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果丹皮惨案

    等刘朝阳他们抬猪回来,村里人都震惊了,这些年年底公社武装部和民兵都会带枪进山,野兽受惊吓越来越往里,有几年没见野猪下山了。

    我嘞个乖乖,这么大一头猪,朝阳厉害了,刘朝阳妈听到消息就要拧他耳朵,疯求了,遇见野猪不跑!刘朝阳无奈解释是姜知年杀的,他光射了几支箭,村里人……心情很复杂,知道她彪,不知道她这么彪,但她能干出这事也很合理……柳月娥听到村里人讨论心都碎了,这娃还有机会找对象吗?几人带着背篓到姜家时,姜知年已经洗过两遍澡,正湿着头发搓衣服。

    林惊语没好气把她赶开,接手她的工作,让她赶紧去把头发擦干,天气凉飕飕的,也不怕感冒。

    其余人把山货拿出来分类,该晒的晒,该放的放。

    摘来的柿子大多做了柿饼,一串串吊在房檐下,最早一批已经可以捏了,知青点做这些不方便,纪清瑜几人摘的都留在姜家处理。

    杨君梅这边捏捏,那边看看,很是满意,自己的家庭关系可都靠它们了。

    都是她亲手做的呢,爸爸妈妈收到会不会很惊喜,她想着想着,嘿嘿笑起来。

    村里就有杀猪匠,人多,动作很快,烧水、褪毛、开膛破肚,等他们离开姜家,已经在卸猪了。

    一群小孩围观全程,高兴得哇哇的,围着驴蛋和姜奶奶不住吹捧,两人头颅高昂,骄傲得不行,这是我姐我年年打的!姜知年跟着出门,头发披散开,还有点炸,加上她杀猪事迹已经传遍大队,什么浑身浴血、徒手捶猪、刀刀入骨啦,本来还围在一起的小孩看见她,纷纷作鸟兽散。

    只有驴蛋和姜奶奶跑来蹭她,边蹭边说她好香。

    姜知年:……风评被害啊!村里打野猪的又不是没有,不能因为她是个女孩子,就这样歧视她吧!这都啥啊,亲近中带着恭敬,又想说她干得好,又一脸一言难尽,她有这么可怕吗?说的跟以前打人你们没见过似的。

    村民众:那能一样吗!原先以为你就是力气大一点、胆子壮一点、脾气差一点,但你家这情况大家都能理解的嘛。

    有一天这村里数一数二的漂亮姑娘,突然化身打猪勇士,纯靠拳头冷兵器,换谁不得冷静冷静!柳月娥唉声叹气,虽然大家都喜欢健壮的、能干活的,但健壮过头……尤其是顶着半身血跑回村,一路上那么多人看见,谁还敢介绍对象啊,入赘都怕被打死吧。

    愁哦,她头一回觉得知青也不是不行……总有看脸的吧……殊不知知青只有害怕的份,几个被救的知青回来后,添油加醋把整件事讲了一遍,虽然特意强调救了他们,可没人把她往侠女方向想,反而凶残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最后他们得出结论,她对叶知青和赵知青,果真手下留情了。

    叶邈:我谢谢你们!这只野猪除去内脏、骨骼还有头脚,剔出来的肉大概有150斤,这时候讲究集体分配,即便姜知年是最大贡献人,也只得了五斤肉,另外给她记了300

    工分。

    姜知年眼睛一亮,仿佛找到了挣工分的好路子,不过想想要是受伤可能连破伤风都没得打,更别说狂犬疫苗,还是小命要紧。

    刘朝阳则拿一斤肉,没有工分,大队其他人一人二两,分的时候多是一家分在一起,几个知青挨了一通臭骂,没再罚他们,也正常分配。

    刘会计在广播上喊了一通,离得远的也纷纷赶来排队,此时场上已经围满了人,对着猪肉指指点点,这膘肥的,一看就没少吃。

    姜知年被排到第一个分肉,屠夫大叔笑呵呵问她要哪块,她把决定权交给姜奶奶和驴蛋,两人在那嘀嘀咕咕半天定不下来,一个要做红烧肉,一个要吃猪油渣,柳月娥看着糟心,暴力镇压两人,里脊、五花、后腿肉各要一部分,又要了两根大棒骨。

