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178章

    街道上贵族们的马车穿梭,

    弥漫着一股奢华与权势交织的气氛。

    在音乐厅经理临时代班的情况下,

    《伊莲和兰伯特》依旧井井有条地筹备着。失去了中流砥柱的亡灵演员,

    剧院不得不从恐怖屋的表演者中挖掘新人,

    被抽调的恐怖屋顿时变得冷清了一些。

    “听说因为欢乐剧院的巡演带走了恐怖屋的很多演员,”在恐怖屋对面的“鸦羽之宅”咖啡馆里,欧文召集了自己小队里的所有伙伴,激动地对大家分享着自己的消息,

    “你们懂吧!‘探灵’和‘逃脱’的难度肯定会下降,

    这是我们积攒积分的最好机会!谁知道欢乐剧院下次出去巡演会是什么时候呢!”

    欧文的小团体已经有八个人了,

    他们的积分达到了白银段位——因为小队里任何一个人闯关成功,

    都会给队伍加分,

    理论上来说,只要人数足够多,即便是躺平,

    也能被带到更高的段位,

    只不过这种做法没有个人奖励。为了保持竞争力,

    欧文严格控制着正式成员的人数,

    其他随便参与的“混子”只能充当预备队员。

    乔治就是混子中的一个,

    他一听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顿时眼睛一亮,“说的有道理!我真讨厌威廉,

    他走了可太好了。”

    出于“全世界的恐怖屋玩家联合起来”的朴素心态,咖啡馆里特意留出了一面墙,

    专门用来张贴玩家们的心得和攻略。墙上密密麻麻地贴满了各种笔记和信息,包括每一个“亡灵”演员的详细资料。

    尽管这些演员在工作时总是披头散发,面目模糊,但凭借玩家们的敏锐观察力,他们还是能从身高、鞋码、甚至某些细节动作中,推测出鬼魂们的身份——就像粉丝们凭着一点点微弱的线索,能辨认出玲娜贝儿的“中之人”,并准确地分辨出她们。

    其中,“威廉”毫无悬念地排在了最令人毛骨悚然的位置,被誉为T0级别的恐怖演员。他的吓人技巧可谓五花八门,几乎无人能在他的手底下生还。玩家们纷纷表示,如果真的碰上了威廉,那就得祈祷自己能保持清醒,不至于被吓得晕过去。有些玩家甚至愤愤不平地说:“他一定是因为被自己的助理架空了,怒气无处发泄,所以才以吓唬我们为乐。”

    紧随其后的是那些出演过《鸦羽之宅》的亡灵演员们,不知道他们是不是在这部恐怖戏剧中获得了足够的经验,一个个花招频出,对付一些新手玩家可以说是手到擒来。最后,就是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其他亡灵演员,尽管在恐怖屋里磨练了不少时间,但论吓人程度,对比前辈们还是稍显稚嫩。

    此外,“怀特”和“埃莉诺”也会随机出现在恐怖屋里,她们同样十分可怕,但有一个好处,就是很好辨认,只要叫出她们的名字,就可以走一段剧情,成功通关,甚至还能和她们聊聊天呢——这可不是每个玩家都能拥有的机会。

    反正,欢乐剧院将最吓人的“亡灵”都带走之后,就连一向谨慎的欧文,都想着趁这样的大好机会打上黄金段位,惊艳所有人。

    “不过,按理来说,”一位聪明的、智囊担当的小队成员,凝视着墙上张贴的最新攻略,陷入了深思,“欢乐剧院的巡演应该不需要那么多演员吧?但据大家标明的情况,差不多有一半的亡灵演员都离开了恐怖屋,难道……”

    “他们被其他人挖走了?”欧文最先想到这个可能性,但随即又自我反驳道,“那也不对啊,谁还能挖走他们呢?”

