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或许你可以在伊丽莎白家里呆一天?”艾琳娜:还有这种好事?!
“好的,”她好奇地问道,“珍妮的追求者是什么样的人呢?”
“老实说,
我不太看好,
”坎贝尔夫人摇摇头道,
“他看起来性格有些木讷,
话也不多。”
艾琳娜一听,
完了,
和珍妮喜欢的完全是两种类型。
“珍妮怎么说呢?”她忐忑地问道。
“她说可以接触,”坎贝尔夫人当然征询过珍妮的意见,
“这不过是一场礼节性的拜访。仅仅是见见面罢了,又不是立刻定下婚约。”
正确地说,
像艾琳娜这种没有其他追求者的才是少数。如果不是坎贝尔夫人严格把关,珍妮完全可以一天见一个绅士。
在坎贝尔夫人的安排下,第二天,爱德华便护送艾琳娜来到伊丽莎白家,然后立马赶着回去见上门拜访的客人。
“艾尔!”丽兹热情洋溢地迎接艾琳娜,脸上满是兴奋,“快跟我说说,珍妮的追求者是什么样的人?”
艾琳娜能说什么呢?她完全不知道啊,但是她有一种预感,“他恐怕不是珍妮喜欢的类型。”
丽兹眉毛一挑,露出感兴趣的表情:“哦?那珍妮喜欢的类型是怎样的?”
虽然谢泼德是一名花花公子,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看起来很活泼外向,如果抛开他的那些风流韵事不谈,艾琳娜觉得,“珍妮可能更倾向于……类似社交场合中游刃有余的‘交际花’?”
丽兹意味深长地点点头,“原来如此。听起来,珍妮的感情之路还真是有些波折啊。不过你可就不一样了,几乎已经和伯克利公爵定下来了吧?”
艾琳娜被这突然的转折弄得一愣,刚想开口,却被丽兹抓住手,兴奋地一连串问题如雨点般砸过来:“信上写得含含糊糊的,我可逮住你了!快告诉我,你们是怎么认识的?他对你是一见钟情吗?小报上的报道是真的吗?你对他有什么想法?你们会结婚吗?婚礼准备在哪里举行?婚后你们会住在哪里?以后我还能上门找你玩吗?”
就在艾琳娜疲于应付丽兹的各种问题的时候,《女士月刊》编辑部,奥查特夫人也收到了来自赫尔曼先生的稿件。
“是《自然》的画纸,”她抽出其中的内容,抬起头就看到露西站得老远,不禁哭笑不得地道,“你怎么站那么远?信封里又不会飞出怪物来。”
“我担心会看到什么不该看的东西,”露西的目光小心翼翼地停留在信封上,“我是说,这封信来自霍利维尔街,万一里面不小心混进去一些……原版《自然》的画纸……”
男编辑不由得笑出声来,“放心吧,原版《自然》的画纸一张难求呢,赫尔曼先生怎么可能舍得放进信封里。”
露西听了稍稍放松了一些,但仍未完全消除戒备,脚步缓慢挪近,却不如往常那样兴致盎然地扑上前看新稿,而是规规矩矩地站在桌旁,双手交叠在身前,摆出一副“眼观鼻鼻观心”的姿态,“你们先看吧,先看看里面是不是正经的内容。”
在露西上次听说艾伦先生的威名之后,实在忍不住自己的好奇心,侧敲旁击地询问过自己的弟弟、堂兄……各种亲戚,就她所打听的只言片语,拼凑出一个惊人的结论——艾伦先生简直是口口行业的统治者。
尽管艾伦的创作数量不多,仅仅包括三部和一部画册,但这些作品的销量堪称断层领先。不仅在卢恩顿本地热销,更远销至弗兰西、意大利等国家。露西的一位刚从弗兰西归来的表兄就是出版行业从业者,他曾在一次家宴中透露:“我这次来卢恩顿,就是为了洽谈艾伦先生作品的合法翻译权。”
即便《梦中奇旅》等著作远销海外,但弗兰西的语言和卢恩顿的并不一样,在本世纪初,弗兰西语仍然是国际外交的主要语言,直到工业革命的成功后,卢恩顿语才逐渐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语言。