    这一晚村里肉香四溢,连最节省的家庭也会切一小块和菜炒,吃着油津津的菜,想着再有两月还要杀年猪,嘶溜~陈家,柳月娥指挥陈三叔把肉切成薄薄的片,用葱、黄酒、花椒粉腌过,放油加干辣椒炒香,再入野猪肉爆炒,最后撒一把蒜叶,香辣野猪肉便出了锅。

    骨头汤也熬得差不多,再加山药和切成条的白菜,就可以盛出来,棒骨继续熬煮,还能再吃一顿。

    姜知年夹了一片猪肉,好吃是好吃的,就是有股很重的肉味,也可能是她心理作用,她闻着味道总想到那头野猪身上沾的屎……噫,算了,蒜叶和干辣椒也好吃,嗯!山药白菜清甜清甜,泡饭真香!这顿还没吃完,驴蛋已经在嚷嚷着下顿要做红烧肉,不出意料挨了一筷子。

    柳月娥看出姜知年兴致缺缺,分出一些肉让陈立行第二天拿去给他姨夫,剩下的腌成腊肉挂了起来。

    驴蛋看着直流口水,眼巴巴盯着姜知年,姜知年不看他,乖乖等你二大娘养的出栏吧。

    后面几天,姜知年继续进山捡山货,刘朝阳带着民兵到知青碰到野猪的地方巡视过,没见到第二头,不过找到了野猪睡过觉的地方,知青说他们曾经经过,他猜测是野猪闻到人味便想来尝一口。