    虽然恐怖屋确实风靡一时,但现在,普通的观光路线也就不温不火,不像鸦羽之宅,开发出夜间活动来来吸引更多游客。同行也想照猫画虎,可实在拿捏不准可怕的那个限度,毕竟他们聘请的演员可没有亡灵们那么丰富的吓人经验——再加上鸦羽之宅有一系列的“排位、积分、排行榜”体系……欧文实在想不到,那些已经是最大最有名气的恐怖屋的演员,还能被谁挖走。

    “我记得,好像有这样的传闻,”那位智囊队员沉思片刻,似乎想到了什么,“说是这些亡灵演员在恐怖屋磨练他们的演技,关键时刻,他们也会被调去欢乐剧院表演戏剧。”他顿了顿,眼睛突然亮了起来,“难道……欢乐剧院在准备新的戏剧了?”

    听到这个传闻的时候,欧文本来也不信的,哪个好人家为了磨练演技去吓人玩啊?但当他在恐怖屋里频频遇到欢乐剧院的演员——甚至还有下午刚表演结束,晚上就赶来当亡灵的演员,不得不说,他还真有点相信了。

    “也有道理……”尽管半信半疑,但他也不禁顺着这个思路遐想起来,“如果真是这样,欢乐剧院的下一部戏会是什么样的呢?社交季都已经开始了,他们还能赶得上吗?”

    “如果是真的,那肯定能赶得上的,”一位对戏剧很熟悉的小队成员说道,“一部情节剧,筹备时间大概五六个月,如果布景和道具可以重复使用,还能节约更多时间,整个社交季都持续四个月呢,从其他人的指南和时间推算来看,”他找到第一个说演员变少的攻略,“应该是三月份之前就开始准备了。”

    “那大概也只能在七八月份上演,”欧文算了算时间,不由得兴奋地道,“正好赶上社交季的尾巴。”

    在这个欢乐剧院缺席的社交季,实在有些无聊,卢恩顿的上流社会往常总能观看那些新颖而震撼的剧目,而今年,没有了欢乐剧院令人叹为观止的舞台效果和格外新奇的剧本,其他剧院的演出便显得格外平淡,仿佛一切都回到了平静的日常。

    考文特花园剧院,上演的是一部来自伊塔利的歌剧,这部戏剧确实不错,但总有美中不足之处——为什么不是我们本土的戏剧呢?德鲁里巷剧院在换了一个经理之后,回归莎比亚的经典剧目这个一向不出错的选择,尽管演员们依然技艺精湛,但观众们已然对这些老生常谈的剧目产生了些许审美疲劳。

    至于其他剧院,也在努力迎合观众的期待,上演了一些轻松的喜剧来带动气氛,平常,这类喜剧的幽默对白足以在各大沙龙和聚会中成为茶余饭后的笑料。然而今年,它们似乎失去了往日的魅力,仿佛味道淡了些许。虽然笑声不断,但那种欢快的气氛总让人觉得不够热闹。

    “是去年太热闹了,”对于好友斯蒂芬夫人的抱怨,南希耸了耸肩道,去年的大歌剧和《超人》,让卢恩顿的每个晚上都充满了讨论和期待,不论是在宴会桌上还是舞池旁,大家都能热烈地谈论起那些场景和角色,更不用说那本横空出世的《拉维妮娅》,几乎成了所有人津津乐道的话题。

    对比起去年,今年确实枯燥得多,大家不断循环着过时的时尚议题、听了好多遍的喜剧段子、家族继承的争执,甚至连伦敦街头那些偶尔出现的奇闻异事,也成了聚会时常谈的话题。

    “我都有些想念《拉维妮娅》了,”斯蒂芬夫人笑了一声,“我从没想过有一天得依靠弗兰西的报道来找乐子。”

    《拉维妮娅》在弗兰西上演的这段时间,卢恩顿的报纸也在积极转载着隔壁国家的评论和报道。在这个充满乏味的社交季,观看弗兰西人对戏剧的各种破防言论,成了卢恩顿人平淡生活中的一丝新鲜点缀。

    而弗兰西那边也不甘示弱,积极转载着卢恩顿去年的报道,尤其是关于“换肾”情节的澄清。弗兰西的观众,显然也如去年卢恩顿的观众一样,开始流传各种离谱的谣言。而这些澄清的报道,再次被卢恩顿的报纸转载回来——简直像是一个循环。

