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刘彻哈哈笑道:“畅所欲言,畅所欲言,朕也乏累的紧,正好松快松快。”桑弘羊面带恶意的瞅瞅四周的勋贵,阴测测的道:“刚才是哪一位在说我祖上是匈奴人,母亲跟匈奴有染的?当着陛下的面说清楚,免得陛下用错了人!”
汲黯嘿嘿笑道:“你准备把六万帐匈奴人全部都就近安置,你不是匈奴人谁是?老夫早就想把族人全部迁徙来长安,总是被你阻止,还讥讽老夫有图谋不轨之意。难道说匈奴人会比老夫这个土生土长,侍奉了大汉好几代陛下的汉人更加可靠?”
刘彻笑道:“不准你全族进京的是朕,倒不是担心你图谋不轨,而是因为太聒噪,平日里一个人聒噪也就罢了,来上一窝朕可受不了。”
刘彻说的轻松,引来一干臣子们的哄笑。
汲黯再次拱手道:“陛下的基业在臣民,而长安臣民之心乃是陛下布武天下的信心所在。因此,微臣以为,长安民心不可失。匈奴浑邪王来降,固然是一桩大喜事,然而,臣以为将匈奴人安排在边疆为好,万万不可安置在我大汉的腹心之地,一旦浑邪王心生不满就会祸生肘腋之下。”
刘彻笑道:“爱卿言之有理,不知哪位爱卿还有高论。”
刘彻的话音刚落,就听场中传来一声长叹。
一个须发皆白的老臣从人群里走出来朝皇帝施礼道:“陛下可还记得老臣?”
刘彻眉头微蹙还是用和蔼的声音道:“老夏侯,烈日炎炎不在府中纳福,怎么来长安了,有什么事情让子侄辈禀报朕一声就是了。”
夏侯安再次施礼道:“老臣生怕陛下忘记了白登之围,忘记了吕皇后旧恨,忘记了历朝历代我大汉出嫁公主的血泪,忘记了甘泉宫旧事。
所以不得不亲自来长安觐见陛下,好让陛下莫要忘记匈奴人的残暴与凶狠。
当年太祖高皇帝与项羽决战,两军疲惫,太祖高皇帝预备与项羽罢兵言和。
留侯上策曰:此时项羽兵马疲惫又缺少粮草,此为最好的消灭项羽的机会,如果让项羽退回彭城,等他养精蓄锐之后,又会成为汉王的心腹之患,万万不能养虎为患!
太祖高皇帝听从了留侯之言,一番苦战之后终于绞杀了项羽,才有我大汉江山。
今日之匈奴与当年项羽何异,陛下如今胜券在握,正宜一鼓荡平河西匈奴,清除河西匈奴以求万世安宁!”
刘彻皱眉道:“朕何尝不想一鼓荡平匈奴,只是按照这几年的战局来看,快速荡平匈奴没有这个可能。此时,就该征伐,攻心双管齐下!云琅,你来说说,夏侯说朕在养虎为患,你家养了一头猛虎,可曾出过事情?”
云琅见众人的目光都盯在他的身上,不得不站出来施礼道:“云氏的老虎与别处的老虎有所不同。”
刘彻并没有放过他的意思,追问道:“有什么不同?”
云琅摊摊手道:“云氏的老虎其实是主人,可不是什么云氏豢养的猛兽。
当年云琅在深山蒙难之时,托赖老虎找来食物将云琅喂养长大,因此,从这一点来看,老虎是臣的亲人,焉能与一般的大虫相提并论。
长门宫中也蓄养了一群老虎,可是呢,那群老虎虽然被豢养,却野性难驯,据臣所知,已经有三个仆役葬身老虎口中。
所以,夏侯的话要分开来看。
比如微臣即便是葬身我家老虎之口,也没有什么好遗憾的,毕竟微臣这条命是老虎给的,他想要还给他就是了。
别处的老虎嚒……臣以为还是套上锁链比较好。”
“哈哈哈,云侯所言甚是,微臣也有同感,如今,微臣家中已经打造了六百套锁链,正好拿来锁住猛虎!”
