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笑笑笑

    车站外,三人看着姜知年跟在白景书后边出来,都是一脸憋笑,姜知年拿眼神威胁他们,又问:“时间不早了,你们想先回家还是先吃饭?”“先去吃饭吧,不然你们到家还要劳动家里人,一起吃了得了。

    ”刘朝阳下了决定。

    姜知年带他们往最近的国营饭店走,正好上回来省城进去过。

    他们五人一人要了一碗面,还有两个菜,饭后,刘朝阳不知去哪讨了个袋子,把带的山货一分为二。

    姜知年详细问过白景书是什么图纸,得知是陈三叔让他做一款能被拖拉机带动的犁地机器,他做了设计,又跟自己在机械厂做工程师的父亲几次通信修改,只是没有实物始终无法确定可行性,正好纪清瑜父亲是省城机械厂的高级工,大队长便让他们一起来看看能不能得到帮助。

    至于他如何能在短短几月就出图纸,他说多亏姜知年提供的方向,她的图虽然简略,但整体设计很有见地,他也是在她的基础上做改动和细化。

    姜知年就很不好意思,抄后世难道她要骄傲吗?连说没有没有,她不过是拾人牙慧,拿了别人的设计来用,至于设计者是谁,那谁知道呢,她也就是到处收集资料时无意收获一本笔记罢了。

    笔记?她得找找,家里乱七八糟的东西太多了。

    真要?没事,她还有变幻字迹的好手艺,回去就编一本。

    太新?大不了就说丢了,但她记性好,背下来了。

    再深入就不礼貌了,她忙转移话题,说感觉陈三叔让找机械厂这事不是很靠谱,这种小项目大厂未必会接。

    她的记忆里,这个厂后世应该是军工厂,纪清瑜也说现在厂里没有农机业务,大队长那她也说过,他还是坚持让他们一起来。

    (陈三叔:蠢犊子!知不知道什么叫关系套关系!)她问陶耘农科院有没有做农机研制的老师,得到一个模糊不清的答案,革命前应该是有相关研究的,现在老师还在不在都不好说。

    他们觉得也不必急着兵分两路了,先去农科院看看吧。

    虽然一致同意纪清瑜可以先回家探亲,提前跟她父亲通气,但遭到她的严词拒绝,于是五人一起行动。

    陶耘先带他们去了自己家,没有人,他的弟妹上学去了,父母都在上班,略修整一番他们便往办公区去。

    整个农科院一片萧条,陶耘听他们问有些难过,自运动开始,许多专家、学者被打倒、下放,科研工作基本停滞,他的父母没下放,但日子也不太好过。

    陶耘母亲吴老师见到儿子如何激动暂且不提,她领着人去找陶父,又是一番欢聚景象。

    平复心情后,他们问起儿子怎么突然回家,得知是与同伴出公差,对同行几人更加热情了。

    他们去了待客室,姜知年掏出方案详细解释大队搭建大棚种植水果、反季节蔬菜的构想,以及他们需要目前缺乏技术、良种的困境。

    陶老师研究方向是玉米良种的培育,吴老师则是小麦抗倒伏,看似跟他们要做的不搭嘎(刘朝阳:不!很搭!),但他们认识人啊。

    陶老师介绍隔壁省农学院有位赵老师,他研究的就是利用塑料薄膜覆盖使农作物增产。

    早在1962年,他就提出要研究生产我国的农用塑料薄膜,次年,我国第一批农用地膜问世,后来他又贡献出地膜覆盖、大棚覆盖等多项成果,这些研究领先世界。

    他向全国推广塑料大棚的提议,得到农业部和中国农科院的支持,只是革命期间推进艰难,成果不显。

    陶老师曾在一次会议中与他相识,在他的描述中,赵老师正直、勤恳,对自己的研究极为上心,所以他觉得赵老师听到柳树大队主动找技术修建大棚的消息一定会很激动,他会尽快传信给他,相信不久就有好消息了。

    吴老师表示她会帮忙联系研究蔬菜的老师,但种植他们都爱莫能助,据他们所知,水果相关的研究受影响非常大,各地种植面积大幅缩水,而且本省引进不多,江浙沪以及东北一带对此应该有更多研究。

    姜知年听了也不失望,她想种不过是觉得卖水果能更快回笼资金,种出蔬菜来也不差事嘛,要真不甘心,大不了她自己培育。

    与两位老师约好下次拜访时间,陶耘领他们出去。

    离开家属院的路上,姜知年有些沉默四人还以为她是种不了所以不高兴,纷纷安慰她。

    姜知年:就,谢谢吧。

    其实她在想赵老师,后世大棚遍地,冬日吃菜也不再困难,都说菜篮子、粮袋子,这么重要的两件事,她却只有后者的记忆。

    从陶老师提供的信息来看,赵老师说是大棚领域的先驱也不为过,却好像从没听过这个名字,他究竟是低调呢,还是……可身处这个特殊时代,哪怕她自诩不凡,也好像什么都做不了。