    “你看,”斯蒂芬夫人展开《镜报》,“有两位评论员在针对去年报纸上所说的‘操控手段’互相攻击,甚至有沙龙准备以这样的手段为主题,邀请两位评论员展开辩论。”

    “有这种事情?”南希凑过去看了一眼,“他们看起来可真热闹啊。”

    “正方辩手是一位花花公子,”斯蒂芬夫人轻声念道,“他认为,这不过是埃德蒙本能的反应,在伤害了对方之后,当然要去弥补,才显得有责任感。”她顿了顿,翻到下一页,“而反方辩手是一位女作家,她认为埃德蒙是故意使用这种手段来控制拉维妮娅,毕竟,既然知道会伤害她,为什么还要一而再再而三地这么做呢?这种反复的行为,显然并非单纯的本能反应。”

    “这么说……”南希不自觉地将自己代入到沙龙中去,轻轻皱了皱眉头,“好像两方辩论都很有道理。”

    “还有一个沙龙,”斯蒂芬夫人带着羡慕的语气念道,“一位外科医生宣扬肾脏不可能更换,但另外一位医学教授认为,未来也不是不可能实现。这个沙龙围绕医学主题展开,会有许多有名的医生参与。”

    她越发想去帕利斯现场看看了,“怎么我们去年没有那么热闹呢?”

    “因为我们都在强烈抗议那个结局,等改完结局,已经是社交季的尾声,我们都打算去度假了,”斯蒂芬夫人提醒道,“而当我们度假回来……”

    注意力早就转移了。

    第381章

    “没有招募演员,也没有从弗兰西调回来演员,他们的演员从哪来呢?”

    《拉维妮娅》的反响让原本没多大名气的欢乐剧院进入到人们的视野中,

    这个之前名不见经传的小剧院,也在弗兰西打响了自己的名声,越来越多的沙龙、聚会邀请爱德华前去参与,

    甚至还有投资人询问他是否愿意留在弗兰西,

    有不少大剧院都向他抛来橄榄枝——不过,

    他相当有自知之明,

    知道自己是怎么被带飞的,

    对这些邀请都敬谢不敏。

    见巡演事宜都走在正规上,爱德华便将这边的事务交给明面上的剧院经理威廉,而自己则急匆匆地回到了卢恩顿,去关注《伊莲和兰伯特》舞台剧的筹备进度。至于艾琳娜和伯克利,

    则选择继续留在帕利斯。

    “你真的不和我回去吗?”临走前,

    爱德华迟疑地问道,

    “我实在不放心把你和……”他瞥了一眼正在角落沙发上看报纸的伯克利,

    压低声音说,

    “那个男的放在一起。”

    “……”连名字都不叫了,看来是真的很警惕,艾琳娜摇摇头,

    “在帕利斯热闹多了。”主要是没有父母管着,

    想去哪就去哪。

    爱德华叹了口气:孩子大了,

    管不住了。

    既然两人都不回去,

    爱德华只好隐姓埋名般返回卢恩顿,

    连家都不敢回,

    要不是看伯克利这段时间相处确实没有什么逾矩的举动,他是绝对不敢就这么回去的。

    “千万不要让他在晚上进你的房门,

    ”爱德华不得不千叮咛万嘱咐,“我就回去看看,

    马上回来。”

    “你还是专心《伊莲》的事情吧,”艾琳娜哭笑不得。

    爱德华就这么带着老父亲般的担忧离开了帕利斯。

    监护人离开之后,艾琳娜更是放飞自我,拉着伯克利参加各种各样的拉维妮娅主题沙龙。

    除了探讨埃德蒙心理、“换肾”在未来能否实现之类的沙龙,还有不少其他的主题沙龙,比如说,有个文学沙龙专门探讨了《拉维妮娅》的情感冲突,认为拉维妮娅的选择不仅是情感上的,还有对社会规范的反叛——艾琳娜:???

    这和“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的理解题有什么不同吗?

