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子小说网/朕就是万历帝/ 第八十五章 银子是好东西!
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八十五章 银子是好东西!

    银子是好东西!

    杨金水看到众人的神情,哈哈大笑。

    “对了,大家都爱银子,我也爱。银子这玩意,就是个王八蛋。可要是没有它,你就是个王八蛋。”

    众人面面相觑。

    杨公公话糙理不糙啊!

    杨金水继续问道:“大家为什么都爱银子啊?”

    这话问的。

    “杨公公,因为它值钱啊!”

    “值钱?它本来就是钱啊,就是世子殿下说的那个货币。”

    “它能买东西,什么都能买。”

    杨金水惊喜地指着李三江说道:“对,三江说得非常对!银子能买东西,什么都能买。拿着它,可以上酒楼,美味佳肴,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去青楼秦馆,哪怕你长得像头猪,只要银子拍出来,那些粉头各个都说你是宋玉潘安,爱死伱个小情郎。

    可以买田地,置宅院,传给子孙后代。这么好的东西,谁不爱!”

    大家纷纷点头。

    “杨公公说得没错,银子可真是个好东西。”

    杨金水又问道:“为什么银子什么东西都能买到?”

    大家对视一眼,今天杨公公怎么这么多为什么啊?

    明白了,他要把在世子殿下那里问的为什么,在我们这里再问一遍。

    只是这个问题,一点都不好回答啊。

    因为银子可以买东西这个道理,通俗易懂,大家都知道,但真要你说出个所以然来,似乎又不知道从何说起。

    看到大家没有回答,杨金水说道:“上次去京城述职,我也问了世子殿下这个问题。”

    果然,我们没有猜错。

    那世子殿下是怎么回答的?

    “世子殿下告诉我,银子能买任何东西,主要是大家公认它值钱,而且这个公认,是数百年来养成的。”

    大家点头。

    “世子殿下告诉我,银子值钱,能成为货币,有两个条件,一是大家公认。这点毋庸置疑。

    银子是好东西!

    藏银子啊!东南大户,最喜欢藏银子,海一样的银子流进来,全流进他们的地窖里。也难怪,他们不知道银子本身毫无价值。银子值钱,能买任何东西,是大家赋予给它的价值。

    但是大户喜欢藏银子,对于我们这些做生意的,就是麻烦事情了。”

    大家有些不明白,大户藏银子,怎么对于自己做买卖来说还成了麻烦事?

    “起初我跟你们一样,也不是很明白。世子殿下就给我举了个例子。这两年京城有两次物价波动,一次是嘉靖四十一年,严党被弹劾,严世蕃、鄢懋卿等人倒台,家产被抄没;第二次是嘉靖四十三年,部分晋商和晋党,被查出通虏卖国,家产被抄没。

    而东南也经历过一次物价波动,那就是嘉靖四十二年,苏州张家、吴家,嘉兴杨家,昆山林家,宁波顾家为首大小二十家东南世家,因为通倭卖国,家产被抄没。

    你们有没有察觉?”

    众人想了会,好像是。

    有人迟疑地答道:“在下感觉那段时间,银子好像不值钱了,以前一两银子能买到的东西,要一两二三钱。”

    “是啊嘉靖四十三年,晋商被查那段时间,在下刚好去了京城,也发现那段时间,银子好像不值钱了,以前一两银子能买到的东西,要一两三四钱。”

    杨金水点点头:“因为那段时间,官府抄没案犯家产,抄没的银子大部分很快就流了出来,上百万两银子啊。市面上的银子多了,当然不值钱了。”

    听着杨金水绕着弯说了一大圈,有聪慧的人察觉到他想说的话,只是还没彻底悟透,还需要点一点。

    张晋元扫了一圈众人,故意问道:“杨公公,你的意思我们现在生意增长陷入困境,跟银子,也就是世子说的货币有关系!”

    杨金水欣然答道:“没错。银子,也就是世子所说的货币,会严重影响我们商贸交易的效率。我们做买卖,一般是这样,王三贩了一船棉布去湖广,换了粮食和铜银回来。

    到了南京把粮食卖了换成铜银,再回到苏州,准备买一船丝绸,去北方贩运。一路辗转,有一半的运力花在运铜钱和银子上。”

    没错,铜钱和银子值钱,可这玩意死沉死沉。尤其是铜钱,不光重,还不值钱。运一船铜钱,还换不回一船丝绸来。

    为什么银子后来大受欢迎,因为它值钱啊,一船银子,能换回好几船丝绸来。

    杨金水继续说道:“还有一个大问题,丝绸、茶叶、棉布的价格,我们说随行就市,其实很不正常。往往是海商运了一船白银来买货时,丝绸、棉布涨价了,因为市面上的银子多了,不值钱了。

    等到海商离开几个月,市面上的银子少了,值钱了,丝绸、棉布反而降价了。正常嘛,很不正常!

    如果是因为丝茧或棉花欠收了,丝绸和棉布产量减少了,价格上去了,还能说得过去,结果是因为市面上银子多寡,物价波动激烈,这就不正常啊。”

    众人一听,杨金水的话说得有道理,以前我们怎么没察觉到啊。

    杨金水也长叹了一口气:“我们身在庐山,不知真面目。世子殿下远在京城,看着商业调查科的禀贴,却能洞若烛照,看得明明白白。

    得世子教诲,现在我们能明白,为什么到现在我们会觉得买卖越来越难做了?因为我们的买卖越做越大,需要的货币银子,也越来越多。偏偏市面上的银子不多反少,也就是货币减少。

    我们的交易成本增加,而且交易额也受到限制,越想做大,成本越高。”

    “杨公公,海外每年流入那么多银子,不少了吧?”

    杨金水摇了摇头:“还不少?东南大户人家,几百、几千、几万两银子藏在府库里,花的时候,几两、几十、几百两往外掏,能不少吗?

    就好比吴淞江,水越浅,驮动的船就越小!”

    众人低头想了一会,越想越有道理。

    大家都是商业老手,道理一说透就明白了。

    不由纷纷出口问道:“杨公公,那我们该怎么办?”

    “是啊,世子殿下有没有指点你锦囊妙计?”

    杨金水转过脸,看着众人,缓缓开口。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