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121章

    每家报纸都从不同角度切入,但又保持着某种“默契”——相互分工,避免内容完全重复。

    因此,如果《镜报》真有如此爆炸性的新闻,按理说他们应该多少透露一二,至少给予同行一些风声。毕竟,每家小报的版面和人力都有限,独自做不了详尽的深度报道,分享信息反倒能互利互惠。

    然而这次,《镜报》竟然一反常态,似乎想独享这个消息,这怎么能忍!

    在小报们为了隐藏的“日记”勾心斗角的时候,新一期的“哈丽特夫人舞会”新闻,早已悄然摆上了南希的餐桌。

    以南希家里的财力,想要一张哈丽特夫人的舞会邀请函并不困难,但她并没有这样的需求。她的孩子还小,距离社交季还有好几年,而她自己也并非喜欢社交的人,因此她对于上流社会的所有了解,几乎都来自于各种小报。

    不得不说,小报对哈丽特夫人舞会记录的详细程度,简直像撰稿人就亲身处于舞会现场一样,不仅记录了重要人物的出场顺序——其中用了整整一段文字来夸耀E小姐的艳惊四座——还记录了谁和谁一起跳舞,甚至详细得还列了一个表格。

    南希简直叹为观止,“他们该不会是什么舞会的仆人吧?专门拿张纸在旁边记录?”

    当然,表格里的人都是比较有名气的,不然上百人、九支舞的排列组合,都列出来恐怕十期小报都不够呢。

    南希对舞者之间的搭配并不感兴趣,简单一扫而过,便转向下面的分析报道。小报贴心地将值得注意的消息标注了出来,C公主殿下跳了九支舞,另一位M公主殿下只跳了两支舞,抱怨说累得要命;B公爵罕见地出现在舞会上,却仅与E小姐共舞两支便匆匆离去……

    等等,南希擦了擦眼睛,什么?B公爵和E小姐?!

    “我没看错吧?!”她瞪大眼睛盯着这行小字,心里想的是“完了,斯蒂芬夫人的野望彻底泡汤了。”

    B公爵的事迹在之前的小报里已经写得很清楚了,E小姐也是小报的常客,但是她做梦也没想到这两个人居然能凑到一起,就像现代人做梦也没想到华盛顿总统跟乾隆借过钱一样——他们看起来完全没有一点交集啊。

    等等,好像还是有一点交集的。

    南希连忙一叠声喊来自己的女仆,让她从书房里帮忙找一下前几天的小报,很快,叠放在书房抽屉里的小报便被女仆整整齐齐地放置在餐桌上,她一边翻一边回忆,终于从一份不起眼的小报上找到了她想要的信息。

    这是一篇诉说E小姐诸多舞伴候选人到底是怎么认识的报道,而上面的文字也写得十分清楚“……他们应该是在巴斯、B公爵所举办的舞会中结识,……”

    就这么一句,后面都在大篇幅地介绍那些舞伴候选人的贵族头衔、身世背景,并打赌E小姐会接受哪位绅士的邀请。

    “天啦,”南希仿佛发现什么秘密一样,捂着自己的心口惊叹道,“原来也是在这里认识。”

    心满意足的她继续翻看今天的小报。由于舞伴表格占据了过多篇幅,关于B公爵和E小姐的消息显得格外稀少,南希于是转向了其他小报,希望能找到更多的细节。

    “E小姐身穿浅粉色的晚礼服……”这张小报列出了许多女士所穿的服装的细节,供那些时尚杂志和时尚人士参考。

    “B公爵殿下与E小姐的父亲谈了一会儿,便邀请E小姐跳第一支舞,《盛大进行曲》,接着,他们又跳了第二支旋转华尔兹,E小姐的舞姿出众,吸引了许多绅士的注意,在B公爵离开后,她接受了L先生、……”后面列出一连串绅士的舞伴邀请。

    南希都有些急不可耐了,这些小报,难道不知道读者最关心的是什么吗?为什么要将笔墨花费在那么多不重要的人身上?她现在只想知道B公爵是如何邀请E小姐的,是提前预约?还是临时邀请?以及,在之前的巴斯舞会上到底发生了什么?那个时候的B公爵有没有邀请E小姐跳舞呢?

