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一个公字,彻底表明了公孙弘的态度,也就是说,从今往后,他将以平辈同等身份对待云琅,并不以年龄为异。云琅笑吟吟的看着公孙弘,知道这家伙还有别的话要说,大汉人说话历来是先扬后抑,他早就习惯了。
果然,公孙弘施礼之后又道:“陛下千秋节就在眼前,云公不妨以此物为陛下寿。”
话说到这个地步,根本就不容云琅拒绝。
不过,公孙弘说的有些晚了,这东西已经被阿娇预定了,因为培育白菜花的钱,全是人家阿娇的……
“这东西必然会成为陛下众多贺礼中的一员,不过呢,却不是我云氏的礼物,是人家长门宫的。”
听云琅说完,公孙弘皱眉道:“这是为何?”
云琅笑道:“想要培育这东西,首先就要找最大的油菜,云氏虽然也种植了很多油菜,最大的油菜却不是出自云氏,而是阿娇贵人从关中大地上遴选出来的。每一季油菜都要大规模的遴选一遍,云家如何有这么大的能力,更别说号令官府帮着办事了。”
公孙弘闻言轻笑一声道:“那么说,这东西到底还是陛下的东西,你云氏不过是负责保管而已?”
云琅拱手道:“少府所言极是……”
公孙弘摇摇头无奈的道:“有你这样的家主,云氏兴旺可期!可笑主父偃常说自己日暮途远,只能倒行逆施,却不知这是真正的取死之道,一介插标卖首之老贼,至今犹在大言不惭,真真是笑煞旁人啊!”
公孙弘说着话与云琅一起出了菜窖,随口吩咐随同他一起来的老仆,要他守好菜窖,除过那个要给白菜保湿的云氏仆婢之外,不许任何人踏进菜窖一步。
“随后就有少府中人,前来看守,云公莫要阻拦。”
“长门宫……”
“阿娇昔日肆意妄为,坏了不知多少好事,如今,只因为一时之怒,就砍掉一棵白菜,这如何使得?白菜兹事体大,容不得阿娇贵人再使小性子。”
云琅没有想到少府的权力会如此大,对阿娇这样的人都能下约束令。
在真正的权势上,主父偃无法与他相提并论,这让云琅更加坚定了主父偃是皇帝替罪羊这样的一个想法。
晁错进言削藩,限制诸侯王的权力,结果被腰斩了,主父偃想出了更加阴险的《推恩令》,得罪的人更多。
反正晁错已经死了,跟他有着相同经历的主父偃如何会不死?否则拿什么来平息诸侯王与勋贵们的怒火?
两人继续沿着廊道前行,走了一路,公孙弘就赞叹了一路,他第一次发现,大汉国的蔬菜种类原来如此之多。
黄瓜,青蒜,这些他没有见过的青菜也就罢了,即便是大汉常见的冬葵,芹菜,空心菜,蔓菁这些常见的菜蔬,在云家菜圃中也长得与众不同,显得格外高大。
“这一片菜圃堪称云氏庄园的精华所在,陛下也曾经看过,那时候还是盛夏,陛下之意并不在此,所以并未留心……”
公孙弘道:“陛下乃是天子,亲农也不过是种植五谷,如何会知晓大汉到底有多少菜蔬?阿娇贵人也是如此,与陛下相比,她对农事知晓的更少,恐怕将你云氏菜圃宝地当成她的花园了。如此严冬,你云氏菜圃依旧郁郁葱葱所为何故?”
云琅太佩服这个人了,敢笑话皇帝五谷不分的人就他一个,天下人都知晓皇帝受不得批评,偏偏他似乎不怎么在乎,什么话都敢说。
估计他将来的之所以会以非列侯之位而成为丞相的原因。
刘彻是一个聪明人,他知道,当全天下的人都对他唯唯诺诺的时候,身边就该有一个敢批评他的人存在。
“这片地脉燥热,冬日的时候落雪就融化,凿开地脉地下就会有温泉涌出,夏日种植菜蔬不见的好,却非常适合冬日种植,是真正的宝地。”
公孙弘大笑道:“这就是你当初摈弃关外侯不要,一定要这块土地的原因吗?”
