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127章

    “讨论会……”艾琳娜想到珍妮、想到丫头文学捅出来的篓子,不得不叹了口气,“看来还是得去看看。”

    第279章

    没错,就是那种令人闻风丧胆的“嘎腰子文学!”

    因为艾琳娜已经有了一个追求者,

    坎贝尔夫人便将更多心思放在了珍妮特身上,努力为她寻找合适的婚姻对象。这对艾琳娜来说倒是件好事,因为她可以光明正大地打着“伯克利邀请参观文学俱乐部”的幌子,

    让爱德华陪同前往,

    顺便为自己争取一些自由时间。

    相比之下,

    可怜的珍妮却几乎每天都在赶场,

    从早到晚都得陪着坎贝尔夫人出入各种社交场合,

    茶会、晚宴、舞会轮番上阵,这高强度的社交生活甚至让她瘦了一小圈。

    “她怎么会一个追求者都没有?”艾琳娜实在想不通,问自家哥哥道,“都半个月过去了!”

    坎贝尔夫人的安排不可谓不周到,

    珍妮在这些场合上与绅士们的接触机会多得令人咋舌,

    光是一起跳过舞的绅士就有二三十位了。以现代的眼光来看,

    就像每天相亲好几场。在这样密集的接触下,

    再加上坎贝尔夫人的挑选和把关,

    就算剔除那些性格奇怪或者不够条件的人选,按理说也该有几位绅士愿意进一步接触才对。可结果却完全出乎预料——一个追求者都没有。

    爱德华对此也感到困惑不已,思来想去,

    最后只能往坏处猜测:“难道是珍妮自己不想配合?”

    “这不至于吧?”艾琳娜不由得想起那位谢泼德先生,

    虽然她知道珍妮对他或许有那么一点好感,

    但也不至于因为他就此决定终身不嫁吧?

    “绅士的追求是需要女士的默许的,

    ”爱德华觉得这个可能性很大,

    “如果珍妮在这些场合中表现得无意,

    绅士们自然会知难而退。毕竟绅士们也有其他选择,不会执着于一位冷淡的女士。”

    艾琳娜却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

    “我还是觉得不像她会做的事。你问过母亲吗?或许她知道点什么。”

    “等我们回来,我去问问母亲,

    ”爱德华答应道,但他的眉头紧锁,显然心里也有些乱。他不免有些懊悔——要不是自己当初介绍谢泼德给珍妮认识,或许事情根本不会发展到现在这个局面。

    在爱德华和伯克利的掩护下,艾琳娜成功来到了野人俱乐部,她交上自己的邀请信,立刻收获了工作人员的热情欢迎,“坎贝尔小姐,欢迎你,请跟我来。”

    虽然她之前参加过一次文学沙龙,但重名的实在太多了,再加上当时她仅以笔名出现,并未提及家庭背景,因此,除了对她十分了解的珍妮,几乎没人能将她与坎贝尔家族联系起来。

    不过,现在爱德华显然已经知道了,不过他倒是并不诧异,毕竟,他早就从各种剧本中领略过自家妹妹的才华。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艾琳娜恳请这位工作人员为她的笔名保密,作为小报上的“知名人物”,她可不想被那些蹲守的记者们发现自己的真实身份。

    “如果有人问,就说你们邀请的是他好了。”艾琳娜指了指旁边的伯克利。

    对于艾琳娜随手甩来的“黑锅”,伯克利已经习以为常。他抬眼看了看工作人员,微微点头,算是配合默许。

    “明白了,听从您的吩咐。”工作人员略带敬意地回应,随即将他们引向讨论会的会场。

    本次讨论会邀请的都是一些知名作家,尽管威尔斯并不擅长引导女性的择偶观——或者说,他的那些贵族男主角简直就是征文活动所要批判的典型代表,但作为俱乐部的资深会员,他自然有办法找到门路,光明正大地混进来。

    威尔斯显然认出了艾琳娜。毕竟他们曾在沙龙上有过一面之缘,不过这一次,他并没有主动上前与她攀谈。看到她身边的两位护花使者——尤其是伯克利那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气场——他很明智地选择了仅仅向艾琳娜微微点头示意,然后转身去找自己的作家朋友们交谈。

    “我刚才好像看到《海伦》的作者了,”威尔斯小声说道。

    “她确实也擅长这方面的作品,”他的朋友对讨论会的宾客选择表示认可,“不知道她会为这次活动创作什么样的故事。”

