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要不,我来帮你调查一下他?”伯克利若有所思地说道。“那真是太好了!”爱德华一听,书架也不看了,立刻热情响应,脸上满是期待。
“但我有一个条件。”伯克利毫不理会爱德华,笑眯眯地盯着艾琳娜说道。
“什么条件?”艾琳娜没好声气地问道。
“我还没想好,”伯克利双手一摊,坦然地道,“先给我记到账上好了。”
爱德华警惕起来,上下打量着伯克利,仿佛要确认这位公爵是否别有用心。
艾琳娜哼了一声,“量你也不敢提什么冒犯的条件。”
这话就是答应了。
伯克利眨了眨眼,唇角勾起一个满意的笑意:“既然艾琳娜小姐这么信任我,这事就包在我身上了。”
他的话音未落,爱德华已然更警觉了,像审视猎物一般紧盯着他。可惜的是,伯克利却神情自若,仿佛全然没把他的防备放在心上,只是自顾自地调整了一下袖口,优雅得令人咬牙切齿。
不得不说,比起那个不知好坏的珍妮追求者,伯克利才是爱德华“最讨厌的妹夫人选”清单上铁板钉钉的第一名,谁来都没法撼动这个地位,他说的!
“老实说,你们真的放心把艾琳娜交给他吗?”当晚,父母回来后,照例把爱德华叫去做“观察报告”。他一边皱着眉头回忆细节,一边添油加醋地吐槽,“他看起来比花花公子还花花公子——甚至连伪装都懒得伪装。”
坎贝尔夫人叹了口气,“珍妮今天下午就说了不超过十句话。天啦,我从来没见过她这么沉默寡言。”
“她是比较容易害羞,”爱德华试图为妹妹辩解,“我想她更适合找一个能主动说话、引导话题的对象。”
“这么说来,伯克利公爵不也挺能说话吗?”坎贝尔夫人毫不客气地拆台,“可是你却一口咬定他是花花公子。爱德华,你是不是对他有偏见?对伯克利好一点吧。”
“我才没有!”爱德华好冤枉!他有一肚子的委屈要说!
“珍妮只是还不太熟悉对方,”坎贝尔先生慢条斯理地插话,摆出一副镇定姿态,“感情这件事,不能急于下定论。我想,等他们接触得多了,应该会越来越自然的。”
“我想应该为珍妮多选几个绅士,”爱德华为妹妹们操碎了心,“就不能找几个性格有趣的对象吗?”
坎贝尔夫人皱紧了眉头,显然对这种提议不太赞同。
在这个时代,女性被鼓励寻找稳重、可靠的对象,太过有趣和“花哨”的性格被认为不够踏实,很容易与“不专一”划上等号,再加上“花花公子”常被塑造成魅力无穷、风趣幽默的人物形象,这种文化刻板印象也助长了这样的看法。
事实上,这也并非全无道理。一个鲜少接触女性的绅士,在女士面前自然会显得拘谨、手足无措;然而,如果他能在女士面前自如地展露自己的魅力,那只能说明,要么他根本没有把女士当做异性,要么他接触过的女性实在不在少数——这也就意味着他可能是个花心大萝卜。
“再看看吧,”坎贝尔夫人叹道,“实在不行的话就换下一个。”
而当坎贝尔一家为珍妮的对象愁眉苦脸的时候,艾琳娜收到了一封来自赫尔曼先生的来信。
这封信是询问艾伦先生著作翻译权的问题。
“来自弗兰西、伊塔利和其他国家的出版商前来拜访,希望能购买三部曲——我都有三部曲了?!——以及画册的翻译权,”艾琳娜坐在自己房间,细细着这封信,“他们提供了优渥的条件和分成比例……”
作为艾伦先生的专属出版商,赫尔曼几乎已经充当了对方的经纪人,当然,他心甘情愿地担任这一角色。毕竟,艾伦为他带来的利润早已远超预期,不仅仅是书籍销售的收益,还有赫尔曼个人声望的提升。因此,赫尔曼在信中详细列出了来自不同海外出版商的提案,并对比了它们的优劣,从中选出几家最为合适的,供艾琳娜选择。
卢恩顿的地下出版圈子极为小众,而其他国家的地下出版商也寥寥无几,一旦有一家动了心思,其他出版社便迅速察觉,蜂拥而至,争先恐后地抢夺翻译权。像弗兰西这样的开放国家,甚至有一些知名的正经出版社也加入了竞争之中,言辞中暗示着他们将为艾伦的作品提供更多的曝光机会。
“我们承诺提供丰富的预付款和极高的版税比例,在整个弗兰西语世界(包括碧利斯、瑞思等国家使用的都是弗兰西语)广泛发行,翻译过程中将严格保留原作内容,尤其是,我们能提供较少的审查压力……”看到这里,赫尔曼大受震撼!真的假的?艾伦的作品能过审?你真不是在骗我?