云琅愣了一下,然后哈哈大笑并不做回答。
公孙弘大笑道:“宝地在合适的人眼中才是宝地,在不合适的人眼中一文不值。天下人眼盲,看不清此地的价值,云氏慧眼有加,这没什么不好说的。当初人人都笑云氏子愚钝,老夫今日方知,愚钝者乃天下人也。”
第一四二章
公孙弘的奇妙之旅(三)
廊道弯弯曲曲首尾相接。
走了一圈之后又回到了原点。
半个时辰过去了,公孙弘才惊觉,自己才看了云氏的菜圃与菜窖。
菜圃算不得大,也就两亩地的样子,他想不通自己为何会看了这么久。
“当,当,当……”
云氏的钟声响起,公孙弘站在廊道里眼看着云氏忙碌的仆婢们纷纷放下手里的活计,说说笑笑的沿着廊道穿过月亮门去了云氏前院。
“少府,该进餐了。”
公孙弘禁不住摇头道:“果然是钟鸣鼎食之家,晚些进食无妨,老夫如今游性正浓,云公可以继续带老夫四处看看,区区一座菜圃就让老夫神魂颠倒,却不知制钱作坊会让老夫如何震惊。”
云琅指着月亮门外来去的工匠道:“已经到了吃饭时间,这天下事有什么事情能大的过吃饭呢?”
“皇命!”公孙弘斩钉截铁的道。
云琅苦笑道:“少府行行好,人人都等这顿饭长力气呢,皇命虽急,却不差饿兵。云氏作坊数量奇多,不是一时半会能看完的,我们吃饱喝足之后再去慢慢看,疾风掠影的也看不明白啊。”
公孙弘左右瞅瞅,发现他身边的亲卫也有些期盼之色,就苦笑道:“也罢,先吃饭,这是老夫第一次置皇命于不顾!饭菜不丰盛可不成。”
云氏开饭,永远是长安地界中最震撼人心的场面。
当六七百人在巨大的院落里分成七八块进食,那种场面即便是见多识广的公孙弘也惊诧不已。
他不是没见过这么多人一起吃饭,而是没有见过这么多人一起吃这么丰盛的一顿饭。
所有的人都清洗过手脸之后才规规矩矩的坐在已经安放好的长条桌上,三四十个围着麻布围裙的妇人在人群中穿梭,短短时间,每个人的面前就多了一个木盘。
公孙弘看的清楚,每个木盘里都有,一菜,一汤,一钵子高粱米饭。
这完全颠覆了公孙弘对仆人匠奴们的餐食认知。最让公孙弘惊讶的是,木盘中居然还有一颗鸡蛋。
没有号令,只要面前的餐食摆放完毕,仆妇匠奴们就迅速的开始进食,除过咀嚼食物的声音之外,竟然再无喧哗之声。
“这一套是家里的管事弄的,他出身匠奴,总觉得大户人家就该有大户人家的气派,所以规定了食不言寝不语的规定。却不知云氏那里算得上是什么大户人家。”
“如果不是云氏的妇孺就占了全部人手的八成,老夫看到此情此景,一定会毛骨悚然。”
“我也知道这个样子非常的可疑,所以啊,云氏很少要工匠之外的男丁,就是为了避嫌。”
云琅抱着闺女,给她围上围脖,用木勺滴了一滴牛乳在手腕上,觉得不烫了,才放在闺女面前,让她慢慢的喝。
霍光面前的饭菜就非常的丰盛,这孩子不知道怎么回事,最喜欢吃的就是饺子,每顿饭没有饺子吃就会发脾气。
云琅见公孙弘在打量这两个孩子,指指霍光跟云音道:“劣徒,小女!”