    讨论会的会场布置得颇为考究,成员们围坐在一张长桌旁,桌上铺着洁白的桌布,摆放着整齐的纸笔、瓷质茶具和精致的茶点。墙边的书架上排列着近年来热门作家的作品,一位气质儒雅的主持人站在桌末,从容地为大家介绍征文活动的宗旨与意义,并适时引导话题。

    “这次活动旨在通过文学的力量,引导社会关注女性在婚姻与择偶中的选择问题,”主持人说道,“希望各位能从各自擅长的领域出发,提出一些有意义的观点和创作思路。”

    随着话题深入,各位作家逐渐进入状态,纷纷分享自己的创作方向。

    “我大概会描写那些被激情冲昏头脑,”盖斯夫人微微一笑,胸有成竹道,“却最终在理性觉醒后找到幸福的女性角色。”

    “你一向擅长这种题材,”一位同行赞许道,“您的角色总能让人看到希望。”

    乔治小姐沉吟片刻,缓缓说道:“我或许会写一个关于错误择偶的故事。主人公是一位聪明而富有的女性,因为对伴侣的错误评估而陷入悲剧,同时还会刻画一位同样遭受悲剧命运的男士。”

    “通过这样的双线叙事来劝说读者正视现实,确实很有意义。”其他人纷纷点头表示认可。

    “我想描写一个可怜女性,被一名花花公子玷污,”哈代先生技惊四座,“最后将那名花花公子杀死的故事,名字我都想好了,就叫‘一个纯洁的女人’。”

    这番话顿时引起了一阵惊叹,众人面面相觑后,不约而同地鼓起了掌。

    “这个构思非常大胆!”主持人点点头,“不仅是在警示女性,也在提醒那些自以为可以为所欲为的浪子。”

    “不过,这样的情节会不会引发争议?”有人犹疑道,“毕竟这对传统读者来说可能太过激进。”

    毕竟女主角被玷污对读者来说还是太超前了——具体参考小龙女和尹志平。

    “唔,实在不行的话,”哈代先生叹了口气,“或许可以稍作修改,改成被花花公子的甜言蜜语所迷惑,失去贞洁后才发现对方的真面目。”

    “这个更符合当前的接受度。”盖斯夫人闻言顿时眼前一亮,调整了自己的构思:“或许我也可以,在那位可怜的女士自认为找到幸福的时候,让花花公子死掉,然后大家怀疑是她的未婚夫杀掉了情敌……”

    就在大家讨论得热火朝天的时候,主持人目光一转,注意到艾琳娜一直沉默不语。出于礼貌,他微笑着问道:“坎贝尔小姐,您是否也有一些想法,愿意分享给大家呢?”

    就刚才的分享而言,大多分为两种方向——正确择偶的女性获得幸福,错误择偶的女性陷入悲剧,艾琳娜听着听着就有了想法……“我想,我可能会写一个被花花公子迷惑的女性,为了他付出一切,甚至生命,直到死亡的那一刻,她才幡然悔悟,意识到自己的选择是多么愚蠢。”

    话音一落,整个会场一片沉默。作家们纷纷放下了手中的茶杯,脸上写满了错愕,就连坐在角落里把自己当成“座椅挂件”的爱德华,也一脸震惊地望着自家妹妹,仿佛第一次认识她。

    “这……会不会太惨了?”盖斯夫人语带迟疑地问道。她眉头微蹙,“仅仅是选择了一个错误的对象,就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何至于此啊?

    “可这恰恰是它的警示意义所在。”哈代先生欣赏地看向艾琳娜,立刻表态支持,“坎贝尔小姐的思路,比我之前的设想更加震撼。我的故事是女性手刃浪子,而她的设想则剥夺了这个复仇的机会,直接将结局推向了无可挽回的毁灭。这样的警示,威慑力更强。毕竟,有胆量手刃对方的女士并不多。”但恋爱脑的女士可不少。

    “这倒是。”乔治女士缓缓点头,“一个女性如果为了一个浪子赔上尊严乃至生命,那确实可以让其他人深刻认识到错误择偶的可怕后果。这样的悲剧结局,能让读者们对自己的选择更加谨慎。”

    她的话音落下,会议室内一时陷入了短暂的沉默,每个人都在思索这个思路的可行性。然后,几位作家纷纷点头表示赞同,并且非常期待这部作品的诞生,几位作家还递上自己的名片,期望能与她通信交流。

