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子小说网/西游:吾破池而出,掀翻灵山/ 第157章 路途借宿 夜里交谈
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157章 路途借宿 夜里交谈

    唐僧又吩咐孙悟空:“悟空,你去寻些香烛,我好祷祝念经。”

    孙悟空摊手道:“这半山中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我往哪儿讨香烛去?便是拿钱也没处去买呀!”

    唐僧无奈道:“你且站过去,我撮土为香也罢!”

    唐僧转身对着坟头念祝:“拜惟好汉:不知你一众是何处人士于此集结。

    贫僧路过此地遭拦,本是好言相劝,哪想诸位不听,反生嗔念,结果却遭孙悟空行凶,以致棒下丧命。

    如今我已给二位掩骨盘坟,只是荒山中多有不便,只能折青竹为光烛,无光彩,有心勤。

    取顽石作施食,无滋味,有诚真。

    你二人到了森罗殿倒树寻根,须知他姓孙,我姓陈,切莫错告到我取经人身上”

    猪八戒在一旁打趣道:“师父,你倒是推了个干净,忘了我和沙僧二人更不知情!”

    唐僧赶忙又撮土祷告:“好汉告状只找孙悟空便是,也不关猪八戒、沙和尚之事。”

    孙悟空哭笑不得:“师父,你老人家忒没情义!老孙为保你西行,一路付出多少辛劳?

    你若不来取经,我也不会做你徒弟,更不会来此打杀他二人。

    因此虽然是我打杀,根源却全是在你也罢!老孙也祝他几句!”

    孙悟空提起金箍棒往坟头上捣了三下,大声喝道:“遭瘟的贼盗,且听好啦!是你先打我了七八下,接着又打七八下,我这才拿铁棒一下把你打杀。

    你且尽管去告,老孙自然也不怕——那玉帝认得我,天王让着我,二十八宿惧怕我,府县城隍十代阎王皆曾与我为仆”

    唐僧叹了口气:“徒弟呀,我这祷祝全是盼你感悟好生之德,做个善良之人,你怎就如此当真起来?”

    孙悟空不耐烦道:“师父,这有何当真不当真之说?——且趁早寻个人家好借宿去。”

    师徒四人各怀心事继续西行,夕阳将他们的身影拉得很长。

    没走多远,忽见前方有一处庄院,青砖灰瓦在暮色中若隐若现。

    唐僧眼前一亮,拿马鞭指道:“咱们到那里借宿去。”

    猪八戒连忙点头:“正是!正是,老猪肚子早饿瘪了!”

    唐僧下马,整了整衣冠,独自上前叩门。

    恰好一位老者推门而出,两人相互见礼。

    老者上下打量着唐僧,问道:“僧家从哪里来?”

    唐僧恭敬答道:“贫僧乃东土大唐钦差往西天取经者,路过贵处,天色将晚,特来借宿。”

    老者笑道:“唐国离此路途遥远,长老独自一人来的?”

    唐僧回道:“贫僧还有三个徒弟一同前来。”

    老者顺着唐僧所指望去,待看清孙悟空三人的模样,脸色骤变,二话不说转身就往院里跑。

    唐僧急忙扯住:“老施主,千万行个方便,告借一宿。”

    老者战战兢兢摇头摆手:“不不像人你徒弟都是妖怪!”

    唐僧连忙解释:“老施主莫怕!我这几个徒弟生的是有些丑,不过都是好人!”

    老者再仔细看去,声音颤抖:“一个夜叉,一个马面,一个雷公。”

    远处孙悟空听见,大声喝道:“雷公是我孙子!夜叉是我重孙!马面是我玄孙!”

    这一吼,吓得老者更是惊恐万分,颤颤巍巍挣着要回去。

    唐僧赶紧搀扶,边安抚边跟着进入草堂:“老施主莫怕!莫怕!他们有些粗鲁,不太会讲话。”

    正说话间,一个婆婆领着一个五六岁的孩童走近,问道:“老头子为何惊恐?”

    老者惊魂未定:“老婆子且先看茶。”

    婆婆转身从里屋端出来,两盅热茶奉上。

    唐僧起身见礼:“贫僧从东土大唐往西天拜佛,路过贵处拜求借宿,只是我那三个徒弟样貌有些丑陋,老施主见了有些虚惊。”

    婆婆笑道:“样貌丑些的就把你吓成这个样子?若见了虎豹豺狼可还了得?”

    老者心有余悸:“妈妈,他那徒弟样貌丑陋些也罢了!那话音更是吓人!像是妖魔鬼怪!”

    唐僧急忙解释:“不是!不是!那个像雷公的是我大徒弟孙悟空,像马面的是我二徒弟猪悟能,像夜叉的是我三徒弟沙悟净。

    他三人样貌有些丑陋,却秉教沙门,皈依善果,都不是什么邪魔毒怪!”

    公婆听闻孙悟空三人的名号,心里信了几分,这才缓过神来:“既如此,请他们进来!请他们进来!”

    唐僧出去招呼三个徒弟进院,不忘叮嘱道:“适才这家老者对你三人有几分惧怕,进去了千万不可无礼,说话行事都稳着些!”

    猪八戒拍着胸脯道:“我俊秀斯文,肯定不会像师兄那般撒泼。”

    孙悟空打趣道:“你若不是嘴巴长了些,耳朵大了些,面目丑了些,也算得一个好男儿。”

    沙僧无奈道:“二位哥哥莫要斗嘴,如今不是卖弄乖巧之时,咱们且进去!进去!”

    三人把行李、马匹安置好,一起进入草堂给老者唱个喏,安稳坐下。

    婆婆领着孩童,转身去安置斋饭。

    用过斋饭后,众人围坐在草堂闲叙。唐僧启问:“老施主贵姓?”

    老者答道:“姓杨。”

    唐僧又问:“高寿?”

    老者答:“七十四岁。”

    ”几位子嗣?”唐僧继续问道。

    老者叹了口气:“独生逆子,适才那个是小孙。”

    唐僧礼貌道:“可请令郎出来相见拜揖。”

    老者神色黯然:“老朽命苦,养不住他,如今出门在外。”

    唐僧试探着问:“令郎于外处做买卖?”

    老者老泪纵横:“可怜!可怜!逆子若是做买卖,也算老朽之幸!

    那厮结交一帮狐群狗党,整日打家截道,杀人放火!

    五日前又出门远去,如今还不曾回来。”

    师徒四人闻言俱惊,心中隐隐有不祥预感:“莫不是路上被打杀那个?”

    唐僧一时语塞,只得念道:“善哉!善哉!如此贤父母,何生恶逆儿?”

    孙悟空义愤填膺:“老倌儿,似这等不良不孝之子,连累父母,要他何用!我替你寻来打杀了也罢!”

    老者连忙摆手:“老朽也想过送他见官,无奈家里老的老小的小,纵是不才,却还要留他与老朽掩土送终。”

    猪八戒、沙僧二人见状,赶忙打圆场:“师兄,莫管闲事,他家孩儿不孝,与你我何干。

    且请老施主拿几捆稻草,咱们打铺睡觉,明天好赶路。”

    老杨头拿几捆稻草,安排后院一间草舍请师徒四人安歇。

    夜色渐深,一场新的风波,似乎正在这寂静的夜色中悄然酝酿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