两个孩子太小,公孙弘稍微夸赞了一下,就重新那目光放在外边的大食堂里。
他亲眼看见,仆婢,匠奴对这样的饭菜并无惊奇之意,饭量大的吃完盘子里的饭食,就会要求那些围着围裙的仆婢们再给添加一些,装饭的仆婢也非常熟练的在人群里穿梭,对这样的事情似乎非常的熟练。
一个漂亮的不像话的小丫头跟一个一看就皮实的半大丫头各自端着一个大盘子走上小楼,很快,公孙弘的面前就堆满了食物。
云家几乎没有什么更多的讲究,公孙弘也似乎认为这样没有什么不妥。
用两个小巧的银勾将长长的胡须分开挂在耳边之后就开始进食。
他本想跟云琅一边喝酒一边吃饭,一边聊天的。
结果从开始吃饭,他就一句话都没有说过,老御史中丞费通曾经说过,唯美食与美人不可错过,这句话是至理名言,这一刻他深以为然。
大汉人的食物粗糙且古怪,反正他们总喜欢把肉食弄成肉糜之后再吃,即便是有大块的肉食,不是蒸煮,就是烧烤,如云氏这般将肉片切得极薄然后爆炒的手法他闻所未闻。
至于云氏的羊肉更是滋味香浓,不但去除了腥膻味,还保留了羊肉特有的滋味,堪称一绝。
公孙弘吃的饭食并没有什么出奇的,跟云琅面前的饭食一样,三菜一汤,一高粱米饭而已。
就在距离公孙弘不远处的主楼上,长平,卫青,霍去病,张氏,曹襄也在用饭。
跟云琅他们的三菜一汤不同,这里的饭菜就要丰富的太多了。
曹襄夹了一块鱼肉,在汤汁里浸泡一下然后慢慢的吃了下去,在吃饭的同时,他的目光就没离开过母亲。
长平就像是没看见儿子在看她,慢条斯理的吃着面前的饭食,跟卫青低声谈论,公孙弘跟主父偃的来意。
“陛下这是不放心云氏了,找了专门的人才来看看底细。”
卫青笑道:“公孙弘有富国之才,他来看看也就是了,主父偃来这里做什么?”
长平白了卫青一眼道:“就你是君子,到现在都不愿意说说主父偃这个卑鄙小人。”
卫青放下筷子道:“看来啊,主父偃想出来的推恩令,却是把皇族得罪的不轻啊。我倒是无所谓,去病有本事为他挣一个前程,即便是我给的他也不会要,至于家里的那三个,做个富家翁平安一生也不错。”
曹襄瞅瞅两位大人的神色,见他们似乎并不生气,就插话道:“听长门宫里的人说,阿娇把主父偃关进马厩里去了。”
长平笑道:“看样子阿娇知道些什么,否则,以她现在的性子,不会做这种出格的事情。”
说完话又对卫青道:“您在幽州不是也有不少老部下吗?云琅说的人参你是不是也给家里弄一些?”
卫青皱眉道:“你拿走了云氏的三七,我已经觉得不妥了,怎么又想着要人参?”
“我问过云琅了,他说那东西是真正的好东西,据他说能吊快死的人的命。这样的好东西咱们就算是不做生意,也要多储备一些才好,你们三个总是要上战场的,有备无患。”
卫青摇头道:“既然阿娇已经跟陛下哭诉要这东西了,幽州那边应该很快就有消息传来了。既然是老部下,自然能想到我这个老长官,且等着吧。”
曹襄见母亲轻描淡写的就把话题岔开了,连忙追问道:“主父偃是不是要倒霉了?”
长平瞪了曹襄一眼道:“学学去病,不该问的不要问,你是一员战将,就不要轻易的去动问朝廷里的事。”
碰了一鼻子灰的曹襄咕哝一声,就继续低下头吃饭,张氏从头到尾都没有说一句话,只是在伺候霍去病用饭。
霍去病忽然放下筷子道:“阿琅为什么一定要带公孙弘将云氏彻底的看一遍?显示他大公无私?”
卫青只是摇摇头笑了一下。
长平道:“要云琅大公无私,恐怕比所有人想的都要难,每当别人想要了解他的时候,面前都会出现一片疑云。让人更想知道他的一切,可惜,知道的越多,就越是有一种高深莫测的感觉。也就对他有了更大的期待。你如果把公孙弘看做陛下,就会明白云琅为和要这样做了。让一个人对另外一个人永远保持期待感,是一种最好的存身之道。”
霍去病想了一下摇头道:“不明白!”