“……即便无法完全通过审核,”赫尔曼松了口气,看来这家出版社还是实诚的,没有贸然画大饼,“我们承诺能将作品带入弗兰克福书展、帕里斯书展……”后面列出一系列的文学俱乐部和沙龙。
其他出版商各出奇招,试图提供更有吸引力的条件,但综合来看,赫尔曼选中的几家出版商待遇最为优厚,尤其是在版税比例、翻译质量和曝光机会方面的承诺。
“真的吗?”看完信件,艾琳娜还有些不太敢相信,谁能想到她第一部走向国际的作品,居然是口口呢?“这也太荒谬了吧。”
为了确保这封信的真实性——毕竟这是赫尔曼的一言之谈,尽管他们之前的合作顺利愉快,但对于这么重大的事件,艾琳娜觉得自己应该再做进一步的确认,而知道艾伦的人也就吸血鬼们了。
于是,皮卡迪利俱乐部的常驻副席,博尔德先生,便收到了来自艾琳娜的确认信。
在确认过程中,难免会走漏风声,很快,整个俱乐部都知道,艾伦先生的作品要远销海外了!
“天啦!”俱乐部的吸血鬼每周聚会中,它们几乎要尖叫了,“我们的吸血鬼形象!”
尽管他们已经接受了,在卢恩顿的吸血鬼形象变得黄黄的,但是……但是弗兰西那可是从没有过吸血鬼的概念啊!那些描写吸血鬼不同一面的,《海伦》、《达库拉》……戏剧《怀特的故事》,都只是在卢恩顿本土流传而已。
先入为主的概念是可怕的,吸血鬼们一想到《异世界》进入弗兰西等国家之后,那些国家的人们对他们的唯一印象就是黄黄的,他们的心都碎了。
“就不能把《海伦》也打包寄过去吗?”一只同类挣扎道,“我宁愿吸血鬼是一个哭包,我也不想在他们心中,我们是一个动不动就拉女士去床上的口口狂。”
“《怀特的故事》也好啊,”另一只同类也悲痛欲绝地说道,“虽然里面只有女性吸血鬼,但总比《异世界》好吧!”
“他们只想要艾伦先生的作品,”博尔德也无能为力,只好安慰道,“还好吧,吸血鬼的形象还算正常,想想亡灵……”
第286章
“多亏了艾伦先生啊!”