    “真是的,”没有看到自己想看的信息,南希气呼呼地将小报放在餐桌上,“还不如我去当小报编辑。”

    话说着,她立刻想到了什么似的,起身去书房拿纸笔,决定给小报写一份读者来信,要求他们赶紧刊登B公爵和E小姐更详细的消息。

    写完信件让女仆寄出去之后,她又拿着小报,准备去拜访一番斯蒂芬夫人——她所看好的侄子妻子人选,还没等她有所行动,便已花落他人,作为好友,南希必须得去安(凑)慰(凑)安(热)慰(闹)。

    不过,没等她出门,斯蒂芬夫人便派遣仆人过来询问,能否有时间接待来客。即便是好友,可以随意拜访,但即便如此,访客也需要在到达前通知主人,以确认主人是否在家并有时间接待。

    南希给了仆人肯定的答复,很快,斯蒂芬夫人就上门来拜访了。

    “南希,”她故作伤心般“哭诉”道,“我真傻,真的,我单知道初次觐见的优秀女孩肯定会很快找到一名未婚夫,但我真没想到居然那么快。”

    显然,她也看了今天的小报。

    “他们只跳了两次舞,”南希言不由衷地安慰道,“说订婚还为时太早呢。”

    “唉……”斯蒂芬夫人摇摇头,并不乐观,“你且看吧,没准明天伯克利公爵就去E小姐家里上门拜访了。”

    她说得没错,第二天,南希就在小报上看到了这个消息,以及,还列出了B公爵和E小姐从前的交集,和她之前看到的一样。

    “B公爵的远房亲戚C夫人邀请E小姐一家前往巴斯度假,”小报详细介绍道,南希心中不禁感叹小报搜寻信息的能力之强,“C夫人是E小姐家的座上宾,虽然暂时无法得知他们是如何结识的,但可以肯定的是,慷慨大方的B公爵出借了自己在巴斯的乡间别墅,并在举办舞会时邀请了E小姐一家。”

    “尽管据知情人士透露,在巴斯舞会时,B公爵并未邀请E小姐跳舞,”写到这里,小报展开了它非凡的想象力,“或许是C夫人在场的缘故?但据说,C夫人当时水土不服,患病在身,并未出席舞会……”

    “怎么还在说C夫人和B公爵的事情,”南希仿佛看到自己嗑的cp出现了一个多余的人,皱紧眉头,“伯克利公爵不是老早就澄清了吗?甚至在此之后都不敢和其他女孩跳舞了。”

    她又翻看了其他小报,却没有找到新的消息,失落地叹了口气。

    然而,没过多久,她的注意力便被一篇“女仆的日记”吸引了。

    这篇日记刊登在《镜报》上,前言中表示对日记的真实性持保留态度,呼吁读者理智看待。这反倒让南希的兴趣大增,她一边,一边在心里评论,“看起来挺真实的,贵族的女仆工作也不轻松呢。咦,W先生,真有那么英俊吗?等等,脾气这么坏啊?这可不像一位绅士,让J女士去端茶倒水?这真的好吗?”

    “原来如此,是这位女仆J女士长得像W先生死去的夫人啊,”南希沉思片刻,“如果我的丈夫去世了……啊,算了算了,这样想太不吉利了。不过,人的审美通常都难以改变,或许并不是因为J女士像夫人,而是她们属于同一种类型的样貌。”

    虽然是一篇不知真假的日记,但南希看得还挺津津有味的,毕竟她看的诸多中,男主都非常有自制力、同情心……等等高尚的品德,猛不丁突然冒出一个冷漠、易怒、和女性说话不超过三句的……呃……古怪男士,不得不说,还挺新鲜的。

    特别是通过日记字里行间透露出的信息,这位贵族男士高大健壮,身世显赫,拥有可观的财富,之前提到的那些性格缺陷似乎也可以被容忍了。

    她慢慢看到了后面。

    “一向冷漠的……红着眼……掐着腰……亲我一口,命都给你?!”南希震惊地往后一仰,“这也太浪漫了吧!”

    第267章

    “不看不是卢恩顿人”

    南希哪里见过这等量级的“甜言蜜语”,

    在当时保守的社会风气中,人们表达情感时都显得十分含蓄。他们通常引用著名诗人的名句来传达爱意,或者创作自己的诗句来赞美爱人,

    比如“你是我永恒的夏天”这类比喻。

    而且,

    人们通常难以直白地将爱意说出口,

    即便用委婉的词句来表达爱意,

    也大多采用写信的方式,

    所以,不难理解南希在看到W先生如此直接、露骨地说出爱语,所给她带来的震撼。

    再加上,这只是一本女仆所写的日记,

    所发生的事情是其无意中撞见的,

    又不是在大庭广众之下的戏剧化表白,

    这种避开他人的诉说爱意,

    加上之前“冷漠”的印象与如今的“激情”两相对照——

    “这才是真正的爱,

    ”南希翻来覆去地看着这一段,感慨地道,“在外人面前,

    冷漠无情,

    不给外界一丝损坏对方名声的机会,

    但在私底下,

    却压抑不住地、还是哄着女士亲吻自己,

    啊啊啊啊,

    真是太浪漫了。”

    与此相比,B公爵和E小姐的故事似乎就黯然失色,

    变得不那么引人入胜了。

    “不知道这篇日记后面会发生什么,”南希注意到前言,

    “既然是一整本的日记,应该还会有后续的吧?”