镇安侯薛康这一开口,立刻就有无数人纷纷上前,朝皇帝施礼,都说家中已经打造了锁链,就等着锁住猛虎呢。
刘彻鹰隼一般凌厉的目光死死的盯在云琅身上,云琅苦笑一声,想把身子藏在别人后边,却总是被这群王八蛋给推在最前面。
曹襄站在云琅身边,一只手却在云琅腰上多肉的地方扭啊扭的,云琅痛楚难当,却不敢喊叫出来。
“你云氏并不蓄养异族奴隶,为何你对河西匈奴也恨之入骨?”
刘彻认准了云琅,就追着他一个人问。
云琅笑道:“微臣并没有对河西匈奴恨之入骨,陛下怎么做都是陛下高瞻远瞩的决定,微臣哪里敢多嘴。微臣刚才说的就是老虎,不包含其它含义。”
刘彻脸上的怒容稍微减退了一下,云琅的一番话却引来一片哗然。
甚至有人当场指责云琅皮里阳秋不配为人臣子。
云琅终于退出了人群,长出了一口气,被这些混蛋鄙视问题不大,最多下一次聚会喝酒的时候少几个敬酒的人,被刘彻记在心上麻烦就大了。
云琅是吃过亏的,再记不住就是他活该倒霉。
刘彻是个很民主的皇帝,至少做派是这样的,他找了一处干净的台阶坐了下来,其与勋贵们很自然的就围着他坐了下来,堪称亲民典范。
皇帝这样做看来是早就有准备的,想要奴隶的勋贵实在是太多了,一般时候,勋贵们跟皇帝自然是一条心,只是遇到这种关系到家族的事情,分歧自然就出来了。
皇帝做事也要考虑大部分人的利益的,因此,刘彻不能太强硬,需要慢慢说服这些人。
云琅跟曹襄两个就站在不远处,很明显,他们已经被认为是叛徒了。
偌大的上林苑,有无数的良田可以开垦,这两家偏偏不用奴隶,从开始,他们就不是可靠地人。
云琅听着这群人引经据典的想要说服皇帝把匈奴人全部变成奴隶分给他们。
而皇帝同样在引经据典的说服他们放弃这样的心思,好让更多的想要投降大汉的匈奴人可以安心的来大汉。
云琅跟曹襄两个听得很无聊。
云琅低声道:“跟陛下讲道理不如跟陛下讲钱!
安置匈奴需要一大笔费用,浑邪王在匈奴是王,到了大汉怎么也得封侯吧,封侯的时候赏赐怎么可能少得了?
如果陛下把这些匈奴人全部卖掉,这一进一出,国库中岂不是有了大笔的进项?
如果陛下肯卖奴隶,我们今年的俸禄不就有着落了?
公孙弘这人其实没有什么意见,他只想附和陛下的想法,桑弘羊倒是很想做一些事情,只可惜他不是丞相,发言权不够。
只要这些勋贵们肯付出能让陛下心动的利益,至于那些匈奴人陛下并不在乎。
满大汉最恨匈奴人的人其实就是陛下!”
“此言妙极!”一颗大脑袋从云琅曹襄两人肩头探了过来,吓了两人一跳。
看清楚是汲黯之后,曹襄怒道:“偷听他人谈话,非人哉!”
汲黯笑道:“不偷听怎么能听到这样的妙计?”
云琅皱眉道:“大夫也蓄养奴隶?”