即便吸血鬼们再怎么抗议,
也无法挽救艾伦的作品被外国出版商买走的事实。面对俱乐部中的抗议声,博尔德不得不请出伯克利,让他来弹压一番。
伯克利知道这件事后,
在吸血鬼内部会议上严肃地道,
“或许,
我该和你们谈谈那些国外的吸血鬼状况。”
不得不说,
吸血鬼们还真不知道国外的同类是个什么情况,
毕竟它们光是恢复容貌和隐匿行踪都已经费尽心力了,实在没心思关心其他地方的吸血鬼。
“国外的吸血鬼们,”伯克利科普道,“可不像我们这么团结。”
准确地说,
在伯克利成为吸血鬼之前,
卢恩顿的吸血鬼也并不团结,
分散在乡间,
像野兽一样吸食牲畜的血液,
甚至偶尔会冒险猎取人类,他们的存在留下一些恐怖传说,有时候还会引来裁判所的注意。
其他国家也大多如此,
那些红皮肤的血魔们,
因为缺少一个有身份有地位有手腕的领导者,
简直是一盘散沙,
而弗兰西自然也有类似裁判所的机构,
可以想像,
长年累月的躲藏下来,那些血魔的心态自然会随之扭曲,
甚至可以说,他们和在座的“吸血鬼”,
已经完全是两种物种了。
事实上,弗兰西的审判庭早已发现这种红皮肤的吸血怪物,将其命名为“血怪”,只要出现失血案例或者怪物目击,他们立刻派出人手进行绞杀。
怎么说呢,卢恩顿的吸血鬼们,也许还得感谢隔壁国家的这番围追堵截呢。
“好在弗兰西的审判庭和卢恩顿的裁判所之间,一直有隔阂和竞争,”就像华国不可能和小本子联手处理家里的怪物一样,伯克利耸了耸肩道,“如果他们哪天决定合作,彼此交换一下情报,很快就会发现,弗兰西的‘血怪’,实际上就是我们卢恩顿的‘血魔’。”
吸血鬼想到自己险些沦落到那种地步,顿时不寒而栗。
如果一开始吸血鬼们没有看到伯克利这个成功案例,怀抱着希望探索着恢复成正常人模样的道路,恐怕在长年累月的绝望侵蚀下,它们也会像那些血怪一样,陷入疯狂,选择用暴力报复这个世界。
“所以,我们必须明确地和那些失去人性的血怪划清界限,必须要让弗兰西的审判庭清楚地知道,我们和血怪唯一的共同点就是吸血,除此之外,根本不是同一种物种,”伯克利冷峻地道,“这样,即便他们哪天真的合作了,也不会将怀疑的目光投到我们身上。”
打了一巴掌的伯克利不忘态度柔和地给个甜枣,谆谆善诱地道,“说到底,艾伦的作品是一个极好的机会。你们想想,连弗兰西的出版社都争着买他的翻译权,即便审判庭去翻查那些作品,他们能挑出什么错?这可是正大光明的文学交易,是由他们国家的出版社亲自推动的。”
“说得对,”吸血鬼们立刻被说服了,比起被追杀甚至死亡,区区变黄似乎真的不算什么。
从前恢复正常人模样的那一刻,它们就以为高枕无忧了,可现在回头一想,假如那些外国“亲戚”搞出什么乱子,牵连到它们也并非不可能。
“我们应该尽快让艾伦的著作进入到弗兰西,”它们也顿时着急起来,“他们为什么不早点来找艾伦要翻译权呢?”
“也不能怪那些出版社!我们也忽视了这个问题,”得知国外吸血鬼的惨样,吸血鬼们都有些物伤其类的惊慌,“原以为在卢恩顿洗白名声就已经足够了,看来还是不够保险。”
“放心,弗兰西和卢恩顿可是有世仇的,”作为毗邻的两个大国,他们发动战争的次数根本数不清,“想让他们合作那可太难了。”
吸血鬼们刚要松一口气,但博尔德却吞吞吐吐地开口说话了,“但是……弗兰西有不少我们送过去的血魔。”
在组建了吸血鬼俱乐部后,伯克利和博尔德担心那些散落乡下的、陷入疯狂的血魔会暴露自己的身份,但是又不能杀掉它们——倒不是舍不得下手,主要是担心其他同类知道这件事后,不利于俱乐部的团结,于是直接将全国上下都清理了一遍,把理智的吸血鬼登记在俱乐部,而疯子血魔关进笼子里漂洋过海送去弗兰西了。
之前觉得这个方案是当时所能想到的最好的,不过现在看来……
吸血鬼们沉默了一会儿,终于有一只开口了:“那要是……万一那些血魔里有一两个恢复正常的呢?”
“对啊,”另一个吸血鬼显然也想到了问题所在,“要是它们说自己是从卢恩顿来的,这会不会……引来审判庭和裁判所的联手?”
“这种可能性太小了,”伯克利打断了俱乐部的恐慌情绪,“再说,我们是吸血鬼,又不是血魔。”
他们要找也是找红皮肤长獠牙的怪物,关他们人模人样的吸血鬼什么事?
“确实!”同类们顿时醒过神来,“还得是艾伦先生啊!”