    “后续?什么后续?”艾琳娜端坐在客厅,一脸无辜地问前来拜访的伯克利。

    伯克利第一次来拜访时,受到了坎贝尔家的热情款待。父亲和母亲特意在家等候,热情迎接他的到来。不得不说,伯克利的演技不愧是是经过千锤百炼,明明早已用克莱尔夫人的身份有过多次来往,但作为伯克利第一次踏入坎贝尔家时,仍然显得对周围的布置格外陌生,仿佛真的是初次造访。

    不过,他后面再来,重视程度就没有那么高了,最多让爱德华作为监护人陪同,珍妮特偶尔也会过来凑凑热闹,大家弹琴、唱歌、聊天、玩玩猜字谜、二十个问题之类的客厅游戏。

    在“二十个问题”中,答题者会选一个东西,让玩家们猜,玩家们轮流问一个问题,答题者只能用“是、否、可能”来回答,不允许撒谎,如果问了二十个问题都没人猜对,那么答题者获胜。

    由于艾琳娜嫌弃这个游戏太简单了,搬出了现代的变体“海龟汤”,让这个本来有些单调的游戏瞬间变得有趣起来。

    现在,他们刚玩完一轮“海龟汤”,略作休息,珍妮特自告奋勇地去弹琴,爱德华则是伸了个懒腰,去“指点”珍妮的钢琴技巧,为艾琳娜和伯克利留出说点小话的空间。

    不过艾琳娜没想到,伯克利一上来就说“在《镜报》上看到了一篇有趣的日记,真想知道后续是什么呀~”,只能装傻充愣:什么东西?我不道啊。

    伯克利笑眼弯弯,故作遗憾地道,“好吧,看来我是没有机会提前看到后面的故事了。”

    他转移话题道,“大歌剧是不是这周上演?你们会去看吗?”

    “当然,”艾琳娜理直气壮地道,“我们得支持父亲的事业嘛。”

    伯克利似笑非笑地看着她,“那我有这个荣幸能和你们一起去看吗?”

    艾琳娜第一时间想的是——完蛋,E小姐和B公爵出现在考文特花园剧院同看戏剧,肯定会登上小报的,而为了遮掩这个消息,那她岂不是得提前想想后续的日记?

    艾琳娜白了一眼伯克利这个给她增加工作量的家伙,“说得好像你在考文特花园剧院没有包厢一样。”

    “我没有啊,”伯克利差点要举手发誓了,“我都是借朋友的包厢。”

    反正,在伯克利的“胡搅蛮缠”之下,艾琳娜不知怎么就昏头昏脑地答应他和坎贝尔家一起看戏剧了,不过当她在晚餐的餐桌上宣布这件事时,坎贝尔先生和夫人对视了一眼,竟然说“啊,我好像当天预约了朋友的下午茶会。”“我得去后台监督那些演员的工作”。

    这时,爱德华也插嘴道:“欢乐剧院那边好像也有事情……”话未说完,便立刻遭到父亲投来的威胁视线,直到他乖乖闭嘴,表示当天非常空闲,父亲才满意地笑了笑。

    为了确保女儿的安全,在追求者的试用期内,确实需要监护人的实时陪同。然而,作为父母的陪同对于正在发展的年轻人来说,无疑会带来一层额外的压力。哥哥就不一样了,年轻人之间有着更多共同话题。当然,在担任监护人的期间,爱德华也会经历父母的反复审问,以判断伯克利公爵在耀眼的光环下是否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

    晚上,当艾琳娜回到房间准备睡觉的时候,爱德华正被坎贝尔先生夫人提溜到书房“拷问”他们今天的行动,从玩了什么客厅游戏、聊了什么天、到“对伯克利公爵的印象怎么样”,爱德华不得不绞尽脑汁回忆起白天的情景,努力组织语言,总结的结果就是,“太幼稚了,我实名反对这门亲事!”