    此外,艺术沙龙也展示了诸多以《拉维妮娅》为主题的画作,大部分主题都是“拉维妮娅的牺牲”,将这位可怜的女主角画得充满神性的光辉,尽管由于上演时间太短,一些还只是草图,但就构图来说,已经让艾琳娜眼前一亮——整个大陆最有名气的艺术家都在弗兰西,她何德何能,能让这些声名远扬的画家为一本虐文创作画作啊?!

    “既然如此,”伯克利看到这么热闹的景象,不禁也有些蠢蠢欲动,“要不要干脆打造一个主题馆呢?”

    伯克利的行动力是惊人的,很快,他就用自己名下的一个店铺改造成这部戏剧的主题馆,邀请画师们创作相关画作,在这个小馆里展示,当然,除了门票,里面也会卖一些周边盈利。

    这个消息从巴黎传到了卢恩顿,顿时激起了卢恩顿人强烈的反应:“拜托,《拉维妮娅》是我们卢恩顿的作品!你这个主题馆怎么能建在帕利斯?难道我们卢恩顿没有艺术家吗?!”虽然……卢恩顿的艺术家确实不多,或者说,能与这些在弗兰西享有盛名的艺术家相比的人,实在寥寥无几。

    “原来拉维妮娅的墓地就在考文特花园,”从报纸上看到评论员们振振有词的说辞,南希顿时惊喜地对詹姆斯说道,“之前我都没听说过。”

    这个小墓地本来就是几个观众众筹买的,从前都没在大众面前显露过,直到最近,帕利斯抢先设立主题展馆并引发了一阵轩然大波,卢恩顿的文化自豪感开始被挑战,才决定将这个墓地暴露在了公众的视线中。其目的显而易见——“拉维妮娅,毫无疑问,属于卢恩顿!”

    她指了指报纸上的一段话,继续说道:“你看,评论员们都说,‘连她的墓地都在这里,证明了卢恩顿对她的所有归属权。’”

    詹姆斯哭笑不得,“但是,拉维妮娅不是一个虚构的角色吗?她哪来的墓地?”

    这个问题让南希愣住了,她犹豫了片刻,轻声道:“没准,真的是基于某个真人故事改编的?”她想起了去年那些关于《拉维妮娅》原型的八卦新闻,许多记者试图找到故事背后的真实人物,却始终一无所获,不得不承认,“好吧,就算拉维妮娅真的是个虚构角色,但她的墓地确实在卢恩顿,大家都这么认为,这可是不能否认的事实!”

    墓地的曝光引来了许多读者前来悼念,送花的队伍渐渐增多,这座墓地几乎成了卢恩顿新的旅游景点。尽管如此,这个情感的象征并没有为欢乐剧院赢得更多的宽容,观众们依然认为,欢乐剧院才是最有资格建立《拉维妮娅》主题馆的地方,纷纷强烈要求剧院开设一个展馆:“不能落后于帕利斯!”

    没用的好胜心增加了。

    刚下火车的爱德华就收到这些抗议的声音,他的好友、欢乐之家音乐厅的经理焦头烂额地将那些剧院收集的信件转交给他,“既然他们这么需要一个,那就给他们弄一个吧!”

    他只好赶紧从账面上拨款,迅速在考文特花园租下了一处店铺,准备依照帕利斯的模式也打造一个《拉维妮娅》主题馆。

    由于卢恩顿的艺术家比较少,他聪明地选择另辟蹊径,将一些备用的戏服、道具、布景放进去展览,另外,他还从“让埃德蒙去死”俱乐部收集了抗议横幅,拜访《女士月刊》杂志社,选取部分读者来信(并询问读者能否展览,大部分读者都表示可以)和签名请愿册……有了这些东西,爱德华觉得也不缺什么艺术品了。

    “别让我知道是谁给了我那么多没必要的工作量,”爱德华一边规划着展馆的布局,一边恨恨地抱怨。

    除了这个横空出世的要求,他的主要任务还得是《伊莲》,好在他的好友在音乐厅也是历练出来了,一切都筹备得井井有条。

    在这忙碌而紧张的工作中,六月份终于迎来了《伊莲和兰伯特》的最终排练。而与此同时,欢乐剧院迟来的加入社交季的消息也再也无法掩盖,同行们早就注意到剧院的一系列动态,小报们的风声更是四起,开始热烈地猜测其中的秘密。

