是顾不得了。

    “怪就怪达库拉吧,”她在心里默念,“我也不想的,是它逼我的!”

    集会结束后,艾琳娜马不停蹄地联络上了克莱尔夫人。

    “我想投稿给一便士文学,”她直接说道,“趁那些廉价的作者们还没注意到吸血鬼之前,提前占领那一块地盘。”

    “唔,”伯克利思考了一下,他确实没有这种小出版社,但这并不是问题,“那就买一个出版社吧。”

    至于印刷厂——之前印口口的印刷厂正好可以承接这部分业务,反正同类们的跟风作品已经卖不出去了,毕竟跟风的越来越多,口口市场的该种题材已经饱和,读者完全可以选择更优秀的作品,而他们的作品嘛,确实称不上优秀。

    伯克利说要买,那举动也是相当迅速,不过一周,他就已经让人从一百多家专门出版廉价的出版商里,筛选出好几个,并经过细致比较后,选定了一家最为心仪的出版社进行收购。

    在伯克利买出版社的时候,艾琳娜也在看那些有名的一便士,就如之前所说的那样,为了吸引读者眼球,这些可谓无所不用其极,其中一位劫匪的故事据说是最有名气的,她看到“强盗从卢恩顿连夜骑行200英里到约可”的故事重复了好几次,还有一个角色被杀掉了两次——很明显作者已经忘记他死过一次了。

    而插图也是充斥着血液,实际上,在最近的故事里,强盗和邪恶贵族已经不再流行了,更多的是一些编造的犯罪故事,她甚至在最新的一便士文学里看到了“画皮”和“裂口女”频繁出现,有一两个故事完全融入了卢恩顿,毕竟受到文化影响,艾琳娜不可避免地掺入了些许本土文化的元素,看起来颇有异域风情。

    “对啊,”艾琳娜灵光一闪,“我应该把这些故事放在一便士文学上的。”

    不过想到报纸也就一便士左右……那没事了。

    总而言之,事态并不像艾琳娜所想的那么悲观,即便这些廉价作者真的去写了如同吸血鬼般的怪物,恐怕也需要时间酝酿。

    更重要的是,大多数作者都是根据作品的销售情况来决定创作方向的。在一便士文学这个领域,畅销的作品可能持续数年,而销量不佳的则会迅速被市场淘汰,作者们也会赶紧调整策略,转向新的故事题材。

    这也就意味着,一旦看到吸血鬼出现在一便士文学上,艾琳娜就立马出击,利用自己的创作优势,抢占市场份额,挤压那些跟风之作的生存空间。让那些试图通过模仿达库拉来赚钱的作者们无利可图,从而将吸血鬼题材从廉价市场上清除出去。

    “希望那些作者原谅我,”艾琳娜轻拍着自己的胸口,仿佛在安抚着不存在的良心,“要怪就去怪《达库拉》的作者吧。”

    第160章

    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提到连载和犯罪,

    艾琳娜最先想到的,当属死神小学生。

    这部作品虽然不是什么严肃的推理著作,但正是因为它的平易近人,

    让绝大多数读者都能看得懂,

    换成那些复杂繁琐的推理、沉重的罪犯故事,

    就会大大提升门槛,

    没有办法吸引那些只想看些简单故事的工薪阶级。

    不过,

    它已经连载了好几百集,以她的记忆力,只记得那些印象深刻的童年阴影、花里胡哨的犯罪手法、三选一的经典模式、悲惨动人的主线人物、还有那些突如其来、令人咋舌的犯罪动机。至于具体的线索、证词之类的,她是一点印象都没了。

    但是没事,

    她买到了一本《纽盖特日历》!

    正如之前所说,

    这本书是纽盖特监狱看守收集每月一次的处决公告汇编而成,

    不过,

    与枯燥乏味的现代法庭记录大相径庭,

    看起来更像是关乎案件的一篇,就艾琳娜所看到的故事里,甚至还有“受害者的母亲连续三个晚上梦见自己的女儿被谋杀并埋在红谷仓里,

    而离奇的是,

    他们真的在红古仓中发现了她女儿的尸体”,

    这样离奇的情节。

    反正这种文字肯定不会出现在现代的法庭记录中。

    有了这些真实案件做参考,

    艾琳娜兴致勃勃地开始了对“死神小学生”故事的“本土化”改编工作。

    “唔,

    高中生……这里似乎并没有直接对应的概念呢,

    ”她眉头微蹙,转头向一旁悠闲的哥哥爱德华求助,

    “你的学校是怎么划分年级的?”

    从伊登公学毕业的爱德华自然能回答上她的问题,“五个年级,

    怎么了?这都不知道,一点都不关心你哥。”

    在艾琳娜的记忆里,爱德华是13岁上伊登公学,在此之前他都是在家里学习,这么说起来……他大学毕业之后,就开始给父亲和自己打工了。

    中产阶级男性通常25岁之后才会结婚,因为他们需要积累一定的财富,确保能够支持一个家庭,最好拥有一套合适的住宅,所以,现在才20岁出头的爱德华才一副压根不着急的样子,他还有大把的时间可以享受单身生活。

    “你们都管学生叫什么?”艾琳娜继续问道,“有没有什么统一的称呼?”类似……高中生?

    爱德华闻言,脸上茫然:“低年级、高年级,不就这么叫吗?还能有什么特别的称呼?”

    艾琳娜:……高中生侦探爆改高年级侦探,啊这……好怪哦。

    大学吧,大学生侦探好了。

    艾琳娜刷刷在纸上写着“柯南,年轻且小有名气的大学生侦探,因无意间撞破了黑衣人的秘密交易,被迫服下一种……由邪恶教派精心配制的毒药,这种药剂让他的身体奇迹般缩小成小学生的模样,于是,他继续以小孩的身体追查黑衣人的身份,并在期间破获各种谜案。外表看似小孩,内心却超乎常人!这就是我们的名侦探柯南!”

    还好柯南是取名自英语。

    她没有改动“小学生”的身份,因为卢恩顿确实有私立小学,而且,不管在什么地方,孩子们总能享受到更多的宽容与忽视,能让柯南能够自由地在案发现场搜寻线索,而不容易引起怀疑,要是换成个大点的,那就可没那么容易了。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