长平惋惜的瞅了一眼同样一头雾水的曹襄道:“这可能就是云琅比你们高明的地方。他至少知道如何将自己的长处发挥到极致……”
第一四三章
公孙弘的奇妙之旅(四)
老奸巨猾说的其实就是公孙弘这种人。
指望用一顿饭就收买掉这个老贼,云琅即便是在梦里都没有这样想过。
所以他只想给公孙弘看一个真实的云氏。
人世间的很多误会都来自于不了解,如果真正做到一目了然了,误会与怀疑也就会少很多。
史书上用这种方式自证清白的人很多,王翦与李靖无疑就是最著名的两个人。
一个邀请始皇帝的随从看他的家里,并且不断地抱怨田宅太小,从而获得了大量的赏赐,最终为他统兵五十万灭楚国扫平了道路。
至于李靖,面对皇帝怀疑的时候,做的更加彻底,他打开了自家大门,拆掉了影壁,自己酣睡于大堂之上,街上的行人只需扭头就能看见他在大堂上的所有行为……
其实,这样做挺惨的,却很有效。
云琅以为,只要始皇陵没有被皇帝发现,看看别的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云氏将来绝对不能以神秘著称于世,应该以智慧闻名全国。
这就是云琅对云氏的定位。
两个孩子吃饭的模样很快就引起了公孙弘的注意,毕竟,身为男子他从来没有跟自己这么小的孩子一起吃过饭。
云琅却似乎很习惯照料小孩子吃饭,一会给云音擦擦小嘴上的牛乳,一会给霍光的鱼肉剥掉鱼刺,然后找机会自己狼吞虎咽两口,看似忙碌,却难得的温情。
“这些事难道不该仆妇们去做吗?”
云琅抱着云音笑道:“这是我的孩子,还是亲力亲为比较好,本来跟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就短,开春之后又要去白登山了,还是多亲近些好。”
公孙弘皱眉道:“为何一定要去白登山?”
云琅淡淡的道:“既然是我是大汉人,如何就不能去白登山呢?谁都知道那里是一座血肉磨坊,朝廷却没有半分退让的意思,都说兹事体大,一退就会没了血战的勇气,会让匈奴看不起大汉人。既然不能退让,在下乃是骑都尉军司马,率兵去白登山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公孙弘叹口气道:“不后悔吗?”
云琅摇头道:“不敢说后悔二字,近百年来战死在白登山的大汉猛士不下三十万众,我没听说他们有谁说过后悔二字,所以,云琅也不敢。”
“你是奇才,其实可以不用去白登山……”公孙弘低声道。
白登山早就成了大汉国的屈辱之地,太祖高皇帝临死前依旧念叨此事,凡大汉志士都引以为耻,所有人都知道在白登山屯军,乃是下策,却无人敢提撤兵二字。
“奇才?奇才也是父母生养的,与那些战死的袍泽没有什么区别。今日之所以带少府看云氏秘技,就是想要告诉朝廷,云氏没有白白的靡费皇恩,陛下给的每一分赏赐,都用在了正经事情上了。云琅只想请少府归去之后回禀陛下,希望将云氏庄园定为大汉农桑研究基地,万世流传下去,我想,区区一块地,会长久的带给大汉惊喜。”
“何不纳入司农公孙弘这句话刚刚出口,他就懊恼的拍拍脑门道:“不妥,不妥。”
云琅无声的笑了一下,见闺女跟霍光已经吃饱了,就把她交给乳娘,准备给公孙弘安排客房,休憩片刻之后,再去看云氏工坊。
“不劳主人家费心,趁着时日还早,让老夫多看看云氏秘技,否则心中瘙痒难奈,享有休憩,也无心睡眠。”
眼看着云音跟霍光被乳娘领着去午睡,云琅邀请公孙弘直接穿过内宅去了云氏工坊。
马车作坊里的匠人们已经开始干活了,即便是寒冬腊月,沸腾的人气,忙碌的工作依旧让人不觉得寒冷。
“云氏的四轮马车就产自这里,最早的时候是为阿娇贵人制作了一辆四轮马车,后来陛下觉得云氏四轮马车还算不错,就派了东方朔亲自监督造了一辆辇车,陛下还算满意。于是,云氏的四轮马车从此蜚声长安,接到的订单多的数都数不清。”
公孙弘苦笑一声道:“云氏马车卖遍了长安,此事老夫知晓,云公可知你四轮马车卖出去了,大汉国的驰道却无法承受这种能够驮负重物的马车。且四轮马车的车辙比两轮马车的车辙要宽,于是,哈哈,大汉的驰道就多了两条车辙,这并不符合大汉律法。”
云琅笑道:“前面有车,后面有辙,既然前车是陛下,那么,官府就不要怪罪驰道上会多出两道车辙来。”
公孙弘大笑道:“人人都说其心可诛这四个字,老夫今日算是见到了真正其心可诛的人。如果不是因为四轮马车真正的用途是载货,就算是老夫这里,你也休想过去。这天下是刘氏江山,刘氏又有几人?还不是全天下人的?举国之力换陛下一人欢心这样的事情,在大汉国还是行不通的。”
云琅仰面朝天忽然想起了汗血天马的故事。
为了几匹宝马,皇帝派了十六万将士远征大宛……所以,这一刻他非常的鄙视公孙弘,这个老头也是一个信口开河的。
不过啊,想想贰师将军取天马的事情发生在公孙弘死后,也不好多怪罪他。
老家伙还算是一个聪明人,没有被云氏花里胡哨的马车给蒙蔽住,而是敏锐的发现了四轮马车载货量更大这个事实。
“四轮马车最重要的机关就是这个铁转盘。”
云琅来到摆放转盘的地方,轻轻拨弄一下转盘,两片转盘就灵活的转动起来。
公孙弘仔细的看了一下转盘连接处,皱眉道:“居然是铜的?”
