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忽然大方的老朱
奉天殿里,一片寂静。百官齐齐语噎。
“诸位大人要是没有意见,那这座谈会本王可就办了。”
朱橚笑着不疾不徐地说道,声音不大却很清晰地传遍了整个奉天殿,落入每一个人的耳中
十岁的朱橚此刻却没有给人半点孩童的感觉,反倒是在他的身上流露出出人意表,不同于他真正年龄的成熟气质
而就在朱橚话音落后不久。
身为户部尚书的张贺年仿佛如梦初醒一般,猛地回过神后,当即出列。
瞬间,奉天殿内百官,龙椅上的老朱、下方的朱标以及朱橚的目光此刻全都聚焦到了张贺年的身上
“张大人,你有什么意见?”
朱橚眉头一挑。
张贺年看了看黄友忠身边的一箱箱银子,又看向朱橚,原本愤慨的脸上却流露出了笑容。
“吴王殿下说笑了,意见谈不上,我不过是有些建议罢了。”
张贺年说着面向老朱面色一肃,躬身道:“陛下,臣以为,此番太子殿下与吴王殿下所要召开的这‘东宫大明商贾座谈会’很有必要!”
“如今我大明百废待兴,正是寻找有志之士,听取百姓建议的时候,此时当广开言路,商贾流窜于民间,有着更为机敏的消息渠道,更了解百姓心中所想。”
“再者,此番与会商贾皆为爱国商人,实与寻常商贾不同,无良商贾是无良商贾,爱明之商贾又是爱明之商贾,不可混为一谈。”
“臣建议,此番座谈会,不光要办,还要大办特办!不然有失我朝廷颜面!”
“臣想来,这座谈会耗费银两定然不少,宫中内库想来吃紧,臣想着,太子殿下此举也是为朝廷着想,是以想请陛下让臣之户部略尽绵薄之力,以国库之银宴请商贾,还望陛下应允!”
张贺年正气凛然朗声说道。
声音传遍整个奉天殿。
刚开始的时候百官还未曾听出什么,越听张贺年说,大家的眼神就越是怪异,从原本的惊诧变成了玩味
朱橚听着张贺年的这一番话眼神也顿时不善起来。
他娘的,这老张好脸皮!
话里话外的意思,这分明是想摘桃子来了!
想以国库的钱宴请商贾?
我看你是想把这十六万两银子收入国库吧?
都知道户部缺钱,满朝文武谁不知你老张一毛不拔?这会儿大方起来了?
朱橚可不想这些钱收入国库,咱好不容易弄来点钱有些家底,这些钱以后还有大用呢,怎么能够平白给人摘了桃子?
朱橚赶忙上前一步。
“有劳张大人费心了,不过这座谈会我与大哥早就商议过了,办个座谈会的钱东宫还是有的,国库存银事关重大,有关我大明江山社稷,更事关天下百姓,何以轻动?”
“我知张大人关心商贾,却也不好因私废公,这一次的座谈会,就由东宫出些银两就好了。”
“是吧大哥?”
朱橚说着看向朱标。
朱标当即会意,点头道:“老五你说的不错,这摆个宴席的钱咱东宫还是有的,张大人还是操心国事好些。”
虽然朱标不明白为什么朱橚不愿意将这些银子收入国库,但想到这些日子以来朱橚的所作所为,朱标选择无条件信任自己这老弟。
老五既然如此说,那定然是有着自己的道理。
自己只需要负责支持就好了。
“陛下,臣以为,这第一次商贾座谈会意义重大,是该以朝廷的名义,以国库之银举办好些。”
张贺年看向老朱。
在他看来,虽然被吴王殿下和太子殿下拒绝,但只要陛下同意,那这座谈会就能由户部出资举办。
这会儿他甚至已经顾不上得罪太子了。
这可是十六万两银子!这要是户部举办座谈会,这银子不就归属户部了吗?
大明国库空虚的很,耗子看了都摇头。张贺年身为户部尚书,一分一毫都看得极重,只要能让国库多出十来万两银子,莫说是得罪太子殿下,就是得罪了陛下,咱老张也是义不容辞!
在其位谋其政,正是张贺年的这个性子,老朱才让他当这户部尚书,总管朝廷财政大权!