汲黯捋着胡须笑道:“只有二十个,老妻觉得不错,这些匈奴人吃得少,干的多,一年到头能省不少钱粮,看来还要多买一些,把那些光吃饭不干活的汉奴赶出家门,让他们去跟陛下要土地自生自灭。”
汲黯说完话,就重新钻到人群里的去了……
第六十三章
祸国殃民的急智
勋贵们想要发财,皇帝想要怀柔。
这两者的差别太大,不可能找到一个两方都能接受的焦点。
于是,这一场大辩论,最终没有达成任何共识。
临别的时候,刘彻笑眯眯的,没有表露出任何不高兴的样子。
就是看云琅的目光,让云琅背后发寒。
果不其然,就在云琅跟曹襄两个准备排队出宫门的时候,接到隋越的传话,说刘彻有要事与他们商量。
隋越喊话的声音很大。
于是吗,云琅与曹襄再一次成了众矢之的。
众目睽睽之下,云琅跟曹襄两个人只好跟着隋越回到了未央宫。
来到大殿上,看到的刘彻就是另外一副模样了,几盏宫灯掉在地上,看样子还被刘彻用脚踩了几下,残破的不像话。
长嘴巴的仙鹤形状的香炉本来能喷出好闻的白雾,现在倒在地上,脊背上盖子滚出老远,香灰洒落一地,几个宦官惊恐的用手捧着还有火星的滚烫香灰往盒子里装,木质的宫殿里这么随便丢火源是大忌。
刘彻坐的很安稳,玉碗里的葡萄酿似乎添加了冰鱼,轻轻摇晃一下就有碎冰碰撞的声音传过来。
就是伺候他喝酒的宦官脸上有一个肮脏的大脚印,看来在不久前,这个宦官应该还是躺在刘彻脚下来着。
未经准许,无故不得靠近皇帝九尺之内,这是典律里的要求的。
于是,云琅,曹襄就选择了二十尺之外向皇帝行君臣礼,然后就准备赖在门口不靠近皇帝。
“很精明啊,准备两不得罪?”
刘彻中年人低沉醇厚的声音在大殿里响起。
曹襄陪着笑脸道:“微臣家中不蓄养奴隶,所以,此事与我兄弟无干!”
刘彻哼了一声道:“连朕的外甥都不支持朕,朕还能指望谁?”
云琅很怕曹襄被刘彻给骗了,着急的瞅着自家兄弟,生怕他说出符合皇帝意思的话。
曹襄拱手道:“微臣虽然是陛下的外甥,可是呢,微臣也是陛下的臣子。国大于家,因此,此时此刻,微臣先是陛下的臣子,而后才是陛下的外甥。若是家事,自然由舅舅一言而决,可是到了国事上,微臣可是跟军方是一个阵……”
“放屁,你的一切都是朕给的,你这时候说什么是军方阵营的屁话,来人啊,拉出去打……”
眼看着两个粗壮的宦官喜形于色的扑过来要拖走曹襄,云琅连忙道:“陛下且慢!”
云琅的话屁用不顶,该扑过来的宦官依旧扑过来了,这时候但凡有一个倒霉蛋让皇帝泄愤,宦官们就能逃过一劫。
刘彻冷冰冰的看着云琅道:“想要你兄弟不挨打,十数之内就给朕想出一个好办法。”
云琅一手抓着曹襄的一条腿不让他被宦官拖走,脑子一边快速的运转,什么都顾不上了,必须要把眼前的困境熬过去再说。
“陛下,臣有办法了。”
刘彻冷冷的道:“讲,讲不好你们就当难兄难弟吧!”