    “他们在准备新的戏剧了!”南希看到小报上的消息,不由得感叹道,“哇,这个平淡的社交季,总算变得有趣起来了。”

    果不其然,尽管这一消息还只是传言,但它就像风一样迅速传播开来,迅速渗透到了各种沙龙和聚会之中,成了众人谈论的话题。人们开始猜测欢乐剧院的下一部戏剧将会是怎样的,甚至俱乐部也迅速开设了赌局,投注剧院下一部戏剧的题材和内容。猜测最多的还是《超人》第三部,原因很简单——“剧院的大部分演员都被带去弗兰西了,只有小矮人还在。”

    这个猜测在逻辑上无懈可击,说服了大部分的投注者,毕竟,即便是情节剧,演员的表现还是十分重要的,就拿最有名气的“埃莉诺演员”来说,如果她没有那么美丽出众的容貌和飘渺哀怨的气质,恐怕《午夜少女》不会获得那么大的成功,至少,她出演时的上座率和B组替换演员的上座率,对比相当明显。

    再说,也没听说欢乐剧院招募演员的消息,更不用说弗兰西的巡演进行得如火如荼,也不可能将他们征召回来,那还能从哪里变出一组演员来呢?

    但总有一小部分赌徒企图另辟蹊径,“《超人》去年连上了两部,观众们也开始有些腻了。就算要上第三部,这种合家欢的戏剧,应该也得等到圣诞节那段时间吧,所以,我觉得下一部应该是新的题材!”

    然而,尽管赌局一度火爆,最终它并没有持续太久,因为《伊莲和兰伯特》的正式排练开始之后,欢乐剧院便开始陆续放出一些风声,积极为接下来的宣传造势。

    他们聪明地选择了蹭《怀特》的热度,尽管距离《怀特的故事》上演已经过去了两三年,但这部戏剧在帕利斯巡演期间再度掀起波澜,吸引了大量观众的关注。正是利用这股余波,欢乐剧院开始了下一部作品的预热宣传,不久后,所有人都知道,新的戏剧将会是“怀特的前传”。

    “也就是讲述吸血鬼的戏剧,”自从欢乐剧院的消息被透露出来之后,南希便紧盯着报纸上的消息,试图从那些模糊的说辞中解读出最终的答案。对她来说,这也是社交季的一个乐趣所在,“女主是吸血鬼吗?还是男主?”她自言自语,“应该是女主吧。”

    在欢乐剧院的戏剧中,就没有多少男主是超自然生物,南希猜想,这个伊莲应该也不例外。

    既然是正经戏剧,那么问题来了——

    “没有招募演员,也没有从弗兰西调回来演员,他们的演员从哪来呢?”南希不由得翻着报纸,想要找到一个能说服自己的解释,但很可惜,欢乐剧院的保密工作做得太好了,报纸上也没有什么确切的说法,她只好开始放飞想象力:“难道,这次的吸血鬼,是由小矮人来扮演的?”

    她的脑海中已经不由自主地想象着一个小矮人穿着漆黑的吸血鬼裙装,脸色苍白,露出一对尖牙……

    这也太奇怪了!

    第382章

    碰巧上演三部相同的作品,实在是件极为少见且十分新奇的事。

    当卢恩顿的社交圈关注着欢乐剧院的新动向时,

    剧院同行们也在纷纷猜测,这部新戏剧从哪里弄来的演员,只不过,

    他们从没将恐怖屋视作一个“演艺人才培养基地”。

    这年头情节剧演员们的门槛不高,

    既有专业戏剧学校和培训机构的学生、剧院招收的学徒和实习生,

    也有在流浪剧团磨练出来的野路子,

    此外,

    一些贵族和富商的年轻子女、马戏团杂技团的演员、甚至音乐厅的歌手、舞者,都有可能跨界进入剧院——跟现代差不多,科班出身、摸爬滚打的龙套、资本家的丑孩子、唱跳rap的选秀偶像……统统都可以塞进电视剧里。