    (ps这回是姜知年想多了,人好好的)他们陪纪清瑜到机械厂,准备在附近招待所先住一晚,刘朝阳付钱时候一脸肉痛,一间房一晚就要五毛!要不是有那个什么图在他们就去睡大通铺了!姜知年觉得他看自己的眼神好像在说为什么你不是个男的……算了,晚上自己掏钱给他加道菜吧,看在最后是他报账的份上。

    纪清瑜拿着山货回家了,噫,他俩知道那一麻袋东西是让他们带回家的特产之后那个表情……她都不想回想。

    她只能解释这些是大队长让她弄的,见他们没空上山她便代劳了。

    姜知年:我的名声……我要鲨了姓赵的姓王的姓叶的!没来得及休息,房间里,刘朝阳掏出一卷纸和笔——都不知道他什么时候买的,说想让白知青再画一份图,他们明天要是分头行动也好拿出来。

    他说得真诚,白景书一脸懵逼,姜知年笑得捶墙,这瓜皮怎么想的哈哈哈哈哈哈……白景书比划两下表示他画不了,这货的理解是缺工具,好办,他又跑出去不知从哪借了个尺子,裁衣服那种木尺。

    又骂姜知年不要光知道笑,她也会画,赶紧帮忙!这下白景书也憋不住了,虽然刘朝阳的想法是只画整体那张大图,但……哈哈哈哈哈哈哈!刘朝阳气得跳脚,不过看白景书把他的话听进去,把图纸拿了出来,又把白纸覆在上面……略感满意,他就说自己是有道理的嘛。

    姜知年在一边看着,她是画过工图,但这活她好像帮不了。

    就看白景书时不时掀起纸,看描得对不对……她再次没憋住,太喜感了哦吼吼吼吼吼吼,白景书被她感染,也笑个不停。

    刘朝阳总感觉他们是在笑他,哼一声,转身出去了。

    房间里笑声更加放肆。

    纪清瑜到时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幅场景,一个精壮小伙蹲在楼道里抠脚,哦不,扣地皮,浑身散发忧郁气息。

    她走到近前再看,这门也没关啊,干嘛这样。

    刘朝阳察觉来人,蹭一下站起来,他挠着头:“纪、纪知青,你怎么来了。

    ”纪清瑜被他突然的动作吓一跳,她舒口气才说:“我爸下班了,家里人知道你们在,想请你们过去一起吃顿饭。

    ”“不用了不用了,你们家团圆我们去像什么样子,纪知青你不用管我们,快回去吃饭吧。

    ”这年头谁会没事去别人家蹭饭哦,都缺衣少食的,谁有那么大脸,反正刘朝阳没有。

    “我跟我爸爸说了图纸的事,他也想趁现在休息看一看。

    ”“那等吃过饭我们……”看她摇头,刘朝阳改口,“那让白知青跟你去?”“不行,我妈妈很喜欢我带回去的山货,嘱咐我一定要把你们全带去,她菜都下锅了,总不好浪费。

    ”“不不不……”刘朝阳有点卡壳,求助的目光投向姜知年,说两句,快点。

    姜知年:……你爷,你带队还是我带队?看到漂亮姑娘说不出话你是什么毛病!驴蛋说村里几乎所有小伙子都喜欢纪知青,她还半信半疑,如今一看刘朝阳这表现……不行,她对着美人说不出拒绝的话,她看向白景书,靠你了。

    白景书:……你们好能甩锅啊!“纪知青真的不必,我这还描着图呢,等弄完就……”“那正好先去吃个饭,不然国营饭店也要关门的。

    ”刘朝阳和姜知年瞪白景书,烂理由!白景书也瞪他俩,叫你俩不顶用!纪清瑜看他们仨打眉眼官司,噗地一下笑出来,眼睫弯弯,皓齿明睐,高冷形象不再,姜知年看呆了,刘朝阳也没例外。

    如幽昙初绽,满室生辉。

    “都走吧,你们要是实在不好意思,回去之后带我去趟山里,再捡些山货寄回来不就好了,他们真的挺喜欢的。

    ”刘朝阳继续看姜知年,这回她点头了。

    原本在她心里吃个饭也不是什么大事,大不了留下钱票,只是感觉这样不太好……刘朝阳接收到,跟着点头,他还想去买点饼干之类的提着上门,被察觉意图,纪清瑜看他看得越发紧。

    白景书收拾好图纸,纪清瑜带他们回家属院,她家在后面的一片平房里,一路上遇到不少叔叔伯伯婶子大娘,热情招呼她,纪清瑜也完全不像平时在知青点的冷淡,眼睛笑着,点头回应。

    快到她家时,邻居大娘看到来人,惊喜的不得了,拉着她的手就冲后面喊:“老杨!老杨!你家大丫头回来了!”嗓门老大,又问纪清瑜怎么回来了,乡下怎么样、过得好不好之类。

    得知她是出公差,眼里满是欣慰,连看他们这群生人都和善不少。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