所以,除了上层贵族、商人和学者,弗兰西的普通中产阶级是不会学习卢恩顿语的。艾伦远销海外的作品,主要是卖给那些在海外生活的卢恩顿人,和极少数通晓卢恩顿语的知识分子。
众所周知,比起保守的卢恩顿人,弗兰西在口口方面堪称大胆,他们十分坦率地、打着“现实主义”的旗号来描写口口,他们甚至存在所谓的“颓废派”的,专注于口虐待和口变态的主题,尽管读者有限,但在人们心中,弗兰西是罪恶的深渊,放荡者的天堂,是口口和禁忌享乐信徒的圣地。
如果说在卢恩顿,口口作品只能在地下市场隐秘流通、饱受非议,那么在弗兰西,它们却是一种不容忽视的文学现象。这种风格虽然常被主流视为堕落,但在某些特定圈子里却颇受推崇,甚至形成了一种文化自信。
不过,放荡如艾伦的作品,恐怕也无法逃脱审查。
“艾伦先生的著作简直让我惊为天人!”或许在弗兰西沾染了几分大胆开放的谈吐作风,在茶会上,露西的表兄就这么公然和他的朋友聊起卢恩顿的“禁忌”,“而且我发现,已经有不少读者自发地将它们翻译成弗兰西语。”
“但是那些翻译质量实在不敢恭维,根本体现不出艾伦先生的才华。”他坚定地说道,“至少得找一位真正的译者来翻译吧,你们能想象吗?如果这些作品能够以纯正的弗兰西语出版,它们一定会震撼整个弗兰西文坛,为我们卢恩顿争光!”
一边偷听的露西目瞪口呆。
这还跟国家荣誉感扯上关系了?
“想一想吧!”表兄越说越激动,脸上几乎浮现出胜利者的光辉,“那些自以为够大胆够先锋的弗兰西作家们,看到艾伦先生的作品,会如何震惊!他们会开始怀疑自己——‘到底谁才是真正的弗兰西人?’”
说到这里,他得意地大笑起来,“一个来自保守卢恩顿的作家,竟然能够在放荡主义者的领域击败以开放著称的弗兰西人,光是想想就让人痛快!”
露西忍不住想象了一下那个画面。弗兰西文学界的所谓颓废派在看到艾伦的作品后,惊得放下手中的羽毛笔;那些自诩先锋的放荡主义者被迫反思自己的创作胆识……确实很爽啊。
“你也知道这里是卢恩顿啊?”表兄的猖狂大笑立刻引来了他的母亲,她眉头一挑,嗔怪地挥了挥手,“你看看,有谁愿意理你吗?”
虽然在这类正经的茶会上,绅士们总是三缄其口,显得彬彬有礼,不愿深入讨论艾伦先生的作品,但露西很快发现,当茶会散场,家里的弟弟竟偷偷溜进了表哥的书房。没过多久,他便捧着一本厚重的书,满意地走了出来。
用脚趾头想都知道,那本书肯定是从表哥那里“借”的。
不得不说,表兄的这一番言论简直洗刷了露西的世界观,她从前只知道艾伦先生是一位优秀的口口文学作家,但她可真不知道居然有那么优秀,能让远在弗兰西的表兄都不远万里过来求取翻译权。
实际上,这时候的版权还没有那么严格,很多作品都存在被个人翻译出版的现象。表兄之所以要正式谈判并获得翻译权,显然是想利用合法的名义击败那些未经授权、自己翻译并销售的竞争对手。
可见,艾伦的作品对这些出版商的吸引力有多么致命。
所以,这次她再看“艾伦”这个名字,已经不再像从前那样懵懂无知,在她眼里,这个简单的名字被蒙上了一层黄色的光环,不怪她要退避三舍。
“这可是比弗兰西的作家还要开放的存在!”露西敬畏地注视着查看稿件的奥查特夫人,“她知道自己看的是谁的作品吗?”
奥查特夫人一边看一边点点头,“确实,和我想象中的不太一样。”原本以为会是那种充满幻想与冒险的童话或传奇故事,可能带有一些温情脉脉的浪漫色彩,但眼前的稿件,内容却远比她预想的要宏大多了。
露西听了她的话,顿时想歪了,“啊?她想象中的会是什么样的?”