“不仅拯救了我们的外表!”吸血鬼深情地道,“还拯救了我们的……呃……名声?”这算拯救吗?姑且算吧,总而言之,“多亏了艾伦先生啊!”
至于怎么感谢恩人,它们也在心中决定,在艾伦先生结婚的时候,一定会送上一笔厚礼——没办法,所有的庄园、城堡、甚至珠宝首饰,公众都摸得一清二楚,无缘无故地送上大礼,简直是在向大众宣告“我们有见不得人的关系!”这就不是送礼,是送麻烦了。
在转变观念的吸血鬼贵族们的帮助下,博尔德的调查工作进行得十分顺利,事实证明,赫尔曼先生确实没有糊弄艾伦,就博尔德的调查来看,对方所推荐的那几家出版社确实待遇最优厚。
得到吸血鬼的肯定答复后,艾琳娜才放心地将翻译权交给那些来自其他国家的出版商们。
“是的!我们成功拿到了艾伦先生的翻译权!”这天,露西惊讶地发现,自家表兄居然要离开了,对家里的男孩子们来说,这简直是一个晴天霹雳般的消息,他们可太舍不得这位热情开朗的表兄了。
表兄也十分恋恋不舍地表示,翻译权已经拿到了手,他得尽快回到弗兰西,去邀请有功底的译者,让他们赶紧将这几部作品翻成弗兰西语。
“我会想念你的,”露西的弟弟痛哭流涕,“没有你,我的生活将失去光彩。”
露西:……这话千万别让母亲听到。
“当然,”表兄感念于弟弟的这番情谊,非常大方地表示,“之前借你的那几本书,你自己留着吧,都送你了。”
“天啦!”弟弟高兴得蹦了起来,整个人似乎瞬间焕发了活力——他甚至比过生日时去看马戏团还要兴奋,“太感谢你了,表哥!以后你就是我的亲哥了!”
露西:???
“你可得把那几本书藏好了,”表兄不忘叮嘱道,“千万别让你的父母看到,如果看到了,可千万别说是我给的。”
“当然!”弟弟显然也明白守密的重要性,毕竟要是出卖了表兄,以后他的资源通道可就被截断了。
两人同时看向露西。
“我什么都没看到,”露西撇过头,悻悻地道。
她的好弟弟立马上前一顿甜言蜜语,差点把她给整晕乎了,直到来到编辑部的办公室,她还在回想着弟弟的兴奋,感到十分迷惑。
那几本书……真有那么大魔力吗?
她居然都有点想看看了。
尽管艾伦的三部曲在卢恩顿已经风靡全国,但当露西的表兄踏上弗兰西的土地,依然如寻常一般。
很快,露西表兄便回到出版社,开始向各方交代任务。出版社的两位译者也早已准备就绪,他们本身就是诗人和作家,在得知出版社成功争取到了卢恩顿情色文学代表作品的翻译权后,他们便自告奋勇地报名参与了翻译工作,并最终从一众候选者中脱颖而出,成为了这次翻译项目的主力。
是的,层层选拔,想要参与翻译的人还不少呢,有一些是看过原版,实在太喜欢这几本作品,所以积极报名参与,还有一部分人虽然没有接触过这些作品,但听说过其“赫赫威名”,对其好奇心爆棚,急切想要一睹其真面目,总而言之,在出版社的安排下,翻译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行了下去。
而另一边,已经处理好俱乐部事宜的伯克利,兴致勃勃地前往坎贝尔家拜访。一进门,他就看到艾琳娜正悠闲地坐在窗边,手里捧着一份报纸,而爱德华则在一旁安静地整理文件。
伯克利笑着走上前,迫不及待地表功道:“艾琳娜……小姐,”在爱德华刀人般的视线中他不得不加上一个称呼,“你绝对想不到我最近都做了什么。”
一边的爱德华顿时投来警惕的视线。
“做了什么?”艾琳娜抬起眼,猜测道,“是珍妮追求者调查清楚了吗?”
爱德华立刻和颜悦色地看向伯克利。
伯克利摇了摇头,摆出一副卖关子的模样,施施然地在沙发上坐下,仿佛是在自己家一样自如。他端起桌上的茶杯,慢悠悠地说道:“这倒不是,不过我似乎发现了一些端倪,等之后再细细告诉你们。说起来,你在看什么呢?”