    艾琳娜自然将名片收下来了。

    本次讨论会显然让大家收获颇丰,尤其是艾琳娜,她已经有了更明确的写作方向——没错,就是那种令人闻风丧胆的“嘎腰子文学!”亦即“挖肾流”。这类讲述的是男主为了心中的白月光,如何疯狂地折磨女主,最终挖心剜肾,等女主死去之后,他才幡然悔悟,痛不欲生。

    在现代,这种文学可谓是风靡一时,谁年轻的时候没看过什么生死恋情、读过几本青春疼痛文学呢?嘎腰子文学更是在其基础上发扬光大,打造出一片虐文天地!它有着一股令人无法抗拒的力量,既让人痛苦不已,又让人欲罢不能。

    即便到了后来,见多识广的读者们开始反感这种虐身虐心的,但对于那些依然钟爱此类情感冲击的读者来说,虐心的内容依旧有它的魅力。有的改头换面,不再像以前那样赤裸裸地残忍,更多表现为“追妻火葬场”。但在下沉市场,这种文学还非常流行呢!可见虐文的生命力之强。

    虽然说现在的科技还没有发达到出现器官移植的概念,但是嘛,随便编一个理由就能让女主献上肾脏。

    回家的路上,马车轻轻晃动,艾琳娜倚在车窗旁,脑中还在回想之前看过的虐文。突然,爱德华的声音打断了她的思绪。

    “艾尔,”在回家的马车上,爱德华迟疑地问道,“珍妮她……没惹你生气吧?”

    显然,他觉得这一套“付出生命”的想法是为珍妮准备的。

    “怎么会呢?”艾琳娜诧异地问道,“我早就想过这种题材了。”

    “好吧,”虽然嘴上这么说,爱德华还是一副不信的样子。满脑子都是“千万别惹妹妹生气,不然恐怕他就会被写成什么十恶不赦的坏人了”,看看珍妮吧,只是被谢泼德迷惑了那么一下下,就被她写得“为爱付出生命”,实在是太可怕了!

    第280章

    许多贵族争相定制和剧中“超人”相似的亮闪闪铠甲

    当艾琳娜和爱德华回到家时,

    发现母亲和珍妮特仍未归。爱德华看了眼客厅里的时钟,无奈地耸耸肩道:“看来我们只能等到明天中午才能见到她们了。”

    当晚的舞会是由一位伯爵夫人举办的,规模盛大,

    按惯例会一直持续到深夜甚至凌晨。而珍妮和母亲当然都不会早早结束社交活动。

    第二天,

    阳光透过餐厅的窗帘洒在桌上,

    艾琳娜正悠闲地享用午餐,

    盘子里的培根和烤土豆已经见底。就在她放下刀叉时,

    一脸倦容的珍妮终于出现在餐桌旁。她揉着眼睛,嘴里嘟囔着“早安”,却在下一秒直接坐了下来,仿佛随时可能栽进餐桌的台布里。而母亲直接让仆人将餐点送到房间,

    完全不打算挪动一步,

    看得出她们昨天累惨了。

    趁珍妮困得神智不清的时候,

    艾琳娜立刻旁敲侧击地打听着,

    “舞会怎么样?有没有什么有趣的事情……比如说,

    有没有哪位男士向你示好呢?”

    “别提了,”珍妮一听立刻抱怨道,“我从没想过寻找一位合适的丈夫居然那么困难。”

    由于伯克利对艾琳娜的示好小报都写满了,

    这让珍妮顿时成了社交圈的热门人物。许多抱着别样心思的男士纷纷找机会接近她,

    显然,

    不仅仅是因为她本人,

    而是想借此与未来的“连襟”伯克利搭上线。如果说以前的珍妮像是一块吸引甜品爱好者的精致小蛋糕,

    那么现在,

    她就成了婚礼上的豪华大蛋糕,所有人都想来尝上一口。

    而劣币驱逐良币,

    这些纷至沓来的追求者,对原本有诚意的男士们造成了无形的压力。那些品行端正的男士担心自己也会被视作为了巴结公爵而来。因此,

    真正优质的潜在对象反而被吓退了。

    坎贝尔夫人现在做的,就是让珍妮尽可能接触更多的男士,从这些乌合之众中,仔细挑拣出真正值得珍妮托付终身的那一位。仿佛在一堆沙子中寻找金粒一般,这工作光是想想就令人头疼。

    不过,这也无形中提升了珍妮的身价,如果说之前她的择偶范围只是一些男爵或子爵的儿子,现在,说不定伯爵甚至侯爵的家庭都会投来目光,算是有利有弊吧。

    不得不说,听到是这个原因的艾琳娜放下了些心,总比珍妮对花花公子留恋不舍好多了,她安慰道,“今天下午没有安排活动吧?不如我们一起去看《超人》,怎么样?”