张贺年眼巴巴地看着老朱。
然而老朱却摇了摇头。
“张爱卿。此次座谈会就不必从国库取银了。如今朝廷哪里都得用钱,户部的银子暂且就先留着吧。”
“陛”
听到老朱的话,张贺年张嘴正想说什么,却被老朱抬手打断。
老朱看向朱橚:“这样吧老五。户部确实是困难,各地都要赈灾,还有将士们的军饷,不容有失,国库的银子自顾不暇。不过张爱卿说的也是,此次东宫召开的‘大明商贾座谈会’是我大明首次商贾座谈会,不能叫外人看清了朝廷。”
“事关朝廷颜面,须得大办!”
“东宫的钱怕是有些不够。这样吧,咱看这钱也不用东宫出了,咱的私库还有些银子,就用私库的银子举宴吧。”
老朱话锋一转,奉天殿内的百官具是一愣
原本还想挣扎一下的老张也顿时愣住了一脸无奈地默默叹了口气
朱橚看着一脸我是为你好架势的老朱,心里一阵排腹。
他娘的,合着便宜老爹这也是看上了这些银子!
从私库出资,那这座谈会钱不就入了您老的私库了吗?
这哪儿成?
老朱开口,张贺年自知没了争的资格,只好退下,心里寻思着是不是能从老朱的私库里弄出些银子充入国库。
毕竟这大明可是你朱家的大明,国库银子不够,从你私库拿银子,这也是天经地义的事儿嘛。
这种事情老张不是第一次干了,老朱除非内库中实在没钱,否则也常会补贴国库。
这就是为什么明明皇家产业不少,甚至秦淮十六楼这样的高端青楼每个月给老朱提供两三万两银子的进项,宫内的开支用度还一减再减的原因。
老朱把这些省下来的银子都用来补贴国库了。
老张退下了,他等着老朱将这些银子搬入内库,再从内库掏钱到国库。
可朱橚不干了。
见老爹要打自己这些银子的主意,当即站了出来。
好家伙,这些银子可是好不容易弄来的,能就这么被掏走吗?
绝对不行!
“父皇,宫内开支用度已然不小,想来父皇的内库银子也是紧得很,这次的‘座谈会’就不劳父皇操心了。办这座谈会的银子儿臣与大哥早有计划,父皇内库中的银子还是父皇您自己留着吧。”
原本还笑呵呵的老朱听到朱橚这话,顿时表情一僵,整个人愣在了原地
“老五,话不是这么说,你大哥东宫的银子其实不多,想要让这座谈会体面些还是不够的,这样,咱就出一半的钱,一半的钱可以吧?”
“父皇,真的不用。儿臣有钱!”
朱橚直接拒绝。
表面上老朱同志说的是要赞助举办座谈会一半的钱,但实际上的意思,这是要掏走一半的收益啊!
这哪儿能行?
“有钱?你这孩子,净说胡话,你大哥都没钱,你有钱?哪来的钱?”
老朱听朱橚这话笑了,虽然被朱橚拒绝,但老朱却并不慌,反而胸有成竹。
这东宫的家底有多少。咱的心里能没有数吗?
这钱可是咱给的东宫。
想靠那些银子举办座谈会?不是说不能办,只是说会办的比较磕碜。
老朱自信自己有充分的理由能够插手其中。
然而面对老朱的问询,朱橚却露出了笑容
“父皇您也是老糊涂了,儿臣和大哥是没钱,可大明的商贾有钱啊。黄大人身边这会儿放着的不正是银两吗?”
“儿臣就不信了,这十六万两银子,还不够举办个座谈会?”
“当然,父皇您要是觉着这银子太少,不够举办这座谈会的话,无论是您还是张大人,但凡从内库或国库中拿出超过这十六万两银子的数,儿臣就主动退出,让父皇您或张大人举办这座谈会,如何?”
朱橚的声音不大,说话速度不疾不徐,可一字一句却都十分清晰。
朱橚一边说一边笑吟吟地看向老朱。
而老朱此时也只怔在了原地,呆住了
听着朱橚的话,又看向黄友忠身边的那一个个装满了白银的箱子
他娘的,咱给忘了!
光想着把这些银子弄到手,下意识就觉着这些银子是自己的,可却忽略了,这些银子,他娘的在老五这臭小子的手里啊!