    他实在没见过如此“不要脸”的人。玩游戏时,快要输了,竟然厚颜无耻地对艾琳娜撒娇,请求她网开一面。一旁的爱德华和珍妮特都难以直视,然而,艾琳娜似乎还真的被他打动,反而要求他们多包容他一些……简直岂有此理!他们都是第一次玩“海龟汤”,凭什么伯克利就能享受特权?

    当爱德华提出质疑时,伯克利居然立即道歉,“对不起,都是我的错,我不想让你们因为我争吵。”天啊,爱德华都快气炸了!

    坎贝尔先生和夫人面面相觑,“什么?但他能从强盗手中逃脱,和他的叔父在法庭上对峙,拿回自己的遗产,这怎么可能是一个幼稚的人能做到的事情?”

    “只能说,伯克利将我们当作自己人了,”坎贝尔夫人一锤定音地道,“所以才会展露出不为人知的一面,他那么信任我们,埃德,你可不要辜负了这份信任啊。”

    “啊?”爱德华万万没想到自家父母都站在伯克利那边,还要抗议,就被父母赶了出去。

    “到底谁是坎贝尔家的儿子啊!”爱德华对着书房门无能狂怒。

    与此同时,各大剧院的新剧目即将上演,欢乐剧院与考文特花园剧院之间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这主要得益于坎贝尔先生的宣传妙招,他将“卢恩顿第一部本土大歌剧”的名号吹得震天响,营造出一种“不看不是卢恩顿人”的氛围。而且,剧院顶层的票价并不算太贵,普通工人阶级也勉强能负担得起——尽管他们很少有这样的奢侈娱乐。

    在这种浓厚的爱国情怀渲染下,那些朴素的工人阶级纷纷掏出荷包,为大歌剧的票房添砖加瓦,考文特花园剧院的声势隐隐有超越的趋势。

    再加上不知道什么剧院投的报纸报道,以“内部人士”的口吻透露,小矮人们的表演拙劣、舞台布景廉价、巨人和巨怪的舞台效果根本不像宣传的那样,宣称大歌剧是“真正的民族自豪”,而欢乐剧院的《超人》“不配得到观众的关注”,在这样的舆论声中,此起彼伏,好像欢乐剧院的赔率又被调高了一点。

    “到底是什么剧院在投这些报道?”怀特俱乐部中,乔治诧异地看着调高一些的赔率,“居然会有人相信大歌剧比《超人》更受人欢迎?”

    “可不要小看人们的情怀,”他的朋友摇摇头道,“可能演出时间长之后,欢乐剧院能够赶超考文特花园剧院,但就现在的声势来看,大歌剧无疑占据了人们关注的视线。”

    “反正它们最近一周的票都卖完了,下一周的又还没开始卖,”乔治反对道,“这些报道其实没法影响到什么。”

    “事实上我听说,”人脉广泛的朋友摇摇头道,“除了欢乐剧院,其他几家大剧院有意提前开始售卖第二周的票了。”

    乔治瞪大眼睛,“这么看来,它们只是想借这个时间差多卖些票?欢乐剧院这部《超人》居然那么有威胁吗?之前《午夜少女》它们都没有这么做。”

    “《午夜少女》毕竟是爱情戏剧,”朋友耸了耸肩道,“我不是说爱情戏剧不好,但是它的受众相对有限,不是吗?而这部《超人》,就目前放出的消息来看,显然能够吸引更广泛的观众群体。”

    因此,那些担心影响自己票房的剧院们纷纷坐不住了。很难判断这些报道究竟是某一家剧院的单独抹黑,还是多家剧院的联合行动。

    不过,对于这些坏消息,爱德华倒是挺坐得住的,“反正他们除了报纸上的这些文章,就没什么其他的手段能威胁我们的戏剧了。”

    毕竟他们有保镖,已经不会再犯和上次一样的错误了!

    尽管狼人们看似已经达成了它们此行买某种文学作品的目的,但在聪明吸血鬼的说服“留在卢恩顿才能随时关注最新消息,离开了再想找到工作可不容易”后,它们便乖乖地留在了卢恩顿,继续为欢乐剧院充当看守人,而在新剧目上演之前,它们也会着重保护演员们的安全——指的是那群小矮人。

    这样的保护确实很有必要,毕竟矮人们实在太过矮小,稍有不慎,被其他人一抱,转眼间就可能在人群中消失得无影无踪。尽管矮人们常常自夸力气很大,宣称根本不需要担心自己的安全。

    抡锤子怎么可能没有力气!