    珍妮眼睛一亮,连忙加快了用餐的动作,“虽然晚上有一场晚宴,但来得及!你不知道,我已经期待这部戏剧很久了!”

    反正去剧院也要穿礼服、梳头发、化妆,正好还能提前为晚宴做好准备。看完戏回来稍微整理一下,也不耽误晚上的安排。

    请示了母亲之后,牢头坎贝尔夫人爽快地答应了珍妮的放风请求。

    在《超人》上演的短短半个多月时间,便一举压过风头正盛的大歌剧,成为家喻户晓的剧目,只能说,视觉奇观在这个时代堪称降维打击。

    短短半个月的演出,剧院门前几乎每天都排着长长的队伍。人们为了争取一张半个月后的座位,不惜凌晨就前来排队,甚至出现了黄牛兜售票券的情况——这在剧场界简直罕见。

    令人猝不及防的是,这部剧不仅在伦敦引发轰动,还迅速通过报纸和口耳相传的方式席卷了整个国家,甚至连外省的贵族庄园也开始流行谈论这出戏。晚宴上,“您是否看过《超人》?”成了最时髦的开场白,而没能赶上演出的乡绅们不得不靠听别人复述剧情来参与讨论。

    这场面是艾琳娜难以预料的,不过想想《阿凡达》第一次出现在电影院时的火爆场面,似乎又理解了一点。

    《超人》的故事情节确实简单直接,甚至可以说是单薄,但恰恰因为如此,大大降低了观众的理解成本。第一次,观众们不是为了细腻的演技或感人至深的情节编排而走进剧院,而是冲着那些巨人、巨怪以及充满噱头的“矮人演员”,哪怕观众对“超人”的背景设定知之甚少,但他们仍然被那些壮观的舞台呈现迷得如痴如醉。

    《时代报》甚至用整整一个专栏,详细剖析了这出戏如何借助机械和舞台技术实现那些看似不可能的场景。剧评人们一边称赞这部剧为戏剧行业的里程碑,带领舞台艺术进入了全新的纪元,一边也担忧这种趋势是否会将人们的注意力转向特效,忽视剧本和表演的重要性,甚至用大歌剧做对比,称这是两部极致的戏剧——极致的商业化和极致的艺术化。

    但这些担忧显然对票房毫无影响。剧院门前的小商贩赚得盆满钵满,甚至剧场附近的咖啡馆和旅店生意也因这部剧的热度而大幅增长。街边的玩具摊上迅速出现了“超人”木偶模型和“巨怪”仿制品,尽管这些周边质量参差不齐,但丝毫不影响孩子们对它们的狂热追捧。

    原本几近销声匿迹的职业——盔甲匠,竟然意外地再次走红。原本这个职业几乎已经消失,仅剩一些手艺传承下来,用于修复古董铠甲和为贵族定制仪式性铠甲,但现在,许多贵族争相定制和剧中“超人”相似的亮闪闪铠甲,尽管这些铠甲不过是摆设,但谁也不想错过这场热潮。

    “老实说,这种铠甲要是上战场,只会让你变成敌人的靶子吧?”乔治在朋友的沙龙聚会上忍不住吐槽,“又沉又亮,简直就是移动靶标,拿来打仗完全不实用。”

    “哦,乔治,你可真是少见的务实派。”他的朋友一边摇头笑着调侃道,“谁会把它真拿去战场?这是装点派头的东西,越亮越好!”

    乔治摇了摇头,“我们是要把舞会变成甲胄展览吗?”

    “甲胄展览?想想那些木乃伊吧,这不比品鉴木乃伊正常多了吗?而且,”朋友故意压低了声音,仿佛在透露什么天大的秘密,“我听说,有位侯爵夫人打算让她的宠物狗穿上迷你版的‘超人铠甲’,并在下场宴会的舞池中央亮相。”

    乔治差点喷出口中的茶水,他用力咳嗽了两声,“铠甲狗?我该说这位夫人有创意,还是太过疯狂?”