云琅摇头道:“是铁的,包裹铁轴的是两片小铜瓦,这是为了有效的保护铁轴,当铁轴与铜瓦摩擦的时候,只要油脂足够,就互不伤害,如果油脂供应不足,铜瓦就会被磨坏,一旦出了问题,更换两片铜瓦,转盘就能继续运转了。”
云琅说着话就把一对铜瓦递给了公孙弘,叹息一声道:“我总想借助水力来切削铜铁,让铁轴变得更加圆润,让铜瓦变得更加光洁,这样就能极大的提升转盘的灵活性,以及耐用性,到底还是失败了。”
公孙弘放下铜瓦,跟着叹息道:“欲速则不达,老夫虽然不懂这些道理,却感慨你西北理工秘技之精妙。不论是农事,还是马车,至少让老夫明白了一个道理,西北理工的学说,只会利民,强国,不会打乱大汉国刚刚建立起来的秩序。从今往后,老夫定会全力支持云公宣扬你西北理工的学说。”
云琅深深一礼谢过公孙弘,然后指着满屋子的工匠道:“士农工商,各安其道,岂不妙哉?”
公孙弘大笑道:“确实如此,农者种田补养天下,工者盖屋架桥富贵天下,商者互通有无,便利天下,士子居于庙堂之上大可调配天下,此为四民之利。”
云琅笑眯眯的看着自我感觉极度良好的公孙弘,这个老倌不可能知道当工商一旦形成了气候,他们就会自动向士人索要说话的权力,索要调配天下的权力。
到时候,公孙弘再美的想法,也会被富裕起来的工商撕扯的粉碎,如果不给工商调配天下的权力,他就等着死无葬身之地吧。
离开了忙碌的马车作坊,公孙弘只觉得不虚此行,短短半个时辰,他就发现了云氏马车工坊里的很多秘密。
其中以云氏马车工坊里的前秦流水工艺对他的震撼最大。
在马车工坊里,一辆马车被分成了无数个细节,制造车轮的绝对不会去制造车厢,车辕,更不会去制造转盘。
他们永远只关心自己的车轮。
公孙弘忽然觉得有些兴奋,毕竟,从未有人知晓来历的西北理工,在他的眼中已经出现了一丝线索。
第一四四章
公孙弘的奇妙之旅(五)
云琅冷眼旁观……
公孙弘如同猴子一般在工坊里前后乱窜,并且专心于工艺流程,他如何会看不见。
大秦的匠作工艺妙到毫巅,其中以治器之能冠绝天下,虽说经历了战乱之后已经失传。
毕竟,大汉统一这片国土的时间还不到百年,关于大秦治器的传说依旧在工匠中心口相传,博学如公孙弘这样的人如何会不知道呢?
“老夫观马车作坊治器,如同流水般顺畅,比之大汉匠作高出一筹不止,这是何故?也是你西北理工之秘传?”
公孙弘笑吟吟的看着云琅问道,这一刻他不想错过云琅脸上的任何一个表情。
云琅摇头道:“这可不是我西北理工的法子,这种治器工艺名曰——流水法。意思是说,一个人负责一道工艺,互不干扰,上一道工艺完成之后再交给负责下一道工序的匠人,直至马车整体完成。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不再依靠高明工匠来完成整部车子,只需要一些精通自己那一道工艺的人通力合作来完成一辆马车。高明的匠人很难得,只精通一道工艺的匠人却很容易培养出来,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那就单个的工匠离开了,或者故去了,并不影响整部车子的完成。这样的法子,其实最早是用在军械制作上的,前秦商君想出来的法子,我西北理工可不敢夺人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