“《卢恩顿报》上连载的短篇,”艾琳娜放下报纸,“一篇‘道德教化’征文活动的报名文章。”
第287章
“艾伦先生他……”詹姆斯喃喃自语,“真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啊。”
在经过紧锣密鼓的各大报纸杂志宣传,
以及广发邀请函的举措下,一批新的短篇和中篇故事便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陆续刊登在各大刊物上。
通常情况下,
征文活动多以短篇和中篇为主,
但此次活动规模非比寻常,
主办方慷慨地给予参赛者长达半年的创作时间,
因此不少作家尝试撰写长篇故事。按照惯例,
这年头的长篇通常在15万至20万字之间,对大部分作家来说,虽然紧凑,但勉强够用。
当然,
并非每位作者都觉得时间充裕。为此,
主办方特意制定了宽松的参赛规则:如果半年时间到了,
长篇作品尚未完成,
参赛者仍可提交未完成的稿件参赛。不过,
若因作品完整度不足而导致评价降低,那也只能认了。
艾琳娜确实并不着急,反正珍妮已经开始接触新的“相亲对象”,
想必对花花公子的迷恋应该逐渐淡去,
而征文时间长达半年,
也能让她摸会儿鱼,
此时看着报纸上的短篇作品,
还带着几分看热闹的心态,
好奇其他作家是如何处理这一“命题作文”的。
不得不说,这次征文活动确实是百花齐放,
风格各异。
《卢恩顿报》上专门开辟了一个征文专栏,上面放了几篇参选文章,
一篇讲述女主是破落贵族,拒绝了外表风光但道德败坏的军官追求者,最终嫁给了品德高尚的农夫,二人共同开创幸福生活——艾琳娜:……这没必要吧?没有第三个人能选了吗?——而编辑给的评语是:财富并非幸福的关键,品德和勤劳才是成功婚姻的基础。
难怪人家是编辑,瞧瞧这觉悟!
另一篇则是类似《女士择偶指南》之类的指导文章,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来指导女性如何判断男性的品德、如何维持家庭幸福。不得不说,这篇文章的理论放在后世都不过时呢,看看上面说的,“不要结婚太早,品味和判断力都还不够成熟”,但是“不要结婚太晚,因为年龄大的单身汉不容易养成家庭习惯,而有一定的年龄的女士并不总是愿意适应环境,或放弃她们自己的观点。”
由于每家报纸、杂志都将征文活动的参赛作品分类刊登,且风格迥异,为了更好地吸引读者,每本刊物还设置了一个名为“编辑点评”的特别栏目。这个栏目不仅引用了一些编辑对参赛作品的精彩评语,还公开了编辑们在内部投票中看好的作品和它们所刊登的期刊名。让艾琳娜感到意外的是,她居然在其中发现了艾伦的名字。
“……就想象力的宽度而言,它几乎无可比拟。”“一种新的创作体裁,让不识字的读者也能感受到的乐趣。”这些是对作品的高度评价。
“不应该被列入征文活动,看不出对女性择偶观有什么可益的启示,其中甚至没有一个真正的男性人类。”“充满幻想的无聊童话,善良总会战胜邪恶。”而这些,则是带有明显批判意味的声音。
即便在这个小小的栏目里吵得非常激烈,但不得不说,许多读者的好奇心都被勾起来了。
“艾伦,”南希看到这个陌生的名字,先是回忆了一遍记忆里的人名……这个名字在她的记忆中毫无印象。出于习惯,她努力搜索着自己熟悉的文学领域里是否有这样一位作家。
她的丈夫詹姆斯是卢恩顿最大的书店店长,同时也是刚刚涉足出版社领域的新秀。因为职业的缘故,詹姆斯经常参加文学俱乐部、沙龙和书展等活动,每次回家后都会滔滔不绝地讲述自己一天的见闻,夹杂着他的个人看法。得益于此,南希虽然不是文学领域的从业者,但对那些稍有名气的作家都或多或少有些了解。不过,她确信自己从未听说过“艾伦”这个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