    “你就等着看吧,”朋友耸了耸肩,笑得意味深长,“我敢打赌,不出三天,全城都会讨论她和她的狗。能在贵族圈里引发话题,比铠甲本身的实用性重要多了。”

    对于这样的“铠甲”热潮,矮人们都坐不住了,纷纷想“重操旧业”,毕竟,他们只需要下午表演一场,早上和晚上完全可以赚点外快,而他们天生就适合这一行,这简直是天赐良机——饭都喂到嘴边了,他们哪里舍得不吃?

    于是,一个大胆的请求传到了爱德华的办公桌上。矮人演员们集体递交了一份申请——“他们希望可以买下一个……铁匠铺?!”

    爱德华整个人都愣住了。他不由自主地揉了揉眼睛,怀疑自己是不是看错了。剧院的演员们从来就没让他省过心,但这一次,简直是刷新了他的认知。

    要说威廉那些家伙就已经够离谱了——一个个一有空就跑到“恐怖屋”扮鬼吓人。而现在,矮人演员们的“副业规划”居然是打铁?!这一出实在让他不知道该从何吐槽。

    卢恩顿确实有铁匠铺,在工业革命兴起的现在,铁匠们不仅负责一些传统的修理马车轮子、打造工具农具的工作,还会参与铁路轨道的铺设、为工厂提供各种零件。作为技术精湛的工匠行业,他们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远远高于农场农民和工厂的工人,在村庄和小镇里,铁匠是最富有的人群之一。

    “他们那小身板挥得动锤子吗?”爱德华心情复杂地想,“拉得动风箱吗?恐怕都没有台面高吧?”

    尽管对矮人演员们的“副业”不看好,爱德华也知道自己不能太过干预。毕竟,剧院的成功离不开这些演员们的辛勤付出,再说了,要个铁匠铺,算什么呢?就当是哄孩子玩吧。

    爱德华随即将这件事丢给了他的助理,是的,他有了两个新招的助理,毕竟威廉那家伙说什么也不愿意再和那些复杂的工作打交道了,而爱德华自己还得充当妹妹们的监护人角色,陪着她们出席各种社交场合,实在有些力不从心。于是,他决定分担一些繁重的工作,把重担交给新的助理们。

    这两位新助理是从一大批应聘者中精挑细选出来的。由于欢乐剧院的声势正盛,吸引了大量有志之士投身剧院行业。爱德华也没让他们白来,从中挑出了最合适的两个人。当然,对外宣称他们是威廉的助理,三人是平级的关系。

    新助理们很快深入卢恩顿的各大铁匠铺,做了详细考察。最终,他们提出了一个建议:“要不,我们买个店铺,自己建一个铁匠铺吧?”

    由于矮人们的身材关系,连住房都要配合身高来打造,更何况是锻造设备和工作空间,如果只是简单地改造现有的铺子,恐怕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安全也得不到保证。与其如此,还不如干脆建一个全新的。

    为了实现这个计划,爱德华决定从公帐上拨款,但这就不得不向他的老板艾琳娜请示了。

    艾琳娜神情复杂,一边点头答应,一边想着那些同行听到这个消息,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第281章

    “改成铁匠铺?他们是在表演结束后直接去铺子里敲铁吗?”

    同行们对欢乐剧院的成功确实措手不及。

    作为欢乐剧院本次社交季的最大劲敌——坎贝尔先生由于自家儿子在对手家充当间谍,

    能接触到许多“一手消息”,对欢乐剧院的成功还是能预料到的,但他比较气恼的是,

    爱德华没有把更多的“有用情报”带回来。

    “他们的剧作家到底是谁?”坎贝尔先生几次三番催促儿子赶紧弄清楚欢乐剧院的底牌,

    “是不是传闻中的那样,

    剧作家其实就是剧院的持有者?”

    对于这么大的秘密,

    爱德华只能无奈地表示,

    “我就一个经理助理,怎么可能接触得到那么隐秘的内幕?!”他眼睛一闭就开始胡乱编排,“那位剧作家极为神秘,只和剧院经理单线联系。虽然sh……他在剧院里的确拥有很大的话语权,

    但至于是不是老板,

    我真不知道。”

    说着,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