    但它们的体型让这种话语完全没有说服力,是以,矮人们只好就像亡灵们一样,乖乖接受两只狼人的保护。

    第268章

    这要是珍妮还能吃得下去,她甘拜下风!

    大歌剧首演当天晚上,

    艾琳娜穿着一身墨绿色的丝绸材质歌剧礼服,外面是一件金色绣花的米白色缎面天鹅绒斗篷,头戴同色绉纱头巾,

    装饰有精致的花朵和轻羽毛,

    以及,

    同色的长过肘部的手套。

    “艾琳娜小姐,

    你的歌剧眼镜,

    ”女仆玛莉递过来一个小小的望远镜,外壳是珐琅材质,十分精致,但和普通望远镜不一样,

    它有一个长长的柄。

    最后是越华丽越好的各种闪耀珠宝配饰,

    这可比晚宴和舞会华丽多了,

    毕竟这时候看歌剧可不只是单纯的看戏,

    其中还包括“被看”。

    由于剧院内装着巨大的吊灯,

    观众和演员一样显眼,观众们会聊天、走动,甚至打牌、玩游戏,

    观众席的过道又被称为“花花公子巷”,

    年轻男士们会走来走去,

    和女士们调情。

    只有在剧中最激动人心的咏叹调——即歌剧中的华彩段落——响起时,

    观众才会暂时停下手中的活动,

    专心听戏,

    但一旦听完,就会继续聊天、打牌、看其他观众,

    在这些高社会阶层的人群中,谁与谁坐在一起,

    谁穿了什么样的衣服,都是值得注意的细节。

    这就是为什么艾琳娜笃定如果伯克利和他们同行,肯定会迅速登上小报的原因。

    欢乐剧院不太一样,因为表演的时候会将观众席的灯光调暗,这样观众的注意力会被自然地引导至舞台。随着剧目开始,他们没有时间或心情再去与旁人交谈。于是,欢乐剧院自然而然成为了一个以观看为主的剧场。

    不过,当某部戏剧播放的时间足够久,那么熟知剧情的观众照旧会走动、聊天,这时候,观众席的灯光似乎也没有那么暗了。

    三人在客厅里汇合的时候,伯克利已经如约而至,他们坐上伯克利的私人马车,车厢内装饰奢华的金色窗框与精美的绒布座垫——爱德华有理由怀疑他这是想趁机展示财力,朝着考文特花园剧院行驶而去。

    而另一边,同时首演的欢乐剧院也人声鼎沸。

    在欢乐剧院租了一整年包厢的欧文一家,终于又来到了他们租借的包厢里,欧文顿时有种“回家”的感觉,“没想到那么久过去,这里还是和之前一样。”

    由于欢乐剧院每年上新的剧目比较少,从前在音乐厅表演的各种剧目也被剧院“拿来吧你”,还是有不少观众的,欧文家的包厢也常拿去“二手转租”,虽然不能说维持收支平衡,但好歹也收回了些许成本。

    反正,欧文家也没打算用剧院包厢来挣钱。

    爱德华接管欢乐剧院后,便大刀阔斧地改革起来,除了包厢必备的饮品和茶点以及特色周边,侍者还送了他们一把扇子,上面印着包厢与包厢租用者的详细信息,这是考文特花园剧院的惯用手段,那里的租用者往往喜欢在包厢中炫耀自己的身份,扇子便成了一个宣传工具,来暗示包厢主人在社会地位上的卓越。

    这也被爱德华“拿来吧你!”欧文很快从扇子上密密麻麻的小字找到了自己家的名字,顿时觉得相当骄傲,决定明天就拿这把扇子去学校给其他人炫耀。

    此外,节目单也花了一番心思,不知道是不是首演的缘故,摆在包厢里的节目单是白色丝绸材质,带有金色装饰,上面的文字标题用红色墨水印刷,普通信息则是黑色,层次分明,很有质感。

    显然,这也是纪念品的一部分。

    另一边厚厚的周边商品目录便显得有些中规中矩,不过也非常方便,上面用彩色印刷着每一样周边商品的图样与售价,观众完全可以在包厢里下订单,商品便会由侍者送进门,免去和其他人挤来挤去的烦恼。

    “听说欢乐剧院换了个经理,”欧文的父亲对这些改革还挺看好的,“看样子变化确实很大。”

    “只是换了个经理助理,”欧文反驳道,作为欢乐剧院的“忠实观众”,他早就从各种戏剧报纸上得知此事,津津乐道地科普道,“据说是皇家剧院经理的儿子,曾经为他的父亲服务,被欢乐剧院挖过来了。”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