    他联系了公社武装部说明情况,回复说今年会早些进山,再往深里赶赶。

    山货已经捡得够多,姜知年专心在家做好吃的。

    大板栗开口,煮熟剥皮,栗肉捣碎过筛,再拌蜂蜜,便是栗子糕。

    ——感谢大妞的蜂蜜。

    糯米提前清洗、浸泡,晾干再磨粉,过筛又晒干,糯米粉与蒸熟的南瓜、山药分别加糖拌匀,用模具(姜姜自制)压成型,再上锅蒸熟,便是南瓜山药糕。

    ——感谢毛毛帮忙买来糯米。

    山楂去蒂去核,清洗干净,煮熟之后捣成泥,加糖熬成山楂酱,晾凉后与烤过的面粉、蜂蜜拌匀,捏成小团备用。

    猪油、白糖、蛋液、低筋面粉(烤过的面粉)依次混合拌匀,制成生胚,再包裹内馅,模具整形,烤箱烘烤,便做成山楂锅盔。

    这道点心不仅用去半斤多糖,她还为此专门砌了个烤箱,好在成品尚可,虽然表层不够蓬松柔软,但巨巨巨好吃——驴蛋甄选,值得一试。

    同样的方子她还做了枣泥锅盔——姜奶奶挚爱,连京市来的白知青,也说不比稻某村的逊色多少。

    毕竟烤箱还有他们出的力,被折腾半天,能不香吗。

    柳月娥边尝点心,边听做法,心疼得无以复加,这些败家娃儿,废了多少糖和油哦,还好面粉不是自家的。

    周晓伟等了几天,不见小伙伴找他,急急跑来乡下,拿了一袋白面、一块肉,还有叶遥的信,早上来下午回,新点心也没吃到,姜知年都不知道他图啥。

    她拆开叶遥的信,不由笑出声来,信中不仅改了对她的称呼,变为年年同志,还极力支持她揍叶邈一顿。

    叶遥说弟弟本来就不听话,没想到下乡不仅没受到教育,还有变本加厉的趋势,以前总是被人让着,吹捧着,他渐渐自命不凡起来,眼里看不见别人,这才被丢下乡。

    作为从小一起长大的姐姐,她把教育他的权力短暂移交姜知年,请务必让他知道自己见识有多浅薄。

    姜知年回想最近叶邈见到她的反应,跟见到猫的老鼠也没区别,这算是改过自新了?不是也没关系,多揍两顿,总有他知道怕的时候。

    “姐~姐姐姐,好了吗好了吗,能吃了吗?”“啊?哦,我看看——再等两分钟。

    ”姜知年把多的山楂酱铺在油纸上,送进烤箱想烤成果丹皮,驴蛋听她描述过酸甜的味道和富有韧劲的口感,口水已经流了一地。

    姜知年看他喜欢这个味道,本想把糖雪球、冰糖葫芦一起做了,但柳月娥盯她盯得紧,大有要嚯嚯先从她身体上踏过去的意思,今天只能先算了。

    唉,她还想试试蛋糕来着。

    林惊语也很可惜,她刚扒开几颗柿子,还想做些柿子味的呢,柳婶子守着厨房,她连糯米粉都拿不出来了。

    她把柿肉喂给驴蛋,果丹皮出炉驴蛋又去吃,姜知年很忧愁,一个吃了会便秘,一个吃了助消化,一起吃真的没问题吗?婶儿,快看看你儿子。

    驴蛋拿着一大块果丹皮啃得正欢,柳月娥也想到这个问题,忙去夺了下来,顺手塞给刚进门的陈立行。

    陈立行看着上面的口水有点嫌弃,但听到驴蛋死声怪气的嚎啕,来了兴趣,从边边上咬下一小口。

    然后,眼睛都亮了!嗷,好好吃!怪不得这俩是兄弟呢,口味很相似,都喜欢这种酸酸甜甜的味道,陈立行还更喜欢酸一点,连生山楂都能吃几个。

    驴蛋看自己的好吃的没有了,甩着鼻涕眼泪就来撞陈立行,被迫维持顶牛的姿态,陈立行忍着嫌弃擦干净他的脸,才放开手。

    他呜呜呜半天,转着圈圈四处乞讨,走到哪柳月娥的死亡视线跟到哪,被扫射的众人纷纷抬头——这云不错,那朵也不错。

    嚼嚼嚼,果丹皮是好吃哈。

    自从几位知青来过姜家,又听杨君梅帮她炫耀过她有好多书,这几天他们都凑来姜家看书,他们还很有分寸的只在家里看,吃饭时间回去,空闲时间又来。

    白景书和陶耘借了相关专业的书和笔记,张兰在翻看高中课本,纪清瑜……纪清瑜在看小人书,不过姜知年怀疑她只是找个地方躲人。

    杨君梅每天捏捏柿饼,打打松子,剥剥栗子,小人书她不屑一顾,因为从小没少看,高中课本她唯唯诺诺,因为看也看不懂。

    姜知年看着都无聊,也不知道她怎么做到每天都兴致盎然的。

    林惊语只有个吃心眼儿,不是想吃这,就是想吃那,这不,她趁柳月娥没注意,溜进厨房就往她的柿子泥里加了两大勺糯米粉,揉着揉着发现粉多了,又去剥了一颗柿子。

    姜知年:你但凡加点水呢。

    她不,她怕味道会淡。

    她还要姜知年多刻几个模具,趁凿子榔头还没还回去,她对姜知年描述的那种柿子形状的模具很感兴趣,奈何这人是个半手残,连个圆都掏不出来。

    姜知年呲她,有本事你试试啊!她没掏个棱锥就很厉害了好嘛。

    林惊语白她一眼,转过身,想起什么,又去取了几颗柿子,把沾了枣泥的平底锅洗干净,熬起柿子酱来,她要做柿子味的内馅。

    姜知年感受到柳月娥同款无语,这要不是家里还有一个小铁皮炉子,一口平底锅,今天都做不了这么多东西。

    话说我们非得赶到一天做吗?不过想想后面的事,好像是没什么空了。

    陶父之前打电话说赵老师已经买好了票,如果没别的事耽搁,明天下午就能到,刘朝阳已经被赶去市里接站了——他本来说不用急,早上走也来得及,结果连刘会计都反驳他,你等车还是车等你!他噎住了,其他人就算了,刘会计都这么说……他还是去吧。

    小学也已经建好,晾几天就能正式开课,陈三叔想得很美,趁赵老师来村里,也让他看看我们大队的精神面貌多么积极向上……如果能得到什么政策补助就更好了,实在没有,让本事大的给孩子们讲两句,也是可以的嘛。

    总之,算盘打得啪啪响,不过姜知年很看好。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