奥查特夫人见她还站在那里,便笑着将稿件递给她,“你要不要看看?”
“我先看我先看!”在露西犹豫的时候,男编辑立刻举手示意,“我之前看过原版的《自然》……喂,别用那种眼神看我,作为编辑,这不是我的工作内容吗?我肯定要先了解一番作者之前的作品不是吗?……让我看看,新版的《自然》到底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第284章
鼠鼠我啊,差点成为编辑部的笑柄了捏。
出于对艾伦先生的敬畏,
露西没有和男编辑争夺谁才是第二个看稿的人。男编辑很快就把稿件拿到手,认真地看了起来。
“怎么样怎么样?”等他翻看了一会儿,露西连忙问道。
“确实,
和我想象中的很不一样,
”男编辑摸了摸下巴说,
“确切地说,
完全不一样。”
看过原版的《自然》画册,
对于画手的画风,男编辑已经非常熟悉了,伊泽尔先生极其擅长表现人体的美感,当然,
并不是说她的技法超越了传统画家——正经画家通常都会表现一种蓬勃的生命力,
伊泽尔先生不一样,
他的笔触更偏向于一种让人心动的诱惑力,
无论是手指轻触时的细微动作,
还是衣物轻贴肌肤的褶皱,都带着一种近乎感官化的柔软。
此外,她的画很多时候追求特写,
比如动情的表情、凌乱的床单褶皱,
甚至是读者都心知肚明的某些部位……这种扑面而来的视觉冲击,
成为了《自然》大获成功的关键之一,
在这部画稿之前,
绘画往往以场景布局和人物关系为重心,
通过整体的光影对比突出主题,而不是通过特写聚焦于某一细节来讲述故事。
可以说,
在现代摄影和电影技术发展之前,人们都局限于平面艺术,
根本没有所谓“镜头特写”的概念。
这种创新显然引起了主流艺术圈的注意,但是,由于画家出于职业习惯,更偏向于展现宏大的主题和庄重的构图,加上绘画作品往往用于展览,观众们需要从一定距离欣赏,过于局限于局部会影响整体效果,艺术家们也只是觉得新奇,并没有想过将“特写”运用到自己的绘画作品中。
但对那些贫穷的画家来说,伊泽尔的成功无疑提供了一条新的创收途径。如果用绘画的方式,来讲述一个故事,这似乎比传统的接单式工作更有钱途,看看人家伊泽尔,因为搭上了艾伦先生的作品,赚得盆满钵满……这谁能不心动呢?
毕竟,贵族是不会靠绘画谋生的,而靠绘画赚到钱的,也不过是金字塔顶尖的那一小撮,其他画家,勉强都只能在贫困线上挣扎:昂贵的画材、画室的租金、家庭的支出……除了擅长画肖像画或风景画的画家,能为中产阶级绘制肖像、风景画来装饰房屋,获得相对稳定的收入,其他画家,尤其是前卫的、不合主流的艺术家,可以说穷困潦倒。
不过,动心归动心,经济压力没有达到一定程度,他们是不会贸然“下海”的,如果说艺术圈有阶级,画口口画册就是板上钉钉的底层,在这个年代,深入学习绘画的普通人多少都有点艺术追求。所以,吸血鬼们的垄断地位依然不可动摇。
这本正经的《自然》就完全不同于原版了。光从画面来看,丝毫没有那些让人心跳加速的细节和暧昧的气氛,从而突出了其清新而自然的美感。
“突然从成年人的作品转成儿童读物?”这是男编辑看到画面时的第一反应,“这也太不一样了吧。”
至于人物,更是与原版毫无关联。吸血鬼在这里不再是那种狂霸酷炫拽的形象,而变得彬彬有礼、沉着冷静,十足的贵族绅士风范。“我都不认识他了,”男编辑一边翻看一边吐槽,“这真的是吸血鬼吗?”