老朱幽怨地看向朱橚。眼神中充满了怨念
这摆在殿上的就是数万两,还有没有摆上来的
总计十六万两银子,这别说是举办一场座谈会了,这特么的都能给一支军队发粮饷了!
大意了!
而这会儿不光是老朱的脸色难看。
户部尚书张贺年老张的脸色比老朱更加难看,他就像是吃到屎了一样
到嘴的鸭子,就这么飞了
这他娘的,十六万两举办一场座谈会?亏吴王殿下说的出口!
这啥条件啊?
让国库掏比十六万两银子更多的银子,才退出?
咱这国库也没有这条件啊!
张贺年赫然发现,好像太子殿下和吴王殿下手里头的现银,比户部国库里的还要更多一些
国库的每一笔钱都是有去处的,尤其是如今财政吃紧的情况下,去年的税赋还没有收上来几乎就已经把这些银子大部分都给安排了出去。如今的户部,是当真没有什么多余的银两
“父皇,要不您的内库出个二十万两?您只要出这个价,儿臣就和大哥一起退出,让您来操办这座谈会如何?”
朱橚笑嘻嘻地看着老朱。
老朱的脸拉得老长,脸色铁青,一脸的幽怨
朱橚的视线里,老朱的头顶不断飘出一个个数字
速度匀速且持续
负面情绪值+1+1+1
老朱看着眼前这十岁的儿子,张了张嘴,却又没有发出声音,不知道说些什么
出二十万两?
出你个大爷!
咱就是想出,咱的内库没有这个钱啊!
老朱悲催地发现,自己这俩儿子手里有的前,貌似比自己内库里的还要多
虽然皇家有不少产业,赚的钱也不少,可这些钱刚入内库没有多久就直接转入国库了。大明各地到处都是问题,哪里都需要钱去开路,都要拿钱去治理。
将内库的钱不断转入国库,这也是老朱的无奈之举
所以虽然自己名下产业的进项不少,可结余却没有多少,内库里的底子,这会儿还不如这两个臭小子手头的这些钱了
“罢了,这劳什子座谈会就你们两个办吧。咱也不占你们便宜!”
老朱瞪了朱橚一眼。
最近老朱觉着自己的这娃好像不太一样了,鬼点子多不说,关键是这说话说的,忒气人了!三言两语就能把自己起得够呛
算了,聪明总比蠢好,毕竟是咱儿子,还是聪明些来的好些
想到从商贾手里弄来十来万两的朱橚,老朱发出这般感慨。
要说寻常聪明,老朱自然不放在眼里,可要说这个‘聪明’能弄来银子,那这个‘聪明’的用处就大了。
虽然举办‘座谈会’的心思被看穿拒绝,可在老朱看来,这并不是什么大问题。
这些银两不还在咱标儿和老五的手里吗?
从商贾手里弄钱不好弄,从儿子手里掏钱还不好掏吗?
至少老朱是这么想的,对于从儿子手里掏钱这事儿,他是有经验的。
只是他不晓得,这世道变了!朱橚早不再是以前的朱橚
朱橚看着满朝文武。
原本强烈反对商贾入宫,觉着有辱朝廷和皇家颜面的,这会儿全都没了声音。
包括刚刚还义愤填膺的状元郎吴伯宗。
也从反对座谈会变成了支持座谈会。
书生意气归书生意气,愣头青归愣头青,可吴祐更明白,十六万两,对于眼下缺钱的大明而言意味着什么!
这赚钱的买卖,还不用付出什么玩意儿,这买卖不干的话,那不是纯傻子吗?
一时间,座谈会的压力瞬间烟消云散。
朱橚看着眼前的一幕,嘴角露出了笑容
这一幕和他想的一样。
让黄友忠带着钱在殿外候着的时候朱橚就想到这一幕了。
有钱能使鬼推磨,十六万两银子开路,什么艰难险阻,统统靠边!
重剑无锋,大巧不工。
咱就是有钱,咱就是用钱砸!
有人说过这么一句话——这世上本没有路,但只要我足够有钱,我就能用钱砸开一条路!
朱橚引以为经典!
世上百分之九十九的事情都能用钱解决,要是没有解决,那么大概率就是钱还不够