    然而,在这样一个千帆竞发、人才济济的演艺圈,

    要脱颖而出并非易事。除了过硬的表演技巧,

    演员还需要具备不可忽视的胆量和心理素质。毕竟,

    站在两三千名观众面前表演,

    能经受住那份几乎压迫性注视的心理考验,

    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挑战。许多新演员往往只能从群演或小角色做起,逐步积累经验,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舞台表现,

    才可能获得更大的机会。

    这就让同行们格外奇怪,

    他们开始到处打探——“欢乐剧院下一部戏剧的男女主角会是谁来表演?”

    “其实算一算,

    在演出季结束后,

    除了男女主角,

    好像其他配角都是由不同的人轮流饰演的,

    ”一位十分关注欢乐剧院的经理说道,“一些戏剧俱乐部好像还收集了观众的反馈,

    记录下了每一场剧目的配角演员,甚至能细化到他们在每一场演出中的表现。”

    这年头,

    观众对戏剧的支持已经不单纯是看戏那么简单了,他们就像现代粉丝的雏形。忠诚的观众,或者说是那些迷恋某位演员的观众,每当得知自己喜欢的演员有新剧上演,便会毫不犹豫地买票,反复观摩演出,甚至不惜写诗歌来赞美演员们的演技与表演。与此同时,一些评论家也不甘示弱,为了捧自己喜爱的演员,在报纸上互相攻击。

    记录自己喜欢演员的演出场次只是常规操作,毕竟,剧院的演员生活可不轻松。为了维持一份稳定的工作,大多数演员的日程是相当繁重的,不仅要每天排练三场不同的戏剧,还得准备晚上的演出。有些演员甚至需要在两天内,或者干脆一整晚,迅速学会一个全新的角色。

    这么辛苦、繁重的日程也不是每个演员都能拥有的。能够拥有一份稳定工作、固定角色的演员已经是凤毛麟角,绝大部分演员都在努力找工作。为了争取一个机会,他们得熟悉几十部戏剧的角色,从莎比亚的悲剧到涂黑脸的闹剧,还得准备好在一周内出演十几部不同的戏剧,如此沉重的生活压力,让许多演员都沉溺于酒精,染上酗酒的毛病。

    因此,观众们对于自己喜欢的演员能在欢乐剧院工作,可以说相当开心了,不用担心经纪人会卷走钱财,也不用担心他们会有失业的风险。

    由于剧院的演员们都相对稳定,逐渐积累了自己忠实的观众群体,埃莉诺的演员无疑是其中最受欢迎的,紧随其后的是怀特和拉维妮娅的演员,威廉作为男演员中的佼佼者排在其后。这些忠实观众会去看每一场演出,将节目单带回家,慢慢地,他们发现:怎么配角的演员都在换来换去的?

    这种变化并不常见,通常,除非剧目发生了重大的调整,一部戏剧的演员阵容应该保持稳定,每次换人,其他人都需要重新磨合。但每一次新剧的开场,他们都会看到不同面孔的配角演员,有的上一部还在《灰姑娘》里充当跳舞的群演,下一部就去“鸦羽之宅”扮演惊讶的邻居——让人摸不清头脑。

    “或许这就是欢乐剧院的培养方式?”同行经理猜测道,“没准那些换来换去的演员,就是依靠这种方式来积累舞台经验。”

    尽管这个理论听起来有些难以置信,但它似乎能解释为什么观众会看到不同的面孔频繁出现在剧场中。毕竟,舞台剧是个讲求实战经验的地方,频繁换角,或许是演员们锤炼自己演技的特殊方法。

    不管如何,已经有不少人愿意冲“怀特的前传”和“欢乐剧院”的名头准备购票了,只不过,还没等欢乐剧院开始售票,又一个小道消息被放了出来——“据说这部戏剧改编自莎比亚的经典著作!”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