那些熟悉的场景——原版里热情亲吻的走廊,现在却布满了吸血鬼卫兵,肃穆又紧张;原本香艳暧昧的坟墓场景(是的,一个非常奇怪但又令人印象深刻的设定,毕竟原版不少口口情节都发生在这里),如今完全失去了粉红滤镜,变得冷清而不详。甚至连曾经见证主角们“激烈交锋”的棺材,如今也充满了森然恐怖的气息。
明明是同样的地点,却展现出截然不同的氛围变化,让男编辑忍不住啧啧称奇,甚至生出将新版和原版对照着看的冲动。
“这大概是看过原版的后遗症,”他边看边想,“每次看到熟悉的场景、熟悉的人物,总会情不自禁想起原版里发生的那些事儿,再对照新版的设定,感觉脑子都快转不过来了。”
那些从前充当背景板的角色们,也纷纷派上了别的用场,原版的管家吸血鬼,在经过走廊时听到男女主动作的声音,停下来敲门询问,让女主越发紧张,然后一无所获地挠头离开,然而在新版中,他是敏锐发现女主角身份、并报告给魔王派吸血鬼的二五仔。
“这太黑色幽默了,”不得不说,在翻看画稿的时候,男编辑获得了一种心领神会的乐趣,“原来的小聋瞎居然摇身一变,竟然成了眼明心亮的叛徒,这是去回炉重造了吗?”
更不用说原来的弟弟,敢于和哥哥争抢“嫂嫂”,是个十足的叛逆弟弟,只在同时和女主角口口的时候有那么一点点默契,而在新版,他竟然成了男主角最信赖的盟友……
“看不到原版的读者有难了,”男编辑将这些画稿整理好,好笑地道,“老实说,我都没怎么仔细看这个故事。”反而更想再看一遍原版了。
“但是不得不承认,这个故事还是很新奇的,”面对两位同事“你居然是这样的人”的目光,他连忙投降道,“我是说,之前我也看过不少幻想故事。”
不过,这年头,大部分幻想故事都是为儿童所创作的,多半描绘的是外国的奇幻世界或者梦境的场景,是真正的童话故事,如果说原版《自然》第一次将故事设定在一个完全虚构的世界——尽管这个世界更多是为了规避审查和玩弄花样——那么新版《自然》则是在此基础上扩展和发扬光大。它不仅拥有英勇的英雄人物,辽阔的地域,多个不同的种族和怪物,甚至还有一场即将爆发的战争……
对现在的童话来说,这种庞大的故事设计堪称降维打击。
“如果说之前看的那些幻想故事只是些零碎的片段,”男编辑继续思考着,“那这部《自然》已经是一个相当成熟的体系了。”
这就意味着,如果它的销量足够多,其他作家完全可以模仿这部作品,创作出属于他们自己的奇幻故事。
“我也觉得,”奥查特夫人这才认可地点点头,叹了口气,恨铁不成钢地道,“艾伦先生写那些实在太浪费他的才华了。”
“那倒没有,”男编辑下意识地出声反驳道,“霍利维尔街可不能失去他。”
他“深情”地诉说着,“如果没有艾伦,我们只能在黑暗中点着蜡烛摸索,忍受那些苍白无力的文字,天啦,我实在想象不到没有艾伦的日子我是怎么过来的。”吃过细粮哪还瞧得上粗糠啊?
露西毫不淑女地翻了个白眼。
《女士月刊》和《卡塞尔杂志》对这部全新的《自然》接受良好,立刻将画稿交给印刷厂刻版印刷,由于太过看好这部作品,编辑们还主动联系了他们认识的作家,热情地推荐这本书,并询问是否有意为其撰写稿件——这显然是一封别具一格的“催稿信”。
《卡塞尔杂志》所认识的作家威尔斯,也收到了来自编辑的推荐信。老实说,当他第一次看到这封信时吓了一跳。通常情况下,编辑们的信件都会先经过他妹妹的整理分类。于是,他扫了一眼推荐信,捕获到关键词“自然、艾伦”,瞬间感到一股凉意,深知其中内容的他感觉天都塌了。
“你们就这么光明正大地推荐这本书?!”威尔斯脑袋都当机了,“怎么回事?发生了什么?编辑部被霍利维尔街占领了吗?杂志社要完蛋了?”
更不用说自家妹妹还在说,“他们似乎挺看好这部作品的,这位艾伦先生是谁呀?怎么很有名气的样子?我之前怎么没看过他的著作?”