云琅快速的在脑子里组织语言,一边迅速的打量着皇帝的表情。
他很绝望,皇帝跟大臣们的诉求根本就没有通融的可能性,两者根本就是矛盾的。
而且没有一方愿意放弃自己的立场。
一时间,云琅的脑袋空空如也,但是他的嘴巴却在飞快的说话:“陛下所求甚大,不但要求在军事上击败匈奴,同时也想通过洗手融合匈奴,让匈奴人脱去野性为我所用,彻底消灭匈奴人的存在,让北方的荒原变成无人的荒原,让帝国北方成为我大汉永远的牧马地。此乃千古之大计。
然则,自陛下登基以来,心怀悲愤,深恨匈奴,期望一战而定匈奴,于是,我大汉与匈奴再无和平共处的可能。
这一战,自元朔年一直打到了元狩年,战火不停,百姓自然困顿,即便是勋贵们的日子也过得不如先帝年间。
勋贵们苦忍多年,如今,通过奴隶贸易,大汉勋贵们终于看到了发家致富的希望,霍去病祁连山一战逼降六万帐匈奴,勋贵们无不额手称庆,眼看着一桩大富贵就在眼前,如何肯轻易退让。
陛下的国策与勋贵们的希望已经势成水火,不论哪一方退让,都会给帝国的长治久安留下不可弥补的裂隙。
陛下如果一定要安抚匈奴,那么,就一定要给勋贵们一些补偿,而微臣眼前还看不到可以弥补这么大的一道缺口的财源。”
刘彻听得很认真,听完云琅的话淡淡的道:“说到底,你也拿不出一个好办法来解朕目前的困境。拉出去一起打……”
被两个宦官牢牢按住的曹襄回首道:“舅舅,这件事我们私底下曾经商谈过无数次,确实是无解的。不是外甥不帮舅舅,而是外甥这次要帮着舅舅弥补裂隙呢,就算您打死我,外甥也不会干出对大汉不利的事情。”
刘彻瞅瞅曹襄道:“打过再说。”
就在云琅,曹襄快要被拖出宫殿的那一刻,云琅忽然咦了一声道:“陛下且慢!”
刘彻道:“有主意了?”
云琅挣开宦官的束缚,重新坐回原来的地方看着皇帝道:“陛下,不知您发现了没有。”
“发现了什么?”
“这件事原本应该是,陛下,群臣,以及浑邪王三方的事情,为何不问问浑邪王,看看他又没有好办法。”
刘彻嗤的一声笑了:“他能有什么好办法?”
云琅朝曹襄招招手,曹襄也挣开宦官的束缚坐到云琅身边,满怀希望的瞅着云琅。
云琅笑道:“他有的是办法!”
刘彻稍微想了一下就道:“你别说,他似乎真的有办法。”
曹襄看看云琅,又看看刘彻,见他们两人笑的极其阴险,不由得打了一个哆嗦,闷热的宫殿也在一瞬间就变的阴寒刺骨。
“浑邪王杀了日逐王,接收了日逐王的部族,浑邪王也杀了左贤王,接收了左贤王的部族。所以,是浑邪王裹挟了六万帐匈奴来投大汉……因为头人死了,部族中一定乱糟糟的……不服浑邪王者众多。如果浑邪王能够将这三部族拼成铁板一块,那么,他投降大汉做什么?就算打不过霍去病,他还有退路啊,只要过了敦煌,他带着六万帐匈奴横扫西域三十六国并非难事。到了那时候,浑邪王的威势只会更加强大,自立为王都没有任何困难……”
刘彻不愧为大汉皇帝,云琅刚刚提醒他一下,他就立刻想清楚了其中的关节。
云琅笑吟吟的接着道:“所以说,陛下要厚待浑邪王没有任何问题……哪怕是厚待一部分跟浑邪王亲近的匈奴人也没有任何问题……可是啊,浑邪王现在为了暂时安定部族人心,一定在广散钱财,这时候的浑邪王一定是一个穷鬼……一个穷鬼来到长安,见到了他想象不到的繁华……想要享受这些繁华……就需要很有钱,毕竟长安米贵啊……”
曹襄听云琅说到这里,立刻就来了精神,插嘴道:“他的牲畜,毛皮,钱财就算是有,也早就成了去病的战利品。我大汉军队哪里有战胜敌人不发财的道理!他一个穷鬼来到了长安,有陛下您的庇佑,自然安稳如泰山,这个时候,他成了我大汉的一个侯爵。哈哈哈,微臣平日出入,按照大汉律法,只能配有随从二十四人,云琅更惨,只能有十六个随从……就算陛下仁慈大度,可怜他刚来长安惴惴不安,准许他随从百人又如何?可是啊,他不能继续执掌六万帐匈奴人了,这是必须的吧?”
刘彻点点头道:“四海之内敢称兵者斩!”
曹襄哈哈哈大笑道:“匈奴人粗鄙,偌大的族群中晓事者不过二三人。陛下厚待这些人便是了,其余匈奴部众,臣以为……”
刘彻抽抽鼻子对守在身边的隋越道:“宣丞相一干臣子觐见,就说朕想通了。”
云琅,曹襄对视一眼。正高兴地时候就听刘彻对他们两人道:“你们还留在这里做什么?滚!”
第六十四章
长乐宫见闻
云琅跟皇帝奏对的时间最多就一炷香的时间,因此,公孙弘他们并没有走远。
云琅出宫的时候正好遇见一干臣子进宫。
公孙弘冷笑连连,桑弘羊不怀好意,丞相府三长史也同样对云琅,曹襄嗤之以鼻。
皇帝安抚匈奴人的决心是如此之大,他们不认为云琅,曹襄能在一炷香的时间里说服皇帝。
倒是老夏侯,抓过曹襄,云琅的手轻轻地拍了怕,样子非常的欣慰。
老到夏侯这种地步的人,是不会把钱财看在眼里的,他只是觉得云琅曹襄二人终于出手了,不让匈奴人成为大汉的贵族,是两个好样的大汉青年勋贵,他后继有人!
前面骂过云琅皮里阳秋的家伙也过来极为真诚的道歉,如果不是云琅拉住,他都准备碰死在石柱子上了。
最后真诚的让云琅,曹襄等等他们,一旦陛下宣布可以继续进行奴隶买卖,他就邀请他们两人去春风楼不醉不归。
汲黯的神色难明,他很忧虑,觉得云琅跟曹襄两人的口才不如他,机智更与他相去甚远,不明白皇帝为什么会改变主意。
等一群人闹哄哄的进了宫门,云琅撇撇嘴道:“都是一群什么人啊!”
曹襄道:“一群好人!”
云琅又看看曹襄道:“你越来越有宰相的气度了。”
“你骂谁呢?”
“你祖宗就干了好几十年的宰相,怎么就是骂人的话了?”
“我祖宗干宰相的时候,宰相是真的有好处的,你现在干宰相有好处吗?”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
“好啊,回头就告诉阿娘,说你想当宰相,我们大家伙以后一定尽心竭力的把你放在宰相的位置上,依我看,我舅舅其实也很喜欢你,把你送上宰相的位置不难。”
“还是算了吧,你舅舅喜欢谁,谁就没有好下场,他爱你这个外甥算是爱到骨子里去了吧?也没看见他今天对你手下留情。”
曹襄烦躁的摇摇头道:“这就是帝王心术,走,跟我去后面找当利,也给她壮壮胆子。”
曹襄进后宫就像进他家后院,而且还能拖着云琅一起去,按照他的说法,他跟云琅是亲兄弟,那么,他舅舅就是云琅的舅舅,至亲见面不涉及什么礼数。
曹襄这么想,云琅很确定,刘彻一定不会这么想的。
见守卫后宫的黄门不阻拦,云琅也就勉为其难的走进了刘彻的后宫。
“墙头的草都一尺长了,当利混的很惨啊。”
才走到长乐宫,云琅的就指着墙头的荒草对曹襄道。
“你知道什么呀,自从吕后专权以来,惠帝就避居未央宫,从那以后,长乐宫就成了吕后的小朝廷所在地。惠帝对母亲极为不满,虽然孝顺有加,却不亲近,以后的皇帝都不喜欢吕后,所以,就任由长乐宫破败。卫皇后见陛下财政艰难,就特意提出带着未成年的皇子皇女住进了长乐宫,好节省一些用度。”
“然后就任由你老婆种地纺织?刘据为什么会穿金戴银的,给我徒弟赏赐一出手就是金砖?”
“金砖?”
“五十两一个的金砖,被霍光随手就赏赐给了毛孩。”
曹襄停下脚步,瞅着高大的宫苑道:“看来要早点把当利接出来。”
“咦?你老婆牛氏出身将门,脾气不好吧?”
曹襄叹口气道:“牛氏从来没有认为当利是她的威胁,她们早就见过面了,当利一介公主跟牛氏说话的时候腿都打哆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