你要看过那我就完蛋了,威尔斯汗流浃背地想,立刻铺开信纸,强烈谴责编辑们这种将口口文学光天化日之下推荐给他的行为——你怎么不偷偷摸摸推给我呢?等他写完寄出去之后,才有心情打量这封推荐信,然后发现是他误会了。
威尔斯不得不再让仆人上来一趟,追回那封还没寄出去的控诉信。
鼠鼠我啊,差点成为编辑部的笑柄了捏。
“它真是……为什么要取这种让人误会的名字?!”这一番操作下来,可把他给累坏了。
“一种全新的故事体系,脱胎于传统儿童幻想故事,”他的妹妹全程用一种无语的目光注视着他,念着推荐信上的语句,“但对成年人来说也并不幼稚,我在此诚挚地向您推荐,相信您会与我一样被其中的奇妙世界所折服。这话哪里有问题吗?”
威尔斯呵呵笑了声:死脑,快想啊!
“……完全颠覆了以往人们对此种题材的认知。艾伦先生在这部作品中的构思与写作,堪称独具一格,值得每一位热爱文学的读者细细品味,听起来还挺有趣的,”妹妹念着念着就被吸引了,“刊登在下一期杂志上……下期杂志寄过来我要先看!”
尽管推荐信上写得一副坦坦荡荡的样子,但是出于对艾伦作品的“恐惧”,威尔斯可不敢让她先看,他勉强点了点头,但立刻下定决心,让仆人们“拦截”下一期的《卡塞尔杂志》,务必要在他审查之后才能给妹妹。
第285章
整个吸血鬼俱乐部都知道,艾伦先生的作品要远销海外了!
当爱德华过来接人时,
艾琳娜疲惫地坐上了马车——伊丽莎白简直成了伯克利和她的最忠实的cp粉头,普普通通的描述都能换来她的一句“他好在意你!”……天啦,真不知道她的小脑瓜子里在想些什么,
艾琳娜花费九牛二虎之力,
才把话题扯到她的姐姐身上,
“难道你的姐夫不喜欢你姐姐吗?”
然而丽兹却叹了口气,
“怎么说呢,
他们的关系还算……平和吧。只是感觉,如果换了另一个背景相当、性格不错的人,也许结果不会有什么不同。”
虽然说绝大部分贵族夫妇都是这么过来的,毕竟,
要追求真爱的话,
大可以去婚姻之外寻求情感慰藉,
反正外遇早已成了圈内公开的秘密,
只要不闹得太难看,
所有人都会默契地选择忽略。离婚是不可能离婚的,这辈子都不可能离婚的。
“不像你和伯克利公爵,”丽兹两眼放光地注视着她,
“难道你看不出来吗?他是真的把你当作唯一!”
艾琳娜抖落一身鸡皮疙瘩,
总算明白那些小报的受众都是谁了。
一回到家里,
她就看到正在客厅看报纸的珍妮特——她看起来泰然自若。
“珍妮,
”艾琳娜好奇地问道,
“怎么样?今天的那位绅士?”
珍妮耸了耸肩,
“老实说,我觉得他对父亲的兴趣都比我高。”
怎么说呢……可能男士之间更有共同话题?
这位追求者自从表明心意后,
便经常上门拜访,艾琳娜终于得以仔细打量这位未来可能成为姐夫的绅士。不得不说,
长得还不错,面相端正,话也不多,不然怎么说沉默是男人最好的伪装呢?毕竟,话少,暴露的缺点自然就少了。他对艾琳娜也是彬彬有礼,行事稳重,丝毫不敢有越界或失礼之举。
这天,伯克利公爵登门拜访,正巧珍妮和追求者先生在母亲的陪同下去了画廊参观,家里只留下被留下来“监护”的爱德华。听艾琳娜随口聊起对那位追求者的印象时,伯克利忽然问了一句:“所以,你觉得他还不错?”
这语气怎么有点阴阳怪气的?
“总比那个谢泼德好多了,”艾琳娜说到这里,不由瞥了爱德华一眼,心虚的哥哥立刻做出一副“我很忙”的样子,假装在检查书架的牢固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